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樣品及實驗器材介紹

3.3 電致發光 Electroluminescence(EL)

因 PL 量測方式與實際使用時為外加電流注入原理不同,故使 用EL 來量測 LED 元件較接近元件實際特性。EL 量測儀器包括電流 源Kiethley 238 ,以及用顯微鏡觀察樣品圖案和電極表面,於電流 源輸入探針接觸調整觀測用,三個軸向的光纖檢測光信號,連接至

(Jobin-Yvon Triax-320)接收發光頻譜及強度。 以及低溫的冷卻 系統,使用液氮冷卻,溫度可控制在80K ~ 300K 範圍。圖 3.4.1 及 3.4.2 顯示低溫電致發光量測系統示意圖。

圖3.1 樣品結構圖

圖3.2 藍光 LED 製造流程簡圖

圖3.3 IQE 量測系統簡圖

圖3.4.1 低溫 EL 量測系統照片

圖3.4.2 低溫 EL 量測系統簡圖

第四章、 實驗部分及 LED 理論模型

至1.6 × 1018 cm-3利用方程如下:

αInGaN是InGaN 的光吸收率,R 是樣品表面的反射率,並 Lossobjective

是傳輸的損耗。

(2) 庫侖屏蔽效應(Coulomb screening effect):

一些研究小組報告說,內部電場中存在於氮化銦鎵/氮化鎵 量子井結構中,這一內部電場使得量子井的能帶傾斜,並導致 電子和電洞在量子井分佈空間的分離[23],從而減少波函數重疊 比率,亦被稱為量子局限史托克效應 (Quantum Confined Stark Effect; QCSE)。其發生原因為 LED 在磊晶時,其多量子 井 InGaN/GaN 異質結構中,因晶格常數的不匹配而產生應 力,此應力造成壓電場而使量子井接面產生極化電荷,使得能 帶傾斜因而發光能隙變小,當電流開始注入時,部分在量子井 接面的極化電荷便會被注入的電子遮蔽,使得能帶傾斜情況變 的較為輕微,於是發光的能隙變大,而當電流密度增加時,極 化電荷遮蔽的現象也越顯著,此限像亦與電流增加而光譜藍移 情況有關。

(3) 能帶填充效應(band filling effect):

半導體的價電帶、導電帶為一近似拋物線的形狀,低能階的能 態密度較低,高能階的能態密度較高,因此當電流注入時,電 子先填較低能階之能態,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加,繼續往高的能

階能態填,因而使得能帶平均間隙增加,輻射復合機率因此而 下降,這也是造成光譜藍移的現象。

4.2 EL 量測結果

在 EL 量測前,從 I-V 曲線可發現,二極體在相同的注入電流下,

低溫的順向電壓比常溫高(如圖 4.2.1),這是因為 p-type 的鎂受體載 子因低溫凍結效應造成電洞的濃度降低,連帶影響其遷移率下降 [24~27],以電氣特性來看可視為輸入串聯組抗 Rs 升高。因此量子 井厚度愈厚或溫度愈低則 Rs 愈大。

在注入電流為 60mA 為例(如圖 4.2.2),1.5nm 的量子井厚度之 電場電壓在室溫(300K)下為 3.599V(如下表),在 80K 下為 5.226V,

相差1.627V。但 2.5nm 的量子井厚度之電場電壓在室溫(300K)下為 3.792V,在 80K 下為 5.965V,相差 2.173V。由此可得知量子井厚 度愈厚Rs 亦愈大。

在 defect 密度相同下,較薄的量子井注入載子時其非輻射復合

中心數量較少,所以較容易飽和,因而其最大發光強度發生在較高 的溫度,此現象與效率遽降的時機有關(圖 4.2.3)。不同量子井之發 光效率(參考圖 4.2.4 ~ 4.2.6)。在小電流注入下,較寬的量子井在室 溫時的發光效率較差,但是在較低溫時,效率會大於較窄的量子井 ( 圖 4.2.7) , 其 原 因 在 於 低 溫 時 量 子 井 之 非 輻 射 復 合 中 心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center)凍結,而較寬的量子井之漏電 流較小,載子也較容易侷限在其中,而增加輻射復合機率。室溫時 較寬的量子井之非輻射復合中心較多,消耗更多的載子因而使發光 效率降低(參考圖 4.2.8 之 3-D 立體效率圖)。

在低溫小電流下量子井內的載子較容易侷限在較低能階的 localized states(如圖 4.2.9),當溫度開始上升,在 localized states 的載子獲得較多的能量,增加了跳到不發光能階的 defect state 機 率。

在室溫高電流下,其內部電場強度較大,使得能帶傾斜因而量子 井內的載子較容易跳脫出來(如圖 4.2.10),即為溢電流(overflow current) 因 而 降 低 輻 射 復 合 的 效 率 , 此 為 效 率 遽 降 (droop) 現 象 [28~30],從 I-V 曲線來看,降低溫度也會讓電場強度變大,所以當 溫度降低,使效率開始下降的注入的需要電流也愈小(圖 4.2.4 ~

