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課綱 十二年國教課綱

課綱 99 課綱 十二年國教課綱

而能多元思考的現代公民。而對於人類在地球系統中扮演角色的了解與探討,則能讓學習 者認識人類如何與大自然永續共生,體會個人及社會對地球環境的責任,並有機會建立永 續發展的價值觀,成為負責任的現代地球公民。

有鑑於此,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普通高中自然科學領域地球科學科以三大核心概念串 連。

A.宇宙與地球由不同系統組成

(A)地球系統由岩石圈、水圈、氣圈和生物圈所組合而成。

(B)太陽系位於宇宙中,地球是太陽系中的成員。

(C)此核心概念旨在建立地球及其所處宇宙的基本系統架構,作為地球科學系統學習的 基礎。

B.系統與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A)固態地球、水圈及大氣有各自的作用。

(B)系統間的交互作用會產生各種物質與能量的循環。

(C)太陽、月球與地球間的交互作用造成季節、潮汐等現象。

(D)地質紀錄是地球演變的證據。

此核心概念除認識各系統內的現象與作用之外,還探討各系統間的交互作用,這些 系統內及系統間的作用包括了能量與物質的改變、平衡與循環等,而各種作用的結果又 使地球環境隨時間而變遷,並在地球與太空中留下了紀錄,成為追尋地球起源和歷史的 證據。

C.地球的永續發展

(A)全球變遷影響地球環境,也影響人類發展。

(B)人類活動與地球環境會互相影響。

此核心概念進一步探討地球環境在歷史中的自然變遷,以及人類在現代地球環境變 遷中扮演的角色,由此衍生出個人及社會在地球永續發展中的責任。

以上核心概念是由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者專家與中小學教師所共同研議,共同討論現代 國民在地球科學科目應具備之基本素養,因此超越舊有分科學習的框架,強調跨科的知識 統整。過去「地科領域」與「地理領域」重複或重疊出現的題材,已盡量減少。另外高中 地科領域戶外教學與實作活動,已規劃於「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中進行,以因應此 次十二年國教課綱中自然科學課程時數減少的情況。

(3)十二年國教課綱「地球科學」學科的核心概念在國小、國中及高中各階段的發展重

次主題 十二年國教課綱必修學習內容 99 課綱必修第一學期教材綱要 差異說明

EHa-Vc-3 在地球大氣演化過程 中,海洋與生物扮演著極其重

次主題 十二年國教課綱必修學習內容 99 課綱必修第一學期教材綱要 差異說明

次主題 十二年國教課綱必修學習內容 99 課綱必修第一學期教材綱要 差異說明

次主題 十二年國教課綱必修學習內容 99 課綱必修第一學期教材綱要 差異說明

次主題 十二年國教課綱

次主題 十二年國教課綱

EHb-Va-1 地層中的標準化石,指 相化石及地質構造,可輔助了解

次主題 十二年國教課綱

次主題 十二年國教課綱

次主題 十二年國教課綱

次主題 十二年國教課綱 加深加廣選修學習內容

99 課綱必修

第二學期教材綱要 差異說明 七、地球環境的監測與探索

5.地球環境的現代觀測 技術

 知道觀測技術的發展對認 識地球環境的重要性。

 知道對地球環境的認識大 都需要利用各種方法及長 時期的觀測。

 知道在地面上觀測海洋的 方式與項目的多元性。

 知道太空遙測的方式與遙 測項目的多元性及其運 用。

天然災 害與 防治 (Md)

EMd-Va-1 山崩、土石流、地質 環境及氣象狀況有密切關連。

EMd-Va-2 地下水的超限利用會 引發地層下陷等相關問題,並對 土地利用、重大建設等產生影 響。

EMd-Va-3 水土保持具有減災及 減災的功能。

EMd-Va-4 可利用野外測勘、遙 測、鑽井等技術確認地質敏感 區。

 全部為新 增學習內 容。

氣候變 遷之 影響與

調適 (Nb)

ENb-Va-1 各種不同的氣候變遷 模式的研究,說明單純自然因素 和加入人為因素之後的推估。

ENb-Va-2 氣候變遷的推估與未來 衝擊充滿了不確定性。

ENb-Va-3 全球各地所發生的氣 候變遷在程度與類型上是不一 樣的。

 全部為新 增學習內 容。

次主題 十二年國教課綱 加深加廣選修學習內容

99 課綱必修

第二學期教材綱要 差異說明 ENb-Va-4 人類對地球環境變遷

的因應與調適有可能避免災害 發生。

永續發 展與資 源的利 用(Na)

ENa-Va-1 全球水資源的分布不 均,取用亦有限制,是人類面臨 的重大課題,臺灣尤其需要面 對。

ENa-Va-2 水資源的永續經營與 利用,除節約用水之外,維護自 然生態環境,作好水土保持,才 是更積極的做法。

ENa-Va-3 化石燃料是目前用途 最廣且最重要的能源,但地球蘊 藏量有限,且有破壞全球碳循環 平衡的問題。

ENa-Va-4 新興能源的開發,有機 會解決當代能源問題。

ENa-Va-5 面對永續發展的問 題,可以用社會、經濟與環境等 三個面向來共同討論與均衡發 展。

九、地球資源與永續發展 1.

