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血管攝影檢查

在文檔中 總 總 (頁 117-136)

*相對禁忌症(若能有效改善臨床狀況,在小心預防與控制下,仍可進行 檢查)

1. 心律不整未有效控制合併血壓不穩定者、嚴重心臟衰竭者;

2. 對顯影劑過敏者 3. 高血壓未有效控制者 4. 腎衰竭

5. 凝血機能異常 6. 主動脈剝離

7. 某些甲狀腺功能異常者 8. 感染中發燒者

9. 休克而無法以藥物控制者 10. 病人在嚴重病危狀況者 11. 無法無法合作者

*絕對禁忌症

1. 嚴重心臟衰竭患者無法臥平 2. 休克而無法以藥物控制者

*檢查前準備

1. 訪視病患,做身體檢查,查看有無禁忌症,並向病患及家屬解 釋檢查目的、檢查過程及其可能的危險性併發症等。

2. 獲取檢查同意書。

3. 檢查病患生化檢驗及凝固功能檢查結果,判斷是否適宜做檢查。

4. 準備手術部位皮膚(通常為鼠蹊部,要剃毛以及清潔)。

5. 檢查前至少空腹 4~6 小時。

*檢查後處理

1. 於病人平躺(頭部及腳部不得彎曲)時取出血管內導管,並以手壓 止血至少 15 分鐘以上,俟確定傷口不再流血後,以多層紗布覆 蓋,並以膠帶緊密黏貼,置砂袋於其上。小兒科病人由於血管 較細,切勿手壓止血太用力,以免造成血管阻塞之情形。

2. 手術傷口處用砂袋壓共 3 小時,病患須絕對平躺休息 8 小時。

3. 前 2 小時每 15 分鐘量一次血壓,並每小時檢查傷口有無出血現 象。後 2 小時每 30 分鐘量一次血壓。

1. 檢查中發生神經症狀,必須立即檢查原因,若動脈急性阻塞,

可考慮立即施行血管內血栓溶解術。

2. 腦中風:神經系統及上肢血管檢查過程中任何步驟不慎,皆可 能產生血栓造成腦中風,預防是最好的治療。

3. 血管迷走神經反應:例如心跳變慢,立即將雙腳抬高,同時打 點滴,快速補充生理食鹽水,必要時注射 Atropine(0.5-1mg 靜脈 注射,每 3-5 分鐘,最大劑量 0.04mg/kg 或 3mg)。

4. 發燒:做三套血液細菌培養,同時立即檢查任何可能感染部位,

給予靜脈抗生素。

5. 手術側肢動脈血栓造成下肢血液供應不足時,立即使用 IV Heparin,必要時做下肢動脈攝影、血栓溶解術或會診外科手術。

若產生動靜脈瘻管且持續一段時間,必要時施行外科手術。

★神經系統血管攝影

*通則:安全第一,檢查品質與效率並重。

1. 穿刺前注意事項:

(1) 檢查穿刺點遠端動脈跳動情形。

(2) 檢查病人的 orientation、speech、motor power(雙手及雙腳),

椎動脈檢查者加檢 visual field (confrontation)。如發現有變 化,應通知臨床醫師。

(3) 明瞭病人病史、檢查目的、藥物過敏病史、過去檢查發現,

已作 CT 者應調出作參考。

2. 戴上手套後應小心用濕紗布將手套上粉末擦掉。

3. 穿刺部位:

鼠蹊部位穿刺應低於 inguinal ligament。

穿刺血管之後方應有骨組織最佳,以便拔出導管後之止血。

穿刺太低易產生動靜脈瘻管,穿刺太高易致骨盆後腔出血。

4. 為防止導管損傷血管內壁,送導管前應先送導線(guide wire),

且導線前端應超出導管口。

5. 清洗導管應用 Double flush:用二針筒,其一專司抽出導管內血 液(應先量管腔內容量,通常 2cc),然後另一注射含肝素(Heparin) 之鹽水,針筒前端應低,後端應提高,以避免注入空氣。

6. 如果導管內之導線(guiding wire),未超出導管之前端,此時導線 前端仍有空隙,血易凝結,應每隔一分半鐘抽出導線作一次

管前端之血塊送入血管內造成血栓(thrombosis)或栓子

(embolism),產生嚴重之不良後果。當導管自主動脈送入分支發 生困難時,應特別注意此安全守則。

7. 當導管自大血管送入其一分枝有困難時,如用同一技術、同一 導管嘗試數次(一般三次)失敗,即應矯正技術或更換導管及導 線。

8. 椎動脈攝影:如因椎動脈管徑太小,或過於彎曲,則不宜將導 管送入,先通知神經放射線專科醫師決定是否改在鎖骨下動脈 注射對比劑,注射時應在同側手臂(上臂)使用血壓計,其壓力介 於 250-300 mmHg 之間。

