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歷經近一年的調查,能高越嶺道五種植被類型共紀錄蜘蛛28 科 159 種,在高山環境算是非常多樣的蜘蛛資源。不過 159 種蜘蛛中只 有48 種(約 30%)能夠鑑定學名,其餘 70%的物種扣除無法鑑定的若 蛛,成蛛仍有87 種尚無法鑑定學名,他們可能是未發表的新種或新 紀錄種,又已鑑定學名者至少有10 種新紀錄種,顯示能高越嶺道的 蜘蛛新種與新紀錄種可能非常豐富。陳(2002)研究蘭嶼的蜘蛛多樣

性,紀錄150 種蜘蛛,其中 107 種可能是新種或新紀錄種。Hsieh et al.

(2003)研究墾丁高位珊瑚礁森林的地表蜘蛛多樣性,紀錄 110 種地表 型蜘蛛,其中86 種(78.2%)為新種或新紀錄種。以上結果顯示台灣的 蜘蛛多樣性很豐富,但蜘蛛新種或新紀錄種也很多,有待學者努力鑑 定與發表。

就調查方法而言,掃網法捕捉112 種蜘蛛,掉落式陷阱捕捉 65 種蜘蛛,但只有18 種為兩者皆有捕捉,顯示地表和灌叢的蜘蛛群落 差異很大,因此兩種調查方法都應實施。掃網法的效果似乎不差,平 均掃2 次可捕捉 1 隻蜘蛛。但在植被密度很高的植被類型,例如:有 茂密箭竹的鐵杉-冷杉混淆林與草原,掃網法的效果可能會受到影 響。若輔以目視調查,應能調查更完整的灌叢蜘蛛群落。至於夜間未 做掃網調查,主要考量人力和安全因素,但可能低估灌叢的蜘蛛群

落。若在人力充足情況下,日間、夜間都進行掃網,應能調查更完整 的灌叢蜘蛛群落。掉落式陷阱的效果則不甚理想,單位陷阱1 天只捕 捉0.2 隻蜘蛛。審慎評估架設陷阱的位置、使用直徑更大的容器或設 置引導蜘蛛至陷阱的裝置,可能有助於提升陷阱捕捉蜘蛛的效果。另 外,本研究未調查樹冠層活動的蜘蛛。陳(2002)的研究發現樹冠層的 蜘蛛物種數與數量都明顯少於灌叢,且兩者的功能群同質性(guild homogeneity)較高,顯示樹冠層的蜘蛛群落可能與灌叢相近。但若有

充足的人力和時間,一併調查地表、灌叢和樹冠層活動的蜘蛛,將更 能了解一個地區的蜘蛛多樣性。

一、物種累積曲線與採樣飽和度

五種植被類型之蜘蛛物種累積曲線(圖 8)與採樣飽和度有明顯的 差異,松-闊葉樹混淆林的曲線上升逐漸減緩,採樣飽和度達到94%,

表示其已採集大部分蜘蛛物種。松林的曲線仍在上升,採樣飽和度為 74%,表示松林仍有約 26%蜘蛛物種未被採集,這應該直接受到只使 用7 個樣區(樣區 6 遭破壞未採用)做分析的影響。若使用完整 8 個樣 區進行分析,松林的採樣飽和度應會上升。鐵杉-闊葉樹混淆林的曲 線上升亦逐漸減緩,但採樣飽和度僅 67%,為五種植被類型中最低,

顯示鐵杉-闊葉樹混淆林的罕見種比例與 singletons/ doubletons 比例 偏高。鐵杉-冷杉混淆林的曲線仍在上升,但上升幅度小,採樣飽和

度為次低的68%,顯示鐵杉-冷杉混淆林的罕見種比例與

singletons/doubletons 比例亦偏高。草原的曲線亦仍在上升,採樣飽和 度為72%,表示草原仍有約 28%蜘蛛物種未被採集。整體而言,五種 植被類型中有四種的採樣飽和度偏低,若要提升它們的採樣飽和度,

