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  文獻探討

2.3  記憶

2.3.2  記憶歷程

認知心理學家一般指的記憶主要歷程包含三種基本的運作: 

(1) 收錄(encoding):指如何將一個物理的、感覺的輸入,轉換為可以放入記憶中 的一種表徵。 

(2) 儲存(storage):指如何將已收錄的訊息保留在記憶中。 

(3) 提取(retrieval):指如何取得已儲存在記憶中的訊息。 

每一個運作分別代表記憶歷程中的一個階段[6, 13, 14]  。三種運作通常被視為有順 序性的過程:首先先接收訊息,接著將它保留一段時間,後來再取出來使用。John  Bransford 和 Marcia Johnson 請他們的實驗受測者閱讀一段文章,說明較為抽象,在嘗 試收錄文章時,會發現難以收錄,以致於儲存和提取也變得困難。可是如果給予受測者 這段文字一個標題,大部分的人會表現得比較好。語言的標籤幫助我們收錄並記住原本 難以理解的文章[15]。「標籤」原本就是一個語言上的字詞,以此實驗的結果,我們可 預期加標籤會幫助電腦中檔案的收錄。 

由於我們想將訊息長期保存後,還能再次地提取出來,所以接下來將把焦點鎖定在 長期記憶的方面。 

大部分儲存在長期記憶裡的訊息似乎主要是以語意的方式收錄,也就是說以字的意 義來收錄。一些不同類型的實驗結果[16, 17]可以當作證據,證明語意的收錄方式被做 使用於長期記憶中。例如Grossman 和 Eagle 的實驗[16],要求受測者記下 41 個不同的

單字,結束後五分鐘時,請受測者從清單中勾選剛才看過的單字。清單中含有非剛才記 憶的單字,其中9 個混淆字與原本的 41 個字有語意上的關連,還有 9 個混淆字與原本 的沒有關連。最後受測者錯認了較多的同義字,對於較無關連的字錯認較少,顯示語意 混淆的可能性較大,可推測主要是以語意方式收錄。事實上標籤本身就是一個字,也就 是說以標籤來收錄儲存可相當於以語意來收錄。 

訊息由短期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需要一個不同的歷程,名稱為固化(consolidation)。

它的方法是在新訊息和我們已經知道或了解的訊息間建立連結或聯想,藉由將新訊息合 併到儲存訊息的既有基模中來建立連結,達成轉移的目的。若將基模比喻成系統內的網 路結構,那麼在加標籤的過程中,會依資訊內容和標籤的關係,自動建立連結。 

記憶的失敗主要是來自提取失敗而非儲存失敗,由Endel Tulving 和 Zena Pearlstone 的實驗結果所得[18]。他們的實驗中,受測者會先聽到類別名稱,例如「文具類」,接 著會聽到該類別的字彙,如:鉛筆、尺、原子筆、橡皮擦…。之後分成二組,一組採自 由回憶,請受測者儘可能回憶出剛才出現過的字彙;另一組採線索回憶,給予受測者類 別名,請他回憶該類別的所有字彙。最後的結果得到,平均來說線索回憶較自由回憶好 很多,若只讓受測者自由回憶,可能會得到人不能儲存很多字的結論,但此結果證明了 記憶的失敗主要是來自提取失敗而非儲存失敗。 

Gordon Bower 和他同事(Bower, Clark, Lesgold, & Winzenz)的研究顯示分類如何戲 劇性地影響提取[19]。接受階層性呈現的受測者回憶出 65%的字,而接受隨機順序呈現 的受測者只回憶出19%。顯示有結構性的分類記憶,比單純隨機記憶更能幫助未來的提 取,與Tulving 和 Pearlstone 的結果相呼應。所以我們想要藉由新設計出來的系統,比 傳統資料夾結構更能幫助人們對記憶的提取。 

有時候我們在提取訊息時會出現困難,有記憶過的訊息不一定想得起來。以下說明 二個名詞: 

(1) 可獲得性(availability):訊息有儲存在長期記憶中  (2) 可及性(accessibility):我們觸及可獲得訊息的程度 

記憶的表現須視記住訊息的可及性而定,希望藉由這個系統能幫助人們使用電腦做 為長期記憶區,提高可及性趨近於可獲得性。 

2001 年 Nielsen 提到再認(recognition)比回憶(recall)來得好[20],傳統資料夾系統 總是要使用者做回憶出檔案置放的位置,而標籤總是要使用者作再認,不斷地再認現在 所看到標籤,看是否有關聯。以使用性上來說,標籤會比較好。 

收錄特定性(encoding specificity)由 Tulving 和 Thomson 於 1973 年所提出[21]。收 錄特定性主要在說回憶什麼決定收錄什麼,因為之前的研究者各種提取實驗的結果都顯

示,訊息如何被收錄對於如何被提取以及提取得多好有強烈的影響。Watkins 和 Tulving 的實驗[22]漂亮地證實了收錄特定性。他們讓受測者記憶 24 組配對單字,一個是原本 要記憶的單字,另一個是和單字有關的刺激字,例如:寒冷-雪,雪作為寒冷的刺激字。

接著請受測者圈出曾看到的單字,平均再認出60%的單字,然後給予 24 個刺激字,請 受測者將記得的單字背出來,結果回憶出73%的單字。就一般來說再認通常都會比回憶 來得簡單,因為只要說有沒有過這個字就好,比起要記誦出曾出現過的字容易。但這個 結果反而是回憶比再認好,刺激字比原來單字本身對單字來說是更好的線索,因為當初 是以配對的方式來記憶的,突顯收錄方式深深地影響將來提取的成功。 

由於資料夾結構的特性限定了資訊收錄的方式,一次只能被分配到其中一個資料夾 底下,意味著只能以一種類別來收錄,最多就是轉換到另一個類別。但是標籤本身的特 性就可以為同一個資訊標上許多的標籤,可在不同時間為資訊決定要收錄的類別,累積 各種不同的收錄方式。所以在收錄時的多樣性,可幫助提高提取成功的可能。 

若個人產生自己的提取線索時,這個線索會比其他人所產生的更強而有力。此結果 由Greenwald 和 Banaji 所發表[23]。Timo Mantyla 的實驗可證實這點[24]。他給予受測 者一串目標字的列表,請他們為每個字產生另一個字,也就是線索,然後只給他們線索 字的列表,請他們回憶出目標字,結果發現他們幾乎可以無誤地記得500 和 600 字的 列表。所以我們讓使用者自行建立自己的標籤,也預期能比網路上他人建立的標籤來得 更有提高提取的效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