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附錄二 圖版目錄

在文檔中 提要 (頁 72-95)

圖 1: 南宋.傳牧谿 《芙蓉圖》軸

紙本 水墨 34.5×36.7 平方公分 日本大德寺藏

圖 2: 南宋.玉澗 《山市晴巒圖》軸 紙本 水墨 33.0×83.1 平方公分 日本吉川文子藏

圖 3: 南宋.馬遠 《清涼法眼像》軸

絹本 水墨淡彩 79.2×32.9 平方公分 日本天龍寺藏

圖 4: 南宋.佚名 無準師範贊 《無準師範像》軸

絹本 水墨設色 124.8×55.2 平方公分 日本京都東福寺藏

圖 5: 元.一菴繪 中峰明本贊 《中峰明本像》軸

絹本 水墨淡彩 122.0×54.7 平方公分 日本兵庫縣高源寺藏

圖 6: 南宋.傳梁楷 大川普濟贊 《布袋圖》軸

紙本 水墨 81.0×32.9 平方公分 日本香雪美術館藏

圖 7: 南宋.傳李確 偃溪廣聞贊 《豐干圖》、《布袋圖》對軸 紙本 水墨 每幅 104.8×32.1 平方公分

日本妙心寺藏

圖 8: 元末明初.愚中繪 見心來復贊 《布袋圖》軸

紙本 水墨 55.7×24.5 平方公分 日本五島美術館藏

圖 9: 南宋.傳牧谿 偃溪廣聞贊 《蜆子和尚圖》軸

紙本 水墨 84.7×31.4 平方公分 日本私人藏

頁 248

圖 10:南宋.梁楷 《出山釋迦圖》軸

絹本 設色 119.0×52.0 平方公分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圖 11:南宋.梁楷 《六祖截竹圖》軸

紙本 水墨 72.7×31.8 平方公分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圖 12:南宋.梁楷 《李白行吟圖》軸 紙本 水墨 80.8×30.4 平方公分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圖 13:室町時代.狩野派模本 《東方朔圖》軸

紙本 水墨 尺寸不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圖 14:南宋.傳直翁 偃溪廣聞贊 《藥山李翱問答圖》軸

紙本 水墨 84.1×31.1 平方公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Edward Elliott Family Collection, Purchase The

Dillon Fund Gift, 1982

圖 15:元.因陀羅繪 楚石梵琦贊 《布袋圖》(禪機圖卷斷簡之一)

軸(原為卷) 紙本 水墨 35.7×48.8 平方公分 日本根津美術館藏

圖 16:南宋.梁楷 《八高僧故實圖》卷 絹本 水墨淡彩 每幅 26.6×64.0 平方公分 上海博物館藏

第一段 神光僧

第二段 五祖弘忍大師 第三段 鳥巢禪師 第四段 香嚴智閑禪師

第五段 圓澤法師 第六段 灌溪閑禪師 第七段 樓子和尚 第八段 玄沙毘禪師

頁 249

圖 17:南宋.佚名 東谷妙光贊 《達磨圖》軸

絹本 水墨 46.7×26.0 平方公分 Freer Gallery of Art

圖 18:宋末元初.傳李堯夫繪 一山一寧贊 《蘆葉達磨圖》軸

紙本水墨 85.9×34.0 平方公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Edward Elliott Family Collection, Purchase The

Dillon Fund Gift, 1982

圖 19:元.佚名 (傳)中峰明本贊 《蘆葉達磨圖》軸 紙本 水墨 79.2×37.9 平方公分

日本正木美術館藏

圖 20:元.佚名 了庵清欲贊 《蘆葉達磨圖》軸

紙本 水墨 89.2×31.1 平方公分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圖 21:南宋淳熙 5 年(1178).周季常 《五百羅漢圖》軸之一(局部)

絹本 設色 112.8×53.4 平方公分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圖 22:元.默庵靈淵(日本旅華禪僧)繪 平石如砥贊 《白衣觀音圖》

絹本 水墨 121.0×49.9 平方公分 日本私人藏

圖 23:元末明初.佚名 《觀音圖》軸

絹本 水墨 76.6×37.4 平方公分 日本私人藏

圖 24:元末明初.佚名 季潭宗泐贊 《白衣觀音圖》軸

紙本 水墨 91.7×32.8 平方公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Edward Elliott Family Collection, Purchase The

Dillon Fund Gift, 1982

圖 25:南宋.佚名 無準師範贊 《祖師騎驢圖》軸

紙本 水墨 64.2×33.0 平方公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Bequest of John M. Crawford, 1988

註釋:

[1] 本篇論文改寫自筆者之碩士論文──《潑墨仙人圖研究》之第三章。此 碩士論文曾受中華佛學研究所之獎助,專此銘謝。

[2] 關於禪宗繪畫風格的研究,國外學者目前已經累積了相當豐碩的成 果。舉其要者,如島田修二郎〈逸品畫風〉,原載《美術研究》

第 161 號(1951 年 3 月);今收錄於《中國繪畫史研究》(東京:中 央公論美術出版,1993),頁 3~44;戶田禎佑編《水墨美術大系(3)