較理想作法應是增加調查次數,以降低這些植被類型的罕見種比例。

二、各植被類型蜘蛛群落結構之比較

檢視各植被類型的蜘蛛群落結構,鐵杉-冷杉混淆林的最優勢種 Linyphiidae L 就佔蜘蛛群落的 55%,其他物種都在 10%以下;草原的

最優勢種 Pardosa laura 與次優勢種 Linyphiidae D 分別佔蜘蛛群落的 43%與 15.9%,其他物種都在 5%以下;松-闊葉樹混淆林的最優勢種 Linyphiidae L 佔蜘蛛群落的 30%,較優勢種包括 Turinyphia

yunohamensis 佔 9.6%、Okileucauge sp. A 佔 9.1%、Linyphiidae A 佔

7%、Leucauge subblanda 佔 6.5%,其他物種都在 5%以下;松林的最

優勢種 Leucauge subblanda 佔 22.9%,較優勢種包括 Araneidae C 佔 10.1%、Turinyphia yunohamensis 佔 9.6%、Yaginumaella striatipes 佔 7.6%、Linyphiidae N 佔 7.24%,其他物種都在 5%以下;鐵杉-闊葉樹 混淆林的最優勢種Linyphiidae L 佔蜘蛛群落的 20%,而佔 5%以上的 物種包括 Leucauge subblanda(13.5%)、Linyphiidae A(12.3%)、Diphya

taiwanica(9.7%)、Turinyphia yunohamensis(6.6%)、Iwogumoa

ensifer(5.7%)及 Neriene sp. A(5.4%)。

蜘蛛群落結構在不同植被類型間有顯著差異(表 1)。就優勢度而

言,鐵杉-冷杉混淆林與草原的蜘蛛優勢種比例明顯較高,兩者的 Simpson Index 明顯高於松-闊葉樹混淆林、松林與鐵杉-闊葉樹混淆 林(表 1)。就均勻度而言,鐵杉-闊葉樹混淆林>松林>松-闊葉樹混

淆林>草原>鐵杉-冷杉混淆林,但鐵杉-冷杉混淆林與草原的

Evenness Index 變異大,故只有鐵杉-闊葉樹混淆林的 Evenness Index 顯著高於鐵杉-冷杉混淆林(表 1)。就物種歧異度而言,松-闊葉樹混 淆林、松林及鐵杉-闊葉樹混淆林的蜘蛛物種數較多且均勻度較高,

因此三者的Shannon Index 明顯高於草原及鐵杉-冷杉混淆林(表 1)。

三、影響各植被類型蜘蛛群落的可能原因

五種植被類型的蜘蛛群落差異可能與它們的植被結構等因子有 關。鐵杉-冷杉混淆林的灌木層主要由玉山箭竹組成,箭竹高度2.5 m 以上,而較適合蜘蛛結網的枝葉空隙通常位在高處,箭竹莖佔據2 m 以下大部分範圍,植被非常單調。因此鐵杉-冷杉混淆林的結網型蜘 蛛種類與數量都不多,只有少數能在箭竹上結網的物種形成優勢種,

造成蜘蛛多樣性偏低。草原的植被也是以玉山箭竹佔優勢。由於草原 地處風口,風勢經常較強,箭竹高度通常在1 m 以下。雖然結網型蜘 蛛可藉由調整網的方位或大小,以減少強風對網的破壞 (Hieber, 1984;

Vollrath et al., 1997),但草原植被低矮,且經常颳風下雨,對結網型 蜘蛛而言可能不是理想的結網環境,因此蜘蛛數量較少。但開闊的草 原是一些地表徘徊或結網蜘蛛物種偏好的環境,經常形成明顯的優勢 種,例如:Pardosa laura 等。其他研究也發現草原環境的蜘蛛群落以 地表徘徊或結網物種佔優勢 (Hsieh et al., 2003; Tsai et al., 2006)。整體 而言,草原環境的蜘蛛群落由少數明顯的優勢種與多數的罕見種組 成,因此蜘蛛多樣性也較低。

松-闊葉樹混淆林的灌木層植被豐富,闊葉樹的枝條能提供蜘蛛 結網的空間與附著點(Greenstone, 1984),因此蜘蛛種類與數量都很豐 富。地表被二葉松針落葉堆覆蓋,加上森林環境較遮蔭,生存的蜘蛛 物種與數量較少,但不乏偏好這種環境的物種形成明顯的優勢種。整 體而言,松-闊葉樹混淆林的蜘蛛種類豐富,優勢種的優勢度不如鐵 杉-冷杉混淆林與草原來的高,因此其蜘蛛多樣性明顯較後兩者豐 富。鐵杉-闊葉樹混淆林的環境與松-闊葉樹混淆林相似,但其灌木層 植被不如後者豐富,因此蜘蛛種類與數量較少,但優勢度不如松-闊 葉樹混淆林的蜘蛛群落明顯,換言之均勻度較高,故鐵杉-闊葉樹混 淆林的蜘蛛多樣性較松-闊葉樹混淆林豐富,雖然兩者的差異並不顯 著。Tsai et al. (2006)在蘭嶼的研究亦發現耕林地(cultivated woodland) 灌木層的植被密度較原始林低,但其蜘蛛多樣性,包括Margalef

species richness 與 Shannon-Wiener function,顯著較原始林高。松林 屬於較開闊的環境,灌木層以五節芒佔優勢,地表亦含有二葉松針落 葉堆。在松林灌木層結網或活動的蜘蛛物種,通常會利用五節芒的莖 葉或二葉松的枝條;地表活動蜘蛛物種以偏好開闊環境者為主,因此 有些獨特物種,例如:Araneidae C、Enielkenie acaroides 等(附錄一)。

