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音的共鳴襯托高音的響度。

(譜例四十八)第二樂章第 144-156 小節

(譜例四十九)第二樂章第 153-156 小節

第 82 小節開始,B 段相較於 A 段不安定的節奏感,鋼琴明確的給予第一拍為 重拍的韻律。第 87 小節,由於速度相當快,配合韻律拍點要演奏在裝飾音 f1上,

和 a1 幾乎是同時(鋼琴的情況也類似),左手三指要按得快而有力,配合右手作 重音。第 85 小節第兩拍再一個下弓,讓第 87 小節可以用下弓做重音。第 86 小節 考慮到小指不容易作重音,而伸長三指來按。

(譜例五十)第二樂章 82-89 第小節

第 102-103 小節歐伊斯特拉赫的指法是用第一把位,可嘗試移至 G 弦上演奏,運 用低音弦特殊的音色來增加音域的厚度。

(譜例五十一)第二樂章第 101-104 小節

中段因為速度要轉為 2/2 拍子,在前兩小節可以先利用長音將心裡的韻律從三 拍轉換成平均的兩拍。這段要凸顯樂句間或是樂段間的對比。第 162-173 小節中段 的第一主題是線條和緩,力度較弱(p),弓前傾、在靠近指板的地方演奏、加上很 小的抖音,三組四小節的樂句要隨音高關係有力度的變化,低(p)—高(mp)—

低(p),然後每個樂句中又可以製造些微的起伏,第三句保持在 A 弦及 D 弦上演 奏,更柔更暗一點的音色與接著的第二主題作對比。第 174 小節開始的第二主題 中不規則的節奏和大範圍的音域與前一個主題平穩形成對比,處理的更有神秘感

些;樂句內也有對比,前兩個小節快速的音程掉落與爬升,用快的弓速加強音樂 的流動感,而後兩個小節的持續音型用平均的弓速表現音高的停滯。第 177 小節 只用上端 1/3 弓,其他全留給下一小節的泛音作重音。

(譜例五十二)第二樂章第 157-181 小節

尾段要特別注意的是重拍的切換。因為小節第一、三拍之間重音的切換,又 再穿插持續交錯的二分及三分節奏,筆者在練習時很容易在此處中斷。由第 348 小節開始每小節的重音是落在第一拍,但到第 354 小節卻又加上第三拍的重音,

可聽鋼琴在後兩個小節的第一拍重音來穩固拍子,在第 357 小節利用鋼琴的動機 將韻律調回第一拍。第 361 小節雖然三音一組的音型是由第二拍開始循環,但韻 律還是保持在第一拍。演奏時要掌握住重音位置變換的原則,才不會失去音樂的 律動。在第 362 小節為強而有力(f con brio),級進音型的八分音符造成音樂有向 前的感覺,右手的在中弓完全貼在弦上,到了第 367 小節更是要用越來越長的弓

來演奏向上爬升的連音。最後的和弦撥奏快而有力。第 362-367 小節這一段可以用 兩種方式來練習兩個聲部的整齊度,第一種是將重心放在三音組合的第一個音來 對齊,只有最後一組是五個音;第二種是對齊每個小節第一拍;最後去除所有重 音,既可以保有小節的韻律,也聽得出音型的走向。

(譜例五十三)第二樂章第 348 小節至結尾

第三節:第三樂章

這個樂章要表現出歌唱般的旋律性,從頭到尾貫穿的弱起拍的音型動機是這 個樂章的最大的特色,由於鋼琴持續在正拍上的音符已經提供適宜的韻律,小提 琴應該勾勒出因連結線或圓滑線造成的弱起拍的音型,不需要再強調拍點。

A 段主題整體需要較為甜美的音色,弓速慢而平均,左手要持續的小而快的 抖音。兩個樂句長達九小節及八小節,右手要盡可能的連結,尤其在換弓以及換 弦時要特別小心,避免造成樂句和音色的不連貫,而左手決定音樂的速度,按弦 的動作要非常準確。在正拍上的長音是維繫樂句的橋樑,音樂不能停滯下來,左 手抖音和右手的力度都要持續。

(譜例五十四)第三樂章第 1-17 小節

主題第二次出現時是由鋼琴小提琴先後交替演奏,彼此要注意樂器間的對話關 係,以及音樂的呼吸。

第 34-64 小節的 B 段,連續的半音以及不平均的三連音隱約透露出「藍調」

(blues)音樂的風格,要表現出有些慵懶又略帶點憂鬱的氣氛。由於沒有明顯的 主旋律,可以利用故事性來增加音樂的色彩。想像是兩人對話的狀態:小提琴每 一組六連音隨音程不斷擴張又收回,自然有漸強的效果,有一種想解釋些什麼、

卻欲言又止的語氣,少了中間音的三連音又有嘆息、放棄了的感覺;而鋼琴重複 的高至低音型則漸弱,有一再詢問的口氣。

(譜例五十五)第三樂章第 34-38 小節

第四節:第四樂章

在演奏這個樂章時,兩個人都要特別要注意速度上的轉變,一開始 A 段為有 活力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由小提琴決定速度,到了 B 段轉慢(poco meno mosso)

則是鋼琴主導;呈示部反覆的 A 段漸快回到原本的速度(Tempo I),反覆的 B 段 又轉慢(poco meno mosso)都是兩個樂器一起變化;中段時鋼琴維持前面 B 段的 速度,但基準拍由四拍變為兩大拍,韻律是慢下來的;再現部時兩個樂器一起回 到原來速度(Tempo I);B 段又轉慢(poco meno mosso);最後漸快進入尾段的快 板(Allegro con brio)。

