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青年的發展理論

青年期是處於完成兒童發展 ,而準備邁入成人發展之間 。從發展完成人 類學的觀點來看,此時期在身體的發展迅速 ,動作極為靈活;在心靈發展方 面,思想的運作靈敏且複雜。在此階段青年可分為五大發展(詹棟樑,1991):

一、身體與動作的發展

人到了青年,骨骼與肌肉的發展,使體力增加,體型也有顯著的變化,

身體與心靈的發展同時進行 ,各方面的配合,使動作更敏捷。此時期的身 體發展大致已完成。

二、智慧與知識的發展

青年期在智慧方面的發展 ,已到了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從事他所應 該的工作及有興趣的工作 ,此時為能力的凸顯。在知識與經驗方面,因個

人之學習而累積。此時青年人之大腦如一個大容器 ,需要知識與經驗的填 充,以增進其累積。

三、社會與人際的發展

在兒童期總是自我為中心 ,到了青年期則發展成我與他人之關係的社 會性。此時期的青年必須擴展其活動範圍 ,甚至參與社會事務,建立社會 與人際之關係,使發展過程邁向「社會成熟」。

四、道德與良心的發展

青年期的道德發展,每一個人的「發展壓力」不同,以及社會環境的 不同也都不太相同。良心的真正意義為:一種存在於人內心深處之直接的 呼喚。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克爾斯丁斯 (Ludwig Kerstiens)認為良心必須喚 醒,使兒童時期與青年時期的人 ,能夠獨立地區別善與惡,能認識各種尺 度,良心的行動能獲得指導,並以認知的成就為前提。尤其在青年期,良 心應該予以陶鑄,使良心的行動達到獨立的要求 ,而且人的表現是心裡的 與精神的發展。故青年的良心是發展的,在發展過程中,學習價值判斷,

明辦是非善惡。教育在培養獨立的道德人格 ,對青年良心的形成有很大的 影響,在教育過程應重視良心的喚醒 ,使青年了解到「責任」與「義務」,

以顯現人生的價值。

五、精神與氣勢的發展

青年逐漸發展而成熟,此時精神煥發、氣勢磅薄,是人生最有活力的 階段。他有理念、有理想,經引導而能建立價值體系 ,也即將塑造完成的 人格,到最後即是精神成熟的人。

青年在發展過程中,因身體發展與心智發展的不對稱 ,會有情緒不穩 定面臨學業、職業及伙伴選擇的問題,以及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及社會生 活的問題,需要協助。在這方面教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盧梭認為:「青年 的教育是人的第二次誕生 」,另斯普朗格認為:「青年的概念,必須強調青 年是被教育的,從各種資料顯示,青年的成熟過程少不了受環境的影響 ,

教育即是生活的幫助或發展的幫助 」。青年期是成熟與學習的時期,此時期 由於發展所帶來的優勢,成為學習的黃金時代,也是最好的時機。誠如李 特從人的精神科學研究,認為教育的重要議題之一,即在於促進兒童發展,

使他的精神能力發展出來;促使兒童發展,必須事先安排文化媒介:習慣、

語言、知識、經驗等作為發展工具。因此,教育單位對於青年的發展 ,應 安排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以協助青年的發展與學習。

對於青年的幫助,學者詹棟良認為可採取培育、保護及服務三種方式。

(一)對青年人之培育:首先在獲得必需之生活條件,能過起碼的生活,

然後再謀求生理上與心理上的均衡發展 。

(二)對青年人之保護:青年人容易受外界不良的影響 ,所以應該予以 保護才不致受到傷害。保護方法以立法保護最直接及有力 ,亦可 設置青年保護官員,使青年人在社會中獲得最完整的保護 。

(三)對青年人之服務:對青年的社會生活、職業生活及文化生活給予

「輔導」、「引導」及「指導」,使其能適應社會。

教育人類學研究教育發展之問題其中之一為處理發展的步驟 ,每一階段 都要根據人個理論、認知、動機等施為,使社會化的過程、學習過程、教育 的過程,能產生實際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即在幫助青年發展 ,此時期學生動 作敏捷、學習力旺盛,需要累積知識。參與建教合作,可讓學生的知識與經 驗的發展更為充實;學生可提早適應社會生活 ,建立人際關係;利用現實的 工作環境來培養學生的道德與良心 ;學生對發展「圖像」及「神秘的教育家」

的模範,除從學校以外,可擴伸到職場,視野更寬廣,使學生的發展更為全 面;惟在職場期間提早適應社會生活 ;對於社會化的危機,需要學校確實以 輔導及指導的功能,協助學生成長;在職場中的不良惡習及工作條件 ,學校 必須克盡保護責任,才能協助學生順利發展,型塑完整的人格,培養積極進 取的人生觀。

第六節 倫理學基礎

「科學技術的發展,應受適當倫理目的的指引,才有益於社會的進 步」,此為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間的研究問題所獲致之共同的結論。李 特認為教育應具有和諧關係,調和古典陶冶的理想與現代工作世界的對立

(詹棟樑,1995)。英國哲學家懷海德(Whitehead)在教育目的論文集一 書中提出,教育的目的在塑造有文化,並且有專門知識的人,他說文化是 思想的活動,是美和人類知覺的感受,我們應朝向的目標乃是去塑造在某 些特別方面,同時具有文化和專門知識的人。亞里斯多德將理性分為理論 理性與實踐理性,實踐理性的德即要身體力行,教育方針應培養良好習慣

(林玉體,1980)。從上述哲學家的論點,教育目的應調和人文思想與現 實工作世界的科技文明。

建教合作教育之實施,除著重專業技術的養成,有關人文素養亦不容 忽視。建教生在職場學習期間,在社會化的同時,有關價值性的問題衝擊 學生的所學,因此有關價值澄清極為重要。職業工作係對民眾之生活提供 所必須之專業技術服務,專業技術之良莠,必須建立在職業倫理基礎上,

才能確保民眾生活有保障。因此,在技職教育的技術傳授,有關職業道德 的培養也要同時兼顧。建教合作教育之實施,可以讓學生提早進入職場感 受職業倫理的重要,受到環境薰陶,建立正確的觀念,有利於未來職業基 礎的建立。

第七節 小結

從上述的理論基礎探討,其對輪調式建教合作的重要意義分述如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