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首先爬梳十八世紀中美兩國貿易關係,直至二十世紀以前中美建立 正式邦交關係、清政府遣使駐美,這段期間相關文獻提到華人在華府的足跡。

十九世紀末以前,華府地區尚無一個具有實質意義的華人移民社群;然而,華 人造訪、駐足華府,與華人在加州、紐約等地落腳的意義有所不同。早期華人 在華府的活動,多為駐美官員的外交活動,較近於中美外交史範疇,然從使署 官員的記載,可管窺華府地區華人社群形成前後的情形。第二節討論美京華埠 的形成與搬遷。美京華埠的形成及其結構與全美各地的華埠並無二致,受限於 資料不足,難呈全貌,因此從十九世紀中葉全美各地出現唐人街的現象,可用 以理解美京華埠如何形成。華盛頓特區內形成一條唐人街後,面臨聯邦政府建 設案而被迫搬遷。第三節則是呈現搬遷後的唐人街如何受到1930年代全國性經 濟蕭條以及二戰期間全球性的政治因素影響,凝聚自身華人社群的力量。戰後 的唐人街再次面臨都市計畫的考驗,從而蛻變為另一個新形象的唐人街。

第三章討論二戰後新的一波移民潮及其背景。戰後國際局勢丕變,隨之而 來的冷戰與美國國內民權運動交相激盪,促成1965年移民法案的通過;美國社 會的移民人口結構就此改觀,亞太與拉美地區的移民取代原以西北歐地區為主 的移民人口。冷戰結構的形成,特別是在東亞的區域衝突,是後來亞太移民人 口結構的主要成因。接著將詳細介紹移民法案對美國移民結構所造成的演變與 影響,其最重要的現象就是來自亞洲的移民成為最主要的移民群體。亞洲移民 的崛起同時也形成了新的社會現象。在美國都會圈形成與都市的去中心化與郊 區化的進程中,戰後新移民在郊區形成的族裔郊區社區,與全球化、國內的社 會變遷息息相關。

第四章則再次聚焦大華府地區。由於郊區的新移民社群與美國都會區的崛 起息息相關,本文首先將爬梳十八世紀以降華盛頓特區如何以航運、鐵路、公 路的網絡連結南北兩面的馬里蘭州與維吉尼亞州形成大華府都會區。因此從都 會區的崛起進而探討大華府近郊新的華人移民社群如何成型。由於戰後移民結 構的轉變,以及美國都市發展漸趨郊區化,新的移民社群──無論何種族裔─

─於各大都會的郊區崛起,形成郊區的「落腳城市」。其中大華府都會區最具 特色者,便是郊區多元的族裔社群,因此該章亦將稍加介紹其他移民社群,最 後透過現有的文獻資料描繪華府華人社群的今貌。

章節安排如下:

壹、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材料說明 第四節 章節安排

貳、 華府唐人街的形成與變遷

第一節 早期華人移入華府地區的足跡 第二節 華府唐人街的形成

第三節 唐人街的變遷

參、 二戰後移入美國之新移民與其背景 第一節 冷戰結構的形成

第二節 美國移民法案的調整與華人移民的移入 第三節 華人移民社群的形成與特色

肆、 華府近郊移民社群的形成 第一節 大華府都會區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華府近郊移民社群的形成 第三節 華府郊區華人移民社群的發展 伍、 結論

第二章 華府唐人街的形成與變遷

第一節 早期華人移入華府地區的足跡

壹、 早期華人與華府:1867 年以前

1785年8月18日,維吉尼亞州的地方報紙《維吉尼亞日報》(The Virginia

Journal)刊載一則新聞指出該月12日,美船巴拉斯女神號(Ship of Palas)從

中國直抵巴爾的摩(Baltimore)。該船滿載珍貴貨物,包括各種茶葉、瓷器、

綢緞、棉布等等,吸引了地方鄉紳的目光。同時,來自中國、馬來亞、日本、

歐洲各地的船組員,亦使當地民眾相信,巴爾的摩能成為串聯起全球貿易網絡 的要港。49這是第一次有關於華人抵達美國、抵達大華府地區的確切證據;50儘 管這類訊息顯示華人來美零散、小規模且停留時間短暫,尚未形成一具有歷史 意義的移民社群。

華人移民美國的風潮,始於1850年代美國西岸的淘金熱。在此之前雖已有 華人陸續來美如上篇報導所述,但皆為零星個案,在此不予贅述。1848年,美 國加州發現金礦,吸引來自歐洲、亞洲等地移民前仆後繼湧入美國西部淘金,

欲一圓發財美夢。其中,華人是人數最多的一批勞工。1848年,全美僅五十四 名華人;兩年之內來了四千多人;十年內,美國西岸華人已達四萬人。51然而 美西的金礦資源於1860年代相繼枯竭,大批華人離開礦場。這些工人很快便被 鐵路公司招募。

事實上,1850年,巴拿馬的美商欲修築橫渡巴拿馬地峽的鐵路,便已招募 800名華人參與築路工作。1858年起,一些美國公司已開始雇用華人修建地方 鐵路。1860年代開始興修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美西的中央太平洋鐵路(Central Pacific Railroad)就從沙加緬度(Sacramento)開始往東鋪設。從1865年開始,

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一開始試用少數華工,發現這些中國來的工人有著超乎想

49 “Chinese Cargo Arrived in Baltimore, August 12,” The Virginia Journal (Alexandria), 1785.08.18, p.3.

