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資料之分析

在文檔中 第二節 實驗設計 (頁 29-32)

一、統計處理

(一)對實驗學生在「休閒覺知自由量表」的資料

實驗學生的測驗資料(前測、後測)經評分完成,逐步校閱確定無 誤後,研究者分別將資料建檔,根據本研究假設之考驗,以社會科學統 計套裝軟體SPSS進行資料的統計分析。本研究為準實驗研究,採單組 前、後測設計(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在考驗假設是否成立,

其效果統計分析步驟如下:

1.計算實驗組在前、後測各分項測驗的題平均分數和標準差。

2.進行前、後測平均數的差異顯著性考驗:單一組法的相依樣本t考驗。

3.本研究以α=.05為考驗水準。

(二)對實驗學生在「網路輔助教學應用於休閒教育實驗單元課程之回饋表」

之資料

實驗學生在本實驗單元課程結束後實施「網路輔助教學應用於休閒 教育實驗單元課程之回饋表」,研究者將回饋表資料建檔,以描述統計 分析實驗學生對「關於課程方面」與「關於學習情形方面」二部份的資 料,以作為評量整體「網路輔助教學應用於休閒教育實驗單元課程」施 行效果之參考,以期更深入瞭解此實驗單元課程對學生的影響。

二、質性資料整理與分析

(一)資料整理

本研究質性資料來源包括「休閒教育單元課程」之學習單、教學日 誌及「興雅休閒趣網站」之討論分享資料。藉由這些資料之分析,並與 量化結果作討論,進一步了解學生在「網路輔助教學應用於休閒教育實 驗單元課程」進行後之休閒覺知自由改變歷程,資料編碼如下:

1.實驗學生編號,乃將所有實驗學生依照本實驗單元課程第一部份「休 閒教育單元課程」的組別及順序編碼,為了教學的進行,將實驗學生 分成4組,分別為A、B、C、D四組,每組有8-9位學生,呈現方式為

「組別、順序」。如:A1,表示A組第一位學生。

2.在「休閒教育單元課程」之學習單部份,於每單元課程結束後,立即 收回學習單並將資料整理為電子檔,並將資料編碼依「實驗學生編號 -資料來源-日期」方式予以呈現。如:A1-學習單-2006/12/01,表示資 料來源是出自於2006年12月1日A組第一學生的學習單。

3.在教學日誌部份原為電子檔,乃將資料編碼依『資料來源-日期』方式 予以呈現。如:教學日誌-2006/12/01,表示資料來源是出自於2006年 12月1日的教學日誌。

4.「興雅休閒趣網站」之討論分享資料部份,乃將資料整理編碼並依「實 驗學生編號-資料來源-日期」方式呈現。如:A1-興雅休閒趣網站 -2006/12/07,表示資料來源是出自於2006年12月7日A組第一學生在興 雅休閒趣網站上的發言內容。

(二)資料分析

1.反覆閱讀所蒐集的資料,之後為了增加分析的精確性,也為了可以迅 速找出引言的出處,將實驗學生實際言論內容以編碼方式呈現。

2.將資料中與研究主題有關的敘述句逐一標示、劃記以形成一般性意義 單元(units of general meaning),以便於資料分析。

3.將一般性意義單元相近的群聚在一起,選取一個適當的主題作命題,

撰寫文本。

(三)資料呈現

在呈現資料時,為能使實驗學生之實際言論在文章明確地看出,研 究者於結論分析時,將實驗學生的實際言論夾雜於論文分析之間,引用 的實際言論會以字型的改變、字體的縮小及左右縮排的方式呈現,並且 在段落後以編碼的方式呈現資料的來源。

(四)資料的檢核

要確認本實驗課程教學之成效,亦即網路輔助教學應用於休閒教育 實驗課程能否有效改善研究對象之休閒覺知自由感,必須要透過研究過 程當中各類型資料的分析與比較,方能正確得知。事實上,可信與高品 質的研究分析,必須來自於分析者不斷地審視資料,以查出其結構,範 疇、解釋與全是是否成立,以及它們是否真正體現了現象的本質(高琇 鈴,2000)。研究者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為了深入了解並如實呈現學生

在網路輔助教學應用於休閒教育實驗單元課程實施過程中休閒覺知自 由感之改變情形,蒐集了不同來源的資料,包含「休閒教育單元課程」

之學習單、教學觀察日誌及「興雅休閒趣網站」討論資料等質性資料。

研究者為求質性資料之客觀,在「休閒教育單元課程」教學過程中,

同時另請該校一名綜合領域教師進行教學觀察,撰寫教學觀察日誌,該 名教學觀察教師在「休閒教育單元課程」每單元結束後詢問實驗學生的 反應,以便更能正確地描述學生行為背後真正的意涵,避免可能錯誤解 讀實驗學生的行為,此外研究者並以「休閒教育單元課程」學習單上學 生所填答之資料呈現,以增加資料分析之可信度。

在文檔中 第二節 實驗設計 (頁 29-3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