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977年,毛澤東去世一年後,鄧小平重新掌權。自那時起,中 國的大戰略從追求「革命」轉向尋求「現代化」。此一國家目標的 調整,代表著中國後革命時代的開始。鄧小平在1978年的一次講話

87. Wolfson, Murray.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War and Peace (Boston, Mass.: Kluwer, 1998), p.153; Hastings, Simon. Chronicle of the Falklands (Malvinas) History and War of 1982 (NY.: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94), pp. 27~29.

88. Yates, Stephen J. “China’s Taiwan White Paper Power Play,”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AsiaandthePacific/loader.cfm?url=/

commonspot/security/getfile.cfm&PageID=10320>

中指出:只有把國家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才能有 效地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對付外國侵略者。89從1980年開始,鄧小 平為中國往後的十年提出了三個主要努力的目標,其中之一便是

「四個現代化建設」,並把這個目標視為中國解決國際問題、渡過國 內困境的先決條件。90在鄧小平的開啟與領導下,中國經歷了一系 列的國內經濟改革,這些改革措施推動著北京在對外政策上逐漸朝 向對國際社會開放,其具體表現為:從倡導世界革命轉為追求和平 的國際環境、從不信任與不加入國際建制到積極參與和融入,甚至 是主導、從強調政治和軍事建設到把精力集中於經濟「現代化」。

隨著時間進入1990年代,東亞經濟開始陷入困境。首先是日本 經濟從1990年代初開始呈現衰退,至今仍未明顯好轉。1977年的亞 洲金融危機又席捲了整個區域,到了2000年東亞地區才剛要從金融 危機谷底逐漸攀升時,美、日、歐的經濟情勢卻開始下滑,使得東 亞的經濟增長又進入嚴冬。這種現象影響了區域國家人民對經濟發 展前景的信心,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同樣期間內獲得發展和崛起 的中國。經濟成長率一枝獨秀,外商投資比率逐年增加,對中國而 言,這是實施經濟改革與「現代化」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水準提 升,物質條件也有了改善。同時中國也在逐步融入國際建制和參與 多邊形式的國際組織過程中,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大國,在國際 政治的舞台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就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 的發達與崛起卻對某些國家帶來威脅。中國在經濟改革成功的基礎 上,積極進行國防「現代化」,國力迅速提升,對鄰近國家造成極 大的不安全感。「中國威脅論」不僅代表著亞太區域內國家,對於

89.「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安徽省經濟貿易委員

會。<http://www.ahetc.gov.cn/dangwei/d_wxuan/2_17.htm>

90.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周村區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zhoucun.gov.cn/

dangjian/zhuzuo/d007.htm>

中國這個新興強權的憂慮,同時也是美國在亞太戰略布局上的一個 衝擊。對此,近年來美國又重新出現「圍堵」中共的論述,91而大 部分亞太國家的立場,則是發展出一套結合經濟開放與戰略「圍堵」

的策略;也就是,在汲取中國利益的同時,設法降低或控制中共對 區域和平的威脅。92這種左手「接觸」,右手「圍堵」的政策,差異 不在於其互斥的關係,而是強調根據實際發展的需要,作出彈性與 階段性的因應之道。93

在經濟改革的推動下,中國開始與世界接軌,為了獲得更多的 利益與合作可能,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拋棄了對國際「規範」的仇 視,積極參與和融入各項國際制度與組織,尤其是「國際經濟建 制」。94透過貿易的往來和外國企業在中國的設廠與投資,中國與其 他國家的相互依賴度日增。依照「貿易和平論」的觀點,國家間會 因為貿易而產生一種「聯合」作用,在彼此間形成共同的利益。一 方面,使得每一方同等程度地熱衷於尋求給對方帶來繁榮;另一方 面,讓具有依賴性的國家因為擔心這種「聯合」作用的消失而使經 濟利益減損,以致不願發動戰爭。據此,當前的中國將不會是一個 傾向使用武力或是改變現有國際規則的國家,所謂的「中國威脅論」

僅是誇大且過於悲觀的看法。

91. Litwak, Robert. Rogue States and U.S. Foreign Policy: Containment after the Cold War (Washington: Wilson Center Pres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224~239; Lieberthal, Kenneth. “U.S. Policy toward China,” The Brookings Institytion.

