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對本論文做一總結,並建議未來的研究方向。

第二章、非接觸型電能傳輸系統之工作原理

2-1 前言

非接觸型電能傳輸系統最大的特色是不需直接經由電力線來傳 輸能量,而是利用一非接觸型變壓器(noncontact transformer)藉由電磁 耦合的變化將一次側能量傳送至二次側電路。由於非接觸型變壓器之 偶合係數較小,所以非接觸型電能傳輸系統又被稱作為弱耦合感應電 能 傳 輸 系 統(loosely coupled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LCIPTS)。也因為非接觸型變壓器之耦合係數較小,所以一次側之能

量不易傳輸至二次側電路,使得系統傳輸效率不甚理想。為了改善非 接觸型電能傳輸系統傳輸效率不良的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阻 抗匹配的方式來做補償,以提高傳輸效率。

2-2 非接觸型電能傳輸系統基本原理

非接觸型電能傳輸系統傳輸效率不佳的原因在於其變壓器可分 離的關係,使得變壓器之漏電感甚大,磁化電感甚小,以致於耦合係 數較一般密耦合變壓器小。為了以利後續的設計與分析,所以先對其 非接觸型變壓器之特性做一簡介。然而針對各種不同的需求以及應 用,非接觸型電能傳輸系統的電路架構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在本節將 介紹幾種基本阻抗匹配之電路架構。

2.2.1 非接觸型變壓器介紹

圖2.1 為本論文所使用之非接觸變壓器實體圖。其中一次側鐵心 及其繞組N1和二次側鐵心及其繞組N2是可移動的,因此氣隙的大小 可以隨著應用上的不同來作改變。

一次側鐵心 二次側鐵心

N1 N2

ν1

i1

gap (氣隙)

ν2

i2

圖2.1 非接觸型變壓器實體圖

圖 2.2 為非接觸型變壓器之互感等效模型,其中ν1i 代表一次1 側電壓及電流,ν2i 則是代表二次側的電壓及電流,而2 L 、1 L 代表2 變壓器在氣隙固定之情況下一次側及二次側的自感, M 則為其互 感。圖2.3 為非接觸型變壓器之漏感等效模型,L 為一次側漏電感、a

L 為二次側漏電感、b L 為磁化電感、 n 為匝數比。非接觸型變壓器m

與一般密耦合變壓器之間最大的不同便是耦合係數 k ,其定義如下

1 2

k M

= L L

⋅ ,0≤ ≤ k 1 (2.1)

M

L1 L2

i

1

i

2

v

1

v

2

圖2.2 非接觸型變壓器之互感等效模型

1:n

L

a

L

b

L

m

i

1

ν

1

i

2

ν

2

圖2.3 非接觸型變壓器之漏感等效模型

2.2.2 非接觸型電能傳輸系統基本架構

由電路學基本原理可得知,非接觸型變壓器之漏電感甚大,磁化 電感甚小,電力傳輸效率低,可用電容加以補償改善,因此,利用阻 抗匹配的方式來做補償,最能有效的改善其系統傳輸效率,並且將補 償後的電路操作於系統共振頻率,以獲得最大的功率輸出[11]~[14]。 本節所謂的基本架構就是指在一次側和二次側僅需分別串聯(series)

或並聯(parallel)一個電容來做補償。阻抗匹配的基本電路可分為四種

架構:(a)串串聯(SS)型 (b)串並聯(SP)型 (c)並並聯(PP)型 (d)並串聯 (PS)型,如圖 2.4 所示。這四種架構因為補償方式的不同,所產生的 電力傳輸特性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來選擇適合的架 構。

C1

i1

ν1 L1 L2

C2

i2

ν2

M

(a) 串串聯(SS)型

C1

i1

ν1 L1 L2 C2

i2

ν2

M

(b) 串並聯(SP)型

C1

i1

ν1 L1 L2 C2

i2

ν2

M

(c) 並並聯(PP)型

C1

i1

ν1 L1 L2

C2

i2

ν2

M

(d) 並串聯(PS)型

圖 2.4 阻抗匹配之基本電路架構

2-3 串並聯型阻抗匹配電路參數之決定

當系統輸入為電壓源時,串聯電容可提高輸入電壓容量;而當系 統輸出為電流源時,並聯電容則可以提高輸出電流容量,所以一次側 串聯電容補償而二次側並聯電容補償之系統架構,非常適合於輸入為 電壓源之充電器,因此本論文針對串並聯(SP)型之非接觸型電能傳輸 系統之特性來進行說明。

