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天賦特性

準備活動 (教育後果滿意*能完成的預期)

期 望

環境因素 (階級結構、個人和 參照團體的價值、

學習的可能性)

對環境 的知覺 和了解

教育的價量

個體當前的需求 個體需求的經驗

勢 力

( 強

度 決 定 參 與

)

圖 2-2 Rubensond 的 期 待 價 量 模 式 (資 料 來 源 : 黃 富 順 , 1995)

1.基本動機 需求動機的極限 2.需求動機

動力動機的極限

3.動力動機

基本驅力 需求動力

隨情境變化

圖 2-3 多 階 段 動 機 模 式

( 資 料 來 源 : Be r r y , 1 9 7 1 ; 引 自 范 文 曦 , 2 0 0 1 )

( 四 ) F o r d 的 動 機 系 統 理 論

F o r d 的 動 機 系 統 理 論 ( M o t i v a t i o n a l S y s t e m s T h e o r y ) 採 整 合 觀 點 , 他 以 個 人 為 分 析 單 位 , 形 成 一 個 「 個 人 於 處 境 中 」 的 體 系 ( p e r s o n - i n - c o n t e x t s y s t e m );換 言 之,他 著 重 的 是 情 境 中 的 個 人 。 他 提 出 下 述 公 式 以 說 明 情 境 中 的 個 人 的 效 能 :

成 就 = ( 動 機 * 技 巧 ) /生 物 * 有 反 應 的 環 境

意 指 成 就 或 能 力 是 個 體 有 動 機 、 有 技 巧 及 生 物 機 能 合 適 與 有 反 應 環 境 的 結 果 ( P i n t r i c h & S c h u n k , 1 9 9 6 ; 劉 安 彥 , 1 9 9 6 ) 。 F o r d ( 1 9 9 2 ) 說 明 動 機 提 供 行 為 能 量 與 方 向 , 也 評 估 行 為 是 否 繼 續 , 動 機 是 心 理 的 、 未 來 導 向 的 及 評 估 的 現 象 , 動 機 含 三 個 主 要 成 分 :

動 機 = 目 標 * 情 緒 * 個 人 信 念

一 旦 失 去 任 一 者 , 個 體 在 情 境 中 將 無 法 動 彈 , 而 環 境 系 統 是 否 如 實 反 應 支 持 個 人 動 機,亦 是 個 人 效 能 的 另 一 個 重 要 因 素。

( 五 ) B o s h i e r 的 一 致 性 模 式 ( C o n g r u e n c e M o d e l ) ( 范 文 曦 , 2 0 0 1 ) B o s h i e r 理 論 與 M i l l e r、R u b e n s o n 有 很 多 相 似 之 處,都 認 為 學

習 的 動 機 是 內 在 心 理 變 項 與 外 界 環 境 共 同 作 用 的 結 果 。 B o s h i e r 指 出 , 成 人 參 與 者 可 分 為 兩 類 : 一 是 匱 乏 動 機

(deficiency motivation),一 是 成 長 動 機 ( growth motivation)。因 為 匱 乏 動 機 而 參 與 學 習 者 , 通 常 是 受 到 社 會 和 環 境 的 壓 力 而 來 , 其 參 與 的 行 為 是 一 種 內 衡 作 用 ( h o m e o s t a t i c );成 長 動 機 者 的 參 與 學 習 的 動 力 則 出 於 個 體 的 內 在 需 求 , 而 非 僅 是 應 付 外 在 的 壓 力 。 ( 六 ) A v e s ( 1 9 6 9 ) 曾 歸 納 參 與 動 機 可 以 分 為 三 個 層 面 (吳 淑 鈺 ,

2 0 0 0 ; 謝 秉 育 , 2 0 0 1 ) :

1.個 人 內 在 因 素:強 調 個 人 內 在 導 向 的 動 機,如 著 重 有 助 學 習 、 個 人 成 長 的 自 我 實 現 機 會 等 。

2.人 際 團 體 之 因 素 : 強 調 外 在 因 素 導 向 , 受 到 其 他 成 員 影 響 , 重 視 家 庭 傳 統 的 期 望 及 所 認 同 重 要 人 物 的 支 持 等 。

3.情 境 因 素 : 針 對 政 策 或 情 境 因 素 的 反 應 行 為 , 如 政 策 的 重 視 程 度、便 利 的 服 務 地 點、服 務 時 間 與 服 務 方 式 的 安 排 等 因 素 。

