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單元三:畢式定理

¿a2+2 ab+b2−2 ab

¿a2+b2

從上面的說明,我們就可以知道: c2=a2+b2

a , b , c 其實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

c 就是這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 a , b 就是這個直角三角形的兩股,

所以 c2=a2+b2 代表的就是

「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平方等於兩股平方和」,

這種關係我們就稱作畢氏定理或勾股定理。

我們來練習一下題目!

Ex1.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求斜邊長。

(1) (2) 解:

(1) 假設斜邊為 x ,根據畢氏定理「斜邊平方等於兩股平方和」,

x2=52+122=25+144=169 x=±169=±13

因為斜邊長>0 ,所以斜邊長 ¿13

(2) 假設斜邊為 y ,根據畢氏定理「斜邊平方等於兩股平方和」,

y2=72+242=49+576=625 y=±625=± 25

因為斜邊長>0 ,所以斜邊長 ¿25

上面這題是我們知道兩股長,利用畢氏定理求斜邊長。

接下來我們知道斜邊及其中一股長,要利用畢氏定理求另一股長。

Ex2.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及一股長,求另一股長度為何?

(1) (2)

解:

(1)設要求的股長為 x ,根據畢氏定理「斜邊平方等於兩股平方 和」,

x2+32=52

x2+9=25❑

x2=25−9=16

x=±16=± 4 ,股長必為正的,所以另一股為 4

(2) 設要求的股長為 y ,根據畢氏定理「斜邊平方等於兩股平方 和」,

y2+82=172

y2+64=289❑

y2=289−64=225

x=±225=± 15 ,股長必為正的,所以另一股為 15

Ex3.求出下列各矩形的對角線長。

(1) (2)

解題思維:

我們如果有直角三角形,就可以利用畢式定理了,

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做出直角三角形。

因為矩形四個是直角,所以將對角線畫起來,

連起來後就有直角三角形了!

這個直角三角形裡,

對角線

對角線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邊。

接下來就可以利用畢式定理「斜邊平方等於兩股平方和」,求 出矩形的對角線長了!

解:

(1) 將對角線令為 x

根據畢氏定理可以列式: x2=82+132

x2=82+132=64 +169=233

x=±233 (因為對角線長是長度,所以負不合) 所以對角線長 ¿233

(2) 將對角線令為 y

根據畢氏定理可以列式: y2=62+42

y2=62+42=36+16=52

y=±52=±4 ×13=± 213 (對角線長是長度,故負不合) 所以對角線長 ¿213

好,再來我們看一些畢氏定理的應用!

Ex4.如圖直角三角形邊長為 5、12、13 , 求斜邊上的高。

解題思維:

我們先看一下要求的東西,斜邊上的高是哪一個咧?

這是直角三角形,直角在 ∠C

所以斜邊在 13 這段(也就是 AB´ ),

所以斜邊上的高指的就是 CD´ 。 那這要怎麼求呢?

我們來想,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有幾種算法。

先隨便畫一個三角形,讓這個三角形的三邊長為 abc

13 8

4 6

我們可以先用 a 當底,三角形的面積是 底×高2

高就是藍色這段,先叫做 ha ,代表這是以 a 為底的高,

所以面積的第一種算法為 a× h2 a

第二種算法我們以 b 當底,這樣的高就是橘色這段,

我們叫做 hb ,所以面積的第二種算法為 b× h2 b

那我可不可以以 c 當底?當然也可以,它的高是誰?

就是下圖綠色的那段,我們叫做 hc

因為它是以 c 為底的高,這樣面積就是 c × h2 c

這樣三角形的面積就有三種算法啦!但是我們算的是同一個三角形,

因此不管我用哪種算法,算出來的面積都要一樣!

a× ha

2 =b × hb

2 =c × hc 2

接著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方式找出斜邊上的高。

在這個直角三角形裡面,它的面積算法有兩種:

第一種,我可以用 AC´ 當底,因為 ∠C 是直角,所以 BC´ 就是他

的高,這樣第一個三角形面積算法就是 AC × ´´ 2BC

第二種,我也可以用斜邊 AB´ 當底,這時候的高就是 CD´ ,而面 積就是 A B × ´´ 2CD

那這兩個算的是同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所以會一樣。

然後就可以解出斜邊上的高 CD´ 了!