2.3.1 串並聯型阻抗匹配電路參數之通式

首先假設系統中各元件均為理想化元件,同時假設係處於弦波穩 態之狀況下,且輸出電壓及電流亦均為正弦波。圖2.5 為串並聯非接 觸型電能傳輸系統之相量電路圖,其中R 為一等效的電阻負載。ac

1

1 j Cω

2

1

j Cω V2 I2

I1

V1 j Lω 1 j Lω 2

Zin Zr ZS

Rac

j Mω

圖 2.5 串並聯非接觸型電能傳輸系統之相量電路圖

根據圖2.5,可分別求出Z 、S Z 及r Z :in

2 2

由式(2.7)代入式(2.8)~式(2.10)整理後可得系統的最佳參數值條

上式中

( )

2

, ( ) , ( ) , ( )

S I O S I H S I L

P

ω

P

ω

= P

ω

(2.24)

由上述結果可知該 SP-LCIPTS 在其最佳參數值之充分條件下,

共有三個可工作於最小輸入伏安容量的工作頻率,即

ω

L

ω

O

ω

H。 其中

ω

L

ω

H與交流電阻負載

R

ac及耦合係數k有關,但

ω

O則相對的 保持定值。圖2.6 與圖2.7所示分別為

ω

L

ω

O

ω

H與交流電阻負載

R

ac關係圖與輸出功率與頻率關係圖。

圖2.6

ω

L

ω

O

ω

H與交流電阻負載

R

ac關係圖

由圖 2.7 可知實際對應此局部極值頻率

ω

O,在滿足輸入端單位功因 之條件下,當系統輸入為電壓源時,在

ω

O點之輸出功率為局部最小 值,而在

ω

L

ω

之輸出功率則均為局部最大值且兩者大小相等;然

而在系統輸入為電流源時,在

ω

O點之輸出功率為局部最大值,而在

ω

L

ω

H之輸出功率則均為局部最小值且兩者大小相等。因此,若系 統輸入為電壓源時,

ω

L

ω

H為最佳選擇;反之系統輸入為電流源 時,

ω

O才是最佳頻率。

圖2.7 輸出功率與頻率關係圖

2.3.2 一、二次側共振頻率相同時之特例

在上一小節中已導出串並聯型阻抗匹配電路參數之通式,利用此 通式求出C1C2之最佳化參數值,以補償非接觸型變壓器先天耦合 不良之缺點。本節將特別設計C1C2,在固定負載的情況下使一、

二次側共振頻率相同,並且利用此特例來簡化在上一小節中較為複雜 的ωL及ωH,同時亦有助於對非接觸型電能傳輸系統能有更進一步的

了解。

此特例是要使一次側共振頻率ω1等於其二次側共振頻率ω2,因

( )

( )

P

S

θ

'

ω

L

ω

O'

ω

H'

Ps

|S|

θ

, S

ω

a

ω

b θ

圖2.8 工作頻率ω對「視在功率S 」、「輸出功率PS」及「相位差θ 」 之理論曲線圖

為了驗證所提理論之正確性,吾人以商用軟體 Matlab 及 IsSpice 來進行模擬。

模擬參數之數值如下所示:

非接觸型電能傳輸系統之輸入定電壓源有效值: V1 =36 Vrms 非接觸型變壓器一次側自感: L1=324.1 μH

非接觸型變壓器二次側自感: L2 =22.76 μH 非接觸型變壓器耦合係數:k =0.645

非接觸型變壓器一次側補償電容: C1=0.082 Fμ 非接觸型變壓器二次側補償電容: C2 =0.675 Fμ 交流電阻負載值:Rac = Ω9

系統操作頻率:ω =10 kHz 2 ~80 kHz 2× π × π (rad/s)

下列圖 2.9~圖 2.11 分別為ωL' 、ωO' 及ωH' 時變壓器一次側之輸入 電壓與電流波形。

2 1

199M 199M 199M 200M 200M

WFM.1 VP vs. TIME in Secs

VP in Volts

8.00

199M 199M 199M 200M 200M

WFM.1 VP vs. TIME in Secs

VP in Volts

4.00

2 1

199M 199M 199M 200M 200M

WFM.1 VP vs. TIME in Secs

VP in Volts

8.00

圖2.12 工作頻率ω對相位差θ 之關係圖

圖2.13 工作頻率ω對視在功率S 之關係圖

圖2.14 工作頻率ω對輸出功率PS之關係圖

2-4 六種操作模式下之交流輸出

根據2-3 節所得到的結果,本節將逐一探討當系統操作在三個不 同工作頻率ωL、ωO及ωH,且其輸入電源模式分別為電壓源或電流源 時,電路在六種操作模式下之交流輸出情況。

