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中側門走出,公車站牌旁的巷弄中,暈暗燈光下矗立 50 多年的老店,相信實中的同學們 都不陌生。復興餐廳裡飄出的不只是眷村菜的香氣,更蘊藏著辛酸歲月的餘味。復興餐廳的老闆 娘是孟奶奶,現年 87 歲,老家在山東青島。1949 年,當年 19 歲的她孤身與姊姊隨著國軍來 臺,在基隆登岸,當時的他們十分窮困,唯一的財產是身上的破衣服,後來才定居大雅忠義里。

1954 年,當時忠義里是裝甲兵部隊進駐,居民全都很貧困。“當時我們都要自己用茅草蓋房

子呢﹗”孟奶奶笑著說,從她微瞇起的雙眼看得出歲月的流逝。當時忠義里大多數婦女 都只靠著微薄的零工補貼家計,而孟奶奶所選擇的是賣早餐和麵食糊口度日。

靠著基本的油條、燒餅、還有家鄉味的水餃與麵食,26 歲的孟奶奶撐起了家庭重擔。“兩角 一碗陽春麵,四個水餃兩塊,豆干、滷蛋五毛錢啊!當時大家都很窮,所以價格都訂得很便 宜!” 孟奶奶憶起了往事,笑著說道,眼神流露著滿滿的感慨。從每天早晨千里迢迢到市區批 貨,到每晚夜深人靜時慢慢研究,孟奶奶的好手藝勾起了許多老兵記憶中的家鄉味,於是慢慢成 立了復興餐廳。當時的復興餐廳還只是間用泥巴砌成的矮房,後來逐漸發展成現在的模樣。

1960 年代,政府開始為這些老兵蓋房子,才形成所謂的「眷村」。孟奶奶說:「臺中中清 路上的貿易三村、九村也都是那時候蓋的眷村,那時候房子才開始變大。」那時的復興餐廳開始 變成紅磚房,有了招牌也有了口碑,也開始賣起菸酒雜貨,不變的是奶奶的好手藝與堅持。1970 年代,政府實施十大建設,許多工廠進駐大雅,也連帶影響了忠義里的發展。工廠進駐後工作機 會增加許多,年輕人不必到外地找工作。「我們這裡從那時候才開始變有錢的!」孟奶奶淡淡地 說。1980 年代,復興餐廳從磚屋變成樓房,也就是現在的模樣,每天絡繹不絕的客人,無論是 白髮蒼蒼的老兵、飢腸轆轆的學生,還是遠道而來的人們,無不被這充滿歷史回憶的菜色吸引。

奶奶笑著說自己還很元氣:「我除了膝蓋以外都很健康!只是炒菜勺子都彎了,手指也彎成不自 然的角度了,廚房炒菜的角落還被我站的都凹下去了呢。」奶奶開朗的笑容中,流露著民國時代 婦女的堅毅與倔強。現在的復興餐廳由奶奶的媳婦、孫女繼承,87 歲的奶奶每天坐在櫃檯邊,

用溫暖親切的山東口音招呼著客人。滿頭白髮的她用她的好手藝,見證歷史變革。眷 村菜裡飄散著不只是鄉愁,更是忠義里 50 多年來慢慢走過的痕跡。

便宜有好料 窮學生必點區

◤ 復興餐廳物美價廉料理匯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