4.2.6)。

在圖 4.2.11 及 4.2.12 中我們看到一個現象,就是在低溫下小電 流時,較厚的量子井有較高的發光效率,但隨著電流增加其衰退程 度較大。在室溫下小電流時反而是較薄的量子井有較高的發光效 率,隨著電流增加,其效率之 droop 現象卻愈早,其原因在下一章 節探討。

4.3 PL 與 EL 效率比較

圖 4.3(a) 顯示 EL 發光效率和隨注入電流變化在室溫和低溫曲 線圖,圖(b)為 PL 發光效率隨機發功率在低溫和室溫曲線圖。我們 可以看到,低注入時光致發光效率高於電致發光效率,其結果表明,

較多的漏電流發生的電致發光載子注入量子井前,可能會被 n 型 GaN 的非輻射復合中心侷限。但在使用光致發光之雷射為激發電子 和電洞對發生在量子井內吸收。進一步增加注入載子密度, PL 和 EL 效率降低是由於載子從量子井溢流,我們發現,在高注入載子濃 度下發光效率下降更迅速,這可以歸因於注入載子濃度增加而順向 電壓場亦增加。結果表明,載子擺脫量子井並溢流至P-GaN。雖然 EL 及 PL 有些許不同,但其效率趨勢是相似的,此實驗也有因低溫

之溫度不同也有些差別(EL 為 80K,PL 為 10K)。

因光致發光之原理與實際使用時不相同,因而用來探討材料的 物理特性,而電致發光較接近實際操作,考慮到整個元件的電氣特 性,因而利用EL 結果來探討 LED 的等效模型。

4.4 APSYS 模擬結果

我們想知道載子濃度分佈在低、室溫下不同的注入電流,因此 我們利用APSYS 模擬樣品結構。圖 4.4.1 及 4.4.2 顯示模擬量子井 的能帶圖及輻射復合分佈圖,可以看到室溫下 n-GaN 到 p-GaN 的 能帶圖較平緩,而低溫時較傾斜,較厚的量子井又比薄的傾斜,結 果都與PL 及 EL 一致。而輻射復合區域分佈在室溫時較均勻,在低 溫時較集中在靠近p-GaN 端,此現象顯示在低溫下,電洞的濃度較 低(圖 4.4.3),遷移率亦較低,而電子似乎受到影響較小(質量較小)。

因此電洞只要進到量子井內,很快就會與電子復合,因而很少的電 洞會流到靠近n-GaN 端復合。多餘的電子注入到 p-GaN,因而又消 耗更多的電洞,因此,結果驗證了電致發光效率在較低的溫度下降 更迅速。圖 4.4.4 顯示能帶圖在高注入電流下量子井在低和室溫的 示意圖,高注入電流下,使上導帶的n-GaN 端的能階高於上導帶的

p-GaN。這使得電子利於流動到 p-GaN 端的能階。能帶傾斜造成更 多的載子從量子井溢出,使發光效率快速下降在較低的溫度下。

4.5 LED 等效模型

我們使用 Shuji Nakamura 和 Steven P. Denbaars 等[31]提出 的等效電路模型為基礎。模型中定義四個組成部分,分別是:

(1) 漏電流(leakage current)–IR1

(2) 輻射復合電流(Radiative Current)–ID1

(3) 非輻射復合電流(Non-radiative Current)–ID2

(4) 溢電流(overflow current)–IR2

建立等效電路模型如圖 4.5.1。電阻R1代表漏電流的路徑,如晶體 缺陷及樣品表面,此項與材料特性及製造技術有關。兩個二極體,

二極體 D1負責發光之輻射復合電流。二極體 D2負責不發光之非輻 射復合電流,這種復合發生通過非輻射複合中心(NRCs),且並不 會產生光子發光的波長範圍內,RS為D1及D2的串聯電阻。這兩種 類型的復合不僅限於量子井內或其附近的區域。另一個電阻 R2結合 齊納二極體(DZ)代表載子溢電流路徑,而此路徑在較大注入電流下 到達一定的電場偏壓DZ才會導通。這部分為高電流造成效率下降的

原因,即是電子不與電洞復合而直接跳到p-GaN 端。

接下來我們對β定義如下:

(1) 其中rR是輻射復合率和rNR是非輻射復合率。

電致發光效率定義為輻射復合電流除以總注入到LED 電流:

(2) 其中 ID = ID1 + ID2和 IT = ID + IR1 + IR2

利用歐姆定律和二極體方程式,可得到下列等式:

(3)

(4) V1 = V - IDRS (5) V = VZ + IR2R2 (6)

V 是注入電壓,ID0是二極體的飽和電流,q 為電子電荷量,n 是理 想因素,k 是波茲曼常數,T 是絕對溫度。

將方程(3)、(4)、(5)、(6)聯立消去 V,再將結果代入等式(2),

可列出下式:

