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視覺資訊設計的基礎元素與概念

Basic Elements and Concepts in Visual Information Design

林 廷宜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工商業設計系 助理教授 Tingyi S. Lin

Assistant Professor, Industrial & Commercial Desig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Keywords: Visual Information Design, Visual Elements,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Researc

摘要

視覺資訊傳達在我們生活裡扮演著重要的溝通與訊息交流角色,以千變萬化的模式傳遞著多重的訊息,淺移默化的改變

著我們的想法、意志和行為。我們已告別過去資訊需要費盡心力尋找與記錄的年代,現今所面臨的困境是如何在過多過

繁雜的訊息中篩選與整理,因此視覺資訊設計師需要了解視覺資訊整理分析和視覺化的方法。本文以語言學的角度分析

視覺語言在視覺資訊設計中所建立之訊息傳遞的示意模式,進行其意象結構與溝通發展上的探討,並針對視覺資訊設計

師在當代所應扮演的角色及準備提出建議,對資訊視覺化的設計方法提供一處設計思考上及研究分析上的立基點。

Abstract

Visual information design conveys multiple messages with various forms. This creativity has been playing a tremendous role for

allowing people to communicate and to exchange opinions and concepts. Its mergence within the lives shifts people’s minds,

changes human’s behaviors, and even somewhat directs the wills. Farewell to the era when people had to search and to record data

with a lot of efforts, the problem that we are facing now is to select and to organize information from numerous data. A visual

information designer therefore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xt deeper an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arrange, to analyze, and to

visualize the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linguistic viewpoint to see how visual elements play their role and how they

establish complex relationships in the field of visual information design. Those relationships are established for higher leve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vided here for fostering well-prepared

information designers, as well as for providing a basis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design research.

視覺資訊已跟隨著各項科技的進步,以各形各色的形式與姿態無處不在。在隱性的功能中,視覺資訊正以千變萬化的模

視覺資訊設計(Visual Information Design)的概念結合美學基礎與造形原理,以視覺設計的專業技術呈現資訊架構,以新媒體

創作與應用表現視覺語言的意象,當中包括基本造形與構成、文字設計、問題解決過程演練、造形產生過程模式與視覺

法則的視覺設計討論。Schriver (1997)針對文件設計 (Document Design) 曾提出圖文編排設計來自三大路線: (1)工藝傳統路

線 (The Craft Tradition),(2)美學浪漫路線 (The Romantic Tradition),與(3)修辭華麗路線 (The Rhetorical Tradition)。工藝傳統

路線強調技術的精進與研發,鼓勵對不同創作形態與風格的認識,並強調如何製作等技術層面;美學浪漫路線則著重在

個人情感與價值觀的表達,創作者的自我風格與特殊表現受到肯定,並鼓勵設計師應該建立自己的價值標準 (McCoy,

1990),相信透過相互評論的方式可相互學習;而修辭華麗路線的重點在於以其視覺呈現來傳達理念以達到說服的效果,

此思維源自於亞里斯多德對藝術創作的概念,設計的養成教育以啟發式的方法進行,思考如功能性的設計發展來啟發創

作能力與聯想力系列性延伸,如編排設計裡網格系統(Grid System)的運用 (Enos &Lauer, 1992; Neel, 1988)。

基本造形與構成概念以及文字設計等相關基礎平面設計技術的缺乏將在視覺呈現與資訊的表達上造成閱聽者的負

擔,例如視覺呈現的引領若缺乏完整的考量,將令閱讀者有不舒服感而必須調整閱讀行為與閱聽心境 (Facrizio, Kaplan &

Teal, 1967; Gregory & Poulton, 1970; Trollip & Sales, 1986),這些都是造成視覺資訊傳達與閱聽者有距離感的因素。為解決類

