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肆、結論

在文檔中 從「觀物」到「安樂」 (頁 22-25)

邵雍並未接受正統的儒學教育,也未通過科舉或接受薦舉而成為任何階層的政府官員,

呵,同上誼, (偶見吟)之三﹒卷 7 ' 50 。 口2 同上註, (先天吟示那和叔> '卷 16 , 120 。

咀 33 同上註﹒(依官員和陳成伯著作史館園會上作> '卷6 ' 36 。 134 同上註 (安樂窩中吟)之九 卷 10 、 77 。

咱 35 同上註。(安樂窩中吟)之十三,卷 10 ' 77 0

可 36 有關「皇極經世」之義,參見林素芬、《北宋中期儒學道論類型研究» '359-3660

他7 [宋]邵雍 《皇極經世﹒觀物篇》、卷 54 ' 419 0

林素芬 從「觀物」到「安樂」﹒ 23 •

在他身上的士大夫文化色彩相當淡薄,他的許多文人行徑,也往往另有含意,不能以一般文 人的胸懷意涵去理解;例如作詩一事,其白云「不限聲律,不沿愛惡,不立固必,不希名 譽」',"以抒寫胸臆為主,脫然於詩法之外。因此其學不求深奧,有相當平易近人的一面;

然而他在學術界享有很高的名聲,又是因其思想極其高明,故成為初期道學思潮中的重要人 物。平易與高明,在他的哲學中、同時在他的身上,和諧地組合了。

本文討論邵雍哲學的現實實踐,以物觀物的精神境界開出安樂的現實空間。而由觀物哲 學推擴出的安樂哲學,是有時代給予支持的。換言之,需有一個「太平」之世,然後能安養 得起這樣的哲學家。〈安樂窩銘〉云 I 安莫安于王政平,樂莫樂於年穀登。王政不平年不 登,窩中何由得康寧? J 呵,

可見安樂哲學作為一種現實的生命哲學,其所生存的時代提供了充分條件。庶民出身的 士人地位之提升、政治穩定與經濟繁榮、思想界的多元開放,諸多條件支持了邵雍觀物哲學 的構作、安樂哲學的實踐。於是他通過哲學的語言,將他對人間幸福的另一種構想,鋪展開 來;並就個人身、心,實踐出來。

然而對積極入世的儒家而言,天下何曾達至太平?許多儒者警覺到積弊漸深的朝政,毅 然承擔起「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革新重責。因此自稱「小隱」的邵雍在洛陽高歌太平,也曾 被質疑為「子房之流」、「閒道人 J 0 14。然而我們正要由此重新理解邵雍,邵雍並不是「固 守在一種深層意識的哲學家,精神只有觀照的作用,而沒有發展的動能」的道家式人物, 141 邵雍自有儒家的入世風采,並因此廣得當世士人所重。他為北宋儒學開出了一種創新的生活 之道,將安樂哲學活潑潑地實踐出來,由體道而知理無事,心中太平,唯見美善。既身自體 踐,復以此教人,親近人,戚染人,這樣的事業,又何異於出世為相、名教事業?此程顆所 云 I 賢者悅其德,不賢者服其化,所以厚風俗、成人才者,先生之功多矣。」句“邵雍亦自

Z三﹒

天地有常理,日月無遁形。飽食高眠外,率是皆虛名。

雖乏伊呂才,不失堯舜氓。何須身作相,然後為太平。143

138 [宋]邵雍 (伊川擊壤集J于)

.

