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體育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教學思考之比較

本節主要是針對兩位教師六節課的教學,結合教學計畫、教學反 省札記及刺激回憶訪談資料,進行整理、討論與分析。分為三部分來 陳述與說明:一、體育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教學計畫分析;二、體育 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回饋決定分析;三、體育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教 學反省分析。

一、體育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教學計畫之比較分析

教學計畫是教師對於教學內容、教學流程、活動設計、學生及家 長等諸多與教學相關之議題的思慮與行動歷程 (Clark & Yinger,1979)。

綜合 Shaveson 與 Stern(1981)所整理的國外有關教學計畫的研究文獻以 及林進材(民 86)、夏淑琴(民 88)等國內有關教學計畫的論著,歸納出教 師在撰寫教學計畫時會考慮到四項重要的因素,分別是學習者、教材 與目標、活動、教學策略與教學資源。依據兩位教師在上課前所撰寫 的單元教學計畫與教學前和教學後訪談的資料以及上述之分類,將兩 位教師教學計畫中的活動目標與教學要點做整理與歸納製成表 4-2-1。

同時依循 Molenda、Heinich 和 Russel 發展出來的教學計畫模式的步 驟,首先是瞭解學習者的背景,然後選擇合適的教材與訂定適當的學 習及教學目標,接著依據教材與目標設計出合適的教學活動,之後考 量欲採取之教學法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因此,依據上述之教學計畫 撰寫的邏輯順序,以下依序討論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在學習者、教材 與目標、活動、教學策略與教學資源四項類目之異同。

(一)教學策略與教學資源

教學策略的分析工作包括決定採取何種教學方式或教具,選擇 何種刺激或回饋的形式(林貴福,民 89)。教學資源意指在教學過程 中學生可以觀察或操作的物質,包括一般教具、自然資源、人力資 源與社會資源,例如學習者的隊形、器材的組成排列與安置。

Pellett 等人(1994)的研究結果指出參與教師認為教學前所撰寫的 教學計畫能夠確保教師回饋的品質,如果能夠將動作技能的關鍵要 素記錄在教學計畫中,發展成學習的重點提示和回饋的重點,此種 教學計畫在學生練習時具有檢核的作用。專家教師的教學計畫會針 對單元中的主要動作技能進行初步的動作技能分析,而生手教師則 是未出現動作技能分析的內容。觀看過內目前的師資培育課程中,

對於師範生所需撰寫的教學計畫的格式與內容中,甚少見到教學計 畫的內容有涵蓋到動作技能分析或教師回饋重點,因此,對於生手 教師而言,在體育教學的主要活動中,生手教師經常會出現無法診 斷出學生的錯誤動作或學生有出現錯誤動作卻不知道該如何提供適 當的必要性回饋給學生。

專家教師在教具的準備、場地的佈置與學生練習隊形的編排等 皆優於生手教師。就教具準備而言,專家教師在教學前會先針對教 學環境中實際可行與可利用的資源加以思考與整合,在有限的資源 下讓學生得到最有利的學習,同時考量學生學習能力的需求,在教 具的呈現上面做適度的修正與改變。

『其實打擊你要怎麼教都可以,也可以用紙棒啊,課本上大部分是用保特瓶,後來我自 己有先去試說因為寶特瓶的握把處不好握,所以我就想說我要用什麼其他的器材來代替,學校 裡有的,那我就結合水桶當球座與掃把的握把。』(91.12.25 教學前訪談)

『學生以前並未有過打擊的經驗,所以我就想說我要如何透過活動來讓學生對打擊有所 認識,因為他們又沒有棒球難度那麼難,那在器材上我有做修正,另外我想說我在分組上應該 如何做分組,然後在整個分組進行時應如何進行,那如果他們是在一個完全沒有經驗的情形之 下,我會想說我在動作說明的部份會解講比較清楚一點。』(91.12.25 教學前訪談)

從兩位教師教學計畫中主要活動的分組設計來看,專家教師的 分組模式較為多樣化,會隨著教學目標的不同而做不同的組別安 排,例如要進行彎曲走道的運球,則專家教師將學生分為兩組(男生 一組,女生一組,且因為球不夠讓學生人手一球),當第一組的一位 學生將球運完之後馬上將球交給下一組的第一位學生,依此類推,

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有限的球數限制之下,擁有足夠的活動量。

當進行打擊動作練習時,專家教師將學生分為四組,一組打擊、一 組撿球、一組模仿打擊動作、另一組當觀眾,依此輪流練習。同時,

專家教師也表示,為了要讓學生能夠擁有充分的練習機會與安全考 量,活動的分組是很重要的教學技巧,而生手教師大部分的分組方 式都是將全班學生分成四組來進行運球與打擊的練習活動。

