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 研究動機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交接之處,地質脆弱且 地震頻繁,加上位處亞熱帶氣候,雨量多集中在五月至九月,以梅雨 季節及颱風豪雨為主要來源,全台平均年降雨量約 2500 公釐以上,

山區雨量可達 3000 公釐(山地面積約占 71%),尤其近年受到全球暖 化效應影響,熱帶地區降雨趨勢呈現「兩極化」:雨季降雨增多,乾 季降雨卻減少。且降雨在時間及空間分佈狀況極不均勻,加上台灣地 勢陡峭,河川源短流急,又常有濫墾、濫伐等不當的坡地利用,因此 近年來坡地災害頻傳。93 年艾莉颱風與 94 年馬莎颱風引發嚴重土石 災害,豪雨洪水入流挾帶大量泥砂,巨量泥砂沖入水庫之結果,導致 石門水庫原水混濁,遠超過淨水廠處理能力,嚴重衝擊桃園地區民生 用水;之後接連颱風(海棠、瑪莎及泰利等)夾帶豪雨,亦擴大集水區 崩塌面積,再次影響水庫供水,造成大台北及桃園地區居民生活諸多 不 便 及 降 低 工 商 投 資 意 願 , 其 經 濟 損 失 之 鉅 甚 難 估 計 。 97 年 9/12-9/28 短短 17 天出現三個颱風(辛樂克、哈格比、薔蜜),8.9 月 期間豪雨不斷,山區災情較往年來的嚴重。為此,探討邊坡穩定性及 邊坡崩塌行為模式等研究,已刻不容緩。

在許多研究中指出降雨和邊坡破壞密切相關(Brand, 1984;Tan, 1987;Pradel and Raad, 1993) ;降雨入滲造成地下水位抬升,土層中 孔隙壓力增加,土壤有效應力降低是導致邊坡崩塌、地滑或土石流主 因。在一般探討邊坡穩定的工程計算中,大多將土體假設為完全飽和

或完全乾燥以分析其穩定性。事實上,邊坡的崩塌及其穩定性與土壤 中水分的流動有關係密切,但現有的邊坡穩定分析方法大多不考慮含 水量的變化對土體抗剪強度和邊坡穩定性的影響,然而自然界中,土 層常處於非飽和狀態,導致所得土體抗剪強度與實際狀況有所差異。

而非飽和土壤邊坡穩定性問題是目前大地工程界最急需研究的項 目,也是近年受到重視的新興學術領域之一。藉由研究非飽和土壤強 度理論,並進行邊坡模型實驗,觀察非飽和土壤邊坡的含水量及基質 吸力間的變化,將有助於了解邊坡破壞行為。

1.2 研究目的及方法

為了瞭解降雨與地下水位抬升對於邊坡崩塌量及邊坡穩定性的 影響,本研究利用自主研發之水文環境試驗箱進行邊坡模型試驗;依 據非飽和土壤理論探討基質吸力在未飽和土層中變化,利用自製的壓 力鍋進行土壤保水特性實驗,繪製土壤保水特性曲線圖,以獲得試驗 砂土含水量與基質吸力之關係,從而定義出邊坡穩定安全係數,並對 未飽和土壤邊坡破壞行為作一定性分析與探討。

1.3 研究架構

本研究方法如圖 1-1 所示,實驗系統分為四大部分:土樣之基本 性質試驗、模擬非飽和土壤邊坡地下水位快速抬升、模擬非飽和土壤 邊坡降雨、以及進行壓力鍋試驗求得試體之土壤保水特性曲線。

圖1- 1 研究流程圖

1.4 本文架構

本論文研究內容共分為五章,各章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方法、研究架構與本文架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