本 研 究 中 役 男 選 擇 環 保 替 代 役 除 自 身 因 素 考 量 外 , 往 往 也 受 到 了 家 人 、 朋 友 、 或 社 會 評 論 等 外 界 因 子 的 影 響 , 因 此 參 閱 前 面 學 者 之 研 究 與 理 論,本 研 究 引 用 Mi l l e r 的 勢 力 場 分 析 論 作 為 探 討 環 保 替 代 役 男 參 與 動 機 之 理 論 模 式 , 探 討 環 保 替 代 役 男 內 在 參 與 動 機 , 如 是 否 個 人 與 趣 及 專 長 、 是 否 能 發 揮 所 長 、 是 否 有 助 於 未 來 工 作 、 比 較 輕 鬆 、 離 家 近 等 ; 以 及 外 在 社 會 因 素 , 如 : 、 家 人 及 朋 友 影 響 、 宗 教 因 素 、 替 代 役 體 位 等 。

二 、 工 作 滿 意 度 的 理 論

有 關 工 作 滿 意 最 早 的 研 究 , 首 推 哈 潑 克 ( R . H o p p o c k ) 於 1 9 3 5 年 出 版 的 工 作 滿 意 (

Job Satisfaction

)一 書 。 其 後 不 論 社 會 學 界 或 心 理 學 界 , 有 關 工 作 滿 意 的 研 究 一 直 是 學 者 熱 衷 的 問 題 之 一 ( 石 淑 惠 , 1 9 9 7 )。 依 照 許 士 軍 ( 1 9 7 7 ) 的 觀 點 , 研 究 工 作 滿 意 度 可 做 為 一 組 織 內 一 種 早 期 警 戒 的 指 標 , 以 便 及 早 發 現 組 織 在 計 畫 或 政 策 上 的 缺 失 , 進 而 採 取 補 救 措 施 。 且 由 於 工 作 滿 意 度 可 能 對 工 作 表 現 有 重 要 的 正 面 影 響 , 藉 由 對 環 保 替 代 役 工 作 滿 意 度 的 瞭 解 , 可 得 知 替 代 役 男 本 身 在 工 作 上 的 態 度 反 應 及 役 政 制 度 可 能 的 利 弊 缺 失 。

只 是 , 雖 然 國 內 、 外 對 工 作 滿 意 進 行 了 為 數 可 觀 的 研 究 , 但 對 於 工 作 滿 意 的 定 義 可 說 是 眾 說 紛 紜 , 所 持 的 觀 點 與 角 度 也 不 盡 相 同 , 將 「 J o b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 一 詞 譯 成 中 文 , 文 獻 中 常 見 有 「 工 作 滿 意 」 、 「 工 作 滿 意 」 兩 種 , 涵 意 實 為 相 同 (石 淑 惠 , 19 9 7)。 本 研 究 中,為 便 於 說 明 及 引 用,二 者 在 本 文 中 交 互 使 用,代 表 意 義 相 同 。 茲 將 各 學 者 對 工 作 滿 意 的 定 義 整 理 如 表 2- 5

表 2 - 5 工 作 滿 意 度 定 義

研 究 者 年 代 工 作 滿 意 度 的 定 義 P o r t e r &

L a w l e r

1961 工 作 滿 意 的 程 度 視 個 人 從 工 作 中 實 得 的 報 酬 與 預 期 的 報 酬 差 距 而 定 , 差 距 越 大 , 則 越 不 滿 足 。

Smith, K e n d a l l &

Hulin

1963 認 為 工 作 滿 意 是 一 個 人 對 其 工 作 或 工 作 構 面 所 懷 有 的 持 續 情 感 , 此 情 感 定 向 是 由 工 作 者 對 其 工 作 所 期 望 的 與 實 際 得 到 的 兩 者 間 之 知 覺 性 差 異 所 決 定 。

Vroom 1964 指 個 人 對 目 前 所 扮 演 的 工 作 角 色 所 持 的 感 受 或 情 緒 性 反 應 , 若 為 正 向 的 態 度 , 則 表 工 作 滿 意 , 反 之 , 則 工 作 不 滿 足 。

