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起跑動作出發至跨過三道欄架之時間、速度、步幅運動學參數

第一節 起跑動作出發至跨過三道欄架之時間、速度、步幅運動學參數

本節共分為(1)起跑反應時間。(2)前腳推蹬至離開踏板時間。(3)後腳推蹬至 離開踏板時間。(4)起跑至跨過第一道欄架時間。(5)起跑至跨過第三道欄架時間。(6)

起跑後前七步著地時之步幅比較。(7)跨過第一道欄架落地後欄間步幅比較。(8)跨過 第二道欄架落地後欄間步幅比較。(9)跨過第一道欄架過欄時間比較。(10)跨過第二 道欄架過欄時間比較。(11)跨過第三道欄架過欄時間比較。

(一)起跑反應時間:

表 4-1 為起跑反應時間,其反應時間為起跑發令至身體開始動作之間的時間,由表 中可看出七步起跑與八步起跑兩組選手在起跑反應時間中無顯著性差異。

表 4-1 起跑反應時間

七步起跑(n=8) 八步起跑(n=8) Wilcoxon 考驗 起跑反應時間(s) 0.21±0.04 0.20±0.03

兩組最快時間(s) 0.14 0.14

- 25 -

圖 4-1 起跑反應時間

起跑的反應是相當重要的關鍵之一,有好的起跑反應與協調性,才能在比賽開始 時取得領先。許樹淵(1978)也以生物力學為理論基礎研究選手以不同起跑法起跑之 間的差異,結果發現在優秀短跑員中,不同起跑姿勢間的速度差異並沒有太大。所以 起跑不僅要考慮速度的快慢,同時也要考慮到速度與力量之乘積的瞬發力,因此瞬發 力的大小決定起跑的優劣。李建明(1998)指出在 1972 年慕尼黑奧運,所有優秀短 跑者的起跑反應時間在 0.14 到 0.18 秒之間。游立樁、蔡虔祿、張家豪等學者(2007),

以八位高中短距離選手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指出起跑反應時間約在 0.28 秒左右。

此研究中所量測反應時間數據為 0.3 秒左右,區間為 0.26~0.34 秒間,在所有受測者 觀察的時間參數中,算是變異較小的一個,一般來說,這可能和受測者的能力與專注 力有相關。總和以上所述,本研究兩組選手也是以不同起跑方式來進行實驗,在起跑反 應時間上的表現中,七步起跑組反應時間平均為 0.21±0.04 秒,八步起跑組反應時間平 均為 0.20±0.03 秒,起跑七步組反應時間雖比起跑八步組出發組稍慢,但未達顯著水準,

本實驗結果經統計分析顯示不同起跑技術在起跑反應時間的展現上並沒有太大的差 異。

- 26 -

(二)前、後腳推蹬起跑架時間與離開踏板時間:

表 4-2 為兩組選手在使用起跑七步出發與起跑八步出發時,前、後腳推蹬踏板作用 時間與前後腳離版作用時間,表中呈現兩組選手在前腳推蹬時間、後腳推蹬時間、前腳 離開踏板時間與後腳離板時間皆無顯著性差異。

表 4-2 起跑階段推蹬、離開起跑架時間

七步起跑(n=8) 八步起跑(n=8)

Wilcoxon 考驗 前腳推蹬時間(s) 0.33±0.05 0.29±0.01

後腳推蹬時間(s) 0.21±0.03 0.19±0.01 前腳離板時間(s) 0.41±0.05 0.38±0.02 後腳離板時間(s) 0.36±0.06 0.36±0.04

圖 4-2 起跑階段推蹬起跑架時間

快速反應速度和起跑能力是高水平運動員必備素質,往往也是取勝的主要關鍵之一,

陳維科(2000)除反應速度外,起跑的完成時間越短,選手能早離開起跑架踏板來進入 起跑後的加速度階段,進而幫助成績的提昇。Antti Mero and Paavo V. Komi (1990) 研

- 27 -

- 28 -

表 4-3 起跑至跨過第一道欄架時間

七步起跑(n=8) 八步起跑(n=8) Wilcoxon 考驗 起跑至跨過第一道

欄架時間(s)

