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閱讀理解的前測-後測分析

一 一 一

一、、、、

整體的閱讀學習成效 整體的閱讀學習成效 整體的閱讀學習成效 整體的閱讀學習成效

(一) 前測、後測相依樣本t檢定及效果量

以相依樣本 t 考驗,比較整體於教學前、後,在「植物的根莖葉構造與 功能」的閱讀理解測驗上的表現是否有所不同,如表4-11所示。教學前、後,

經相依樣本 t 考驗檢驗前測-後測,結果達到顯著差異(t = 8.89,P=.00),

表示整體的閱讀理解成效在教學後有提昇。Cohen's d 值=1.38,高於 .8 則表 示前測、後測具有相當大的實際顯著改變。

表 4- 11 前測、後測相依樣本 t 檢定及效果量 成對變數差異

平均值 標準差 t p 效果量 Cohen's d 前測-後測 3.85 4.01 8.89 .00 1.38

P< .05

(二)後測與延宕測驗之Pearson 相關分析

後測與延宕測驗經 Pearson 相關分析,如表4-12。後測與延宕測驗的為 顯著相關( r=.84,p=. 000),所以後測與延宕測驗的穩定性很高。

表 4- 12 後測與延宕測驗之 Pearson 相關分析

相關係數 p

後測-延宕測驗 .84

.

00*

P< .05

二 二 二

二、 、 、 、學生在問卷中不同類 學生在問卷中不同類 學生在問卷中不同類型的前 學生在問卷中不同類 型的前 型的前、 型的前 、 、 、後測分析 後測分析 後測分析 後測分析

以下針對問卷中不同類型學生的前、後測分析,如表4-13所示。由前、後測結

果比較表中(詳見表4-13)之相關資料經由相依樣本 t 考驗分析前後測之差異性,

由統計表發現,問卷中不同類型之前測與後測的差異上達顯著水準(p<.05)。就 整體而言,由平均數的變化得知,所有類型題目的成績表現均有進步,代表學生 的在各類型題目的表現經教師教學解釋文本後有明顯的提昇。

表4- 13問卷中不同類型學生的前、後測分析及相依樣本 t-考驗之結果

平均數 標準差

分類題型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t p

零代詞 2.13 3.06 1.14 1.01 6.42 .00 名詞組 3.87 4.20 .88 .91 2.86 .01 推論理解 2.55 3.17 1.11 1.41 3.44 .00 字義理解 3.51 4.86 1.33 1.61 7.39 .00 其他類型 1.06 1.84 0.82 0.85 7.41 .00 P< .05

統計學生答題情形,將學生答對以 ○ 表示;答錯以 X 表示,根據學生的 前 測及後測作答結果之情形有下列四種:

將教學前後作答改變情形統計如下表 4-14、4-15、4-16、4-17、4-18。

1. 教學前答對、教學後答對:表示為 ○○。

2. 教學前答對、教學後答錯:表示為 ○X。

3. 教學前答錯、教學後答對:表示為 X○。

4. 教學前答錯、教學後答錯:表示為 X X。

統計上述四種作答情形之人數,並進一步計算學生的進步率及退步率。

公式如下:

進步率(%)= X○的人數 ÷ 前測答錯的人數 ×100%

退步率(%)= ○X 的人數 ÷ 前測答對的人數 ×100%

以下將分各種類型的題目來探討學生作答的改變情形及其McNemar Test改 變顯著性 X 2考驗結果。

(一)零代詞

學生在零代詞選答的改變情形及其McNemar Test改變顯著性X2考驗結 果如表4-14。

表 4- 14 教學前後測零代詞選答改變情形及 McNemar Test(樣本數 N=86)

零代詞題目在教學前後,全部六題中有四題在McNemar Test達到顯著性,顯 示在教學前後,學生的作答情形有改變。其中有兩題(第9題、第29題)未達顯著 性,表示學生在教學前後作答情形差異不大。在零代詞的類型中,教學前學生會 根據文本中名詞出現次數的多寡或是與小句的距離,去做直觀的判斷,忽略文本 中真正所指的事件,由以下學生的談話中可以證實:(以下的對話中, S 代表學 生,S之後的號碼代表晤談學生的代號)。

(晤談題目:第 9 題)

晤談者:為什麼第 9 題要選(2)維管束這個選項呢?

