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若將兩組相對應的三群後測得分進行 T 考驗,結果整理如下表

4-2-17。組間同群的後測平均得分都未達顯著差異,和前述兩組間整體 比較結果相同,但這裡可以看出低成就群學生的差異,大於中與高成就 群學生的差異。

多重類比組和反駁陳述組的高成就、中成就、低成就三群學生,其 後測得分分布比較如圖 4-2-8。圖中可以發現多重類比組的高成就和中 成就群得分分布,比對應的反駁陳述組高成就和中成就群要集中,但兩 組的低成就群則差不多。

表 4-2-17 多重類比組與反駁陳述組三群後測平均得分 T 考驗 組別 群別 前測平均得分 後測平均得分 進歩分數

高成就 15.25 18.25 3.00 中成就 15.08 17.17 2.09 多重類比組

(N=35)

低成就 10.00 12.91 2.91 高成就 15.67 17.92 2.25 中成就 14.42 17.25 2.83 反駁陳述組

(N=34)

低成就 11.80 11.90 0.10

群別 平均

分數 標準差 95%的

信賴區間 顯著性 多重類比組 18.25 4.20

高成就

(12 人) 反駁陳述組 17.92 4.93 (-3.543,4.210) 0.860 多重類比組 17.17 1.90

中成就

(12 人) 反駁陳述組 17.25 2.83 (-2.125,1.958) 0.933 多重類比組 12.91 4.72

低成就

(11 人) 反駁陳述組 11.90 3.25 (-2.731,4.749) 0.579

高成就 中成就 低成就

學業成就

5 10 15 20 25 30

17

組別 多重類比組 反駁陳述組

圖 4-2-8 多重類比組和反駁陳述組後測得分盒鬚圖

2. 兩組的組內比較

將多重類比組分的三群學生後測得分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反駁 陳述組的三群學生,同樣進行後測得分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其結果如 下表 4-2-18,顯示兩組各自的三群學生至少有兩群在後測平均得分達 顯著差異。

兩組各自的三群後測得分事後比較考驗,其結果如表 4-2-19。結 果顯示多重類比組的高與低成就群、中與低成就群平均得分達顯著差 異,高與中成就群平均得分差異則很小;反駁陳述組的高與低成就群、

中與低成就群平均得分達顯著差異,高與中成就群平均得分差異也甚 小。

表 4-2-18 多重類比組與反駁陳述組的三群後測得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組別 群別 人數 平均得分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高成就 12 18.25 4.20

中成就 12 17.17 1.90 多重類比組

低成就 11 12.91 4.72

6.331 0.005**

高成就 12 17.92 4.93 中成就 12 17.25 2.83 反駁陳述組

低成就 10 11.90 3.25

7.944 0.002**

**P<0.01

表 4-2-19 兩組的三群後測得分事後比較考驗結果 組別 變異數同質性

考驗之顯著性

事後比較

考驗法 群別比較 顯著性 (高,中) 0.801 (高,低) 0.028*

多重類比組 0.007 Dunnett T3

(中,低) 0.044*

(高,中) 0.904 (高,低) 0.002*

反駁陳述組 0.074 Tukey/Kramer

(中,低) 0.007*

*P<0.05

比較兩組三群前測得分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4-2-6)和後測的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4-2-19),可以發現兩組後測除高與中兩群未達顯 著差異外,其餘各群間都達顯著差異,而前測時反駁陳述組的中與低兩 群是未達顯著差異的。這是因為後測時反駁陳述組的高與中成就群有顯 著進步,但低成就群進步極微小的關係。

表 4-2-6 兩組的三群前測得分事後比較考驗結果 組別 變異數同質性

考驗之顯著性

事後比較

考驗法 群別比較 顯著性 (高,中) 0.994 (高,低) 0.006*

多重類比組 0.465 Tukey/Kramer

(中,低) 0.008*

(高,中) 0.637 (高,低) 0.030*

反駁陳述組 0.985 Tukey/Kramer

(中,低) 0.180

*P<0.05

小結三

比較多重類比組和反駁陳述組的後測平均得分,以多重類比組進步較 多,但並未到達顯著的差異,所以整體而言兩組的進步相當。比較兩組三群 的後測平均得分,發現多重類比組三群的進步都相當,而反駁陳述組除低成 就群在後測平均得分只進步 0.1 分外,其餘兩群的進步則和多重類比組各群 略同。

兩組的組內三群比較,發現組內的高與中成就群在前後測的表現相當,

並沒有顯著差異,而低成就群在前後測和上述兩群都有顯著差異,除了在前 測反駁陳述組的低成就群和中成就群之外。

綜合小結一、二、三

由前後測的資料分析,可知概念改變活動後多重類比組和反駁陳述組皆有明 顯進步,顯示學生迷思概念有減少或修正的情形。但兩組的進步幅度差異不大,

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顯示兩種概念改變活動教材在後測的概念改變成效約相 同。

二、延宕測驗資料分析

(二)多重類比組和反駁陳述組延宕測驗得分比較

兩組的延宕測驗得分比較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兩組的組間比較、兩 組的組內比較。因為學生缺席的緣故,兩組延宕測驗的人數都減少為 33 人。

1. 兩組的組間比較

將兩組延宕測驗得分進行 T 考驗,結果如下表 4-2-21,顯示兩組 的延宕測驗平均得分並未達顯著差異。兩組得分的人數比較如圖 4-2-9,兩組得分的分布如表 4-2-22。兩組的得分分布很類似,但多重 類比組分布稍集中一些。

表 4-2-21 多重類比組和反駁陳述組延宕測驗得分 T 考驗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延宕測驗得分

0 2 4 6 8

10 組別

多重類比組 反駁陳述組

圖 4-2-9 多重類比組和反駁陳述組延宕測驗得分比較

平均得分 標準差 95%的信賴區間 顯著性 多重類比組

(N=33) 10.09 2.60 反駁陳述組

(N=33) 9.88 2.98

(-1.163,1.587) 0.759

人數

表 4-2-22 多重類比組和反駁陳述組延宕測驗得分分布

多重類比組 反駁陳述組

得分 人數 累計百分比 人數 累計百分比

3 - 2 (6.1%) 6.1

4 - 1 (3.0%) 9.1

5 2 (6.1%) 6.1 1 (3.0%) 12.1 6 2 (6.1%) 12.1 1 (3.0%) 15.2 7 2 (6.1%) 18.2 1 (3.0%) 18.2 8 1 (3.0%) 21.2 1 (3.0%) 21.2 9 6 (18.2%) 39.4 4 (12.1%) 33.3 10 5 (15.2%) 54.5 4 (12.1%) 45.5 11 5 (15.2%) 69.7 9 (27.3%) 72.7 12 5 (15.2%) 84.8 6 (18.2%) 90.9 13 1 (3.0%) 87.9 1 (3.0%) 93.9 14 3 (9.1%) 97.0 -

15 1 (3.0%) 100.0 2 (6.1%) 100.0

總計 33 人 33 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