G e t z e l s , L i p h a m &

C a m p b e l l

1968 認 為 滿 意 度 是 一 種 存 在 於 個 人 與 組 織 期 望 兩 者 間 一 致 性 函 數 。

Locke 1969 認 為 工 作 滿 意 是 個 人 評 估 工 作 或 工 作 經 驗 所 產 生 之 愉 快 或 正 面 的 情 緒 感 觸 。

Campbell 1970 為 個 人 內 在 的 心 理 狀 態 , 也 就 是 個 人 對 工 作 或 工 作 的 某 些 特 定 層 面 , 所 持 正 向 或 負 向 的 感 覺 或 態 度 。

C r i b b i n 1 9 7 2 認 為 工 作 滿 意 是 工 作 者 對 其 工 作 環 境 的 感 覺 , 此 環 境 包 括 工 作 本 身 、 監 督 者 、 工 作 團 體 、 機 關 組 織 、 生 活 等 。

(資 料 來 源 : 謝 秉 育 , 2 001; 方 怡 蓁 , 2 004; 本 研 究 彙 整 )

表 2 - 5 工 作 滿 意 定 義 ( 續 )

研 究 者 年 代 工 作 滿 意 的 定 義 C o f f e y ,

A t h o s &

R a y n o l d

1975 認 為 工 作 滿 意 是 指 個 人 期 望 的 報 酬 與 所 得 到 報 酬 間 的 函 數 。

Kalleberg 1977 認 為 工 作 滿 意 是 一 個 單 一 概 念 , 工 作 者 能 夠 將 其 在 不 同 工 作 構 面 的 滿 足 與 不 滿 足 平 均 , 而 面 對 整 個 工 作 形 成 的 集 體 滿 足 。 許 士 軍 1977 認 為 工 作 滿 意 是 一 工 作 者 對 於 其 工 作 所 具

有 之 感 覺 或 情 感 性 反 應 。

張 春 興 1996 指 個 人 或 多 數 員 工 對 其 所 任 工 作 感 到 滿 意 的 程 度 。

Schermerhorn, Hunt &

Osborn

1996 個 人 對 於 工 作 所 感 覺 到 的 正 面 與 負 面 態 度 的 程 度 。

(資 料 來 源 : 謝 秉 育 , 2 001; 方 怡 蓁 , 2 004; 本 研 究 彙 整 )

至 今 , 解 釋 工 作 滿 意 度 的 許 多 相 關 論 雖 已 提 出 , 但 事 實 上 工 作 滿 意 牽 涉 許 多 因 素 的 複 雜 現 象 , 大 多 數 之 理 論 僅 能 解 釋 一 部 份 之 現 象 , 沒 有 一 個 理 論 能 包 括 工 作 滿 意 的 所 有 因 素 。 謹 將 部 份 學 者 相 關 理 論 整 理 如 表 2 -6:

(一 )需 求 層 次 理 論 (Need Hierarchy Theory)和 雙 因 子 理 論 (Two-factor Theory) M a s l o w ( 1 9 5 4 ) 認 為 人 類 的 行 為 乃 因 需 求 而 產 生 動 機 , 因 動 機 而 產 生 行 為 。 他 認 為 人 類 有 五 種 需 求 層 次 , 由 低 到 高 分 別 為 : 生 理 需 求 、 安 全 需 求 、 社 會 需 求 、 尊 敬 需 求 、 自 我 實 現 需 求 , 各 需 求 的 滿 足 由 下 而 上 , 低 層 次 需 求 被 滿 足 後 , 將 再 追 求 較 高 層 次 需 求 的 滿 足 ( 陳 世 勳 等 , 2001 ) 。

雙 因 子 理 論 乃 H e r z b e r g , M a u s n e r & S n y d e r m a n ( 1 9 5 9 ) 提 出 , 又 稱「 激 勵 - 保 健 理 論 (M o t i v a t o r - H y g i e n e T h e o r y ) 」。 H e r z b e r g 等 人 認 為 工 作 滿 意 和 工 作 不 滿 足 為 單 獨 平 行 的 獨 立 變 數 ; 影 響 工

表 2 - 6 工 作 滿 意 度 之 理 論

作 滿 意 的 因 素 稱 之 為 激 勵 因 子 ( M o t i v a t o r ),如:成 就 感、責 任 感、

成 長 、 升 遷 發 展 等 因 子 ; 造 成 工 作 不 滿 足 的 因 素 稱 為 保 健 因 子 ( H y g i e n e ), 如 : 公 司 的 政 策 與 行 政 、 人 際 關 係 、 個 人 生 活 、 地 位 等 因 子,這 二 種 因 子 是 各 自 獨 立 而 無 絕 對 相 關 ( W e i n b a c h , 1 9 9 7 ) , 茲 將 二 種 理 論 的 關 係 模 式 表 示 如 圖 2 -4:

