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甲校 地點:校長室 時間:2008/12/2 資料代碼:

研:首先要謝謝校長接受這次的訪談。知道貴校在科技與行政管理創新部份的 發展結果都相當的不錯,能否請校長談談目前貴校將資訊科技融入行政工 作的發展現況如何?

受:我先講一下我們學校資訊發展的歷史,我們剛開始是自己做簡易的攝影 棚,然後發展數位教材,那一段時間之後得到局裡頭的重視,所以我們就 有第二階段做即時教學服務系統。那這個系統對於老師教學與學生的學 習,就是像現場直播這樣的方式。那對行政管理來說,如果你想要看老師 現場第一線的教學,則不用到教室現場。如果徵求老師同意的話,我只要 坐在辦公室裡就可以看到。

研:所以是一種即時連線的系統?

受:對對對!那這個是第二階段的發展,那今年開始,就是我們的第三階段,

也就是申請未來學校。我目前是台北市唯一一所國中通過的學校,那這個 學期是在作硬體的建置,大概有二百多萬的相關經費,那這個第三階段就 是要整合教學平台語學習平台。如果要說將資訊科技融入到行政工作上,

大概從行政方面來說,網頁的建置可以說是資訊科技最典型的一種展現,

因為它內容會包括校史、行事曆、一些重要的政策文宣、還有一些理念的 宣導、文書作業的電腦化等等。那學校裡頭其實有三大塊,行政、老師、

家長。那老師在資訊科技上的展現,大概就是教師的網頁與班級的網頁。

那家長也有家長的網頁,這個大概是目前我們學校做的一些東西。

研:那校長能否談一下您在這整個活動推行的過程中,您的角色定位是什麼?

受:我應該算是一個引導者,同時也是一個催化源。為什麼我會說自己是一個 引導者,就是說其實學校要走的一個方向,校長會提出一些比較前瞻性的 想法,像我如果沒有提要申請未來學校,可能組長他們也不會想要去提 吧!因為一個很現實的東西,就是你提計畫就要做事。然後這些事並不是 每一個學校都在作的,等於是你多提就要多做事,所以校長他必須要引 導。那為什麼我說我也是一個催化,因為計畫提出去之後,接下來要執行 的一個階段,那以我來說我都會設一些流程控管,或是 PDCA 這樣子的一個 過程。因為如果沒有做這樣的東西,在中間去提醒跟催化,那有可能他會 變成是一個延宕。因為也有學校去申請了經費,在一年之後原封不動的交 回去,因為中間動不了。那動不了當然有很多的因素,可是我覺得領導者 他不能置身事外說沒他的事,因為可見你中間檢核的機制沒有做好。等你 想到的時候,才會想說一年已經過完了,然後把錢交回去。

研:那校長我想針對剛剛那部份你說的,可能在政策發展的過程中,會希望行 政人員來配合,但行政人員往往是中間無法延續下去的那部份。所以我想 請問校長,在貴校推行科技與創新的相關活動時,是否有遭遇過什麼困 境?

受:還是會有,我來接這個學校的時候,是比較辛苦的。因為這個學校原本要 被陳水扁市長廢校,那後來變成遷校,民國九十年遷過來這邊,那這個學 校是前任校長蓋的,它也想說希望由一個很破舊的學校便成一個嶄新的學 校,那要用什麼來突顯特色?那他想到就是用資訊科技,那用資訊科技來 突顯學校特色的時候,學校老師就會變的蠻辛苦的。那我遴選校長時,教 師會幾個條件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我不要再搞資訊了,因為太累了,需要 休息。這就是我來到的第一年,必須要面對彈性疲乏的人員倦怠感。然後 第二個就是,資訊組長沒有人要做。因為原本的資訊組長已經當了六年,

然後他覺得實在太累了,導致他母親對他非常的痛恨,就覺得說一般人對 於當老師的印象是很輕鬆的,然後他不太相信他的孩子需要拼到這種程 度,所以這是我面臨的兩大挑戰,就是資訊組長大家可能意願不強,然後 老師也處於一個倦怠期,老師對於資訊是希望不要再作這些東西了。可是 實際上我還是都有一直在作,我今年已經做到第三期了,那我來接的時候 應該是第一期的尾巴,我來的時候數位課程正在發展,然後現在要做未來 學校。你可能會問我說,用什麼方法會讓人家改變這種觀念,我用的方法 第一個大概就是比較積極的去跟大家溝通,因為我覺得我們原本就有一些 基本的技術基礎在,那認知上的東西只要通了,那就很容易去進行。因為 在資訊方面,如果技術上不行的話,那時期可能就要拉比較長。我覺得只 要是認知方面的話,就是多走動、多溝通,對老師跟行政的部分都是這 樣。那我有用了一些策略,讓老師可以慢慢去接受這樣的一個概念,就是 在老師的部分,我會開始為他們去爭取一些福利。

研:就是一些獎勵制度?