1. 輸入電源模式為一定電壓源 V : 1

(I) 操作模式一:系統工作頻率為ωL

由圖2.5 可得知變壓器二次側功率PS

2

S I2 ac

P = ⋅R (2.41)

當系統工作頻率為ωL時,輸入側虛功率為零,且假設系統無

2

( )

1

當系統工作頻率為ωH時,輸入側虛功率為零,且假設系統無

由圖2.5 可得知變壓器二次側功率P 為 S

2

當系統工作頻率為ωH時,輸入側虛功率為零,且假設系統無

表2.2 六種操作模式下之交流輸出情況

而與負載R 無關。所以當輸出負載ac R 變動時,可利用變頻控制來使ac 系統輸入側為零相位頻率,再利用脈波寬度調變(PWM)控制系統輸入 電源形式為定電壓源或定電流源,即可達成控制系統輸出為定電壓或 定電流之目的。其優點如下:

1.可以將控制電路設計在非接觸型變壓器的一次側,克服變壓器二次 側輸出難以控制的問題,且因控制電路都設計在一次測,所以能確 切符合非接觸型變壓器之ㄧ、二次測鐵心繞組可分離的特性。

2.可輕易實現單級控制電路,提高整體系統效率及降低成本。目前典 型的控制方式是在諧振反流器使用變頻控制以達到零相位頻率;而 在二次側整流電路後使用區域脈波寬度調變控制(Local-PWM)以控 制輸出電壓(電流)。然而由於變壓器可分離之緣故,需另外設計 非接觸式的回授電路,因此會造成系統成本的增加與效率降低的問 題。

下列以一假設數值來驗證圖2.5 所示之串並聯型弱耦合感應電能 傳輸系統(SP-LCIPTS)在六種操作模式下之交流輸出情況。

其電路之參數值如下所示:

SP-LCIPTS 之輸入定電壓源有效值: V1 =36 Vrms SP-LCIPTS 之輸入定電流源有效值: I1 =1 Arms 非接觸型變壓器一次側自感: L1=324.1 Hμ 非接觸型變壓器二次側自感: L2 =22.76 Hμ

非接觸型變壓器一次側補償電容: C1=0.082 Fμ

則系統輸出為一定電壓源 V ,如圖 2.16 所示。 2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v) 操作模式五之驗證: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第三章、非接觸型切換式充電器之設計與分析

3-1 前言

本章節主要是利用第二章所提出的非接觸型電能傳輸系統的理 論基礎,再搭配一橋式整流器以及一輸出濾波電路來完成非接觸型充 電器之電路架構。另外,並討論在交流輸出時之負載電阻R 與在直ac 流輸出時之負載電阻R 之間的數學關係式,以解決在直流電路設計dc 時所遇到之問題。最後,再將非接觸型電能傳輸系統之複雜的數學公 式,重新的整理出一套簡易的參數設計準則,以省略許多繁雜的計算 以及事務過程,如此一來便可以方便的設計出所需之非接觸型電能傳 輸系統功率電路。

3-2 直流輸出之電路架構

本論文主要目的為研製一非接觸型切換式充電器,所以除了根據 第二章所述之基本電路架構外,需在其後級電路外加一橋式整流器及 濾波電路來達成目的。如圖 3.1 為直流輸出之電路架構圖,其中R 為dc 直流電阻負載,首先,暫且先令R 等於圖 2.5 中的交流電阻負載dc R ,ac 接著再來探討R 與dc R 之間的差異。 ac

Rdc

v

2

i

2

( ) ( )

當非接觸型切換式充電器被設計操作於高頻,且濾波電感L 及f 濾波電容C 均足夠大時,由式(3.1)可重新寫成 f

'

O f '

f

Z L 1 ω C

= −ω (3.4)

從上式(3.4)可得知,當輸出濾波電感Lf極大時,Z 值也跟著變O 大,所以會使得二倍頻的電流諧波id,2ω =vd,2ω ZO 之值極小且趨近於 零。如此,便可以假設直流負載R 上僅有直流成分dc I 存在,基於此O 假設可得變壓器二次側電流i 為一交流方波。如圖 3.5 所示,變壓器2 二次側的輸出電壓、電流分別為v 和2 i ,而經過全波整流後的電壓、2

從上式(3.4)可得知,當輸出濾波電感Lf極大時,Z 值也跟著變O 大,所以會使得二倍頻的電流諧波id,2ω =vd,2ω ZO 之值極小且趨近於 零。如此,便可以假設直流負載R 上僅有直流成分dc I 存在,基於此O 假設可得變壓器二次側電流i 為一交流方波。如圖 3.5 所示,變壓器2 二次側的輸出電壓、電流分別為v 和2 i ,而經過全波整流後的電壓、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