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蕭斯塔科維奇晚期作品特點與《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

第二章 作曲家作品之創作特色與《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之寫作背景

第二節 蕭斯塔科維奇晚期作品特點與《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

《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

這首《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是蕭斯塔科維奇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與 作曲家其他晚期作品做比較,可發現許多相似之處。頻繁的使用裝飾奏樂段,讓 獨奏者展現豐富的技巧與特色;特定音程動機重覆,以小二度和完全四度為主要 音程;與「死亡」為主題之關連性,在深切體悟人生的苦難後,將內心情感用音 樂表達。

一、裝飾奏

在蕭斯塔科維奇的後期作品中,樂曲行進間經常加入許多裝飾奏樂段,這首 中提琴奏鳴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裝飾奏長度不一,有的多達二十幾小節,

有的卻僅有三小節。裝飾奏在蕭斯塔科維奇的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銜接 前後樂句及宣敘情感。這首《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中,第三樂章第 38 小節 至第 41 小節的裝飾奏樂段(譜例 2-2-1),就是連接前後樂句的最佳例子。

【譜例 2-2-1】《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第三樂章,34-42 小節

18

最長的裝飾奏樂段也出現在第三樂章,第 93 小節至第 114 小節(譜例 2-2-2)。 除此之外,其他還有許多例子也出現在這首曲子中。

【譜例 2-2-2】《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第三樂章,93-108 小節

裝飾奏樂段維妙維肖地出現在樂曲之中,變化自然的音樂,增添了許多豐富 的色彩;變化拍號的運用,讓整段裝飾奏更顯自由。這種創作手法,也出現在《第 十三號弦樂四重奏》的第一樂段(譜例 2-2-3)以及第五樂段(譜例 2-2-4)中,由 中提琴擔任獨奏的角色。

19

【譜例 2-2-3】《第十三號弦樂四重奏》,第一樂段,1-14 小節

【譜例 2-2-4】《第十三號弦樂四重奏》,第五樂段,452-464 小節

20

二、特定音程動機

在《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中,可以明顯的發現到,蕭斯塔科維奇選用

了幾個特定音程,反覆使用並加以變化,運用在這首曲子中。常出現的有小二度、

增二度以及完全四度音程;其中以小二度和完全四度出現率最頻繁,有的是以雙 音形式呈現(譜例 2-2-5),或是音與音之間相差的音程度數(譜例 2-2-6),也有的 是單音與雙音以間隔的方式交錯排列(譜例 2-2-7)。這兩個音程在聽覺上產生極大 不同的效果;二度音程聽起來有種緊張感,而四度音程則是讓人覺得放鬆且寬廣。

此種特定音程的運用,在蕭斯塔科維奇的後期作品中頻繁出現。

【譜例 2-2-5】《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第二樂章,111 小節

【譜例 2-2-6】《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第三樂章,1-3 小節

【譜例 2-2-7】《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第三樂章,38-40 小節

二度音程是十二音列中最常使用的音程,這首《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 就是以十二音列為創作手法的樂曲,曲子中常用二度音程以及轉位音程交替出 現。像是這首中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在開始拉奏的部分,使用一連串的大小二度

21

音程,由高音至低音,細細逐步感受每個音程間的關係(譜例 2-2-8)。或者是像伴 奏音型一樣,持續重覆來回演奏(譜例 2-2-9),總共十八小節。類似音程也出現在 蕭斯塔科維奇其他的晚期作品中,如《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中,小提琴第一部 和第二部同時各自演奏小二度音程(譜例 2-2-10)。

【譜例 2-2-8】《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第一樂章,10-15 小節

【譜例 2-2-9】《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第二樂章,291-297 小節

【譜例 2-2-10】《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二度音程

22

另外完全四度亦是本曲中使用率很高的音程之一。除了前段曾舉例過的片 段,還有非常多相同的音程頻頻出現,數目多到每隔一兩小節,就可以發現完全 四度音程的身影。這類音型亦出現在他其他晚期作品中,如《第十二號弦樂四重 奏》中,小提琴第一部與中提琴,同時演奏完全四度音程(譜例 2-2-11)。

【譜例 2-2-11】《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四度音程

最後一種情形就是小二度與完全四度的交替使用;小二度與完全四度的組 合,不一定是誰先誰後,如第一樂章的第 57 小節,就是先以完全四度來演奏出寬 廣的感覺,再以小二度做收尾(譜例 2-2-12),但也有相反的狀況出現在第三樂章

(譜例 2-2-13)。

【譜例 2-2-12】《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第一樂章,57-61 小節

【譜例 2-2-13】《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第三樂章,43-47 小節

23

三、與「死亡」為主題之關連性

本曲是作曲家離世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從此曲再去探究蕭斯塔科維奇晚年的

創作,可以發現都與「死亡」有些許關連性。這首中提琴奏鳴曲,是作曲家在歷 經許多政治迫害與人生歷練後,在加上晚年健康狀況逐漸不佳,對於「死亡」產 生的反思,因而將心境反射在作品之中。雖然作曲家並沒有將此曲冠上任何標題,

但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充滿內斂及孤寂情感的音樂,讓人輕易地跟「死亡」作聯 想。

除了這首《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一四七》之外;諸如《第十四號交響曲》,十一 個樂章均使用死亡詩歌,最後還以「亡者之歌」為交響曲標題,《第十五號弦樂四 重奏》中,六個樂章全部都是附有標題的慢板樂章,其中第五樂章的標題為「送 葬進行曲」。由此可見,蕭斯塔科維奇的晚年作品,將自身面臨「死亡」的心境與 孤寂蒼涼之感,都表露在這些作品中。

24

一九六四年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團的中提琴手波利索夫斯基( Vadim Borisovsky ) 因重病,而推薦自己的學生德魯吉寧 ( Fyodor Druzhinin, 1932-2007 )來替代自己的 位置,蕭斯塔科維奇就非常滿意德魯吉寧的演奏。30 說起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