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台灣在都市土地高度使用且人口稠密情況下,土地大規模開發所造成之環境 生態破壞,導致都市水患情勢日趨嚴重,政府已致力於加強都市防洪與減洪策 略,隨著環保意識抬頭開始重視生態環境營造,近年來更發展兼具都市防洪減洪 與環境營造的 LID 低衝擊開發技術。由於都市開發不透水區域擴大、土地入滲 量減小、集流時間縮短等因素,每逢暴雨即造成都市逕流、洪峰及體積迅速增加,

然而溝渠、抽排或拓寬水路等傳統工程手段有其極限。因此,如何減低都市化對 水環境造成之衝擊,並在既有都市排水系統擴充不易情況下,容納宣洩不及之暴 雨逕流,實為當務之急。若從「流域綜合治理」觀點,建築基地同樣負有「逕流 分擔與出流管制」責任,因此未來在都市逕流管理上,能以新開發基地不增加開 發區外之逕流量,已開發基地則擴增基地的滯蓄洪容量及雨水入滲為原則,透過

「低衝擊開發技術」落實「海綿都市」及「韌性都市」之建設,逐步達成流域綜 合治理與水共生之目標。

地區之新建或改建(增建)建築需依規定增設雨水貯集滯洪設施。本所102 年亦同步出版「社區及建築基地減洪防洪規劃手冊」,提出減洪防洪設施(相當 於低衝擊開發技術)規劃流程、配置方式,以及簡易水文評估及積點成效評估方 法,續於103、104 年度將低衝擊開發滯蓄洪設施容量及設計方法模組化,初步

建置「低衝擊開發技術容量設計電腦輔助工具」,完成「地上型滯蓄洪設施」、

「地下型滯蓄洪設施」、「透水性鋪面」及「雨花園」等四種常用的低衝擊開發 滯蓄洪設施,提供一操作簡易之電腦輔助容量計算工具,可進行設施各部份之細 部尺寸、排放量、溢流量、滲透量等細部設計,並提供相關檢核。程式體積小、

易維護、不需特別硬體需求即可安裝;設計工具可簡化模擬設計工作,增加建築 師等規劃設計者設計意願,易於推廣。

然而目前所建構之設計工具屬於單一基地設置單一設施之方式,本年度將加 以整合建立可供多種設施串連或並聯設計之複合型滯蓄洪系統容量設計工具,建 置該模組相關水文、地文計算參數資料庫,以供計算時連結使用。本研究將以前 期研究成果為基礎,進一步建構完成「複合型低衝擊開發滯蓄洪系統容量設計工 具」。

貳 、 研 究 目 的

因應氣候變遷與都市化現象,造成對於都市既有排水系統衝擊、都市水患與 水資源之影響,為了能加強提升建築基地減洪/防洪目標,對於低衝擊開發技術 其容量設計、規劃等層面應進一步提供一套簡易操作、運算、容量試算以及評估 減洪成效之計算方式,進而建置完整之電腦輔助容量設計系統。本計畫延續「低 衝擊開發技術容量設計電腦輔助工具」前期成果,將更新系統模式現有之架構與 計算工具,建立模組資料庫及五種低衝擊開發技術,完成建立複合型低衝擊開發 技術蓄洪系統容量工具架構、流程與計算模組。

爰引本協同研究計畫之需求說明,本研究團隊將延續103、104 年度「低衝 擊開發技術容量設計電腦輔助系統建置」研究成果,持續對於國內、外建築基地 低衝擊開發技術設施設計之現況、相關研究、容量設計、評估計算模式、技術手 冊及規範等資料進行蒐集、彙整、分析,並特別針對複合型設計流程與方式等進 行相關探討。透過本計畫之研究探討、案例分析與計算工具之建置,除了完成更 新建置「地上型滯蓄洪設施」、「地下型滯蓄洪設施」、「雨水花園」及「透水鋪面」

四種低衝擊開發技術電腦輔助計算工具架構,另增訂「屋頂綠化」設施型式,進 以分析其容量設計理論及計算方式、設計流程;最後整合各項技術進以探討複合 型式低衝擊開發技術工具間的搭配及軟體建構流程與計算方式,建置完成「複合

型低衝擊開發滯蓄洪系統容量設計工具」,並輔以重新建置完成複合型技術工具 操作手冊之編撰與示範案例。期透過本計畫目標之達成提供主管機關未來研擬相 關政策之參考及應用之依據,促進都市與建築安全減災與調適科技之發展。本研 究期程完成目標主要包括如下:

(一)研提複合型低衝擊開發滯蓄洪系統容量設計流程、架構及設計公式。

(二)完成水文、地文、容量設計相關參數等資料庫模組。

(三)模式表單及介面等程式撰寫,完成研發建置「複合型低衝擊開發滯蓄洪系 統容量設計工具」。

(三)研提「複合型低衝擊開發滯蓄洪系統容量設計工具手冊」與示範案例,辦 理專家座談會及系統推廣講習會,廣泛蒐集意見以精進本工具之正確性與 普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