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陳詒枚 劉淑慧* 鄧志平 楊育儀 李華璋

摘要

CCN 職業組合卡乃融合理性與直觀運作的線上個人探索系統,可用於探索興 趣、技能、工作價值、工作風格。操作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二階段分別是

「區辨偏好」、「敘說理由」,其設計理念都來自傳統職業組合卡,第三階段則提 供來自生涯建構方格、生涯敘事、生涯繪圖的五種整合方法。

由於該系統鑲嵌在多功能的生涯資訊與輔導系統(華人生涯網,CCN)之中,

故具有下列優於紙本職業組合卡之實務應用優勢:(1)以個人化問題協助當事人 列出與個人生涯發展經歷密切相關的、具有個人意義的自選職業;(2)提供 855 個職業的大量資訊,包括職業簡介、主要任務、養成單位以及職業特徵等;(3) 針對每個職業特徵,均採用所有指標分數來做精細估算;(4)提供來自 O*NET 與 使用者之常用理由,以協助使用者拓展思考範疇;(5)提供視覺化的個人理由樹 狀圖來呈現個人理由之整體架構;(6)提供五種自我探索與統整方法來梳理個人 生涯之錨或生涯願景,包括:「天地人繪圖」、「自由繪圖」、「說心」、「說願景」、

「看天地人繪圖說故事」、「看自由繪圖說故事」等;(7)以線上結構式導引輔助 使用者在沒有生涯實務工作者協助的情況下進行初步的探索與統整;(8)在評比 分析中,援用前兩階段的探索資料,進行生涯建構方格的分析與統整,不僅簡化 填寫過程,更迅速地以視覺化的個人理由脈絡圖呈現統計結果。

關鍵詞:職業組合卡、生涯建構方格、生涯敘事 陳詒枚

劉淑慧*

鄧志平 楊育儀 李華璋

國立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學士班學生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shl.being@gmail.com)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2013, vol. 5 no. 2, pp. 28-50.

壹、研究背景與目的

輔助大學生達成生涯發展任務之道,除了提供生涯規劃課程之外,隨著現代 資訊科技之不斷突破,生涯網路資源所扮演的角色功能也日益重要。國內目前已 建置若干適合大學生使用的網路生涯系統,除了以職能診斷為核心的大專校院就 業職能平台(UCAN)之外,還有以整體生涯發展為目標的華人生涯網(Chinese Career Net, CCN)。

華人生涯網(Chinese Career Net, CCN)是由彰化師範大學華人生涯研究中 心所建置之華人本土性之生涯網站,目的在於建置華人本土化之生涯資訊與輔導 系統(劉淑慧、王智弘、鄧志平、王思峰、李華璋、黃健峰,2011;劉淑慧、鄧 志平、王智弘,2011)。在 CCN 中,提供了包含量化及質化的各種探索工具,「CCN 職業組合卡」(劉淑慧、楊育儀、李華璋、陳詒枚、吳珮瑜,2013)即為其中之 一。CCN 職業組合卡以 Kelly 個人建構理論為基礎,除了協助使用者探索與發展 個人的認知建構系統之外,還將傳統的職業組合卡網路化,進一步搭配生涯方 格、藝術創作、願景敘說等延伸探索方法等不同輔導策略。

本文將介紹 CCN 職業組合卡之理論依據、內涵架構以及其線上操作與解釋 功能,最後並與國內其他職業組合卡測驗相比較,以說明該系統在大型生涯資訊 與輔導系統 CCN 之中所具有之實務應用優勢,並指出應用上的限制與使用建議。

貳、理論依據

CCN 職業組合卡乃以劉淑慧(2003,2010)的實務運作經驗為基礎所發展 的線上職業組合卡(劉淑慧等人,2013),可以針對職業興趣、工作價值觀、技 能、工作風格加以分析。原職業組合卡是以 Kelly 之個人建構理論為依據設計而 成,而 CCN 職業組合卡添加藝術治療與敘事治療之直觀感受,建構出區辨偏好、

敘說理由、評比分析三個輔導策略,串連成序列性的運作程序。本節先依序說明 個人建構理論、職業組合卡、生涯建構方格、藝術治療、敘事治療等相關理論,

下一節再說明 CCN 職業組合卡如何綜合運用這些理論或技術以構成其內涵結 構。

一、Kelly 個人建構理論

Kelly(1955)的名言是「每一個人都是科學家」。Kelly 的個人建構心理學 主張,人們係依據其獨特的建構系統,主動投入創造或建構意義的歷程,從而建 構其主觀世界。亦即,藉由建立與應用自己的概念分類系統,個人得以理解其所 面臨的事件或情境,並在此基礎上,賦予自身經驗以獨特意義,並且選擇與採取 自己在此情境中的行動(許慧玲,1997)。就生涯發展而言,個人對於職業的想 法與解釋,以及凸顯個人生涯風格的工作價值觀、自我觀、世界觀,莫不來自根

本的「生涯建構系統」(金樹人,2011;金樹人、許宏彬,1998)。從建構取向的 觀點來看生涯,個人如何主觀知覺情境與環境,如何建構環境中的自我,以及這 些理解如何形成生涯目標與人生願景,是影響個人在情境中的選擇與適應的重要 建構歷程(金樹人,2011;蕭景方,2006)。