永續發展

 知道節用資源與合理開 發,可以降低人類對地球 環境的影響,以利永續發 展。

九、地球資源與永續發展 2.

能源的永續性

 可以利用再生能源以利永 續發展。

 永續發展 與合理利 用資源提 前至必修。

 新增水資 源議題。

 新增永續 發展三面 向。

▊ 貳、課程架構

群 展 醫事檢驗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職能

▊ 參、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的呼應說明

科學素養之養成需要在各階段教育過程中持續進行,本表所選內容僅作為說明自然科學領域核心素養與學習表現、學習內容關係之參 考示例。教科書編者或教師自當發揮創意,且根據教與學內容需要做合適之統整,以達到培養具備科學素養公民之教育目標。

一、國民小學教育階段

自然科學領域學習重點 自然科學領域

核心素養 說明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ti-Ⅱ-1

能在指導下觀察日常生活現象 的規律性,並運用想像力與好奇 心,了解及描述自然環境的現 象。

ah-Ⅱ-1

透過各種感官了解生活週遭事 物的屬性。

ai-Ⅲ-1

透過科學探索了解現象發生的 原因或機制,滿足好奇心。

INe-Ⅱ-4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可利用氣味、觸 覺、味覺簡單區分,花卉、菜葉會因 接觸酸鹼的環境而改變顏色。

INc-Ⅱ-6

水有三態變化及毛細現象。

INc-Ⅱ-10

天空中天體有東升西落的現象,月亮 有盈虧的變化,星星則是有些亮有些 暗。

INb-Ⅲ-6

動物的形態特徵與行為相關,動物身 體的構造不同有不同的運動方式。

INb-Ⅲ-7

植物各部位的構造和所具有的功能有

自-E-A1

能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遭環 境 , 保 持 好 奇 心、想像力持續 探索自然。

學習內容應以日常生活可實際觀察的題 材為主,不論是物質性質、生物構造特徵或天 體運行的規律現象。透過實作觀察,學生能對 生活周遭自然事物引起好奇心、想像與探索的 興趣,因而願意主動觀察或具體操作以試圖描 述和理解這些自然現象。

自然科學領域學習重點 自然科學領域

核心素養 說明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關,有些植物產生特化的構造以適應 環境。

po-Ⅱ-1

能從日常經驗、學習活動、自然 環境,進行觀察,進而能察覺問 題。

an-Ⅱ-3

發覺創造和想像是科學的重要 元素。

tr-Ⅲ-1

能將自己及他人所觀察、記錄的 自然現象與習得的知識互相連 結,察覺彼此間的關係,並提出 自己的想法及知道與他人的差 異。

INe-Ⅱ-9

電池或燈泡可以有串聯和並聯的接 法,不同的接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INe-Ⅲ-5

常用酸鹼物質的特性,水溶液的酸鹼 性質及其生活上的運用。

INd-Ⅲ-9

流水、風和波浪對砂石和土壤產生侵 蝕、風化、搬運及堆積等作用,河流 是改變地表最重要的力量。

自-E-A2

能運用好奇心及 想像能力,從觀 察、閱讀、思考 所得的資訊或數 據中,提出適合 科學探究的問題 或解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的科 學知識、科學概 念及探索科學的 方法去想像可能 發生的事情,以 及理解科學事實 會 有 不 同 的 論 點、證據或解釋 方式。

教學活動應引導學生發現人們生活周遭 面臨的問題,例如:如何安全用電、如何選用 適當的清潔劑、為何颱風會造成土石流等,需 要有適當的科學知識、概念,並透過實驗、測 試、資料收集和分析等各種方法,以尋找可能 的答案。透過生活議題的探討,學生能體會到 運用不同方法所得的資料記錄可能不同,對資 料的解釋與論證也會因個人的知識或經驗的 不同而有差異。

pe-Ⅱ-1 INc-Ⅱ-1 自-E-A3 可採結構式探究活動,循序漸進,由教師

自然科學領域學習重點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科學領域學習重點 自然科學領域

核心素養 說明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現。

tc -Ⅲ-1

能就所蒐集的數據或資料,進行 簡單的紀錄與分類,並依據習得 的知識,思考資料的正確性及辨 別他人資訊與事實的差異。

pa -Ⅲ-1

能分析比較、製作圖表運用簡單 數學等方法,整理已有的資訊或 數據。

pa -Ⅲ-2

能從(所得的)資訊或數據,形 成解釋、發現新知獲知因果關 係、解決問題或是發現新的問 題。並能將自己的探究結果和他 人結果(例如來自同學)比較對 照,檢查相近探究是否有相近的 結果。

pc -Ⅲ-2

能利用簡單形式的口語、文字、

影像(如攝錄)字、 影像(如

使燈泡發光、馬達轉動。

INe -Ⅲ-2

物質的形態與性可因燃燒、生鏽、發 酵、酸鹼作用等而改變或形成新物 質,這些改變有會和溫度、水、空氣、

光等有關。改變要能發生,常需要具 備一些條件。

INd-Ⅲ-11

海水的流動會影響天氣與氣候的變 化。氣溫下降時水氣凝結為雲和霧或

海水的流動會影響天氣與氣候的變 化。氣溫下降時水氣凝結為雲和霧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