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背光模組元件及光學膜片介紹

第一章 緒論

1.3 背光模組元件及光學膜片介紹

光源(Light sources):現行背光模組光源有發光二極體(

Light Emitting

Diode;LED

)與有機發光二極體(

Organic LED, OLED

)。背光模組通常使用 LED

作為光源,其特點有使用壽命長、高亮度、低耗電等等,且有不同顏色 LED 搭配可達到更廣之色域,放置在模組側邊可減少厚度,其開關速度較快也是 取代 CCFL 之重要因素。但現在 LG 已經成熟開發了 OLED,它可以擁有真 的黑光,不是靠遮蔽來得,而是使 OLED 不發光,可以擁有更好的對比及色 彩均勻度。

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 LGP):為背光模組中之光導引媒介,導引光 線方向,可提高面板輝度及控制亮度均勻。市面上常以壓克力(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及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作為材料,底部會製作 微結構,其結構功能在於利用反射把光從側方導入上方。結構通常有網點印 刷及 V 型溝槽切割為主,網點印刷在導光板底部印刷上大小不通或間距不 同之擴散點,而 V 型溝槽則是以導光板與光線方向垂直切出 V 型結構,光 若撞擊到微結構後會將光線射出導光板,如圖 1-4。

圖 1-4 導光板微結構示意圖

4

擴散膜(Diffuser):主要是把一顆顆的化學顆粒摻在在擴散膜基材中,

作為散射粒子,擴散粒子分散在樹酯層之間,所以光線在經過擴散層時會不 斷地在兩個折射率相異的介質中穿過,在此同時光線就會發生許多折射、反 射與散射的現象,如此便造成了光學擴散的效果。擴散片的基材需選擇光透 過率高的材料,如 PET/PC/PMMA,目前普遍使用的為 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材料。

反射膜(Reflector):

反射片置於導光板下方,像是鏡子一樣,把往下方漏出

的光給反射回來

,以此降低能量浪費,增加光線的使用效率。材質多為 PET,

或是以 PET 作為基材再加工所形成其他更高反射率的材料。市面上的反射 片的反射率介於 95% ~ 98%。

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增亮膜指的是應用於 TFT LCD 背光模組中以改善整個背光系統發光效率為宗旨的薄膜或薄片,一般又稱為

5

偏光片(Polarizer):接續背光模組出光後的位置,在液晶面板的上下兩 側各有一片,其功用在於限制光的偏振方向,此偏光片的結構是一種條狀縫 隙,僅相同偏振方向的光能通過此縫隙,其他偏振方向的光皆會被擋下。接 下來這些固定方向的偏振光,藉由面板內部的液晶導引,來到外層的偏光片;

由於施加在液晶上電場不同的關係,會產生不同程度方向的偏轉,造成不同 比例的光能夠轉成和最外層偏光片相同的方向,便可調節亮暗強度。偏光片 會擋下大部分與縫隙不同偏振方向的光,將近 50%的光線都被擋掉。近期 也有部分專利在於轉換背光的偏振方向,使其能夠和偏光片方向一致,提高 背光利用率,如圖 1-5。

圖 1-5 偏光片功能示意圖[2]

6

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 在液晶顯示器面板的表示影像上,予以著 色功能的基本組件,它不僅影響液晶顯示器面板的顏色特性,同時也大幅地 左右著面板的對比值 (Contrast)、輝度 (Luminance) 和表面反射等表示性能。

基本結構是由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黑色矩陣(Black Matrix),彩色 層(Color Layer),保護層(Over Coat),ITO 導電膜組成 。彩色濾光片是在 玻璃基板上製作出許多紅、綠、藍的圖素,每個圖素對應液晶顯示器上的單 一像素。當白色背光通過這些像素後,變成紅、綠、藍光,而構成三原色光,

如圖 1-6。彩色濾光片最大缺點則是光效率利用低,光通過後將損失近 70%

的能量。

圖 1-6 彩色濾光片功能示意圖[3]

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