*其他方法:直接穿刺臂動脈注射對比劑檢查。

9. 椎動脈攝影:導管送入後應儘量做 test injection,如果對比劑流 動不暢現象時(可能因導管口堵塞管壁,阻礙動脈血流),應立刻 拔出導管放在鎖骨下動脈內注射或改做對側椎動脈。椎動脈攝 影檢查,每次注射後應立刻拔出導管(至鎖骨下動脈或降主動 脈),以免因放置過久產生合併症。

*不宜使用比 5Fr 粗的導管送入椎動脈攝影。

10. 隨時注意病人情況以便及早發現問題作適當處理,尤其在下列 情況時應特別注意:

(1) 穿刺血管前。

(2) 將導管送入一分支血管後。

(3) 每一次注射對比劑照像後。

檢查項目:

(1) motor function of hands, feet。

(2) speech。

(3) orientation。

(4) 視力變化 -- 椎動脈攝影時尤為重要。

11. 病情變壞應作適當處理:

(1) 通知主治以上醫師。

(2) 急救。

12. 在導管接上注射器前務必先做一次 Double flush,排出空氣時,

針筒尾端應朝上。

(2) 儘量避免導線或導管送到頸動脈分叉處,因為該類病人在 此分叉處經常有血塊或 atheroma,易造成粥狀碎片脫落流入 顱內產生急性梗塞症狀甚至死亡。

*其他注意事項:

(1) 疑似 Aneurysm 患者,宜加照斜位以排除血管轉彎之 可能性,可能的話,應顯示 Aneurysm neck 的粗細長 短,以利外科手術之施行。

(2) 病人送到本部應儘早開始檢查,勿讓病人久候,影響 其情緒。

(3) 對比劑之劑量及速度(一般劑量根據血管粗細決定)。

頸總動脈:8 cc,速度 1.5 秒注完。

內頸動脈:5 cc,速度 1.5 秒內注完。

外頸動脈:視注射部位決定,如在其起始不遠處 5 cc,

速度 2 秒注完。

椎動脈:5 cc,速度 1 秒注完。

臂動脈:35~45cc,速度 2 秒注完。

(以上均用 60~65% 對比劑)

升主動脈:34 cc,速度 2 秒注完。

(用 76% 對比劑)

★神經系統數位化血管攝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1. 在升主動脈注射對比劑:使用 4 或 5F 豬尾巴形有多個邊孔的導

管,邊孔儘量放在右側頭臂幹(brachiocephalic trunk)開口近端之主 動脈內,導管尖端必須不會碰到主動脈瓣,且使注射時,對比劑不 會流入冠狀動脈(coronary a.)。

(1) 檢查主動脈弓及其分支

對比劑用量 34 cc (60% 對比劑:生理食鹽水 = 2 : 1),注射 速率 17 cc/sec。

取像速率 2~3 張/秒,Delay time 1 秒,Delay injection 1.5 秒,

取 mask 前病人須在吸氣狀態下停止呼吸。

當有 subclavian steel 之可能時取像時間要稍久。

檢查角度:

一般:35°(30~40°) LAO。

右側頸總動脈開口:± 30~40°RAO,± 15°cranio-caudal。

(2) 檢查頸總動脈分支(內頸動脈開口)

對比劑用量 34 cc(60% 對比劑:生理時鹽水 = 2 : 1),注射 速率 17 cc/sec。

取像速率 2 張/秒,Delay time 1 秒,Delay injection 1.0 秒。

照像時病人應停止呼吸,禁吞嚥。

檢查角度:

左側動脈分支:頭向右轉 45°,LAO 30°(Neck extended)。

右側動脈分支:頭向左轉 45°,RAO 30°。

如有 surgical lesion,病灶最清楚處拍一全張 X 光片,並加拍 一全張 mask(看有否鈣化,看狹窄處與下顎關係﹑以及高低 位置)。

(3) 檢查顱內血管(在主動脈弓注射對比劑)

對比劑用 60% 不稀釋,量 30cc,速率 15cc/sec。

Delay time 1 秒,Delay injection 0.5 秒。

照像角度:

PA:使岩狀骨上緣與眼眶上緣重疊。

檢查時病人眼皮也不能動。

適用於病灶在天幕上方時。

Lat (90°):適用於顱內腫瘤(天幕上或下方)。

如病灶在天幕上方且偏一側時,應壓住病人之正常側頸動 脈。

海綿狀竇附近之動脈硬化病變可以此取代 (2):LAO 75~80°

(頭保持正位)。

PA (Towne's):腫瘤在天幕下方時可用此角度取代 (1)之角 度。

看末端椎動脈及基底動脈(Reverse Caldwellcs view):使眼眶 下緣與岩骨上緣重疊。必要時加照 oblique。

Caudo - cranial + 18° RAO (LAO)。

2. 選擇性注射做 DSA

例如把導管放在內頸動脈注射。注意事項與前相同。對比劑 使用 60~65%,以 1:1 用 saline 稀釋之。

★胸部血管攝影

*胸主動脈攝影(Thoracic Aortography)