50 劉伯驥,〈發現美國的先驅〉,《美國華僑史》(臺北市:黎明出版社,1976),頁 9-20。該章列 舉慧深發現扶桑國、法顯抵墨西哥等歷史公案,試圖證明華人遠比哥倫布等歐洲人還早發現美 洲大陸。然這些議題都有待更進一步的資料以驗證其中關連。故本文以大華府地區報刊資料為 憑,以第一次記有Chinese 字眼之資料為初抵大華府地區之依據。

51 吳劍雄,〈美國排華運動與排華法案之成立(1850-1882)〉,收於氏著,《海外移民與華人社會》, 頁114。

像的能力與耐力,是極佳的勞動資源,於是透過仲介公司由海外招募華工。對 鐵路公司而言,他們能鋪設的路段愈長,所獲的利潤愈高。因此,越來越多華 人受鐵路公司招募,參加修建工程。根據統計,直到1869年中央太平洋鐵路跟 聯合太平洋鐵路(Union Pacific Railroad)接軌,共約有1.4萬華工參與太平洋 鐵路興修工程。52。往後,除了經海路前往美國東岸者,這些中國工人就沿著 鐵路鋪設的路線到全美各地去,很多人參與了各地的交通建設。

美國的首都夾在美國「上南方」(upper south)北端兩州馬里蘭州與維吉 尼亞州之間,位置正好約於東岸的正中間。1791年,總統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1789-1797)宣布將聯邦市(Federal City)設立於波多馬克河北岸、

東支流(Eastern Branch,今天稱作安納考斯迪亞河)匯流處。不過按照開國 先賢之間的協議,首都的前十年仍將暫時設立於費城。會選擇在此處設立首 都,一般而言咸認為有其政治方面的現實考量以及商貿便利的經濟因素等。該 年三月起,委由法國人朗方(Pierre Charles L’Enfant)規劃從岩溪(Rock Creek)

到東支流之間的都市空間。九月,國會決議將該城市命名為「華盛頓」(即 Washington City, D.C.),而首都所在的聯邦特區(Federal District)將命名為

「哥倫比亞」。531800年11月,國會正式在特區召開會議;這表示特區正式成 為美國實質意義上的首都。

52 麥禮謙,《從華僑到華人──二十世紀美國華人社會發展史》,頁 8。

53 美國建國後關於首都的位置與型態,曾有大規模且長時間的爭論。開國先賢如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就不希望首都定在某座城市;麥迪遜(James Madison)也認為首都應獨立於各州之 外。在傑佛遜、麥迪遜以及漢米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協商下,決定將首都特區設在 南方的馬里蘭與維吉尼亞州之間的波多馬克河岸。當時特區下轄其他行政區域包括喬治城與華 盛頓市等,今已合併為一行政區域,即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

圖 2 華盛頓特區行政單位變遷。

1790年以前,波多馬克河岸僅喬治城與亞歷山卓市兩座城市。1791年將波多馬克河與東 支流匯流處規劃為特區,並設立華盛頓市。1801年特區劃分為華盛頓縣與亞歷山卓市。1846 年,波多馬克河南岸地區歸還維吉尼亞州。1871年,特區與轄下縣市正式合併為華盛頓哥倫 比亞特區。(圖片來源:http://www.jamesstewartchapterdar.org/?page_id=143 。上網日期:2014 年11月01日。)

選擇波多馬克河岸有其經濟考量,主要是希望憑藉著便利的河運與鄰近的 海運能使首都的經濟不虞匱乏。位於波多馬克河北岸的喬治城在美國獨立以前 便是一處發達的河港,溝通著波多馬克河與切薩比克灣(Chesapeake Bay)之 間的航運。從上波多馬克(upper Potomac)地區來的煙草、棉花、糧食與各 種日常用品,以及從切薩比克灣運來的英國貨物,均自喬治城與波多馬克河南 岸八英里外的亞歷山卓兩處集散,供輸至殖民地各處。54

1828年切薩比克與俄亥俄運河(Chesapeake and Ohio Canal, C & O Canal)

動 土 。 該 運 河 向 西 北 貫 通 至 馬 里 蘭 州 鄰 近 賓 州 的 坎 伯 蘭 (Cumberland, Maryland),連接起俄亥俄河與喬治城,以便大加利用波多馬克河航線。這條 航線在十八世紀末時華盛頓總統已透過波多馬克公司加以開發,可見其重要 性。該運河於1830年起陸續分段開通;然而後來受到內戰的破壞以及鐵路運輸 的競爭(如1835年華府─巴爾的摩之間鐵路通車),使得喬治城因漸失其轉運

54 Fergus M. Bordewich, Washington: The Making of the American Capital (New York: Amistad, 2008), p.54.

貿易的重要性導致經濟衰退。原本特區一帶的經濟活動集中在波多馬克河岸以 河運為中心開展出來的交通相關行業為主,至此逐漸轉向商業與製造業為主的 經濟型態。波多馬克河沿岸的經貿場域漸漸轉移至特區,且因聯邦政府機構陸 續設立於此,特區也迅速地都市化。55

圖 3 運河與坎伯蘭公路

1838年坎伯蘭公路(藍線)已接通巴爾的摩與俄亥俄州的萬達利亞(Vandalia, Ohio)。

華府地區通過波多馬克河谷的運河(紅線)經由坎伯蘭可連結上這條公路。資料來源:馬丁‧

華府地區通過波多馬克河谷的運河(紅線)經由坎伯蘭可連結上這條公路。資料來源:馬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