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研究信賴度

在文檔中 本章說明我的研究方法 (頁 26-30)

「你取得人們的人生,編出謊言。」電影「迴光報告」(The Final Cut)裡另一 個不再執業且極力反對記憶剪接的剪輯師吉姆卡維佐如此嘲諷主角羅賓威廉斯。欣 賞這一部電影之際,其中許多對話,隱隱然尖銳的批判我正在寫作的論文。

「你認定這場面、這事件,決定了這女人的一生;你把這女人的一生與這個特 別的時刻劃上等號,你怎麼能這麼做?簡化人生?」(「迴光報告」對話)

就如「迴光報告」電影裡的記憶剪輯師取得往生者的記憶晶片,將一生剪接濃 縮成類似電影的長度,在追悼會上播放給死者的親友觀賞,我運用個別訪談、焦點 團體訪談、取得有關資優教育評鑑辦理情形、總特優學校辦理特色的各類文件、檔 案,然後運用「我」的觀點與判斷,歸納分析演繹,寫成論文,給學術社群觀看,

是否也是另一種充滿個人偏見的 the final cut?

「麥可,我們得決定影片主軸,不然追思會就甭辦了!」(「迴光報告」對話)

對照這句電影對白,「玲君,我們得決定編碼與標題,去蕪存菁,不然論文就 甭寫了!」時常在我寫作過程出現。如何取捨資料,為資料編碼、統整、下標題……,

考驗我的認知和理解,然而不可否認,我的主觀必定主導我的論文。

但是,學術論文畢竟不同於任記憶剪輯師主宰剪接的迴光報告,必須講究嚴 謹。量化研究在「存有論」上注重reality是客觀單一、絕對存在;在「知識論」上 強調知識由事實構成、主客分離;在「價值論」上主張價值中立;在「方法論」上 以實驗、演繹為主、驗證理論、因果法則、靜態直線式、超脈絡的通則為號召。質 性研究不同於量化研究,在「存有論」上重視主觀、多元存在;在「知識論」上贊 同知識是社會建構、主客合一;在「價值論」上建議價值涉入;在「方法論」上強 調對話、闡述、辨證、歸納為主、建構理論、因素同時相互影響、動態螺旋式,以 及文化脈落下的意義(筆記 911222)8。而量化研究考量研究的有效性及信度,關 注內容效度、效標效度、建構效度、內部效度、外部效度……,在質性研究中,研 究有效性也是大家所關切的問題。Lincoln於 1995 年提出公平性、真實性為原則,

以「值得信任」(trustworthiness)原則取代效度原則(引自潘慧玲,2003)。

研究的信賴度(或說信實度)是一項質性研究之所以能夠成立的重要依據。而 建立研究的信賴度,有幾項具體作法:(一)澄清研究者之背景與立場(二)長期進 駐田野(三)使用三角檢正(四)運用參與者檢核(五)採用同儕檢視(六)進行 厚實敘寫(七)從事反例個案分析(八)使用外部查核。上述八項作法,在一項研 究中並不是全部都需做到,但至少要做到兩項,通常三角檢正、參與者檢核和厚實 敘寫是較為容易做到,且常使用,又最符合成本效益的作法(潘慧玲,2003)。

因此,本研究所採取的做法有四:使用三角檢正、運用參與者檢核、採用同儕 檢視、進行厚實敘寫。

一、 使用三角檢正

質性研究者常採用所謂 triangulation(譯為三角檢正,或三角交叉檢視法),這 可以是指多種資料間的互相檢視,也可以是多種理論或多種觀點間的交叉檢視。這 種交叉檢視的方法顯然有助於提升研究結果的有效性或值得信任的程度(齊力,

2003)。Denzin 指出,triangulation 並不是一種確立效度的工具或策略,而是對效度 的另類思維與行動。研究者運用多種方法、蒐集多種資料、檢驗各家理論的做法其 實是為了確保對現象的深度瞭解(引自蔡敏玲,2001)。

本研究廣泛蒐集文獻與文件多種資料;利用焦點團體訪談與個別訪談,訪談特 優學校教師、評鑑承辦者、評鑑委員,獲取不同來源之文本;搭配文件分析運用多 種研究方法與文獻、文本做相互比對與驗證,努力達到三角檢正之效。

比如我在團體訪談 S1 時,他們自認為做得很不錯的一個特點是學生的觀察紀 錄非常詳細,聯絡單的設計不僅是 54321 的評分而已,還將學生在課程進行的參與 過程,作深度的質性評量與描述。將訪談內容與他們拿給我翻閱的某位小朋友全學 期紙本聯絡簿,以及傳遞給我的某一週全班十多位小朋友學習評量電腦檔案作相互 對照,可見他們所言不虛,完全符合。又如訪談 S3 提到彩虹課程,我在他們的網 站上下載各年級學生上課時間一覽表來看,讓我更加瞭解彩虹課表實際施行的情 形,也驗證他們的說辭。

二、 運用參與者檢核

我在蒐集資料過程,都會將整理過的資料透過 E-mail 或是教育局聯絡箱,寄送 給研究參與者過目、檢核,或是藉電話溝通,以確定資料無誤。大部分研究參與者 喜歡直接看書面文稿加以檢視、修改,但也有四位研究參與者選擇直接以不同顏色 的文字與符號在電腦檔案裡幫我註記、刪改。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讓我非常感激。

