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附錄九 國小教師行動研究方法與實務研習 問卷調查

指導教授:黃鴻博 博士

壹、 基本資料 (請在 內填入適當之選項)

1. 性別:(1)男(2)女

2. 年齡:(1)20~未滿 30 歲(2)30~未滿 40 歲(3)40~未滿 50 歲(4)50 歲以上(5) 其他

3. 服務年資: 年

4. 最高學歷:(1)專科(2)一般大學非教育系畢業(3)師大、師院或大學教育 學系畢業 (4) 師資班或教育學程結業(5) 研究所四十學分班(6)碩士 (7)其他

5. 職務:(1)科任教師(2)級任教師(3)教師兼組長(4) 教師兼主任(5) 其他 6. 學校地理區域: 縣(市)

7. 學校所在地:(1)都市(含直轄市、省轄市及縣轄市)(2)鄉鎮(3)偏遠地 區(含山地、離島地區)(4) 其他

8. 學校規模:(1)12 班以下(含 12 班)(2)13~36 班(3)37~72 班(4)73 班以 上

各位親愛的先進:您好!

非常感謝各位伙伴參加寒假的行動研究營,有您的參加讓我們的信心更堅定,為了讓 以後的課程和網站能夠符合大家的需求並提供您一些協助,以下的問卷共有兩部分(課 程、網站)煩請您儘量撥冗填寫,並直接回覆給寄信者,填寫的資料我們一定為您保密,

謝謝。敬頌 教棋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 行動研習小組 敬啟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二月

參、 問卷內容 2 (選擇合乎您意見的選項打ˇ,可複選)

1.你認為在本次的研習中最滿意的是哪個部分?

答:

□ 行動研究基本概念 □ 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

□ 如何擬定行動研究的計畫 □ 如何進行行動研究 □ 行動研究成果報告的撰寫 □ 行動研究者實務經驗分享

□ 網路社群之於「『行動研究』行動」的意義與實際

□ 如何解決行動研究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問題

□ 其他 20 教師行動研究不需要嚴格的研究方法學訓練。

21 教師進行行動研究應該將自己的經驗與他人分享,將研

究結果發表出來。

22 教師行動研究可以增進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了解。

23 科學教師行動研究網的資料對我做行動研究有幫助。

24 網站的操作介面容易。

25 瀏覽過這個網站,會激勵我更想研究我的研究主題

26 網站的版面設計美觀。

27 網站上有關行動研究的資料充實。

28 網站上討論區的互動介面良好。

29 我會主動找討論區的相關主題參與討論。

30 如果有資源,我願意將它提供在網站上供大家參考。

31 網路社群的活動,對我做行動研究有幫助。

三、行動究網絡

32 網站的內容設計可以達到資源分享與支援的目的。

7. 你認為行動研究最困難的地方?

答:

□ 研究問題的確定 □ 文獻探討

□ 行動方案的設計 □ 研究的進行

□ 研究報告的撰寫 □ 其他 8. 研習後我還會光臨教師行動研究網?

答:

□ 否

□ 是;每週約 次。

9. 網站的內容我覺得最有興趣主題

1 新聞區、

2 討論區、

3 精華文章、

4 檔案下載、

5 網站連結、

6 電

子相簿)

依序是:

10. 您對本次研習有何建議:

答:

11. 我希望網站再增加哪些主題?

答:

12. 對於我們的網站您有何建議?

答:

※ 問卷到此結束,非常謝謝您的熱心幫忙 ※

附錄十 研究者的研究日誌實例

附錄十一 小堇的研究心得一 思考行動研究 2004/06/07

原先一直以為可以對 J(研究者)有一些幫助,沒想到卻會讓她墜入五里 雲霧中;原先一直以為是將自己的缺點赤裸裸的呈現在 J 眼中,沒想到舊有習 氣沒變,用著精巧外衣辭飾讓人物以為有著精美內質。

最重視「誠實」字眼的絕非最誠實的人,真正誠實的人是不知「誠實」

字眼或不用「誠實」兩字的;而我卻是擅用「誠實」字眼卻非真正「誠實」的 人。

在行動研究這一段時間,很多理念透過每週和 J 討論、閒聊,都感覺有 更深一層釐清與重整;但是也很擔心那將會是過去浮現後妄念的再一次呈現,

並不是真正清淨無染著的自然理性。因此在與 J 探討時雖然理直氣壯,事後卻 總是不免擔心與疑慮。

附錄十二 小堇的研究心得二

覺察自心之迷悟間---行動研究初體驗

當過去已成為過去,當下如何不在剎那間又成為過去;澄淨看待己

心,如何不在真實中迷失、如何不被自心習氣矇蔽;如果不能坦然面對

自己,依然我慢驕縱,反思之中影像放大與真實將不成比例。行動也只

會是研究的步驟之一,而無法由行動過程中做研究,更遑論以研究澄清

研究者,進而改變研究者。單單只由粗略的覺察就震撼出過去曾經偶遇

的驚艷,但卻從不知可以如此輕易在變幻中回身自覺。

緣起於 J(研究者)開始做研究,希望能夠讓自己好與壞都能坦誠呈

現,讓他真實研究,在虛擬的或然機會中,期待因此能觀察出自己從未

發現過的盲點;更重要的是那一部分自知卻難改的習氣。但是一直卻積

習難改,對談、教學過程、討論,都希望呈現出美好的一面,善用美麗

言辭包裝行為與思想。在遮掩的過程喜用虛無心理迷霧,不但讓 J 原本

清晰的脈絡反而模糊,當然也在善巧投機中迷失真正自我本心。常會說

自己是:無所求,其實應該是「不願積極面對」。常自認非常了解學生,

其實預測相距事實遙遠。所幸研究後行動後研究,終將麤麤能夠在行動

過程實踐,因此行動研究在我是教學,不是學術;是與學生共處共精進,

不是做學問;是感恩的摸索,不是發表理念。

附錄十三 美美國小校園植物網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