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起跑動作出發至跨過三道欄架之重心位移、重心速度比較

本節為起跑動作出發至跨過三道欄架之重心位移、重心速度比較:共分為(1)起 跑後第一步至第七步著地重心水平、垂直速度與合速度。(2)起跑後跨過第一道欄架重 心位移比較。( 3 )起跑後跨過第二道欄架重心位移比較。( 4 )起跑後跨過第三道欄架重 心位移比較。

- 37 -

(一)起跑後第一步至第七步著地重心水平、垂直速度與合速度

為了使起跑後身體能自然邁出而獲得最大的效果效果,起跑出發第一步的水平速度 及水平位移若能順暢的展現,將是影響第一個欄架起跨的重要關鍵。優秀的跨欄選手,

透過各種科學化的實驗找出起跑各階段數值,無疑是希望能在推蹬起跑架的同時,多爭 取些水平位移距離來提昇整體成績表現;以跨欄選手而言,起跑的速度與移動流暢性是 影響跨越第一道欄架的重要關鍵。丁春枝(1990)研究中提到起跑後到第一道欄架之技 術,通常是取勝的重大關鍵之一,因此這部份在整體跨欄技術上顯得相當重要。簡鴻玟

(1995)針對國內短距離好手百公尺跑技術分析中提到:選手在蹬離起跑架瞬間,若能 懂得應用起跑架,在腳推蹬起跑架後,第一步腳趾著地後,其身體重心的水平速度為 4.65 至 5.16 m/sec 。(Mero,1983;Mero & Komi,1990;Schot& Knutzen,1992),Mero 等 人 (1983) 研究亦指出,起跑技術好的男選手在第一步著地開始的煞車階段,其重心水 平速度減少百分比約為 3.5%;而起跑技術較差的選手,其重心水平速度減少百分比約 為 11.3%;同樣的道理,當第二步著地的開始,其重心水平速度減少百分比,在優秀的 起跑選手與較差的起跑選手分別為 3.7% 與 8.8%。本研究兩組選手所呈現的重心水平 速度與文獻中所提的優秀選手會因著地而減少水平速度並不相同。因本研究對象為短距 離 110 公尺欄架選手,而過去研究對象是以短距離百公尺選手為主,推論本研究水平 位移增加之情形與兩種選手的起跑技術有相關。百公尺選手起跑時,有較長之加速期,

選手為達到最佳之加速度,需要有更強的推蹬力量,因此推蹬著地時間較長,水平位移 也會有退步之情形。110 公尺欄架選手起跑時只有七、八步的加速期,選手也必須提高 身體重心,為跨過第一道欄架做準備,因此,欄架選手在水平推蹬時,著地時間較短,

水平位移也能銜接。表 4-9 數據中看出兩組差距。兩組之間在起跑後第一步至第七步著 地時之水平速度、垂直速度與合速度均由起跑七步組達顯著性差異。

- 38 -

- 39 -

4-11 起跑後第一步至第七步著地重心水平速度

4-12 起跑後第一步至第七步著地重心垂直速度

- 40 -

圖 4-13 起跑後第一步至第七步著地重心合速度

(二)起跑後跨過前三道欄架重心位移

本次實驗在選手使用七步起跑技術與八步起跑技術出發後跨過前三道欄架重心位 移部分,從表 4-9 推判七步起跑出發方式在減少一步的情形下更有利於重心前移。宋躍 先(2001)研究大陸跨欄名將陳雁浩選手 110 公尺跨欄欄間週期運動學分析中指出,

陳雁浩選手在起跑後跨過十道欄架重心水平位移參數平均為 0.49±0.03 公尺,垂直位移 部分參數平均為 0.14±0.01 公尺。本次實驗七步起跑組在跨過前三道欄架重心水平位移 參數平均為 0.43±0.07 公尺,垂直位移部分參數平均為 0.14±0.02 公尺。八步起跑組在 跨過前三道欄架重心水平位移參數平均為 0.46±0.06 公尺,垂直位移部分參數平均為 0.18±0.02 公尺。數據結果略低於過去之研究,推論本次實驗對象為高中組選手,欄架 規格高度為 99.1 公分,故水平速度會高於社會組欄架規格為 106.7 公分之數據。比較 七步組與八步組之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可發現皆達顯著差異。七步組垂直位移皆低於 八步組,代表七步組選手在切欄動作時能穩定重心,避免跨欄過程產生較高之仰角,確 實達到快速切欄之技術。在水平位移方面,八步組顯著高於七步組,推論八步組因有較 高之垂直位移,使得切欄時間無法如七步切欄般迅速,故騰空時間較久、水平位移也較

