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計畫成果自評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 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 適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 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 達成目標

□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 實驗失敗

□ 因故實驗中斷

□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本計畫依照執行進度與期程, 已完成兩篇相關論文, 分別探討 1945 年以後新 移民和本地作家對轉變中的台灣空間的感知再現。空間敘事做為一種形塑想像共同 體的重要工具,從本文爬梳的戰後小說中可以清楚的驗證。我們看到文化政策非常 有意識地鼓勵引導創作者去書寫金馬澎湖,以烽火邊境的戰區形象強調現實政治轄 區裏的界線,讓晚近形成的中華民國版圖建構人民新的國族想像與認同。相對離島 書寫,較不被文化政策青睞的台灣本島,在文本再現中輒以現代化建設改造後富裕 空間形象佐證政府施行的政策,鞏固所謂模範跳板、反攻基地的定位。為了呼應官 方的空間政治論述,遷移來台未久、對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都還相當的外省寫手們 不免大量借助空間符號,以政治性地景地標或標語掩飾難以寫實的困境。雖然在政 治說法之外,少數的文本已經透露出在現實環境中,外省移民如何慢慢建立生活網 絡,透過社區或社群的互動支援發展出地方感,對台灣的地景和文化開始產生理解 和親切感。遺憾的是,外省移民的地方感只能暫時性的存在於戰後初期的敘事中。

戰後二十年間,即使僅僅是在文本想像中,新移民的在地夢始終不能逾越國族主義 加英雄主義等宏大論述的雷池。

多數的台籍作家以台灣做為小說的背景,不像外省作家側重大陸紀事。但是這些 以台灣做為空間座標的故事, 不管日文或中文創作, 時間座標卻多放置於日治時期,

戰後二十年間天翻地覆的大時代經歷竟然不若預期受到青睞。更奇怪的是,國民政府施 行一連串的空間改造以及建設德政也少見諸記敘,當他們記敘戰後台灣的時候,歌詠做 多的反而是自然、田野風光,對於象徵空間以至空間政治的變革的記載少之又少。他們 寧願詛咒過去,也不想、不願或不敢書寫現在。如果書寫現時對台籍作家並非是樂意的 題材, 那麼他們側重自然空間的描述,由象徵符號的擁護到絕對空間的擁抱,似乎就 別有寓託了。

本計畫完成的兩篇論文, 連同主持人上一期的計畫, 可以全面性地看出執政者 由上而下的空間規劃與空間文化政策, 對於居住者有一定的影響, 卻未必能完全 左右居住者的空間感知。 不同地理背景的住民的空間再現直接或迂迴地折射他們 與空間的關係有不同的書寫策略。 本系列三篇論文對於想研究戰後初期文學與空 間關係的文學研究或文化研究者將可提供基礎參照。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

日期:2012/10/13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空間重塑中的敘事:1945-1960 計畫主持人: 范銘如

計畫編號: 99-2410-H-004-209-MY2 學門領域: 台灣文學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99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范銘如 計畫編號:99-2410-H-004-209-MY2 計畫名稱:空間重塑中的敘事:1945-1960

量化

其他成果

(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共撰寫兩篇, 第一年執行成果論文已完成並投稿學報審查中, 預計年底刊登; 第二年成 果已近寫成, 明年中將於研討會中發表.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本計畫依照執行進度與期程, 已完成兩篇相關論文, 分別探討 1945 年以後新移民和本 地作家對轉變中的台灣空間的感知再現。空間敘事做為一種形塑想像共同體的重要工具,

從本文爬梳的戰後小說中可以清楚的驗證。我們看到文化政策非常有意識地鼓勵引導創作 者去書寫金馬澎湖,以烽火邊境的戰區形象強調現實政治轄區裏的界線,讓晚近形成的中 華民國版圖建構人民新的國族想像與認同。相對離島書寫,較不被文化政策青睞的台灣本 島,在文本再現中輒以現代化建設改造後富裕空間形象佐證政府施行的政策,鞏固所謂模 範跳板、反攻基地的定位。為了呼應官方的空間政治論述,遷移來台未久、對地理環境和 人文歷史都還相當的外省寫手們不免大量借助空間符號,以政治性地景地標或標語掩飾難 以寫實的困境。雖然在政治說法之外,少數的文本已經透露出在現實環境中,外省移民如 何慢慢建立生活網絡,透過社區或社群的互動支援發展出地方感,對台灣的地景和文化開 始產生理解和親切感。遺憾的是,外省移民的地方感只能暫時性的存在於戰後初期的敘事 中。戰後二十年間,即使僅僅是在文本想像中,新移民的在地夢始終不能逾越國族主義加 英雄主義等宏大論述的雷池。

多數的台籍作家以台灣做為小說的背景,不像外省作家側重大陸紀事。但是這些以台灣做

空間改造以及建設德政也少見諸記敘,當他們記敘戰後台灣的時候,歌詠做多的反而是自 然、田野風光,對於象徵空間以至空間政治的變革的記載少之又少。他們寧願詛咒過去,

也不想、不願或不敢書寫現在。如果書寫現時對台籍作家並非是樂意的題材, 那麼他們 側重自然空間的描述,由象徵符號的擁護到絕對空間的擁抱,似乎就別有寓託了。

本計畫完成的兩篇論文, 連同主持人上一期的計畫, 可以全面性地看出執政者由上而下 的空間規劃與空間文化政策, 對於居住者有一定的影響, 卻未必能完全左右居住者的空 間感知。 不同地理背景的住民的空間再現直接或迂迴地折射他們與空間的關係有不同的 書寫策略。 本系列三篇論文對於想研究戰後初期文學與空間關係的文學研究或文化研究 者將可提供基礎參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