──牧谿、玉澗──》(東京:講談社,1975 年);川上涇、戶田禎佑、

海老根聰郎編《水墨美術大系(4)──梁楷、因陀羅──》(東京:講談 社,1975 年);James Cahill, “Continuations of Ch’an Ink Painting Into Ming-Ch’ing and the Prevalence of Type Images”,

Archives of Asian

Art

, L(1997~1998), pp. 17~41 等等。

[3] 禪宗繪畫的宗教功能,一般談論最多的是所謂「頂項」或「真像」的 使用方式,詳下文。另外,木下政雄、橫田忠司執筆的〈禪宗繪畫諸 相〉一文,則簡單談到了諸般禪宗繪畫的使用方式和類別。木下政雄、

橫田忠司執筆〈禪宗繪畫諸相〉,木下政雄《日本美術全集(14)禪 宗美術──墨跡禪宗繪畫》(東京:學習研究社,1979 年),頁 160

~4。

[4] 所謂「禪畫」,近世論者大都認為是「表現禪的繪畫」。有關「禪畫」

的論述,參考久松真一〈禪美術性格〉,《禪藝術》,《久松真一 著作集.第 5 卷》(東京:理想社,1970),頁 158~76。

[5] 有關禪宗繪畫的初步界定,木下政雄、橫田忠司共同執筆的〈禪宗繪 畫諸相〉一文中,曾有初步的嘗試。筆者上述三點,是就此文所論,

再加以簡化而成。木下政雄、橫田忠司執筆〈禪宗繪畫諸相〉,頁 160~1。

[6] 如禪師的「真像」,就幾乎全都是勾勒填彩的風格。詳下文

[7] 在北宋時期的語錄中,有關繪畫的文字並不多,真讚是語錄中惟一與 繪畫相關的文字。由於數量的稀少,此時真讚多半列在一般的偈頌中。

如在《黃龍會南禪師語錄》,以及《法演禪師語錄》等,都是如此做法。

隨著時代的下降,禪宗文獻中有關繪畫的文字愈來愈多,所題的畫類也

愈趨多樣,故此畫贊文字也逐漸分化出不同的類別,終將真讚與佛祖贊 獨立於偈頌之外,而自成一類。北宋.黃龍慧南《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大正新修大藏經》(以下簡稱《大正藏》)(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1983 年)冊 47,頁 636 上;北宋.五祖法演《法演禪師語錄》,《大 正藏》冊 47,頁 666 中。

[8] 北宋.圜悟克勤《圜悟佛果禪師語錄》卷 20,《大正藏》冊 47,頁 807 中。

[9] 南宋.虛堂智愚《虛堂智愚禪師語錄》卷 6,《卍續藏經》(以下簡 稱《續藏經》)(中國佛教會影印,臺北:續藏經委員會,1967 年)

第 26 套第 4 冊,頁 377~81。有時在佛祖讚中所收錄的作品,尚有〈陶 淵明〉、〈孟東野〉與〈東坡〉等畫像贊,這應是由於這些隱逸文士的 行為合乎了當時禪宗的價值觀,同時也透露了三教會融的氛圍。如南 宋.偃谿廣聞《偃溪廣聞禪師語錄》卷下,《續藏經》第 26 套第 2 冊,

頁 153;南宋.介石智朋《介石智朋禪師語錄》,《續藏經》第 26 套 第 2 冊,頁 207。又如非屬禪宗的宗教故實圖,如《三教圖》、《遠法 師陸修靜》等,也時而包括在「佛祖讚」中。梁楷的《李白行吟圖》(圖 12),以及原來可能為其對幅的《東方朔圖》(圖 13),可能就是這 類作品。

[10] 虛堂智愚《虛堂智愚禪師語錄》卷 10,頁 410。

[11] 偃谿廣聞《偃溪廣聞禪師語錄》卷下,頁 151。

[12] 南宋.兀菴普寧〈小師景用請贊〉,《兀菴普寧禪師語錄》卷下,

《續藏經》第 28 套第 1 冊,頁 19。

[13] 然而,遍閱宋元的禪宗人物畫贊,可以發現其實在一些常見的畫贊,

如〈布袋贊〉或〈寒山拾得贊〉中,所用文字典故已然呈現了形式化和 僵化的情形,每一位禪師的贊語看不出太多的個人特色。這可能是由於 此類畫作與贊語的創作,在當時過度盛行,流於形式,因此不再有太多 的突破與創新。

[14] 最早著眼於這類佛畫的也是日本學者,這是因為這些作品多半藏於 日本。渡邊一〈款記宋元佛畫〉,《美術研究》第 45 號(1935 年 9 月),頁 14~23。