圖 2 - 4 M a s l o w ' s 需 求 層 次 理 論 及 H e r z b e r g ' s 雙 因 子 理 論 ( 資 料 來 源 : Ts e n g , 1 9 9 1 ; 引 自 蔡 佳 螢 , 2 0 0 1 )

( 二 ) E R G 理 論

由 於 Ma s l o w 的 需 求 理 論 有 其 限 制 , 所 以 A l d e r f e r ( 1 9 6 9 ) 乃 將 M a s l o w 的 學 說 簡 化 成 三 種 核 心 需 求 : 生 存 ( E x i s t e n c e ) 、 歸 屬 ( R e l a t e d n e s s ) 與 成 長 ( G r o w t h ),也 就 是 E R G 理 論。但 和 M s a l o w 理 論 不 同 處 在 於 A l d e r f e r 認 為 一 個 人 能 夠 同 時 有 好 幾 個 需 求,高 層 次 的 需 求 得 不 到 時,他 就 會 退 縮 到 低 層 次 的 需 求 ( 許 士 軍,19 95 )。

( 三 ) M c C l e l l a n d 三 需 求 理 論 (M c C l e l l a n d ' s T h e o r y o f N e e d s ) 三 需 求 理 論 是 由 M c C l e l l a n d ( 1 9 6 1 ) 所 提 出 , 認 為 人 的 主 要 需

中 立 工 作 態 度

工作沒有不滿足 強烈負向感覺

工作不滿足)

強烈正向感覺 (工作滿意)

保 健 因 素 激 勵 因 素

薪資、督導、同事關係、

公司政策、工作安全、

地位、工作環境

認知、責任、專業成長、

目標達成、挑戰、獎勵、

工作自我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 自尊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低層次需求 高層次需求

求 有 三 種:成 就 需 求 (n e e d f o r a c h i e v e m e n t )、權 力 需 求 ( n e e d f o r p o w e r ) 、 歸 屬 需 求 (n e e d f o r a f f i li a t i o n ) 。 M c C l e l l a n d 認 為 每 個 人 都 有 這 三 種 需 求 , 但 是 強 度 因 人 而 異 , 所 以 對 於 不 同 需 求 面 向 與 強 度 的 人 應 找 出 其 最 適 宜 的 工 作 性 質 與 要 求 , 較 易 達 成 組 織 的 目 標 與 個 體 的 滿 足 。

( 四 ) 期 望 理 論 ( V a l e n c e - E x p e c t a n c y T h e o r y )

V r o o m ( 1 9 6 4 ) 所 提 出 的 期 望 理 論 是 根 據 P o r t e r 和 L a w l e r 及 其 他 學 者 的 理 論 擴 展 而 來,不 同 於 Ma s l o w 從 需 求 缺 乏 與 否 的 途 徑 來 研 究 工 作 滿 意 , 而 是 從 個 人 追 求 目 標 的 觀 點 來 探 討 工 作 滿 意 , V r o o m 認 為 影 響 工 作 滿 意 的 主 要 變 數 , 是 由 個 人 對 工 作 的 期 望 ( E x p e c t a n c y ) 及 該 結 果 的 期 望 值 ( V a l e n c e ) 產 生 的 激 勵 效 果 所 影 響 (吳 淑 鈺 , 20 0 0; 謝 秉 育 , 20 0 1); 也 就 是 工 作 滿 意 取 決 於 工 作 者 認 為 其 努 力 是 否 能 成 功 的 完 成 工 作 或 達 成 目 標 , 及 之 後 是 否 能 得 到 其 所 欲 獲 得 之 報 酬 (加 薪 、 昇 遷 等 )或 逃 避 懲 罰 ( 減 薪 、 降 級 等 )(莊 靜 宜 , 1999; 謝 秉 育 , 2001)。

( 五 ) 差 距 理 論 ( D i s c r e p a n c y T h e o r y )