A 段主題在這個樂章中一共出現五次,樂譜上透過雙音、和弦的對疊和力度的 增強,反映在音樂的情緒以愈加強烈,因此在拉奏時除了力道要一次比一次更強、

弓用得越來越多,加強調層次感外,還要思考如何在相同的旋律中增添更多的張 力及趣味。四四拍子的 A 段主題有進行曲的風格,要表現得神氣十足強調一個小 節四拍的韻律,弓站正、使用全部的弓毛,而位置在下半弓、運弓的動力來自前 臂,弱起三十二分音符連著後面的正拍五個音一氣呵成,前三拍的三個四分音符 都有重音,用很強但較慢的弓演奏,在拍點上加重,每一拍之間會產生自然的停 頓,第四拍後半拍可以作個漸強,讓下一個小節上的重音更明顯,第二小節第一 拍貼在弦上、連到下一個音馬上離開弦,後三拍的斷奏每個音短而集中,弓速快、

並且離開弦。第四和五次雖然小提琴聲部大致相同,但第五次是最後一次出現在

尾段,又增加與鋼琴的對位,因此可以在第 361 小節第三拍後先將力度收回些,第 四拍想成連續兩個上弓,先推四分之一弓,後面四分之三弓作漸強,製造更大幅 度的音樂張力。

(譜例五十六)第四樂章第 1-2,12-13,53-55,122-123,160-163 小節

A 段插入句,小提琴第 10 小節第一、三拍後半拍和先現的裝飾音,要配合重 音,在拍點上,左手兩個手指按弦的動作幾乎是同時,才能和鋼琴雙手剛硬、短 促的八分音符一致,第 11 小節第四拍的撥弦也是三個音同時,不應分開。

(譜例五十七)第四樂章第 9-11 小節

類似的情形出現在再現部的第 131-132 小節,三個音的和弦撥奏也是同時。

(譜例五十八)第四樂章第 130-133 小節

過門第 17 小節開始用較重的彈跳弓(Sautillé)演奏,37讓氣氛輕快、詼諧些,

不同於 A 段非常固執的節奏,製造一點色彩的變化,每個音上略施壓力然後釋放,

讓每個音之間輕微的斷開,保持在中下弓演奏,厚實的音色不失雄壯的(marcato)

37 彈跳弓(Sautillé),在中弓位置上短而快速的分弓,在音頭上加重造成弓會自然的跳離開弦。

精神。第 20 小節第二到四拍之間的兩組裝飾音,由於音符較多,應演奏在拍點之 前,不然會影響拍點的模糊而失去律動,這組切分音可以演奏的柔和些,和前後 分明的節奏有對比,音色又不至於有太大的變化。

(譜例五十九)第四樂章第 17-21 小節

類似的裝飾音和切分節奏,出現在 B 段第 35 小節的小提琴旋律,不過力度變強,

必須用到全弓,貼緊弦、先用很少的弓清楚的演奏出裝飾音,剩下的弓以維持力 度;將第 35 小節第一拍連起用下弓演奏,第四拍後半的上弓會自然的減弱,比較 貼近連續切分節奏的起伏。此外,可以利用鋼琴的八分音符掌握正拍的韻律。

(譜例六十)第四樂章第 35-37 小節

最後一次 A 段主題再現時,速度就可以往前些,第 167 小節之後可以隨著六 連音音型繼續加快,營造更緊繃的狀態,第 172 小節時速度已經相當快,利用漸 強來保持速度,第 173 小節第三拍後讓速度回穩,第四拍號就確定最後一小節的 三個音的速度。

(譜例六十一)第四樂章第 160 小節至結尾

第五章:版本比較

第一節:小提琴與長笛樂譜版本比較 38

由於長笛與小提琴音域大致相同,因此在小提琴改編版本中沿用原調,而 D 大調正好也是小提琴共鳴最佳的調性,鋼琴聲部沒有任何變動。不過兩種樂器在 構造上以及演奏技巧上都很大程度的差異,在不同音色的表現力上也各有擅場。

兩者都是優秀的旋律樂器,長笛不若小提琴受限換弓,在長線條的音樂的表現上 十分出色,而且在高音域還有非常燦爛的音響,但一到低音域聲音便顯的薄弱;

小提琴在旋律性的表現力雖然略遜長笛,但卻可以兼具節奏性,四條弦可以輕易 拉奏雙音或和弦,擴大了和聲共鳴,不過指法有時會造成障礙,並且小提琴擁有 渾厚的低音域。歐伊斯特拉赫便是依照這些原則,在一些地方做了小幅度的調整,

不利小提琴演奏之處更為順暢,另外善用其特有的效果為音樂增色,成功的掌握 了演奏技巧,在這個改編版本中將小提琴的特色發揮的淋漓盡致。

在以下的比較中,主要可以就「音樂的步調」、「技巧問題」、「小提琴的特色」

三個主要的方向來探討兩個版本的差異。在譜例的來源方面,長笛樂譜是採用

38 美國作曲家肯特‧肯南(Kent Kennan)曾將此首長笛奏鳴曲改編為單簧管與管弦樂團的協 奏曲,但由於沒有樂譜的出版,因此本文中並不論及與單簧管本版本的比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