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診斷性評量(diagnostic evaluation)是好的教學工作之一個基本組成部分

。進行診斷性評量,是為了使教學配合學習者的需要和背景。教師進行診斷的目 的,是設計一種可以排除學習障礙的教學方案。另外,經由辨識出那些已經精熟 了一部份或全部教材內容的學生,設計出一些依賴他們的長處並防止厭煩和自滿 情緒的(學習)實踐方式出來。在一門課程或一個新單元開始的時候,傳統的做法 是使所有的學生都從一個假想的「零點」一起開始。換言之,教師心照不宣地假 定,沒有那個學生已經精熟了計畫好的任何一項目標,但所有學生都具有開始學 習該課程或該單元所必需的認知、情意和動作技能方面的先決條件。這種對教育 背景相同性的假定是不可靠的(Balow,1962;Goodlad & Anderson,1959;Yates ,1966;引自 Bloom et al,1989;邱淵等譯)。診斷性評量的一個重要功能,是 識別那些高出或低於零點的學生,這樣就可把他們分置在最有益的教學序列中 (Bloom et al,1989;邱淵等譯)。

因此,在教學開始前進行的診斷性評量,其主要功能就是安置(placement),

它可以採取幾種形式,它可以試圖決定學生對開始上學的「準備程度」。隨後,

診斷性評量就可以集中在被認為是學習該課程或單元必需先具備的入門行為或 技能上。它可以試圖確定學生是否已經精熟了某些目標或全部目標,並發現學生 可以在更高水準上開始學習。最後,診斷性評量可以根據某些特徵把學生加以分 類—興趣、個性、背景、才能、技能或以往的學歷—這些特徵都被假定是與某一 特定的教學策略或教學方法有關的。通常,成績不好的學生,尤其是那些生活條 件差、社會地位低下的學生所碰到的一些問題,是要求他們常常在不具備基本的 先決條件的情況下,開始一門課程或一個單元,因而他們就落在了假想的零點以 下。所以,首先幫助某些學生,特別是那些生活條件差、社會地位低下的學生獲 得必要的技能。(當然,這正是根據中小學教育第一部份而制定的許多補償教育 方案的目標)。另一方面,有些學生因為已經精熟了該課程或單元計畫培養的所

有與許多能力,他們可能遠遠超出零點。另一種型式的診斷,是要確定某學生對 某課程要達到的目標已經精熟的程度為何?已經達到全部或許多計畫目標的學 生,應該選另一門課,或者把最適當的地方作為學習起點。適當安置有助於使那 些已經精熟課程目標的學生不感到厭煩、沒有興趣,也能幫助那些缺乏先決條件 的學生避免沮喪和受挫之感(Bloom et al,1989;邱淵等譯)。

紙筆測驗是一種常被使用以診斷概念的工具,它可以包含各種不同形式的命 題方式,它可以涵蓋記憶、理解、應用等不同學習層次,也可以包括對事實、概 念及原理等科學知識與觀察、測量等科學過程的評量。因此,若經由設計良好的 測驗,也是一種有效探究學生科學概念的好方法(郭重吉,1990;姚錦棟,2002)。

評量是一種緊密連接實證與現代主義對實相與知識的看法,主要的器具是大 規模、常模參照的標準測驗,課堂教師主要關心是否這些評量提供每日教學與課 程決策,所要求的必備資訊。相信知識是分離學習者而存在的,學生的工作是習 得而非建構,視學習為從教師到學生的知識傳遞,相信意義在文本(text)中,在 標準測驗中只接受一種詮釋或判斷。在此典範下客觀性、標準化、與信度優先於 教師與學生的投入,教師的角色抄寫電腦所做的分數,為了確保公正並安全地存 放考卷。學生在測驗方策(propram)中主要角色是接受者,少有機會進行自我評 鑑與省察。而設計標準測驗是為了比較大規模之教育方策與提供公眾利益關係人 (stakeholders)之績效責任,而非支持教室教學,由於此標準測驗關係到高風險 的綱領,測驗可能是高度競爭性。所收集的資訊以及評鑑資訊的手段通常是由教 室外的權威所決斷,甚少使用檔案夾評量(蕭立成,2004)。

對於入學準備程度的其它方面,教師可能希望從可以得到的工具中進行挑 選。有許多大批供應的、標準化的認知程度測量法,評定社會情感的調查表也在 研究文獻中找到。有很多極好的原始資料,教師可以從中找到這類對入學準備程 度的測量法(Boyer,Simon & Karafin,1973;Buros,1972;Collier,1971;Cazden, 1971;Gislason,1975;Guthrie & Horne,1971;Horpfner,Strickand,Stangel, Jansen & Patalino,1970;Johnson & Bonmarito,1971;Kamii,1971;Rosen,1971;

Simon & Boyer,1970;引自 Bloom et al,1989;邱淵等譯)等。Gislason(1975;

引自 Bloom et al,1989;邱淵等譯)就入學準備程度測驗,編制了一份文獻目錄,

以幫助那些希望制定評量入學準備程度步驟的學校系統。另有一份鑑定入學準備 程度的測驗—其它類型的教育測驗和心理測驗的資料,叫做測驗信息錄,由設在 教育測驗服務社(ETS)的教育研究資料中心(ERIC)的測驗、測量和評量資料交換 所出版。這本專著提供了一份關於書籍、其它印刷材料和資料系統的目錄,以供 人們查閱有關測驗的資料。並且還提供了一些可以利用的收集可用方法之資料策 略。在挑選測驗入學準備程度的方法時,教師應該密切注意下列幾點(Bloom et al,1989;邱淵等譯):

1.與測驗幼童有關的特殊問題,如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容易分心;出現新的情境;

由陌生人實施測驗工具(Bradley & Caldwell,1974)。

2.實施的方式(單獨進行或按小組進行)。

3.效度(該測驗評定的各方面資料,是否可用於實際預測在幼稚園或一年級的有 效程度?)。

4.信度(從評定各方面所得的估計,其穩定性程度如何?)。

5.對於美國心理學會、美國教育研究協會、全國教育測量評議會(APA-AERA-NCME) 的《教育和心理測驗標準》(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中提出的標準,該測驗和測驗手冊符合的程度(美國心理學會,1974)。

Harlen & Crick(2003;引自蕭立成,1994)認為許多研究概述了可縮小測驗 對學習動機的負面衝擊之清楚訊息。像是避免測驗的操勞與實務,使用一種教室 評量的型式、認可測驗的限制、阻止教學內容與方法局限於測驗,採取避免學生 面對測驗時感到不能成功之步驟。這對那些感到不能抗拒測驗體制的人而言似乎 不務實,但當條件允許時,避免測驗的負面效果之建議可被認可為追求的宗旨。

Gallagher(2003;引自蕭立成,1994)試圖以新評量典範:學習者中心原理,來調 和測驗的傳統,鼓勵對學習成果探索另類方式,重視多種可能解法。透過知識的 轉變,學生能展露延伸到新領域的才能。創意的評量將捕捉有創意的內容遷移到

另一脈絡的能力。教育者看待詮釋性的評量工具作為互補而非標準測驗的反證 (蕭立成,2004)。

當一個評量若能觀看學生如何把新知識連接到先前知識上,將有助於推估學 習風格與進展情形,做為教師採行教學模式或策略的依據。評估科學學習的評 量,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參與科學探究、測量學生先備知識與進步情形、反應學生 學習方式並促成教學的改進,這必需結合多方面的評量結果來才可達成(蕭立成 ,299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