解:

從圖中我們可以知道三角形面積 ¿5 ×122

設斜邊上的高為 CD´ ,則三角形面積 ¿13 × ´2CD

5 × 12

2 =13 × ´CD 2

兩邊都有 2 ,所以把 2 約掉,

5 × 12

2 =13 × ´CD 2

要求 CD´ ,所以把 13 移過去,

CD=´ 5 × 12 13 =60

13

省思:

當然你可以把這個公式化,

如果有一個直角三角形,兩股分別為 ab ,斜邊為 c

那斜邊上的高 h 就會等於 a× bc 。 為什麼?因為 a× b2 =c ×h2

所以 h=a × bc ,也就是兩股乘起來除以斜邊。

Ex5.

如圖,放著一把 5 公尺的長梯於牆上,

梯腳離牆角 1.4 公尺,求:

(1)梯頂離地面多少公尺?

(2)若欲將梯頂降低 80 公分,則梯腳須向後移動多少公分?

解:

(1)

首先,我們先看紅色這把梯子。

梯腳離牆角 1.4 公尺,梯子長 5 公尺,

要求梯頂距離地面的高度,也就是下圖中棕色這段的長度,

這裡就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

這個紅色直角三角形,斜邊是 5 ,其中一股長 1.4 , 就可以假設要求的為 h

h2=52−1.42=25−1.96=23.04

h=±23.04 。那 23.04 怎麼開根號呢?

先把 23.04 化成分數,再來上面開上面,下面開下面:

23.04=

2304100 =230410 接著 2304 利用短除法算一下:

2304=42× 122 4 2304

4 576 12 144 12

知道 2304 開出來是 48 ,因為有兩個 4 ,和兩個 12 。 所以

23.04=

2304100 =230410 =4810=4.8 因此 h=± 4.8 ,那因為是高度,所

以負不合。

所以梯頂離地面 4.8 公尺。

(2)

如果要將梯頂降低 80 公分,也就是 0.8 公尺。

原本高度 4.8 公尺,降低了 0.8 公尺,變成 4 公尺。

再想想看樓梯的長度會不會隨著它降低而改變?

看圖,樓梯掉落(藍色變紅色)長度依然不變,還是維持 5 。 所以這裡形成新的直角三角形。

看綠色直角三角形,斜邊 5 ,一股長為 4 ,就可以假設所求為

a

a2=52−42=25−16=9 a=±9=± 3 (負不合)

但題目是問梯腳後移多少?

原本梯腳離牆角為 1.4 ,但後來的梯腳離牆角為 3 ,所以要後移 多少?當然就是 3−1.4=1.6 ,所以後移 1.6 公尺。

5 4 a a

重點提問

1. 請問什麼是「畢氏定理」?

請根據上面的課文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個定理。

2. 根據上面的課文,一個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如何計算?

請利用這個方法計算直角三角形邊長為 7、24、 25 斜邊上的高。

A.隨堂練習

1.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求斜邊長。

(1) (2)

2.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及一股長,求另一股長度為何?

(1) (2)

3.求出下列各矩形的對角線長。

(1) (2)

4.如圖直角三角形邊長為 3、 4 、5 ,求斜邊上的高。

5.平安拿一鋁梯在離牆 6 公尺處斜放在牆邊,

此時梯頂剛好離地面6 公尺(如圖所示),求:

(1)鋁梯有多長?

(2)今移動此鋁梯使它在離牆 2 公尺處斜放,

則梯頂離地面多少公尺?

還是不太懂,

請看下面影片(1)

還是不太懂, 還是不太懂, 還是不太懂,

單元三:畢式定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