雖然草原也屬於開闊環境,但地表型蜘蛛物種數較少,可能受到較嚴 苛的環境因素影響,例如:午後經常下雨、氣溫較低等。整體而言,

松林的蜘蛛群落含有多數的獨特種與罕見種,又物種數僅次於松-闊 葉樹混淆林,因此松林的蜘蛛多樣性也很高。

四、群聚分析結果之探討

能高越嶺道39 個樣區依據其物種及數量相似度可分為三群(圖 10)。森林群包括鐵杉-冷杉混淆林樣區 1、3、4、5、6、鐵杉-闊葉樹 混淆林樣區1、2、3、6 與八個松-闊葉樹混淆林樣區(圖 10)。這些樣 區的共通性為具有明顯的樹冠層、環境較遮蔭,其蜘蛛群落以皿蛛科 的Linyphiidae L 最優勢,有 45~155 隻(附錄二)。但森林群又可分為 二亞群:5 個鐵杉-冷杉混淆林、4 個鐵杉-闊葉樹混淆林與 4 個松-闊葉樹混淆林樣區一群,另4 個松-闊葉樹混淆林樣區一群。五個鐵 杉-冷杉混淆林樣區的灌木層通常有茂密的玉山箭竹;底層有箭竹枯 葉落葉堆。四個鐵杉-闊葉樹混淆林與四個松-闊葉樹混淆林樣區的環

境相近,灌木層由一些闊葉樹組成;底層有二葉松針落葉堆。這13 個樣區的蜘蛛群落以Linyphiidae L 最優勢,有 45~110 隻(附錄二)。

但鐵-冷樣區的其他類群蜘蛛的數量大都很少,而鐵-闊與松-闊樣區 的皿蛛科、長腳蛛科及姬蛛科等結網型蜘蛛數量較多。鐵杉-冷杉混 淆林樣區的箭竹的枝葉空隙可能適合皿蛛結網,但對其他結網型蜘蛛 (例如:金蛛、長腳蛛、姬蛛等)而言可能空間不足或不適合結網。而 松-闊葉樹混淆林與鐵杉-闊葉樹混淆林樣區的闊葉樹及其枝條,可提 供優勢種和其他結網型蜘蛛結網所需的附著點,因此結網型蜘蛛數量 較多。另四個松-闊葉樹混淆林樣區灌木層的植被更豐富。蜘蛛群落 也是以結網型的皿蛛科、長腳蛛科及姬蛛科為主,但最優勢種

Linyphiidae L 數量更多:119~155 隻,次優勢種 Okileucauge sp. A 數 量27~81 隻,明顯較前述 13 個樣區的 1~19 隻為多(附錄二),因此可 分成二亞群。松-闊葉樹混淆林樣區更豐富的植被,似乎能支持更多 個體的結網型蜘蛛,呼應前人的研究結果。Borges & Brown (2001)發

現在植被結構較複雜的牧場,單位面積的結網型蜘蛛數量較多。

Corcuera et al. (2008)發現葉片及枝條較多的樹種,能支持較多個體的 植被活動蜘蛛。

草原群包括草原樣區1、3、4、5、6、7(圖 10)。草原屬於開闊的 環境,地表被箭竹枯葉落葉堆覆蓋。這 6 個樣區的蜘蛛群落以地表徘

徊的 Pardosa laura 最優勢,有 43~165 隻;地表結網的 Linyphiidae D 次優勢,有13~34 隻;其他結網型蜘蛛的數量較少(附錄二)。草原密 生的箭竹與底層的落葉堆可能提供地表活動蜘蛛棲息和避難的場 所,因此地表活動的蜘蛛數量較多。但草原的植被低矮且天氣變化劇

徊的 Pardosa laura 最優勢,有 43~165 隻;地表結網的 Linyphiidae D 次優勢,有13~34 隻;其他結網型蜘蛛的數量較少(附錄二)。草原密 生的箭竹與底層的落葉堆可能提供地表活動蜘蛛棲息和避難的場 所,因此地表活動的蜘蛛數量較多。但草原的植被低矮且天氣變化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