((伊川擊壤集》 卷首 3 。 139 同上註. (安樂窩銘) .卷 10·95 。

"。前語見[宋]黎靖德(編) .王星賢點校 《新校標點朱子語類)) .卷 100 . 2545 。後語見[宋]陸 九淵 《象山先生全集))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正編. 1979) .卷 34 .冊56 。

141 參見楊儒賓 D (儒門內的莊子) .載於《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四輯、劉笑敢(桂林市 廣西師範大 學出版社 ·2009 )可 112-144 。

142 [宋}程顯、程頤 《二程集)) . (邵堯夫先生墓誌銘)、 503 。 143 [宋]邵雍 (書事吟)、《伊川擊壤集))卷4 .25 。

24 .從「觀物」到「安樂」 林素芬

得道者將個人放置在恢恢天道之中,灑脫於世俗功業之外,同樣可以開展太平事業。然而,

需用多少工夫,方能見識此理?世人誰識此理?誰知此工夫?伏羲之後,r 這般事業人難 繼,此笛功夫世莫傳。」句“「賞花全易識花難,善識花人獨倚欄。」叫其中包含多少自負的 戚慨啊!

然而,邵雍也並不僅止於在建構一種對他的時代有價值的哲學而已,其哲學尤具普遍之 價值。安樂窩,猶如一個座落在人間的儒家「樂園J '它不是與世隔絕的海上仙山、對美好 古代的緬懷,或對未來理想世界的憧憬,而是一個現實的、眼前的,揉納生活美學的修道場 域。這一個空間符號,是哲學家的理想對整個天下,乃至上下四方與古往今來大宇宙之折射。

依其氣論觀之,邵雍當屬「先天型氣論」世界觀,從本體宇宙論求得人的存在源頭之動 能,返本以開個人與世界之新。146從實踐層次言,邵雍所開出的個人與世界之新,個人方面 是以宇宙真實之意契應於真實本我,人能如雪、如鳥之真實本然,不爭名逐利,其在人世間 欲方欲圓,皆得自在;處世方面,則在複雜的人事群體之中,無論成敗得失,皆能見取其中 的天道生生之意。哲思的日常落實,是日常生活一舉一動皆具有超越時空、達至美善之境的 可能,是以皆出以藝術美凰之形式。換言之,哲學的超越境界落實為美戚境界,美戚境界與 超越境界有一致之趨向。這種樂觀精神,肯定了任何事物的正向意義與價值所在。

邵雍的人生價值安放,是自安於儒道,自外於釋、老。通過客觀的物理觀照,見到宇宙 創生的意義;契應於人,則從內在的心性,到外在的天下,都向「善」的方向展開,即天道生 生」意的展開。「善人」通曉此理,其所行所為,都在「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功,

身代天事」 '"7其人心志、言、行,身心全體,皆在踐行天道。他的詩歌,也即代天發言: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可愛時。已著意時仍著意,未加辭處與加辭。

物皆有理我何者,天且不言人代之。代了天工無限說,堯夫非是愛吟詩。148

此中無盡的諒諧與自信,雖不完全與嚴肅理學家的「敬慎」、「不居其功」之意相吻合,然 而,君子「代天功」乃所以「順天命而安群生」'"9則與理學的經世大方向仍是相一致的。

哲學家可通過觀物工夫,由私人領域出發,體踐其道,並走出有限之界域,創造無窮之理想 空間,實現最大的安樂,此乃邵雍哲學的重要創發。

咀 44 同上註﹒(兩犯吟) ,卷 11 ' 86 。 145 同上註, (獨賞牡丹) ,卷 8 ' 52

146 參見楊儒賓。(兩種氣學﹒兩種儒學) , «臺灣東 E 文明研究學刊)) , 3 卷2 期 (2006) 卜 39 ;楊 儒賓 o (檢證氣學一一理學史脈絡下的觀點) , «漢學研究)) , 25 卷 l 期 (2007) :247必 1 0

147 [宋]邵雍 《皇極經世﹒觀物篇》之五十二,卷11.4170 (首尾吟) , «伊川擊壤集)) ,卷20之 八十亦云 「物皆有理我何者,天且不言人代之。 J (154)

可46 [宋]邵雍 (首尾吟〉之七十八, «伊川擊壤集)) ,卷20 ' 154 。

149 [宋]程頤 (大有﹒象) , «易程傳)) (臺北市 文津出版社 '1987) ,卷2 ' 131 0

林素芬

在文檔中 從「觀物」到「安樂」 (頁 22-2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