建構具有兩極化的形式,稱為建構極(construct pole),例如:富有 vs.貧困、

有權力 vs.沒權力、容易 vs.困難、有趣 vs.無聊。藉由分析比較事物(例如職業)

的相似、相異點,可以看出個人用以理解該事物的建構系統。個人的建構系統品 質愈好,就愈能導引有效行為。個人可透過與世間事物互動的經驗而持續修正其 理解世界的建構系統,此外,因為人類具有自我反省能力,個人還能透過與外界 的互動經驗而覺察自身,因此也會以相同的歷程,持續修正其理解自我的建構系 統(許慧玲,1997)。

同理,與職業有關的個人建構系統稱為「職業建構系統」(vocational construct system),是由有關行職業兩極化特性組成的概念架構。該系統具有統整性與分 化性兩種特性,建構系統的這兩個特性越好,就越能導引出正向生涯定向行為;

反之,統整性與分化性較低的人,對自己與環境的理解都容易出現模糊不清的現 象,在做抉擇時也不容易找出清楚明確的評估標準,容易出現都想要、都不想要 或不知如何取捨等困難。生涯諮商的重點就在協助個人展開生涯探索行動,使其 職業建構系統趨於分化且統整,以幫助個人形成較為明智的生涯決定(金樹人,

2011;金樹人、許宏彬,1988)。 二、職業組合卡

職業組合卡的創始人是 Tyler(1961)和 Dolliver(1967),其實施方法係以 Kelly 的個人建構理論作為導引,後人承續其理念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組合卡與卡 片使用方法。目前國內外盛行的組合卡大致可以歸為兩大類:第一類是職業組 合,即純粹以職業名稱為主;第二類是非職業組合,包括了職業興趣、休閒活動、

大學科系、生涯價值以及技能等。台灣目前最常見的組合卡是金樹人所設計的職 業組合卡,由六十張卡片組成,每張卡片的正面有職業名稱,反面有該職業的敘 述資料。使用者不僅根據自己對這些職業偏好將職業卡分成喜歡、不喜歡、不知 道三堆,還進一步敘說喜歡與不喜歡職業的理由,藉以澄清與界定自己在衡量職 業時的內在建構,以及探究使用者在生涯探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阻礙與矛盾。接 著,使用者做出兩種統整,一是針對敘說資料做出整體自我圖像的描述,一是根 據最喜歡職業的何倫碼換算自己的何倫碼(金樹人,2000,2011)。

金樹人、許宏彬(2003)指出,職業組合卡具有量化評量的功能,其所換算 出來的個人何倫首碼符合 Holland 六角形模式之理論假設(Holland,1985),且 與「我喜歡做的事」職業興趣量表各個分量表有適切之相關,顯現出良好的構念 效度。Williams(1978,引自金樹人,2011)則認為使用者能夠從職業組合卡的 歷程中得到三方面的訊息:(1)當事人的生涯決定歷程,(2)當事人目前職業發

展的程度,(3)當事人的能力、需要、動機、與興趣等內在價值。從訊息處理模 式觀之,職業組合卡係評量個體職業知識結構最佳的方法。金樹人(2000,2011)

並指出,職業組合卡也具有質性評量的特性,在實施過程中,不僅可以修復及提 升使用者個人建構的品質,還可協助使用者同時進行與卡片、自己與輔導人員的 對話,從而提升自我覺察,澄清內在衝突與矛盾,並且「看見自己」。即職業組 合卡可幫助當事人學習如何看見「我」,實施過程,更有效提升當事人的自我覺 察與了解(金樹人,2000)。然則,林桂鳳(2006)則根據其實務應用經驗指出,

在國高中階段,這套職業組合卡確實可激發學生認識職業的興趣,並以有系統的 方法提升學生的自我認識,但在操作上,卻有經費不足、卡片保存困難、測驗實 際運用困難等限制。綜觀之,金樹人的職業組合卡兼具理性與敘說之特性,能以 結構化的技術讓當事人逐步探索其評量職業的內在建構,並反映出當事人進行生 涯探索可能出現的障礙或矛盾;線上 CCN 職業組合卡不僅突破其在實務操作上 的限制,更結合藝術創作之直觀運作,進一步提升職業組合卡的應用價值。

三、生涯建構方格

生涯建構方格(career repertory grid)源自 Kelly 在 1955 所提出的建構方格

(repertory gird),是用來理解個人在生涯探索或決定歷程中主觀建構的重要技術

(引自吳芝儀,2000)。所謂生涯建構方格,基本上就是一種「用以評量建構之 間關係的組合測驗,可以用矩陣的形式列出主要的數據」(Bannister & Mair, 1968),依照其中的「要素」與「建構」產生方式,可分為標準式、自陳式或半 自陳式、改良式等三類。自陳式個人建構方格強調正統的個人建構理論,由受試 者在沒有任何提示或參考標準的情況下,自行選擇要素,以及提出自己的建構。

(引自吳芝儀,2000)。所謂生涯建構方格,基本上就是一種「用以評量建構之 間關係的組合測驗,可以用矩陣的形式列出主要的數據」(Bannister & Mair, 1968),依照其中的「要素」與「建構」產生方式,可分為標準式、自陳式或半 自陳式、改良式等三類。自陳式個人建構方格強調正統的個人建構理論,由受試 者在沒有任何提示或參考標準的情況下,自行選擇要素,以及提出自己的建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