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綠島周遭海域之西北及西南測站

綠島周遭測站採樣時間為 2008 年 10 月,並且根據採樣地點,

可劃分兩部分以觀察色素濃度分布的概況。以測站 W1、W3 及 W5 為一討論據點且歸類為 A;測站 N1~N5 為另一討論據點歸類為 B。

兩分類區域並無發現 neo 及 lutein 存在。從分類 A 三個測站觀察,其 Chl. a 最大值出現於 W3 測站水深 50 公尺處,其濃度為 0.384μg/L。

在藻類色素表現上,整體趨勢以 Chl. b 為主要色素體,其次為 hex、

fuco、but 及 zea。其餘色素於此測站區域平均濃度皆低於 0.001μg/L(圖

8)。

分類 B 五個測站其色素隨深度分布,其 Chl. a 最大值出現於 N3 測站,水深 50 公尺處,濃度為 0.566μg/L。綜觀五個測站,其色素表

現整體仍以 Chl. b 為主要色素體,其次為 hex、fuco、but 及 zeax。其 餘色素於此測站區域平均濃度皆低於 0.003μg/L(圖 9)。

3.4.2 藻類族群結構

分類 A 三個測站(W1、W3 及 W5),其藻類族群結構於水體垂 直分布並無發現 Euglenoids 存在。以 Prymnesiophytes 及

Prochlorococcus 為主要優勢,且兩者所貢獻之生物量最大值,皆出現

於水深 100 公尺處。其次為 Chrysophytes

Chlorophytes

Dinoflagellates

Cyanobacteria 及 Diatom。其他藻種如 Prasinophytes 及 Cryptophytes 所貢獻平均生物量低於 0.002μg/L(圖 10)。

分類 B 五個測站(N1~N5)其藻類族群結構於水體垂直分布也並 無發現 Euglenoids 存在。而以 Prymnesiophytes 及 Prochlorococcus 為 主要優勢,其次為 Chrysophytes

Chlorophytes、Dinoflagellates、

Cyanobacteria 及 Diatom。其他藻種如 Prasinophytes 及 Cryptophytes 所貢獻平均生物量低於 0.003μg/L (圖 11)。

3.5 西菲律賓海 3.5.1 色素分布

3.5.1.1 西菲律賓海測站 30 短時間序列觀察

於此測站做短期時間序列觀察,時間分布為 2009 年 3 月 20,

晚間 10 點 30 分;3 月 21,下午 1 點 30 分;3 月 22,凌晨 2 點;3 月 23,早上 8 點 30 分及 3 月 23 下午 2 點 30 分。Chl. a 於上述時間 點最大值出現在水深 80 或 100 公尺深。指紋色素在不同時間點的表 現,並無發現 neo 及 lutein 存在。再者,以 Chl. b、hex

zea 與 but 為主要色素體,次要色素為 fuco

其他色素於此測站區域平均濃度皆 低於 0.003μg/L(圖 12)。

3.5.1.2 西菲律賓海測站 7、4、2 及 1a

西菲律賓海測站 7、4、2 及 1a, Chl. a 最大值出現深度以測站 1a 為水深 10 公尺,測站 4 為水深 40 公尺相異於其他兩個測站。而 色素在不同測站之分布,並無發現 neo 及 lutein 存在。而以 Chl. b 為 主要色素體,其分布深度以 80~120 公尺為主;次要色素體為 zea

hex

but 及 fuco。其他色素於此測站區域平均濃度皆低於 0.004μg/L。

色素於空間分布,隨測站越靠近台灣沿岸, Chl. a 最大值出現在水深 80 至 100 公尺提升至水深 10~20 公尺;Chl. b 主要分布水深也從原本 的 80 至 120 公尺提升至 10~20 公尺,同時 hex、but 及 fuco 也有此一 情形發現(圖 13)。

3.5.2 藻類族群分布

3.5.2.1 西菲律賓海測站 30 短時間序列觀察

測站 30 於不同時間觀測藻種隨深度變化之族群分布,並無發現

Cryptophytes 及 Euglenoids 存在。其優勢藻種以 Prymnesiophytes 為

主,其次為 Prochlorococcus

Cyanobacteria 及 Chrysophytes

其他藻 種如 Diatom、Chlorophytes

Prasinophytes 及 Cryptophytes 所貢獻的 平均生物量低於 0.004μg/L。然而從不同時間周期觀察其藻種分布並 無明顯差異(圖 14)。

3.5.2.2 測站 7、4、2 及 1a

藻種隨深度變化之族群分布也無發現 Cryptophytes 及 Euglenoids 存在。其優勢藻種以 Prymnesiophytes 為主,其次為 Prochlorococcus

Cyanobacteria 及 Chrysophytes。其他藻種如 Diatom、Chlorophytes

Prasinophytes 及 Cryptophytes 所貢獻的平均生物量低於 0.008μg/L。

然而隨測站地點越靠近台灣沿岸,發現 Cyanobacteria

Prymnesiophy- tes

Prochlorococcus

Chrysophytes 及 Diatom 其主要分布深度相對變 淺,於測站 1a 可以明顯發現(圖 15)。

4.討論

4.1 色素隨深度的變化

浮游性植物體內色素含量易受到光照、溫度或營養鹽條件不同 而改變。前人研究發現,於水體垂直剖 vio、diad、lutein 及 zea 色素 體隨深度越深,在單細胞藻類體內的含量相對於 Chl. a 減少;反之 but、hex、neo 及 chlorophyll b 色素體在單細胞藻類體內隨著深度加 深,相對 Chl. a 含量越高(Mackey et al.,1998;Wright et al.,2000)。上 述現象於本研究經由 CHEMTAX 程式所運算出的色素比值,大部分 符合此一現象,同時於樣品的色素分布也是具有一致性。再者所輸入 的初始色素比值帶入 CHEMTAX 計算所得結果並不是唯一解,故於 資料分類後,同批資料進行重覆運算所得的色素比值,於 60 公尺深 淺兩種深度分類有些微不同。然而,從 CHEMTAX 西菲律賓海四個 測站(7、4、2 及 1a)發現其水深 60 公尺以下 but、hex、neo 及 Chl. b 四種色素體在生物體內相對 Chl. a 含量比值與六十公尺以上相對 Chl.

a 比值卻沒有明顯差異,推測為一開始樣品資料的分類是將此四測站 為一類,然而測站 1a 因為較靠近台灣沿岸且各色素主要分布深度較 淺,故而影響色素體於生物體內之含量比值,使色素隨深度變化不具 有明顯性。此外,本研究以 CHEMTAX 重複運算西菲律賓海測站 30

之過程,所得最終運算結果,Prochlorococcus 的 Chl. b 相對 Chl. a 比 值為 6. 9(w/w),與前人文獻資料所獲得之比值範圍高出許多

(0.125~1.074,Burger-Wiersma et al., 1986;Stauber and Jeffrey et al., 1989),導致此測站計算 Prochlorococcus 生物貢獻量會有低估的現 象,類似問題亦於相關研究中發現(Miki et al., 2008;Eker-Deveil et al., 2008)。此問題日後可利用流式細胞儀計算 Prochlorococcus 之相對數 量作為比對,或是建立當地海域純株藻種的色素比值使 CHEMTAX 所運算出的藻種豐度更具有可性度。

4.2 不同海域其藻類族群結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