似上述無論在二維、三維、時間因素的加入、甚至在實體空間的視覺表現與影響,視覺資訊設計的新整合思維正從傳統

的思潮與路線中擷取智慧,並非選取其中的一條路線,取而代之的將是結合新科技技術與新整合路線的設計思維與活動。

在視覺資訊設計的論述中所強調的不僅僅是對基本視覺元素深度的了解,更是元素與元素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所

建構成的關係與意涵。在修辭華麗路線的啟示中發現,以語言學的觀點出發來探討如何以視覺元素來建構其中所欲意指

的內容,使之以有效且優美的姿態達成傳達與溝通的目標,是以視覺呈現來傳達理念以達到說服的效果的切入點。視覺

語言在視覺資訊設計中所建立之訊息傳遞的示意模式由文字、圖像、及符號三大元素所組成(Horn, 1998),其中可為獨立

文字本身即是一種視覺方式的溝通方式。雖然在非設計領域中時常將「文字語言」(textual language)和「圖像語言」(visual

language)分別指稱文字的直接紀錄(written language)與其他非文字的表達方式 (所有文字以外的視覺表現,包含圖案、符

號、影像...等的統稱),但在視覺設計的範疇中卻對文字有明確且深入的定義與探究,以利實際的應用與創新。無論在哪

段落(text block or paragraph) (林廷宜、陳建成,2009)。元素與元素之間由視覺上建構起了群組關係,之間的連結如之前所

述,已開始了其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釋義,並因相互之間的關係引發意義上的連結,產生多重的視覺傳達效果。

現( Kress & Leeuwen, 1996 )。

提出資訊牆(mural)的概念,並在OECD和IIID所舉辦的2009全球訊息設計與決策大會(DD4D:Data Design for Decision Making,

Paris, France)闡述資訊牆不容忽視的提供解析環境的功能,認為資訊牆是陳列大量資訊量、分析複雜問題、訂定正確決策

並促進創造力的優良方案。

除了視覺訊息傳遞示意模式的三大基本構成元素,美的形式原理及視覺構成的屬性可豐富視覺語言的意象表現,如

明暗度、材質、色彩、方向性、大小、動作、粗細、亮度調整,以及二維或三維空間中的位置調整等(見圖1)。視覺資訊

設計透過視覺語言裡圖形、文字與符號等三大基本構成元素及視覺構成附加屬性的組成來解說動作、步驟或過程,須積

極考慮地點、時間、狀況、以及使用者的需求,透過適宜的媒體所達成信息的溝通和傳達的方法與呈現,配合各項媒體

的應用提高視覺設計的表達功能,著重於視覺規劃與使用現況,使視覺資訊設計的多元呈現功能發揮至最佳狀態,視覺

呈現與紀錄才能扮演好提供訊息、表達事實、與輔助分析等重要的角色。

圖1. 視覺語言構成元素與其可附加屬性架構圖 (林廷宜、陳建成,2009)

傳統的視覺資訊大多是文字式與條列式的表達,這些文字敘述固然可以從辭方面著手以增進其表達的正確性與清晰

度,但眾多研究均顯示,圖示表現在明確目的與場域裡對許多民眾來說可以增加訊息接收的時效性與接受度。視覺資訊

設計直接圖示意指的跨世代案例中帶給後來的發展極大的啟發,如Otto Neurath所曾經努力的世界通行視覺符號ISOTYPE

(Neurath, 1936)、法國物理學家Étienne-Jules Marey以圖像進一步測量與分析生物生理在時間上的變化 (Marey, 1994)、Charles

Minard所繪製的拿破崙東征圖 (1861) 被視為是專題製圖與敘事地圖的經典,以及Nigel Holmes所發展的以圖形圖表及動態

圖像解釋事物的創作 (Holmes, 1984; 2005)等。近年來,隨著科技媒體的蓬勃發展,視覺資訊設計在呈現的多樣化與影響

力與日俱增,創意者與設計師如Marshall McLuhan, Richard Saul Wurman, Edward Tufte, and Nathan Shedroff等不僅熱烈的討