受:對,比如說,我會跟家長要獎勵金,那老師如果有出主意參加教材教案的 設計比賽,那它就可以有一、二、三名的不同獎勵金,這就是第一個外在 資源的部分。第二個,我會跟教育局申請一些補助的經費,可是可以用在 老師的身上。比如說數位課程,在我第一年來的時候,作的都是義務性 的,可是第二年剛好也結合教育局的資訊白皮書,它有一些經費是要發展 教材的。那因為我們學校老師有這個基礎也有能力可以做,所以我就去申 請。那申請的課程來了之後,就分配各領域去做,可是我採的是自願式 的。剛開始我們先不講有錢,一開始是先理念溝通,有些老師聽了之後也 覺得可以試試看,然後在作的過程中就跟他們説做一個課程有九千六百 塊,老師都很高興。我特別要講這樣子的一個歷程就是,我不希望老師是 看在錢才去做這樣的事情,我認為應該要是覺得它是一個有意義的事情才 去做他,而不是因為有錢,錢是一個伴隨的附加價值。第三個策略就是 說,如果我們老師表現的不錯,有一些部份如果需要分享,就會推薦我焚 老師去做分享。比如說,相關的國際研討會,或是一些學校他們也在舉辦 類似的主題,就會問我們說是否有一些老師可以替我們做分享,我們就會 推薦老師出去。老師自己出去做分享,他自己也會很高興,有一個成就 感。然後第四個我還做了一個國際交流,就是我們去申請國科會的專案,

然後教育局也有給我們一些補助,就跟日本的櫻山中學做國際交流。那做 國際交流我就是先帶老師出去,帶了八個老師,完全免費,可是這八個老 師的資格是這幾年你都一直有在從事資訊教育的,就是代表你一直都很扎 實的在作,也等於是給你一個回饋。那這個部份其實是會有一個示範跟領 導的作用,第一個這些老師在享受這些資源的時候也不會受到排擠,因為

他們是真的付出,那第二個也可以給那些還在觀望的老師覺得,其做這些 事情也是不錯的。所以我們數位課程做到第二年的時候,會變成是大家搶 著做,概念就會轉變了,這是因為很多策略同時在進行。那在行政方面,

我用的一個方式,大概也是一樣,就是給他們肯定跟鼓勵,像我們長期在 作資訊科技方面,所以教育局方面他都有在辦資訊的參訪,一般學校校長 都是自己去,我都是讓底下的人去,讓主任或組長去。也就是資訊組長你 就是好好做,可以出國的都是讓你出去玩,像我們資訊組長就有去過新加 坡、大陸、還有日本,我從來沒有因為資訊方面而出國參加研討會,我都 是把機會給屬下。那這樣會給做事的人願意去做,因為不是我做事而你居 功,我認為這也是蠻重要的。然後第二個就是我會做標竿學習,因為我覺 得人做久了會有一種工作倦怠感,所以我會帶著行政去參訪,有時候是台 北市的學校,有時候就是台北市以外的學校,選一些人家覺得不錯的學 校。參訪是當中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另外一個目的也是讓同仁有一種休 閒、紓解壓力的感覺,可是雖然是休閒娛樂,但我們的主軸卻沒有變調。

而就資訊這一塊,去參訪別的學校對我們而言也是一種好處,因為我們可 以去吸收別人更好的一個經驗。那另外就是我對行政同仁的鼓勵方式,還 有做一些公開的表揚,還有針對個人特質送他一些小禮物,這大概就是可 以讓他們更積極、主動做事的方式。

研:校長您從一開始推動就不斷的運用獎勵制度的方式,那發展到現在,他們 還是會以賴這些外在的資源來做事嗎?

受:外在資源是一開始的手段,可是到後面他們自然就會變成是一個內化的東 西。舉一個例子,像每年都會有一個華人的資訊教育研討會,第一年是我 們在辦,那後來幾年都是其他學校在辦。像我們老師還有組長就會問我 說,校長為什麼我們不繼續辦這個活動?那我就會跟他們說,為什麼我們 要辦?他們就會說,因為辦這個很好阿,除了有經費外,我們也可以看看 其他國家他們怎麼做。發展到現在,變的大家都搶著要辦,因為聽說有些 學校靠著議員去教育局資訊是吵著說,為什麼都獨厚我們學校?那包括去

受:外在資源是一開始的手段,可是到後面他們自然就會變成是一個內化的東 西。舉一個例子,像每年都會有一個華人的資訊教育研討會,第一年是我 們在辦,那後來幾年都是其他學校在辦。像我們老師還有組長就會問我 說,校長為什麼我們不繼續辦這個活動?那我就會跟他們說,為什麼我們 要辦?他們就會說,因為辦這個很好阿,除了有經費外,我們也可以看看 其他國家他們怎麼做。發展到現在,變的大家都搶著要辦,因為聽說有些 學校靠著議員去教育局資訊是吵著說,為什麼都獨厚我們學校?那包括去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