S71504:因為出現很多次啊因為出現很多次啊因為出現很多次啊因為出現很多次啊!

晤談者:所以你覺得答案應該要選出現最多次的嗎?

S71504:恩……就整段文章一直出現這個(指維管束)。

晤談者:那後來老師教過之後,你為什麼改選擇(3)形成層呢?

S71504:後來,就記得老師說過形成層是在木質部跟韌皮部之間,所 以就選這個。

(晤談題目:第 9 題)

晤談者:為什麼第 9 題要選(3)形成層這個選項呢?

XX 0X XO OO McNemar Test

零代詞 零代詞 零代詞 零代詞

(人數)

前測答錯 (人數)

前測答對 (人數)

前測答錯 百分比

前測答對

百分比 進步率 退步率 Person 卡方 顯著性 第 8 題 18 11 30 27 48 38 55.81 44.19 62.50 28.95 7.90 0.01 第 9 題 23 24 18 21 41 45 47.67 52.33 43.90 53.33 0.60 0.44 第 10 題 57 5 20 4 77 9 89.53 10.47 25.97 55.56 1.37 0.00 第 13 題 10 5 30 41 40 46 46.51 53.49 75.00 10.87 16.46 0.00 第 21 題 8 6 33 39 41 45 47.67 52.33 80.49 13.33 17.33 0.00 第 29 題 10 14 20 42 30 56 34.88 65.12 66.67 25.00 0.74 0.39 平均值 21 11 25 29 46 40 53.68 46.32 54.51 27.20

S71637:因為比較靠近題目就這個答案比較靠近題目就這個答案比較靠近題目就這個答案比較靠近題目就這個答案,比較接近題目的答案應該就是正確的吧!

晤談者:嗯!那後來為什麼改選(2)維管束?

S71637:因為它說維管束具有形成層,所以是指維管束。

晤談者:所以你認為重點是在強調維管束?

S71637:嗯(點頭)!

(二)名詞組

學生在名詞組作答的改變情形及其McNemar Test改變顯著性X2考驗結 果如表4-15。

表4- 15 教學前後測名詞組選答改變情形及McNemar Test(樣本數N=86)

全部六題中,只有一題在 McNemar Test 達到顯著性,顯示在教學前後,學生 的作答情形有改變。其餘五題(第 4 題、第 16 題、第 17 題、第 18 題、第 19 題)

在 McNemar Test 未達顯著性,表示學生在教學前後作答情形差異不大。主要可能 是前測答對的人很多(74.42%),所以進步空間有限。前測答對的人數很多,主 要原因是學生在教學前,非常信賴文本寫的內容,所以很少懷疑文本敘述的正確 性。由以下學生的談話中可以證實:

(晤談題目:第 18 題)

晤談者: 第18題為什麼答圈呢?

S71608: 這邊(指文章)有寫。

晤談者: 寫什麼?

S71608: 保衛細胞間會形成空隙,稱為氣孔。文章寫的應該不會錯文章寫的應該不會錯文章寫的應該不會錯吧文章寫的應該不會錯吧吧吧!

晤談者: 後來為什麼又認為第18題是錯的。

S71608: 就覺得不一定啊!可能是有空隙變成氣孔吧!

XX 0X XO OO McNemar Test

名詞組 名詞組 名詞組 名詞組

(人數)

前測答錯 人數

前測答對 人數

前測答錯 百分比

前測答對

百分比 進步率 退步率 Person 卡方 顯著性 第 4 題 16 13 19 38 35 51 40.70 59.30 54.29 25.49 0.78 0.38 第 16 題 2 10 14 60 16 70 18.60 81.40 87.50 14.29 0.04 0.54 第 17 題 4 4 11 67 15 71 17.44 82.56 73.33 5.63 6.49 0.12 第 18 題 4 11 10 61 14 72 16.28 83.72 71.43 15.28 1.44 1.00 第 19 題 3 7 9 67 12 74 13.95 86.05 75.00 9.46 2.43 0.80 第 20 題 15 9 25 37 40 46 46.51 53.49 62.50 19.57 6.62 0.01 平均值 7 9 15 55 22 64 25.58 74.42 66.67 14.06

晤談者: 所以你的意思是指沒有空隙就不算形成氣孔嗎?

