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海水,水位變化也很小,故在漲退潮一二港口的潮流機制趨向於同進同 出。但是,如果港內面積較窄小的話,在漲退潮時,對於流進流出的海 水,港內的區域太小而無法吸收或提供的話,那麼對於港內的水位變化 則有很大的影響,因而影響到一、二港口的潮流,所以造成了一進一出 的情況。

2.在一、二港口的出海口加入海堤,對於港內整體的平均流速有明顯減慢 的結果,但在加入二港口海堤影響的程度比較小。當然地,把一二港口 的海堤同時加入的話,那麼對於平均流速的影響更加明顯,故一二港口 的海堤設置有阻擋外海的海流直接衝擊的效果。

3.在規則地形及港灣內,海流從出海口處進出比較容易,並且容易從一個 港口傳播到另一個港口,能量較不易散失;相對地在實際地形內,由於 海底地形及海岸線多崎嶇不平滑,以致海流的能量容易被摩擦力所消耗,

故海底地形及海岸線的粗糙對海流是有一定的影響。

4.混合潮水位所造成的流場比半日潮水位的流場較複雜,因為混合潮中含 有水位變化較不明顯的階段,也就是 Lower low water 到 Lower high water 的漲潮和 Lower high water 到 Higher low water 的退潮。從模擬的實驗中 可看出,在此期間海域裡經常是呈現出退潮的情況,並非漲潮是往港內

5.在風的效應下,北風有助於港內的漲潮流往南流,抑制退潮流往北流;

南風則是有助於港內的退潮流往北流,抑制漲潮流往南流。以一二港口 的海流機制來看,北風有助於海流由一港口流進港內、二港口流出港外 的情況,南風則有助於海流由二港口流進一港口流出。不過,對於同進 同出的情況,也只有在平潮的階段存在。此外,風的效應只限於平潮時 流速較小才有較明顯的作用,絕大時間是受潮汐影響,故風的影響仍不 及潮汐的作用。

6.在河流的效應下,前鎮河的水位提的越高,一、二港口表層的海流往港 外流的機率增加,也阻礙了海水往港內流的機會。不過越往深層來看,

一港口以潮流為主,二港口幾乎都是往港內流,可能是補償流。以這樣 子的情況,造成了一、二港口的表層海流同樣往外流的現象,與孫(1999) 實測的情況非常相似。另外,歸納鹽度結果可知,港內的淡水容易集中 在北邊的港灣,再加上一港口的狹窄航道,而阻止了外海表層高鹽的海 水進入高雄港。

7.雖然風的效應比起河流或潮汐的效應來的小,但是風對於海流卻只有加 減的作用。在潮汐、河流和南風的實驗中,顯示南風的加入增加一二港 口海流同流出港外的機率,並且對於港內輻散區的位置變動也有影響,

這樣模擬下,其情況與實際的情況更趨相似了,故從結果可推論,高雄 港內的流場主要是受潮汐影響,表層更是容易受淡水的影響,再加上南 風的作用下,造成了表面流均是往港外流的趨勢更強烈。

8.綜合以上的結論,影響高雄港港內及一二港口流場的因子包含了港內面 積的大小、一二港口海堤、港內海岸線的粗糙度、混合潮汐和河水的效 應,也因此得到高雄港在天晴的情況下(實驗 B-6 的結果),一二港口的 海流主要為一進一出,偶爾在平潮時,會有同進同出的情形,這與台中 港研所的蘇(1998)在高雄港港池水理模式研究中結果一致。在有淡水及 風的情況下(實驗 E 的結果),高雄港的表層海流則是同出為主,對於潮 汐的影響就只限於中底層的海流了。

9.本論文整理以上的結果可畫出圖 67 和圖 68 示意圖。圖 67 表示出在高雄 港海域裡漲潮是一進二出,退潮是一出二進;但是若有河流的效應下,

一二港口海流均是流向港外,在港內就形成一個輻散區(Divergence),此 輻散區受到退潮的影響,會出現在 61 號碼頭;漲潮時,輻散區則出現在 45 號碼頭附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