2.50±0.23 2.45±0.10

兩組最快時間(s) 2.20 2.30

圖 4-3 起跑至跨過第一道欄架時間

(三)起跑至跨過第三道欄架時間

侯金濤(2012) 7 步上欄改為 8 步上欄,重大技術調整就是為了提高起跑速度,

110 公尺跨欄比賽中少跑一步,成績至少提升 0.05 秒- 0.1 秒,也就是快了 0.05 秒 - 0.1 秒, 0.05 秒- 0.1 秒在現實生活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在無限放大時間的田 徑場上,這將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起跑後至第一道欄架的反應時間與技術,將會決定 跨過後續欄架間的速度。宋躍先,唐林(2007)研究分析劉翔使用七步起跑技術出發

- 29 -

後跨過第一道欄架所產生的加速能力強,欄間步幅步頻表現增加,後續銜接欄間速度 均勻性強,不僅在節奏、欄架速度能力有所提升,最後終點衝刺能力也持續發揮。這 是七步起跑技術中能夠創造優異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傑克遜選手所使用八步起跑 技術出發方式對於整體跨欄動作穩定性所產生的起跑反應與加速能力,也是創造佳績 的優異所在點之一。本次實驗從表 4-4 中七步起跑組在起跑至跨過前三道欄架時間 5.44±0.27 秒,八步起跑組在起跑至跨過前三道欄架時間 5.38±0.13 秒,相差 0.05 秒,

兩者皆無顯著性差異,然而在兩組最快時間中,七步起跑組時間為 5.05 秒,八步起 跑組時間則為 5.38 秒,相差 0.33 秒,總時間上雖未達顯著,但統計資料顯示七步 起跑技術與八步起跑技術在相同條件之下,七步起跑技術速度明顯優於八步起跑技術,

未來研究推論選手若進行跨過前五道欄架甚至全程十道欄架過程相對整體成績也將 會有所提升。

表 4-4 起跑至跨過第三道欄架時間

七步起跑(n=8) 八步起跑(n=8) Wilcoxon 考驗 起跑至跨過第三道

欄架時間(s)

5.44±0.27 5.38±0.13

兩組最快時間(s) 5.05 5.19

- 30 -

圖 4-4 起跑至跨過第三道欄架時間

(四)起跑後前七步著地時之步幅

110 公尺跨欄運動中包括了欄間跑及欄上的技術,其中步頻、步幅是決定速度及技 術展現的兩個主要因素,而欄間展現的步幅與步頻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兩者皆會 影響到跨欄的成績結果。短距離選手想擁有流暢而完美的起跑流程,第一步步幅可說是 關鍵因素之一,若步幅過小,沒能有效將選手推蹬出去,便失去競爭能力,但若第一步 出現太大的步幅,亦可能造成重心因此提早上昇而影響水平位移表現。Atwater ( 1982 ) 對美國 10 位短距離選手研究指出,起跑出發後的第一步的平均步幅為 1.02 m。亦有研 究指出第一步的步幅過長,可能會阻礙起跑後的動作連貫性。吳佳穎(2007)研究指出 跨欄選手從起跑到第一、二、三步步幅必須由小漸大來穩定重心的轉移,為跨過第一道 欄架做好起跨前加速度的準備,該文獻中選手則採用起跑八步技術來進行。張天熙(2004)

男子 110 公尺跨欄的步幅展現與力量大小和時間有密切的關係,選手不同的身高與技 術訓練水平有密切的關係。本次實驗從表4-5顯示七步起跑組在前七步著地時步幅明顯 優於八步起跑組,達顯著性差異。表中數據看出七步起跑技術因為第一步下肢推蹬力量 確實,而增加步幅表現,進而後續第二步步幅明顯提升,而在第三步至第六步中表現相

- 31 -

對穩定,從數據中可推論第一步及第二步步幅提升是七步起跑技術中的重要關鍵,步幅 展現將會影響後續動作連貫性的呈現。本次實驗選手經過兩個月的訓練後,前兩步步幅 均能增加,雖然時間上並未達到顯著進步,但選手的步幅及腳部推蹬力量能有效提升。

表 4-5 起跑後前七步著地時之步幅

七步起跑(n=8) 八步起跑(n=8) Wilcoxon 考驗 第一步著地(m) 0.93±0.05 0.89±0.06 * 第三步著地(m) 1.80±0.04 1.74±0.06 * 第四步著地(m) 1.80±0.05 1.73±0.07 * 第五步著地(m) 1.80±0.03 1.74±0.04 * 第六步著地(m) 1.84±0.03 1.75±0.01 * 第七步著地(m) 1.77±0.02 1.73±0.02 *