1 R1=5.5K,在低溫(80K)及室溫(300K)的值代入等式(8)可得到圖 4.5.2 的曲線。當溫度上升、或是串聯電阻增加、或是漏電電阻降低,

少,亦與實驗結果相符。

由 I-V 曲線(圖 4.2.1)之 Turn on 電壓及電流的值可計算出:300K 時量子井厚度 1.5nm 之 R1 為 5.464K、2.0nm 之 R1 為 5.510K、

2.5nm 之 R1 為 5.527K,而在 80K 時量子井厚度 1.5nm 之 R1 為 6.989K、2.0nm 之 R1 為 7.137K、2.5nm 之 R1 為 7.736K。再由圖 4.2.4~4.2.6 之各溫度之下,效率之最高值的電流對應 I-V 曲線所得 到的電壓值,為VZ之開始導通電壓,300K 時量子井厚度 1.5nm 之 VZ為 2.9041V 於 5mA 下、2.0nm 之 VZ為3.3086V 於 10mA 下、

2.5nm 之 VZ為3.792V 於 60mA 下,在 160K 時小電流之效率才有 先上升再下降的轉折點,因此在 160K 時量子井厚度 1.5nm 之 VZ 為3.102V 於 0.5mA 下、2.0nm 之 VZ為 3.4323V 於 2mA 下、2.5nm 之 VZ為 3.874V 於 10mA 下。由此可知 VZ因量子井厚度較厚而較 大,但是在常溫及低溫下差別並不大,原因是在較低溫度下,較小 的電流就可達到 VZ的電場強度,使得載子在量子井中開始發生穿透 現象,而造成效率產生droop 的現象。

以量子井厚度 1.5nm 為例,圖 4.5.4 為利用 I-V 圖及發光效率 圖所約略計算出RS約為 30Ω 左右,及 R2 約在 300Ω 左右,代入等 校電路中所繪出的 300K 及 80K 的 I-V 圖,証明此等校電路之假設是

可行的。

0.1 1 10 100

0 20 40 60 80 100

1.5nm10K 2.0nm10K 2.5nm10K 1.5nm300K 2.0nm300K 2.5nm300K

Power (mW)

Relative 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

圖4.1 PL 量測之輸入功率對 IQE 之關係

0 2 4 6

圖4.2.2 不同量子井厚度之 I-V(80K 與 300K)比較圖

0 2 4 6

0.00 0.02 0.04 0.06 0.08

1.5nm300K 2.0nm300K 2.5nm300K 1.5nm80K 2.0nm80K 2.5nm80K

Voltage (V)

Current (A)

(a)

(b)

(c)

圖4.2.3 不同量子井厚度之 EL 變溫及不同注入電流下(0.1mA、1mA、

20mA)的光強度變化(a)1.5nm (b)2.0nm (c)2.5nm

0.1 1 10 100

0.1 1 10 100

100 Blue LED Well 1.5nm

Relative efficiency Blue LED Well 2.0nm

Curre Blue LED Well 2.5nm

Curren

t (mA) Tem

perature (K)

Relative efficiency

(a) (b) (c)

圖4.2.8 不同量子井厚度之發光效率 3-D 圖 (a)1.5nm (b)2.0nm (c)2.5nm

圖4.2.9 effective localized states 及 defect states 示意圖

Effective localized state

Effective defect state

Activation energy

圖4.2.10 高順向偏壓電場強度下之載子漏電示意圖

圖4.2.11 低溫下(80K)不同量子井厚度之發光效率與偏壓電場強度之示意 圖

Injected carriers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Carrier

0.08 Temperature (80K)

1.5nm80K

100 Temperature (80K)

1.5nm.80K 2.0nm.80K 2.5nm.80K

Efficiency (%)

Current (mA)

圖4.2.12 室溫下(300K)不同量子井厚度之發光效率與偏壓電場強度之示

Relative 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

0.1 1 10 100

(a)

(b)

(c)

圖4.4.1 1.5nm 不同的量子井厚度之室溫能帶圖及輻射復合分佈圖 (a)1.5nm (b)2.0nm (c)2.5nm

n-Ga p-Ga

n-GaN p-Ga

n-GaN p-GaN

(a)

(b)

(c)

圖4.4.2 1.5nm 不同的量子井厚度之低溫能帶圖及輻射復合分佈圖 (a)1.5nm (b)2.0nm (c)2.5nm

圖 4.4.3 量子井內載子濃度分佈圖

圖4.4.4 發光效率降低之因素

室溫 or 小電流 低溫 or 高電流

圖4.5.1 LED 之等效模型

圖4.5.3 LED 等效模型之大電流公式模擬結果(假設β=1)

0 0.02 0.04 0.06 0.08

0 1 2 3 4 5 6 7

Voltage (V) Current (mA) I(300K)

I(80K)

圖4.5.4 LED 等效模型模擬 I-V 曲線結果

0 20 40 60 80 100 120

1 2 5 10 20 40 60 80 100

Current (mA)

EL Efficiency (a.u.) idea

Temperature

or R2 or Rs

or Vz

第五章、 電致發光之高電流效率遽降(droop)的原因分析及光譜藍移探討

第五章、 電致發光之高電流效率遽降(droop)的原因分析及光譜藍移探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