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地基之舖設

2.2. 開挖與基腳

開挖時表層土通常用推土機刮起堆積,留待將來使用,開挖可以 用怪手或是類似機具完成。若房屋牆面立于混凝土樓板面,或是架空 形式之開挖,在土層相當穩定不致凹陷時,這種作業在不須基腳的情 形下,可以免去在地面以下作板模。

有些土壤在暴露于空氣或是水時會鬆軟,因此開挖之深度,最好 只到基腳上方或是樓板面底部。除非有使用模板,否則建議要在灌漿 之前,才作最後的基腳開挖。

開挖之寬度,至少要有作基牆以及作防水工程的施工空間,如有 需要還要安放排水管(圖 2.2)。開挖時土牆之斜度,因所碰到的底土種 類而定,如為黏土或是其他穩定土層,則斜坡可幾近垂直角度,但是 砂質土則須為斜面以防塌陷。

第二部分 框組式工法

圖 2.2 角落開挖及基腳設置 2.2.1 基腳

基腳為基牆之基礎,可以將累加之外力傳遞至土壤。基腳的種類 及尺寸,一定要適合不同的土壤條件,基腳通常都採灌漿方式行之(請 見基牆章節部份)。

如果為了提高房屋水平高度而填土,則基腳必須要延伸至填土以 下的未干擾土層。在細黏土地區之土壤,因潮濕而膨脹,又因乾燥而 收縮,所以會造成基礎系統及建築有不規則的下沉量。在這類會膨脹 土層上建造房屋時,一定要請教專業的工程師。

牆基腳:一設計良好的基牆之基腳,對於能防止基牆之下沉或裂開方 面,是十分重要的。有關基腳尺寸之決定,有一種方法常被應 用于正常土壤,就是依據預定的牆厚度決定。一般規則是採用 基腳深度等於牆厚度的方式(圖 2.3A),同時基腳向基牆兩側,

各沿伸之距離為牆厚度之一半。不過基腳的承載面積設計,還 是要依據結構的載重,以及土壤之承載能力而定(表 2.1)。如

第二部分 框組式工法

第二部分 框組式工法

表 2.2 對于不同土壤容許承載能力之獨棟住家載重之柱基腳尺寸 基 腳 尺 寸 (cm)

總設計載重 (kgf)

7300 kgf/m2

9800 kgf/m2 12200 kgf/m2 14600 kgf/m2 2300 56×56 48×48 42×42 40×40 4500 78×78 68×68 60×60 56×56

6800 84×84 76×76 68×68

9000 86×86 78×78

圖 2.3 基腳

階梯式基腳:階梯式基腳應用于土地向前或向後之斜坡,且車庫或是 起居場所在地下室樓層的場合。階梯垂直部份在灌漿時,為基腳的一 部份。基腳的底部通常位于未干擾之土層。基腳的每一階必須要保持 水平。

階梯式基腳垂直部份之厚度,至少要 15 cm 以上,且寬度要與基 腳本身之寬度相同(圖 2.4)。每一階之高度,亦不可大于水平長度的四 分之三,也不要超過 60 cm。若是急斜坡則可能需要特殊之基腳,例如 採用兩個分離之基腳設計。施工時,先行在較低位置之基腳及基牆灌 漿,至較高層的基腳高度,然後在較低層之基牆頂部,開始以模板延 伸較高層之基腳。所延伸之較高層基腳,要用鋼筋補強,且與較低層 基牆連結。另一種方式,是用補強之混凝土楣樑,連接上基腳與下基 牆。由於這些設計較為複雜,故要事先請教工程師。

第二部分 框組式工法

圖 2.4 階梯式基腳

2.2.2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及磚石在房屋設計中,有不同的使用目的,其中包括混凝 土樓板,以及架空房屋所使用的灌漿或是混凝土空心磚之基牆。

對於小型工作,以波特蘭水泥現場攪拌混合方法的說明如表 2.3。

混合時一般是以一份波特蘭水泥、2 份砂、再加上 4 份直徑 5 cm 的碎 石。混合後再一點一點慢慢加水,直至完全溼透,但仍能堆積的狀態。

加水太多混凝土強度會較差。用于基腳與基牆之混凝土,每 40 公斤的 水泥內,不能加超過 20 公升的水。用于其他混凝土工程中,每 40 公 斤的水泥中,不能加入超過 18 公升的水。上述是依照骨材之平均含水 量所得出的。拌合的骨材,不可大于垂直模板間距的 1/5 或水平樓板厚 度的 1/3。基腳與基牆的混凝土,其坍度試驗不可超過 150 mm,用于 地面混凝土版則不可超過 100 mm。

第二部分 框組式工法

第二部分 框組式工法

護木材外裝及構架,免受土壤水分的影響。同時在白蟻危患地區,木 質建材使用時,也要高于植草線,這樣才有機會檢查在土壤與木材之 間,是否有白蟻的通道,以便在危害之前先作防治。架空房屋之底部 空間,其高度亦須足夠作定期白蟻檢視,以及作土面覆蓋,以減少土 壤水分對構架元件的影響。

圖 2.5 決定開挖深度

圖 2.6 斜坡地表以利排水

要加強基礎的排水,在建築線的最後地表坡度,至少要高于原有 土層 10 至 30 cm,而在斜坡地段時要更高才妥當(圖 2.6)。若是急斜陡 坡地段常會採用擋土牆。

架空房屋下的土壤與托樑底部距離,必須要在 45 cm 以上。若是 內部土壤已經開挖,或是土面低于屋外地表高度,則在牆面基部位置,

要安裝 10 cm 之基礎排水管,並鋪上排水用碎石層,以及 6.8 kg 之屋 頂用油毛氈,排水措施要延伸至基礎外的地表層。

第二部分 框組式工法

第二部分 框組式工法

圖 2.7 混凝土基牆之灌漿成型 2.3.3 磚砌基礎

混凝土空心磚有各種不同之尺寸及形狀,但常用之寬度有 20、25、

或 30 cm 規格。磚塊之間考慮到水泥砂漿之接合厚度及寬度,故其真 正尺寸為 19 cm 高及 39 cm 長,所砌成之牆,其水泥砂漿接合位置,

在垂直方向彼此間隔 20 cm,而水平方向彼此間隔 40 cm。

砌磚時自基腳開始,所用之水泥砂漿厚度約 10 mm,常見之堆砌 方式,為垂直之接合位置是相互交錯。接合線要保持平滑,可以抵抗 水分之滲流。每一磚塊的所有接觸表面都要加足夠的水泥砂漿。若是 樑或是大樑端部位置,以壁柱承載集中載重時,壁柱應位于牆內側,

直至樑或大樑下方支持部位為止。壁柱可以採用較一般牆面所用之磚 為寬者,自基腳砌至所要支持的樑底部。

檻板之錨栓安裝時,通常要深入頂部兩層之磚塊,錨栓呈彎曲之 一端,要放在下層的磚塊定位,空心磚之開口則要填滿水泥砂漿或混 凝土。

牆面若以水泥砂漿粉刷,且在基腳連結處作弧形粉刷後可以防 水。水泥砂漿乾硬後,粉刷一層瀝青或是其他防水層,通常可以確保 內部之乾燥。其他方法,尚包括覆蓋一層 0.15 mm 之 PE 塑膠膜于瀝

第二部分 框組式工法

青粉刷層之外,作為水分阻隔層,或是在瀝青粉刷層之外,安裝排水 板後才作回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