S71608: 嗯(點頭)。

(晤談題目:第 19 題)

晤談者: 第19題為什麼答圈呢?

S71715: 上面上面上面上面(((指文章(指文章指文章)指文章)))就有說葉肉細胞是在上就有說葉肉細胞是在上就有說葉肉細胞是在上就有說葉肉細胞是在上、、、、下表皮之間下表皮之間下表皮之間下表皮之間。。。 。 晤談者: 難道不會有別的細胞也在上下表皮之間嗎?比如說保衛細胞?

S71715: 嗯……應該不會吧!

晤談者: 為什麼?

S71715: 假如有它(指文章)就會說有保衛細胞了。

(三)推論理解

學生在推論理解作答的改變情形及其 McNemar Test 改變顯著性的考驗結 果如表 4-16。

表 4- 16 教學前後測推論理解選答改變情形及 McNemar Test(樣本數 N=86)

全部八題中,只有三題在 McNemar Test 達到顯著性,顯示在教學前後,學生 的作答情形有改變。其餘五題(第 1 題、第 23 題、第 25 題、第 26 題、第 28 題)

在 McNemar Test 未達顯著性,表示學生在教學前後作答情形差異不大。

XX 0X XO OO McNemar Test

推論理解 推論理解 推論理解 推論理解

(人數)

前測答錯 人數

前測答對 人數

前測答錯 百分比

前測答對

百分比 進步率 退步率 Person 卡方 顯著性 第 1 題 78 1 7 0 85 1 98.84 1.16 8.24 100.00 0.09 0.07 第 2 題 33 32 7 14 40 46 46.51 53.49 17.50 69.57 14.77 0.00 第 7 題 34 11 26 15 60 26 69.77 30.23 43.33 42.31 5.30 0.02 第 15 題 56 5 19 6 75 11 87.21 12.79 25.33 45.45 3.97 0.01 第 23 題 60 6 13 7 73 13 84.88 15.12 17.81 46.15 8.03 0.17 第 25 題 38 20 19 9 57 29 66.28 33.72 33.33 68.97 0.00 1.00 第 26 題 2 10 12 62 14 72 16.28 83.72 85.71 13.89 0.00 0.83 第 28 題 19 10 20 37 39 47 45.35 54.65 51.28 21.28 2.70 0.10 平均值 40 12 15 19 55 31 64.39 35.61 27.77 38.78

(晤談題目:第 1 題)

晤談者: 當初第一題你選×的理由是?

S71528: 我覺得礦物質不是養份。

晤談者: 嗯!後來老師說過之後,為什麼改選○

S71528: 因為後來老師你說根主要是吸水 晤談者: 吸水?那礦物質呢?

S71528: 也一起溶在水裡吸收啊!所以我就畫○。

晤談者: 所以你認為水跟礦物質都算是植物的養分。

S71528: 對啊!不然為什麼要吸水呢?

(晤談題目:第 28 題)

晤談者: 這一題你選(2)的理由是?

S71613: 這邊(指文本)有提到光合作用製造氧氣。

晤談者: 後來改選(3)製造生長所需的養分呢?

S71613: 就老師上課有一直強調光合作用對植物是製造養分的。

晤談者: 那…假如老師上課沒有特別說明,你就不會這樣想嗎?

S71613: 不會。

晤談者: 為什麼?