<http://www.brook.edu/comm/policybriefs/pb072.htm>

92. Acharya, Amitav. “Containment, Engagement, or Counter-dominance? Malaysia’s Response to the Rise of China,” in Johnston, Alastair I., and Ross, Robert S. edited.

Engaging China: the management of an emerging power (London: Routledge, 1999), pp. 129~151.

93. Schweller, Randall L. “Managing the Rish of Great Powers: History and Theory,” in Johnston, Alastair I., and Ross, Robert S. edited. Engaging China: the management of an emerging power (London: Routledge, 1999), pp. 1~31.

94. Medeiros, Evan S., and Fravel, M. Taylor. “China’s New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 Vol. 82, No.6 (2003), pp. 22~35.

然而,在進一步分析貿易「互賴」與和平及戰爭的關係後,本 文認為經濟「互賴」中的貿易關係是否對稱,是一項決定國家間未 來是否發生衝突的關鍵因素。在不對稱的貿易關係中,依賴性較強 的國家因為處於一個相對不利的結構,並可能受制於依賴性較小的 他方,使得相互依賴關係中的貿易對前者而言,給它帶來的不是利 益的獲得而是成本的付出。其次,「互賴」關係中國家自主權的削 弱是另一項可能導致衝突的因素,因為國家可能會為了尋求自主權 或為保衛其基於「互賴」的利益而不惜使用武力。因此,若從以上 兩點來理解,中國確實有可能是造成區域乃至於世界不穩定的威 脅。95

面對上述的困境與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心中的憂慮,中國 應如何沈著面對,以求在保持現有的經濟建設成果之餘,繼續朝向

「現代化」建設的「第三步」?96本文提出下列幾點作為參考:(1) 以追求和平為前提的崛起。中國在崛起的同時,應明白表達追求和 平的善意與真誠,回避霸權主義行徑,強調其在亞洲所扮演的穩定 角色,消除外界疑慮,並主動向國際社會特別是周邊國家做解疑釋 惑的工作,爭取各方面的理解和信任;(2)強化與東亞國家之間的 互利合作。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經濟上利益,展現出中 國在將在東亞經濟合作中的地位與功能。中國對東亞提供的市場已

95.中國雖然比過去較傾向於現狀,但這不代表中國在國際關係中就變得較為良善

而不會使用武力解決問題,或是未來不會有所改變。因為即使是一個安於現狀 的國家,如果在遭遇到攸關存亡的安全困境時,恐怕也會傾向藉由武力來保衛 領土和勢力範圍。因此,未來有兩點是吾人應高度關注的問題,一是中國內部 的社會與政治情況是否穩定;一是中美間可能升高為實際衝突的安全困境成因

(特別是台灣問題)。Johnston, Alastair I. (2003), pp. 52~56.

96.所謂的「現代化」建設「三步走」係指: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

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二十世紀末,國民生產總 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

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經超過日本,中國在東亞合作中也具有穩定大局和人心的作用。在 近幾年的東亞領導人相關會議上,中國所提出的二十多項合作方 案,應是未來繼續努力與推動的重點;97(3)與鄰為善、以鄰為伴。

睦鄰:與周邊國家和睦相處;安鄰:積極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穩 定,堅持透過對話合作增進互信,透過和平談判解決分歧;富鄰:

加強與鄰國的互利合作,深化區域內合作機制的形成,促進經濟整 合,與亞洲各國一同進步與繁榮;(4)大國與周邊外交雙軌併行。

隨著國力的不斷壯大和融入國際體系速度的加快,中國越來越重視 與發達國家的關係,逐步提高了大國外交的地位,同時也繼續加強 睦鄰友好,增強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合作。新世紀以來,「大國外交 是關鍵、周邊外交是首要、發展中國家外交是基礎」的多方外交政 策已經確立,現在中國應擔負起大國責任,透過國際合作,來促進 國際經濟發展與強化世界和平。

當前的中國相較於歷史上的任何一段期間,是更為融入國際建 制,並且積極地與區域或世界的政治和經濟組織合作。但這不意謂 著經濟上的「互賴」將使得中國在國際關係中就不會與他國發生衝 突。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建制」固然取得了發展與繁榮,但是同時 也面對了挑戰和未知。展望新世紀,和平崛起應是中國邁向大國應 有的認知與策略。

97. Cai, Kevin G. “The ASEAN-China Free Trade Agreement and East Asian Regional Grouping,”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 25, No.3 (2003), p.38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