論,更以加入新的視野與技術手法不斷的創作。

結論與建議

日新月異的科技服務和無處不在的媒體傳播能讓資訊信息比較以往越來越容易獲得,於是告別過去資訊的需要費盡心力

尋找與記錄的年代,我們現今所面臨的困境是如何在過多過繁雜的訊息中篩選與整理,而視覺資訊設計師所擔任的角色

就是如何:

(1)協助將資訊作全盤的了解和系統性的整理;

(2)以同理心了解使用者的需求,為之提供正確豐富的資訊;

(3)保留使用者的獲知權,提供全盤的知識和多層次的理解面;

(4)維護使用者的選擇權,完整且真確的知識並非雜亂無章,不同的傳達方式和多層次得資訊網絡可提供不同訊息的面

向,使用者可依其學習方式從中獲取所需。

為達到此目標,視覺資訊設計師需了解視覺資訊整理分析和視覺化的方法,本文首先建立一處設計思考上和研究分析上

的一處立基點,以語言學的角度分析視覺語言在視覺資訊設計中所建立之訊息傳遞的示意模式,並進行其意象結構、表

現形式與溝通發展上的探討。

視覺設計成品所能承載資訊量無以估計,不同的媒材載體有其各自的特性和優缺點,設計師根據使用目的與目標族

群將資訊統整歸納,如何整理、轉化並有效的呈現予大眾是設計應用不可或缺的重要考量。目前視覺媒體的表現力與創

作力已有穩固的根基和相當的發展,設計內容的不斷充實和設計概念的基礎研究將是視覺資訊設計活動進步的強大動力。 


致謝

感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計畫的部份經費支持,使得整體研究及相關工作得以順利完成,計畫編號: NSC

97-2410-H-011-022。

參考文獻

Decarlo, D. & Santella, A. (2002). Stylization and abstraction of photographs. SIGGRAPH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Techniques. Proceedings of the 29th annu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techniques, Pp.769-776.

Enos, R. & Lauer, J.M. (1992). The meaning of heuristic in Aristotle’s Rhetoric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ntemporary rhetorical

theory. In J. L. Kinneavy (Ed.), A rhetoric of doing , pp.79-87. Carbondale,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Facrizio, R., Kaplan, L., & Teal, G. (1967). Readability as a function of the straightness of right-hand margins. Journal of typography

research, 1, 90-95.

Gregory, M. & Poulton,E. C. (1970). Even versus uneven right-margins and the rate of comprehension in reading. Ergonomics, 13,

427-434.

Holmes, N. (1984). Designer’s guide to creating charts and diagrams. Watson-Guptill Publications.

Holmes, N. (2005). Wordless diagrams. New York, NY: Bloomsbury.

Horn, R. (1998). Visual Language: Global Communi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Bainbridge Island, WA: MacroVU, Inc.

Kress, G., & Leeuwen, T. V., (1996).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New York, NY: Routledge.

Marey, E. J. (1994). Le movement / Etienne-Jules Marey. (L’ouvrage original a paru en 1894 aux éditions Masson). Nîmes, France :

Editions J. Chambon. 79-80, 204, 269.

McCoy, K. (1990). Professional design education: An opinion and a proposal. Design issues: history, theory, criticism, 7(1).

20-22.

Neel, J. (1988). Plato, Derrida, and writing. Carbondale,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Neurath, O. (1936). International picture language. London, UK: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Ltd.

Schriver, K. (1997). Dynamics in document design. Canada: John Wiley & Sons, Inc.

Trollip, S. & Sales, G. (1986). Readability of computer-generated fill-justified text. Human factors, 28, 159-164.

林廷宜、陳建成(2009)。視覺資訊實務設計研究(I):中風 急救說明圖設計。2009 字體、圖像與設計國際研討 會。台灣:亞

洲大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