S71613: 因為它沒有特別去說明目的啊!氧氣…吸二氧化碳…葡萄糖好像看起來都 是光合作用會有的東西。

(四)字義理解

學生在字義理解作答的改變情形及其 McNemar Test 改變顯著性 X2考驗 結果如表 4-17。

表 4- 17 教學前後測字義理解選答改變情形及 McNemar Test(樣本數 N=86)

XX 0X XO OO McNemar Test

字義理解 字義理解 字義理解 字義理解

(人數)

前測答錯 人數

前測答對 人數

前測答錯 百分比

前測答對

百分比 進步率 退步率 Person 卡方 顯著性 第 3 題 10 18 10 48 20 66 23.26 76.74 50.00 27.27 1.75 0.19 第 5 題 15 2 51 18 66 20 76.74 23.26 77.27 10.00 43.47 0.00 第 6 題 10 7 44 25 54 32 62.79 37.21 81.48 21.88 25.41 0.00 第 11 題 16 4 39 27 55 31 63.95 36.05 70.91 12.90 26.88 0.00 第 22 題 10 15 14 47 24 62 27.91 72.09 58.33 24.19 0.00 1.00 第 24 題 11 17 13 45 24 62 27.91 72.09 54.17 27.42 0.30 0.58 第 30 題 38 11 19 18 57 29 66.28 33.72 33.33 37.93 1.63 0.20

平均值 16 11 27 33 43 43 49.83 50.17 63.33 24.50

全部七題中只有三題在 McNemar Test 達到顯著性,顯示在教學前後,學生的 作答情形有改變。其餘四題(第 3 題、第 22 題、第 24 題、第 30 題)在 McNemar Test 未達顯著性,表示學生在教學前後作答情形差異不大。主要可能是第 3 題、

第 22 題、第 24 題前測答對的人很多(73.64%),所以進步空間有限。以整體的 平均進步率(63.33%)來看,教學後,原本不瞭解字義類型的學生還是有進步的。

其中第 30 題,教學前、後未達顯著差異,進步率跟退步率的比率都未達一半(50

%)以上,將從學生的晤談,獲得質性的資料。

(晤談題目:第 30 題)

晤談者: 第30題為什麼選(1)養分呢?

S71525: 因為這邊寫「轉換成養分中儲存的能量」

晤談者: 可是題目是說「轉移」過去,所以你認為轉換跟轉移兩個字的意思是相 同的嗎?

S71525: 差不多吧!

(晤談題目:第 30 題)

晤談者: 第30題為什麼改選(3)其他生物呢?

S71730: 這邊有說「當植物被其他生物攝食後」,所以應該從植物到其他生物。

晤談者: 那之前為什麼選養份呢?

S71730:這邊(指文本內容)有提到養份,之前以為是啊!

晤談者:後來呢?

S71730:後來聽老師上課之後,就覺得不是了。

(五)其他類型

學生在他類型(小句當補語、斷詞、先備知識)選答的改變情形及其 McNemar Test 改變顯著性 X 2考驗結果如表 4-18。

表 4- 18 教學前後測其他類型作答改變情形及 McNemar Test(樣本數 N=86)

第四節 作答情形與小句距離及字數的關係

在教學前,學生在零代詞、閱讀理解、補語、及斷詞之選擇題選項的比例的 分佈。並統計選項在文本中出現次數的多寡或是選項本身在文本中和題目的距離

(包含小句距離及字數)。例如,文本中提到:

雙子葉植物莖內的維管束具有形成層 雙子葉植物莖內的維管束具有形成層 雙子葉植物莖內的維管束具有形成層

雙子葉植物莖內的維管束具有形成層, , , ,這是位於木質部與韌皮部間 這是位於木質部與韌皮部間 這是位於木質部與韌皮部間, 這是位於木質部與韌皮部間 , , ,具 具 具 具 有細胞分裂能力的組織

有細胞分裂能力的組織 有細胞分裂能力的組織 有細胞分裂能力的組織。 。 。 。

統計方法如下表4-19。

表 4- 19 第八題之選項分析 第八題:

具有細胞分裂能力的組織是

出現次數 小句距離 字數

(不包含標點符號)

(1)維管束

1 2 20

(2)形成層

1 2 15

(3)木質部

1 1 8

(4)韌皮部

1 1 4

(一一一一))))零代詞零代詞零代詞零代詞

在表4-20中顯示,教學前在第8、9、29題裡,選項出現的次數在文本中愈多次,

在表4-20中顯示,教學前在第8、9、29題裡,選項出現的次數在文本中愈多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