• 沒有找到結果。

形;但是人們處在身心安適(fitness well being)的休息狀態下,每個人腦電波 激發的情形會一致嗎?腦電波的功率(power)又是如何?這是本研究想要探討 的重點。運用數位化腦波儀測量學生的大腦皮質電波變化,分別對照圖形推理 高、低分組的成績,以作為圖形推理能力的預測效標,也為腦電波的測量開拓 更寬廣的研究範疇,進而為圖形推理的大腦機制提供具體的證據。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討國民小學身心健康的高年級學生,在睜眼且身心 安適(fitness well being)狀態下大腦皮質前額葉和頂葉的電生理變化,並進ㄧ 步討論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不同推理能力的腦電波功率之差異以及不同頻段的 腦電波與圖形推理能力的關係。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代答問題如下:

一、探討身心健康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在SPM-P 的測驗得分中,高分組和低分組 學生在前額葉β波頻段的腦電波平均功率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探討身心健康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在SPM-P 的測驗得分中,高分組和低分組 學生在頂葉θ 波頻段的腦電波平均功率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探討身心健康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在SPM-P 的測驗中,高分組和低分組學生 在SPM-P 不同分測驗的作答情形是否有差異?

四、探討身心健康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在SPM-P 的測驗得分中,高分組和低分組 學生在不同頻段的腦電波和圖形推理能力的關係為何?

第四節 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是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年齡介於10 歲至 12 歲半之間,腦電波 的電生理變化是否會隨著年齡、性別而有差異,則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二、研究樣本皆是身心健康而且智力正常的學生,研究結果不適合推論至患有 癲癇、妥瑞氏症,或是患有其他腦部病變等特殊疾病的學生。

三、研究樣本皆是未成年的學生,基於測驗倫理,必須先取得學生家長同意後,

方可進行腦電波的測量。取樣的過程中,會因家長反對而失去原先設定的 極端值樣本,使得SPM-P 高低分組的差異變小,研究的樣本數也會因家長 不同意而有所受限。

四、腦波資料分析的相關結果,僅能作為圖形推理的預測效標,無法涵蓋多元 智能的範疇。

第五節 名詞解釋

一、標準矩陣推理測驗平行本(SPM-P)

由中國行為科學社在 2006 年出版,陳榮華、陳心怡修定,適用於國小三年 級至六年級學生(約 8~12 歲半)。試題結構有要求封閉的具體問題、2×2 矩陣 圖形題和 3×3 矩陣圖形題三種。試題內容分為甲、乙、丙、丁、戊共五組,每 組有 12 題,合計共有 60 題,每答對一題得一分,答錯不倒扣,最高總分為 60 分,得分愈高,推理能力愈好。

二、腦電波

1929 年,德國的精神科醫師漢斯伯格(Hans Berger)首次發表在人類的頭 蓋骨上紀錄到的腦波活動,並命名為腦電波圖(electroencephalogram)。腦電波 依頻率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四種:α 波是人腦活動的最基本節律,頻率為 8-13 次/秒;θ 波的頻率為 4-7 次/秒,正常成年人在覺醒狀態下很少出現 θ 波;δ 波 的頻率為 0.5-3 次/秒,正常成年人在覺醒狀態下絕少出現;β 波的頻率為 13-30 次/秒,在頭部二側對稱分佈(關尚勇、林吉和、蘇明勳,200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