『我盡量控制學生能夠進行流暢,然後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練習,也因為人數的關係,

我很強調安全性以及流暢性,所以有一些學生我就讓他們先觀察,另一些就是實際去做,大部 分還是在我的控制範圍之內,所以秩序還不錯。』(91.12.23 訪談)

(二)活動

活動的範圍包含教學的流程、活動的安排、活動時間分配、教 學進度。就前三節的運球單元而言,兩位教師教學計畫的最終單元 目標都是希望學生能夠學會行進間運球,雖然目標相同,但是兩位 教師的教學流程與活動安排卻是截然不同。專家教師較著重於學生 技能的熟練,屬於精熟學習取向的老師,其教學的流程主要都是在 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地將隊伍整理完畢並完成暖身活動,緊接著明確 且簡短地講解上課內容,然後說明動作要領與動作示範,之後隨即

進入主要活動讓學生有比較多的時間實地操作練習,並要求學生動 作練習的正確性與熟練度,而活動中也會安排一些小比賽讓學生相 互較勁,最後的結束活動會針對學生的練習情形進行整體性的糾正 與回饋且說明下一次的上課內容。

『第一節總是說先把動作做紮實比較重要,因為如果動作要素不清楚你練了很多次跟練 習一次的效果是一樣的,那我會比較重視學生對每一個動作要精熟。』(91.12.25 教學前訪談)

『雖然說這個運球的動作可能比較簡單,我會盡量去做一些動作技能上應有的提示。但 是還是想說多給他們練習。』(91.12.16 教學前訪談)

生手教師大多會在主要活動之前安排一些較趣味化讓學生感興 趣的引起動機的活動,然後才進入主要活動,最後在結束活動中會 以學生分享與小型挑戰賽的方式,來讓學生發表上課與練習的感想 並自我挑戰。

『引起動機的部分因為兒童對球原本就都比較有興趣,且我怕一開始就給他們玩球會控 制不住學生的秩序,另一方面是要製造出神秘的感覺,考考小朋友的觸覺和發表能力。』(91.12.16

教學前訪談)

『本單元大約分成三大節,而第一節部分我主要是著重在引起動機部分,另一方面也是 讓兒童認識不一樣的球,也讓他們嘗試看看不一樣的球運球的感覺。』(91.12.16 教學前訪談)

此外,專家教師在活動與活動之間的連結上主要是依據動作發 展的順序來從事活動的安排。專家教師表示:

『我是就動作技能發展的角度來思考,先讓學生做原地能控球也就是穩定性的動作,然 後再進行移動性的比較難的動作。』(91.12.16 教學前訪談)

專家教師在教學活動的安排上會考量到教學活動之間的關聯 性、動作技能結構與學生練習情形(Housner & Griffey, 1985) 且提供 較多順應學生能力的教學活動(夏淑琴,民 88),活動的順序是先以 簡單的動作技能導入,再進入較複雜的內容課題(Rovegno, 1998)。

(三)教材與目標

目標意指教師欲使學生學得的認知、技能與情意的目標,亦即 教師要教什麼與教學後學生必須有什麼樣的學習表現。依據表 4-2-1

,專家教師的教學計畫前三節的單元目標是學生能夠行進間運球,

而後三節的單元目標是學生能夠準確地擊到球並將球擊遠。雖然,

專家教師每一節的教學計畫都明確寫出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可是,

專家教師表示目標只是參考的依據之一,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學生當 時的學習情形,來適度地調整教學的目標。

『我不會因為一定要去達到已經預設的目標,而去忽略到學生個別學習的差異,我還是 會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決定是否要在繼續進行下面所設計好的活動。』(91.12.16 教學前 訪談)

生手教師前三節與後三節的單元目標雖然都與專家教師相似,

但是再從生手教師的教學內容來看,卻發現生手教師打擊單元的教 學內容僅能讓學生達到感受打擊不同大小的球的感覺,無法達到單 元目標中所說的強調擊球的距離。此處,生手教師沒有像專家教師 那樣,在教學計畫中明確地指出要將較重的球或較輕的球打遠時有 關力量的控制與方向的控制的說明。另一方面,生手教師在教學時 會因為要配合著教學的目標與教學的進度,而忽略了學生之間所存 在的個體差異。Solmon 與 Lee(1991)以及夏淑琴(民 88)的研究結果皆 顯示專家教師的教學計畫較生手教師有彈性,且在將學過程中會依 據學生的動作技能發展程度做適度性的進度與目標調整。

(四)學習者

主要是針對學生的背景、先前經驗、學習能力、需求與興趣。

分析學生的學習背景可以決定教學應從何處開始,如此可避免掉不 必要的教學活動(林貴福,民 89),且如果學生擁有新技能的相關舊

經驗,則教師在教學時則可以引導的方式來讓學生的新舊經驗進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