P o r t e r ( 1 9 6 1 ) 和 L o c k e ( 1 9 6 9 ) 認 為 個 人 對 工 作 的 「 期 望 獲 得 的 」 與 從 工 作 中 所 「 實 際 獲 得 的 」 兩 者 間 的 差 距 , 決 定 了 滿 足 與 否,差 距 越 大 越 不 滿 足。若 差 距 為 零,則 工 作 者 便 感 到 滿 足 , 若 「 實 際 獲 得 」 大 於 「 期 望 獲 得 」 , 且 超 出 的 部 份 是 對 工 作 有 利 的 , 如 額 外 的 酬 償 , 則 工 作 者 更 加 滿 足 , 相 反 的 , 如 果 「 實 際 獲 得 」 小 於 「 期 望 獲 得 」 , 此 一 缺 少 的 東 西 是 工 作 者 所 期 望 的 , 則 會 不 滿 足 , 且 當 差 距 越 大 時 , 工 作 者 就 越 不 滿 足 ( 引 自 謝 秉 育 , 2 0 0 1 ) 。

( 六 ) 公 平 理 論 ( E q u i t y T h e o r y )

公 平 理 論 或 稱 社 會 比 較 理 論 ( S o c i a l C o m p a r i s o n T h o r y ) 、 交 換 理 論 ( E x c h a n g e T h e o r y )、分 配 公 平 理 論 ( D i s t r i b u t i v e J u s t i c e T h e o r y ) 係 由 Ad m a s ( 1 9 6 3 ) 所 倡 導,他 認 為 所 謂 的 工 作 滿 意 是 指「 個 人 對 於 工 作 中 的 付 出 與 所 得 的 比 例 」 與 「 他 人 投 入 與 所 得 比 率 」 相 互 比 較 之 後 的 一 種 感 覺 。 兩 者 的 差 距 愈 小 表 示 工 作 滿 意 程 度 愈

高 ; 差 距 愈 大 則 表 示 工 作 滿 意 程 度 愈 低 , 工 作 動 機 也 隨 之 降 低 。 ( 陳 世 勳 等 , 20 0 1 ) 。

圖 2-5 E RG理 論 組 成 因 素 架 構 圖 (資 料 來 源 : 吳 錦 儒 , 1998)

( 七 ) 系 統 理 論 ( S y s t e m T h e o r y )

系 統 理 論 是 由 W e r n i m o n t ( 1 9 7 2 ) 所 倡 導,此 理 論 主 張 影 響 工 作 滿 意 的 因 素 有 二 , 即 為 外 在 環 境 因 素 與 個 人 內 在 因 素 、 工 作 滿 意 受 此 二 種 因 素 交 互 作 用 之 影 響 , 其 關 係 形 成 一 開 放 系 統 之 現 象 而 循 環 不 已 , 即 各 種 外 在 環 境 因 素 影 響 個 人 對 內 在 環 境 因 素 的 滿 意 情 形 , 從 而 影 響 個 人 整 體 工 作 滿 意 的 程 度 , 而 個 人 整 體 工 作 滿 意 的 程 度 又 會 影 響 原 先 的 外 在 環 境 因 素 (引 自 陳 世 勳 , 2001 ) 。 (八 ) 社 會 行 動 參 考 架 構 說 (Social Action Frame of Reference)

Smith & Kendall(1963)認 為 工 作 滿 意 是 個 人 依 據 其 參 考 架 構 對 其 工 作 特 徵 加 以 解 釋 的 結 果 (許 碧 芬 , 19 8 4)。 主 張 本 理 論 的 學

代表挫折—退縮 代表滿足—進展

需 求 的 挫 折 需 求 的 進 度

需 求 的 滿 足

成 長 需 求 的 挫 折

成 長 需 求 的 重 要

成 長 需 求 的 滿 足

關 係 需 求 的 挫 折

關 係 需 求 的 重 要

關 係 需 求 的 滿 足

生 存 需 求 的 挫 折

生 存 需 存 的 重 要

生 存 需 求 的 滿 足

者 認 為 組 織 或 工 作 情 境 中 的 「 客 觀 」 特 徵 並 不 是 影 響 人 們 態 度 及 行 為 的 重 要 因 素 , 而 是 人 們 對 於 這 些 客 觀 特 徵 的 主 觀 知 覺 與 解

者 認 為 組 織 或 工 作 情 境 中 的 「 客 觀 」 特 徵 並 不 是 影 響 人 們 態 度 及 行 為 的 重 要 因 素 , 而 是 人 們 對 於 這 些 客 觀 特 徵 的 主 觀 知 覺 與 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