- 41 -

高。110 公尺跨欄項目不僅需要出色的節奏感,同樣需要特別強大的爆發力,尤其是在 起跑階段的力量、重心與速度變化。選手在改用七步出發技術後步幅變大,蹬地的力量 要比之前大很多,這樣會非常快地提高起步速度。在重心必須要控制好的情況下,7 步 起跑出發在上欄過程有利於重心前移:由於步幅變大,選手攻第一道欄架時的身體姿勢 也發生了變化,上身和欄之間的夾角更小,相對整體重心位移速度也就更快了。

表 4-10 起跑後跨過前三道欄架重心位移

七步起跑(n=8) 八步起跑(n=8)

Wilcoxon 考驗 第一道欄水平位移(m) 0.43±0.05 0.46±0.02 * 第一道欄垂直位移(m) 0.17±0.02 0.19±0.03 * 第二道欄水平位移(m) 0.43±0.08 0.45±0.07 * 第二道欄垂直位移(m) 0.15±0.04 0.18±0.02 * 第三道欄水平位移(m) 0.43±0.08 0.46±0.09 * 第三道欄垂直位移(m) 0.14±0.05 0.17±0.04 *

*p<.05

- 42 -

圖 4-14 起跑後跨過前三道欄架重心水平位移

圖 4-15 起跑後跨過前三道欄架重心垂直位移

- 43 -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10 公尺跨欄運動員必須根據各自的身體情況,包含身高、腿長等條件,選擇固定 的步數跨過第一道欄架,然而要有好的成績表現,選手本身除了穩定跨欄技術之外,必 須擁有有效而順暢的起跑技術與過程,本研究針對從起跑動作出發至跨過三道欄架之運 動學參數中分析結果中發現七步起跑出發因水平速度發揮及腳步力量要求更大,形成欄 間步幅較大的現象產生,也因七步起跑在起跑過程中必須使用非慣用腳來進行,起跑姿 勢動作必須有所變化,相對整體技術性要求有所提高。而八步起跑過程加速較平穩,整 體跨欄技術及動作穩定性佳。本次實驗選手使用起跑八步技術在專項成績皆有優異表現。

但接受七步起跑技術訓練僅僅利用為期兩個月每週兩次的時間來進行,雖然本次實驗結 果七步起跑選手在步幅及速度明顯皆有提升之情形,但總時間卻沒有達到顯著,推論可 能原因為部份選手在空中跨欄動作技術不熟悉所造成之結果,未來建議在訓練課表中再 安排加入過欄動作技術訓練,讓訓練課程更加紮實,並瞭解是否對七步起跑技術出發的 選手有整體成績提升的幫助。

本研究中有三位選手身高達到 180 公分以上,而該三位選手七步跑法成績亦皆有 提升,故可推論七步跑法較適合身高達到一定水準以上之選手。未來也將持續探討研究 優秀選手身高達 180 公分以上之選手以七步起跑出發與八步起跑出發跨過 10 道欄架 之間的差異,了解在起跑與跨欄動作過程中有關運動力學的變數及其關係,為跨欄運動 做好紮根的工作,以提昇國內跨欄競技水準。

- 44 -

引用文獻

中文部分:

丁春枝(1990)。100 公尺、110 公尺跨欄起跑至第一欄之技術分析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林宗賢(1999)。起跑跨欄之運動學探討。藝術學報,65,187-203。

林宗賢(1986)。跨欄及起跑運動之運動學研究。中原學報,15,104-120 陳維科(2000)。100M 跑的生物力學分析。中原師範學報,21(3),90-93 石雲慶(2002)。對不同等級男子 110M 跨欄運動員速度利用率及絕對速度的比

- 45 -

Alstin,B(1993).Quick draw on the track reaction time and the 100m race. Track and field Quarterly Review,93(1),11-12

Mero, A. & Komi, P.V.(1990). Reaction time and electromyongraphic activity during a sprint start .

Mero, A. , Luhtanen , P. & Komi, P.V.(1983). A biomechanical study of the sprint start.

Scand Journal Sport Science, 5(1), 20-28.

Atwater, A. E. (1982). Kinematic analyses of sprinting. Track,& Field Quarterly during a sprint start .field Quarterly Review,93 (1)。11-12。

Mero, A.,& Kearney , P.V.(1990). Reaction time and electromyongraphic activity Review, 82, 6-12。

- 46 -

- 47 -

附錄二

高中 110 公尺跨欄選手前後腳換位起跑之生物力學分析 受試者基本資料

編號 A 編號 B

編碼

姓名

生日

身高

體重

專長

最佳成績

比賽名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