*病人之準備工作,檢查醫師之準備工作與備用藥品器材均與肝膽胰臟之 血管攝影相同,但由於攝影部位在橫膈以上,並不需要給與 castol oil 清腸。檢查時需取得病人,家屬及臨床醫師的一置認同。

*指徵(indication):

後天疾病:(1)主動脈瘤;(2)主動脈剝離;(3)主動脈創傷;(4)主動 脈瓣疾病;(5)其他狀況如主動脈炎、腫瘤。

先天疾病:(1)阻塞病灶;(2)左向右分流或主動脈迴流病兆;(3)主 動脈竇瘤;(4)變異位置。

*檢查方法:

(1) 請參照神經放射診斷常規血管攝影 1~7 項,並加照一張所需部位 之 test film。如檢查部位為降主動脈可以注意腳趾顏色來取代神經 學檢查。

(2) 選擇 5F pigtail 導管,以 Seldinger 方法將導管送至所需照像部位,

可施打少量顯影確定之。

(3) 如為必要,可以右腋動脈穿刺。若為年長者,因主動脈弓較為彎 曲,可由左腋動脈穿刺,便於導管置入降主動脈,以取代鼠蹊部 穿刺置管方式。

(4) 導管之尖端需置於檢視部位之上端,如為昇主動脈,更需高於主 動脈瓣 2cm 之上且使導管自由飄浮於主動脈中央,導管尖端不可 直接朝向冠狀動脈

*注射之顯影劑以使用之濃度及體重或主動脈大小做參考。

常成人約使用 60% ~ 76%顯影劑 40~50cc,每秒注射 20~25cc 。每秒 2 張片子,在 3~5 秒內完成,依需要行 LPO,PA 或 LAT 各種投射角度 照像。

*DSA 攝影,顯影劑濃度可酌減至一半。

*支氣管動脈攝影 (Bronchial Arteriography)

*指徵:(1)確認致命的咳血的出血位置。(2)顯示血管豐富的腫瘤。(3)動 靜脈瘻管。(4)描繪出慢性肺栓塞者其支氣管動脈與肺動脈吻合的情形。

*準備工作:同胸主動脈攝影。

*檢查方法:

(1) 同胸主動脈攝影

(2) 選用 5F 之 Simmons I,LG 或 Mikaelsson 導管置於所選擇之支氣 管動脈(一般位於 T5 至 T6 位置)。

(3) 以少量低碘濃度顯影劑(320mg/cc 非離子性較佳)注入血管確認 後,以手推方式(亦可使用自動注射器施打)將 5~10cc 顯影劑推入 導管攝影,每秒以 4~2 張的速度取像,持續約 5~10 秒。

(4) 注射完畢立即注意顯影劑在支氣管動脈內之流速,如有遲滯現象 立即撤管至降主動脈。

(5) 如欲行栓塞術需確認並無脊索動脈方可為之。

***

*肺動脈攝影 (Pulmonary angiography)

*指徵:用來評估先天或後天肺臟解剖及循環功能,例如肺栓塞、肺間質 疾病(parenchymal disease)、肺臟高血壓、腫瘤、肺動靜脈管、及其 他先天畸型影響肺血管者。

*準備工作:

(1) 確認檢查目的。

(2) 參考其他相關的資料如核醫、X 光、CT、MR、心電圖、肺功能 及肺動脈壓報告。

(3) 取得病人、家屬及臨床醫師的一致認同。

(4) 其他準備工作與胸主動脈攝影相同,唯上導管前務必安裝 EKG moniter。

*檢查步驟及方法:

(1) 依使用導管之不同選擇不同的部位穿刺,如 Grollman 導管宜選股 靜脈為部位,NIH 導管則以肘前靜位為佳。

(2) 取一張 test film,將導管置於肺主動脈或左右肺動脈及其分枝,依 需要而定。

(3) 選用低張低濃度之非離子性顯影劑以自動注射唧筒注射。注射肺 主動脈需總量 50~60cc 每秒 25~30cc。攝影時每秒 2~3 張連照 3 秒,俟後每秒一張照 6 秒。如有心衰竭或肺動脈高血壓時改變 program,並延長照像時間。左右肺動脈及超選擇肺動脈攝影藥量 及速率依次遞減其量的 1/3。

(4) 照左下肺動脈時宜取 LPO 位置,以避開左心的重疊。

*上腔靜脈攝影(Superior Veno Cavagraphy)

*指徵:(1)評估縱膈腔疾病如腫瘤之侵犯或壓迫,上腔靜脈症候群或胸

*指徵:(1)評估縱膈腔疾病如腫瘤之侵犯或壓迫,上腔靜脈症候群或胸

在文檔中 總 總 (頁 11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