第八步著地(m) 1.76±0.02

*p<.05

- 32 -

圖 4-5 起跑後前七步著地時之步幅

(五)跨過前三道欄架落地後欄間步幅比較

跨過每道欄架落地後欄間步幅距離大小,將會影響每道欄架欄間跑的速度展現。王 洪耀(2004)研究男子 110 公尺跨欄跨過第一道欄架及跨過第二道欄架欄間跑技術中 發現,選手下欄著地後的第一步步幅是欄間三步中最小的一步,選手平均距離為 1.60 公 尺左右,第二步是欄間三步中最大的一步,選手平均距離為 1.95M 公尺,最後一步則 是起跨之前的第三步,選手平均距離為 1.85M 公尺。欄間跑節奏若能與落地步幅有效 結合,也是贏得比賽及突破成績關鍵之一。從表 4-6 可看出起跑跨過第一道欄架落地後 欄間步幅第一步七步起跑組為 1.67±0.01 公尺,八步起跑組為 1.65±0.01 公尺,兩者相 差 0.02 公尺,達顯著性差異,而起跑跨過第一道欄架落地後欄間步幅第二步七步起跑 組為 1.92±0.04 公尺,八步起跑組為 1.89±0.03 公尺,兩者相差 0.03 公尺,達顯著性 差異,起跑跨過第一道欄架落地後欄間第三步步幅七步起跑組為 1.89±0.03 公尺,八步 起跑組為 1.88±0.02,兩者相差 0.01M,達顯著性差異。本研究在後續跨過第二道欄架

- 33 -

落地後欄間步幅比較也呈現出七步起跑組整體步幅優於八步起跑組,並達顯著性差異,

推判因為七步起跑技術在起跑之後,每一步的步幅都要持續拉大,並且保持其步頻的進 行。從起跑出發到第一道欄架時,七步起跑組因第七步與第一道欄架距離較遠,選手進 行空中過欄動作,必須有更佳的水平位移,因此選手在落地後銜接欄間三步時,產生較 大動力,使得欄間三步步幅七步起跑組能顯著高於八步起跑組。本實驗建議選手若能熟 悉七步起跑技術,能有效提升身體重心位移與步幅,這將是成績突破的重要關鍵要素之 一。

表 4-6 跨過第一道欄架落地後欄間步幅比較

組別 七步起跑(n=8) 八步起跑(n=8) Wilcoxon 考驗 第一步著地(m) 1.67±0.01 1.65±0.01 * 第二步著地(m) 1.92±0.04 1.89±0.03 * 第三步著地(m) 1.89±0.03 1.88±0.02 *

*p<.05

圖 4-6 跨過第一道欄架落地後欄間步幅比較

- 34 -

表 4-7 跨過第二道欄架落地後欄間步幅比較

組別 七步起跑組(n=8) 八步起跑組(n=8) Wilcoxon 考驗 第一步著地(m) 1.68±0.01 1.66±0.01 * 第二步著地(m) 1.95±0.03 1.91±0.04 * 第三步著地(m) 1.90±0.02 1.88±0.02 *

*p<.05

圖 4-7 跨過第二道欄架落地後欄間步幅比較

- 35 -

(六)跨過前三道欄架之過欄時間

比較從4-8 表中可看出數據與表 4-4 相呼應,八步起跑過三道欄架時間較七步起跑快,

而表4-8 中顯示,過三道欄架之過欄時間八步起跑較七步起跑快。推論可能原因為選手 在空中跨欄動作技術不熟悉所造成之結果。宋躍先、唐林(2007)研究指出國際優秀跨 欄選手使用七步起跑出發後,跨過第一道欄架所產生的加速能力強,形成欄間表現步幅 大及步頻快的現象,然而七步起跑過欄時間要快,相對選手欄上技術也必須熟練。而八

而表4-8 中顯示,過三道欄架之過欄時間八步起跑較七步起跑快。推論可能原因為選手 在空中跨欄動作技術不熟悉所造成之結果。宋躍先、唐林(2007)研究指出國際優秀跨 欄選手使用七步起跑出發後,跨過第一道欄架所產生的加速能力強,形成欄間表現步幅 大及步頻快的現象,然而七步起跑過欄時間要快,相對選手欄上技術也必須熟練。而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