檢核過程,有些參與者還會提供給我他的看法與建議,讓我獲益匪淺。比如我 於 950119 打電話給 S3-T4,提醒她記得將檢核稿寄給我的時候順便聊了一下。她告 訴我因為我的論文部份內容參考自S3 的簡報,而簡報內容有些不足,所以她將她所 記得的資料加了進去,以平衡報導。她也主動提起在訪談時所述特色課程9後來在S3 承辦資優班學生「聯合成果發表會」時有相當不俗的表現,她好意提醒我是否要把 這個部份寫進論文,呈現課程更完整的面貌?她還告訴我,看了我的整理稿,感覺

「似乎少了些什麼」,讓人有「尚未寫完」之感。由於她的提示,讓我頓悟應該在每 校的故事與特色結尾加上一小段結語較為完整。又如S4-T5 閱讀過「S4 教師們對評 鑑的看法與建議」初稿,她依據她做研究的經驗給我建議:「若是依各校整理,是否 應該提煉出看法與建議的總結,以小標題呈現?」對於這些指點,我都萬分感恩。

整理文稿期間,萬般不得已之下,我也多次以電話或 E-mail「打擾」研究參與 者,向他們詢問訪談遺漏或是疑惑。比如 S1 的團體訪談稿裡某幾個字因為聲音低 沉聽不清楚,導致一小段話意思難以理解無法引用。思索、揣測多時仍無解,掙扎 良久,鼓起勇氣打電話給原始談話者後,終於得知原意。

三、 採用同儕檢視

「採用同儕檢視」即邀請未參與研究的外部人員,針對研究方法、資料分析與 詮釋,提出問題詰問,做法類似量化研究中所談的評分者信度(潘慧玲,2003)。我 邀請甫自研究所畢業的好友(也是資優教育工作者)幫我檢視論文。她曾參與資優 教育評鑑工作以及從事資優教育的經驗,可以幫忙查核我未注意的盲點與思維偏

9 那個課程是 3Q課程所延伸的主題課程,課程名稱為「News追追追」

差;她就讀研究所的學養以及從事質性研究的經歷也可以幫我檢驗研究方法與研究 結果。她對於我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裡有許多標題都太過籠統,提出建議,認為 應根據我統整歸納所得的每一部份結果,以有所判斷、結論式的文字來下標題,讓 讀者一看,就可以大略知道底下一大片文字的重點。比如:原始標題是「師資學歷 與進修研習」,讀者見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若依研究分析結果改成「師資學歷 均高,進修研究風氣鼎盛」,文字縱深馬上拉大,瞬間印象立刻深入不少。她也建議 研究背景與動機不妨依內容段落加上標題,幫助讀者掌握我的思考脈絡。她還對於 我的文獻探討提出一些看法與建議,給我許多啟發與實質幫助。

黃純敏(2000)對於教育民族誌寫作提出數點常見問題,其中之一是研究者在 寫作呈現上誤解描述、分析與詮釋三者的角色、性質與先後順序,或將三者混為一 談,或只有描述而少了分析和詮釋。她建議應先將資料做客觀事實的描述呈現,而 後就所描述之事實,凝結出分析的要點,並依此描述與分析提出合理解釋,以便將 研究脈絡裡深層隱含的意義呈現出來。此經驗導引不僅涵蓋好友的建議,且提醒我 描述、分析與詮釋之不同,以及後端分析出要點與詮釋出合理意涵的重要性,我依 此再度修改論文缺失。

四、 進行厚實敘寫

所謂「進行厚實敘寫」,就是將情境與人事描述得越清楚,將有助於讀者轉移 研究結果,將研究發現應用於他處(潘慧玲,2003)。

此次評鑑結束後出版了一本「資優教育評鑑評鑑報告」,但是在編輯初衷為「希 望能在很短時間內看到很精簡的內容」之下(個訪 C0_930915,p.15),許多濃縮精 練的描述用語,除了受評學校與執筆之評鑑委員兩造之間了然於心外,其他旁人難 以推敲其中真義。比如 S3 複評意見中,鑑定、安置與輔導其中一項特色:「以『彩 虹課表』理念,讓資優生在資源教室時間即可化整為零,減少學生與普通班教師的 困擾。」請問,從字面如此化約簡略的描述,他校人員如何能學習、仿傚彩虹課表 的優點與精神?如何知道為什麼彩虹課表可讓資優生在資源教室時間「化整為零」, 而不是「化零為整」?我在特優學校的故事與特色「資深專業、熱衷研究的 S3」裡,

以厚實敘寫的方式仔細描繪彩虹課表:

S3-T3 詳細解釋創意的排課方式----「彩虹課表」。因為一個學期大概 有四個月,所以他們把一個年級一整個學期的課程分成四個學月,每個學 月四或五個星期就固定選擇某一天的上午或是下午當作上課時段,四個學 月所擇定的時段都不一樣,把時間錯開,好處就是學生被抽去上資優班課 的時候,雖然沒上到普通班的課,但是他只不過一個學月沒上到,他可以

S3-T3 詳細解釋創意的排課方式----「彩虹課表」。因為一個學期大概 有四個月,所以他們把一個年級一整個學期的課程分成四個學月,每個學 月四或五個星期就固定選擇某一天的上午或是下午當作上課時段,四個學 月所擇定的時段都不一樣,把時間錯開,好處就是學生被抽去上資優班課 的時候,雖然沒上到普通班的課,但是他只不過一個學月沒上到,他可以

在文檔中 本章說明我的研究方法 (頁 26-3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