[15] 戶田禎佑〈元代道釋畫諸問題〉,鈴木敬、町田甲一編《中國文 化叢書(7)──藝術──》(東京:大修館書店,1971 年),頁 203~7。

[16] 按《繩衣文殊圖》,在禪門佛祖讚中,也是相當常見的主題。

[17] 海老根聰郎《元代道釋人物畫》(東京:東京國立博物館,1977 年),

頁 76,見心來復贊《繩衣文殊圖》圖版說明。按這些《繩衣文殊圖》

的繪畫風格,雖為水墨,卻屬於白描式的謹細筆法。

[18] 海老根聰郎,傳月澗筆《中尊觀音圖》圖版說明,戶田禎佑《水墨 美術大系(3)──牧谿、玉澗──》,頁 170。

[19] 有關「掛真佛事」的記載,在禪僧語錄中時有可見,如在《大慧普 覺禪師語錄》中,有:「圜悟和尚大祥,拈香指真云:『這箇川藞苴,

自來好打 …… 一回飲水一回曀,一瓣栴檀一碗茶。』便燒香」的記載;

同書尚有:「為高菴悟和尚掛真,拈真示眾云:『蓮華峰頂真實說,

三塔歸來重泄機;……有人向這裏識得,便與此老把手共行,不向子 上搏量名貌,……』遂展開云:『還見麼?這箇若是,則有兩箇;這箇 若非,當面蹉過。……』」之句。另在《北居簡禪師語錄》中,有〈無 極和尚掛真〉、〈掛真〉等佛事記載。數量頗多。而上述所謂「真儀」,

除了「頂項」之外,尚有「圓相」、「壽相」,以及多位禪師合繪一幅 的作品,且每次禪人居士所請的真贊動輒數百幅,似乎並不單是用在傳 法或祖師忌辰的禪門佛事上。宋.大慧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 1、

卷 9,《大正藏》冊 47,頁 812 中、849 中。南宋.北居簡《北居 簡禪師語錄》,《續藏經》第 26 套第 1 冊,頁 83~4。有關禪宗真像

的各種用途,近年有學者發表新的執疑與看法:T. Griffith Foulk and Robert H. Sharf, “On the Ritual Use of Ch’an Portrature in Medieval

China,”

Cahiers d’Extrême-Asie

, no.7 (1993~1994), pp. 149~

219.

[20] 日本入宋禪僧道元(1200~1253,滯宋期間為 1223~1227,為曹 洞宗天童如淨的法嗣)的《正法眼藏》嗣書卷,有「今江浙大剎主,多 臨濟雲門洞山等嗣法也。然自稱臨濟遠孫族,往往有企不是,謂參善知 識會下,而懇請頂相一幅、法語一軸,備嗣法標準。然有一類狗子,尊 宿邊懇請法語頂相等,藏貯數多,及晚年陪錢官家,討得一院補住持職 時,不嗣法于法語頂相師,嗣法當代名譽曹,或親附王臣長老等時,不 問得法,貪名譽而已矣。」之語;此外,〈徑山無準禪師行狀〉有「破 庵遷寂,付密庵法衣頂項,師不受……」等語。可見頂項、法語是嗣法 的信物。南宋.無文道燦〈徑山無準禪師行狀〉,《無準師範禪師語錄》

卷 5,《續藏經》第 26 套第 5 冊,頁 484。道元,《正法眼藏》(東 京:佛教大系完成會,1921;臺北,新文豐出版社影印),嗣書卷,頁 383。

[21] 關於這些禪宗人物畫的實用功能,參考木下政雄、橫田忠司執筆,

〈禪宗繪畫諸相〉,頁 161。

[22] 南宋.金華惟勉《叢林校定清規總要》卷下,《續藏經》第 17 套第 1 冊,頁 23。

[23] 元.東林咸《禪林備用清規》卷 1,《續藏經》第 17 套第 1 冊,

頁 32~30。

[24] (日)無著道忠《禪林象器箋》(《現代佛學大系》之 6~7,臺北 市:彌勒出版社,1982),「靈像門」,頁 108。

[25] 有關散聖的定義,參考 Shimizu, Yoshiaki,

Problems of Moku’an Rei’en (?~1323~1345)

, Ph.D. diss., Princeton University, 1974, pp.

179~89.

[26] 有關禪宗繪畫與士大夫墨戲的關係,參見嚴雅美《潑墨仙人圖研 究》,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年,頁 84~7。

[27] 事實上,包括在禪僧題畫文字中的作品類別非常多,但不包括盛妝 仕女、騎射番馬與亭臺樓閣等塵俗意味較重的畫類。而「墨戲」則是這 些禪僧題詠作品中所佔比例最高的畫類。

[28] 如在居簡的《北集》中,有〈書楊補之梅〉、〈跋小米畫〉等作 品;而在元代笑隱大訢的《蒲室集》中有〈子昂竹石〉、〈米元暉江山 秋晚圖二首〉、〈松雪翁墨蘭〉等作品;而元末天如惟則的《天如惟則

在文檔中 提要 (頁 72-9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