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另類的另類公共領域?

本文希望通過對澳門網絡傳播的研究,對目前關於公共領域的討論 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我們所關注的問題是:在澳門這樣一個大衆媒體不 獨立、異議的組織極為困難的社會裡,網絡如何提供民眾從事政治傳播

的公共領域?我們發現澳門的網絡公共領域表現出對官方公共領域的質 疑和反抗,涵蓋有特定訴求或從事特定議題的社會運動媒體,也有市民 自己發聲的草根媒體。雖然澳門的另類網絡文化符合既有另類媒體研究 的某些標準(如以民衆為主要參與者、非牟利性質的傳播、要求民主化 的異議訴求、創意的表達方式等,見Atton, 2002),但並不像歐美地區 另類媒體生産主體是那些擁有特定認同、生活方式的邊緣次文化群體或 組織化的社會改造主義者那樣,澳門另類網絡文化生産-消費的主體是 廣泛但分散的、具有改革意識的市民與異議者所組成。

此外,不同於歐美地區的傳統,澳門另類的網絡傳播活動沒有極端 的政治或文化主張。雖然充滿批判和嘲諷的聲音、異議論述和影像,澳 門的網絡傳播並不符合「基進媒體」(Downing, 2001)或「反對的公 共領域」(Jakubowicz, 1991)的定義,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在網上 並未發現有要求對澳門社會政治生態進行徹底、立即變革的反對勢力、

訴求或活動,或有完整的、清晰的政治方案。的確,網絡的開放性賦予 若干市民傳播的權力,也確實有一些網民或團體從事非主流、非常規的 新聞生産,但網民對於「浮現的公共議題」(Atton, 2002)的處理大多 僅止於相當即興式的、零散的、浮光掠影式的個人貢獻,並沒有形成持 續的、系統的、形成組織性的文化生産活動。就澳門總體網上內容和活 動來看,澳門的另類網絡傳播多半是根據不同議題形成臨時性的次團 體,或者遊戲式地調侃特區政府官員發言、批評不民主的統治以及親政 府媒體和民間社團。參與者更接近Jakubowicz(1991)所界定的持改革 理念市民的集合體,但形式上比他所分析的波蘭更缺乏組織性、具體方 案和政治反對派的結盟關係。雖然澳門網絡另類公共領域屬於「弱的」

公共領域(Fraser, 1992)、沒有直接影響決策過程或解決問題的權力,

但對於另類政治文化、價值、和認同的形成非常重要。然而隨著這兩年

官方加強對網絡審查控制,網民也開始採取較為隱晦、迂廻的傳播策略 來躲避政府的懲罰。透過對澳門網民從事的政治傳播活動及文化創意的 討論,我們展示網絡空間如何被策略性地挪用來形塑另類公共文化。

澳門的網絡傳播也反映出傳統公共領域理論的部分侷限性。雖然 Habermas 承認非正式的公共領域的存在、並強調「生活世界」意義詮 釋的重要性(Habermas, 1992),主張公共領域是由複雜的網絡所構成

(Habermas, 1996: 373-374),在他看來市民所關注的問題要經過大衆 媒體報導才能成為真正的公共議題(前引書.: 381),忽略了網絡新媒 體傳播所促成的民主參與,「意味著能夠用自己的聲音來發言,從而可 以透過成語、風格來建構、表達文化認同」(Fraser, 1992: 126),並創 造新的語言來描繪社會真實。我們並不是要否定大衆媒體的重要性,而 意的形式來表達憤怒、不滿、和無奈感。誠如 Stevenson(2003: 122)

所言,公共領域應該要對不同的幻想、願望和情緒感受保持開放。在這 個意義上,澳門的另類網絡實踐或許能夠對目前的討論提供一些不同的 想像。

註釋

1 澳門在80 年代曾有三個組織完整的 BBS 系統,分別是 Macao Info Exchange,

Chinese BBS 和 Wonderland(Cyberctm 論壇版主訪談 2008 年 2 月)。

2 例如「煲稀小脂」(http://manfaiw.blogspot.com/)是澳門少數幾個有社會政治 批評的個人博客。

3 其 他 論 壇 包 括 :ByMacau.com ( 澳 門 吹 水 網 站 ) ; LeoLok.org ( 澳 門 討 論 區);i853.com(澳門網絡社區);和 bbsmo.com(鄉江十八論壇)。但這些 論壇的知名度和人氣都無法和上述三個網站相提並論。

4 Oiwan, L. (2008, October 14) ‘Macau: Netizen charged for reporting on bank run’.

Retrieved October, 14, 2008, from http://globalvoicesonline.org/2008/10/14/macau-netizen-charged-for-reporting-on-bank-run/。

5 〈澳門民調:逾九成受訪者支持為23 條立法〉(2008 年 11 月 27 日),《中 國 評 論 新 聞 網 》 , 上 網 日 期 :2008 年 11 月 27 日 , 取 自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1/2/6/100812607.html?coluid=7&kindid=0

&docid=100812607。

6 awanm2005(2009 年 3 月 19 日)。〈維基百科:給澳門一個機會〉,上網日 期:2009 年 3 月 19 日,取自 http://awanm2005.mocasting.com/p/181283。

7 護塔連線成員阿東訪談,2009/4/28。他留意到論壇的討論不容易集中,容易被

其他議題覆蓋。

8 從而有些學者也引出較為悲觀負面的結論:「數位科技也許表面上看起來很平

等,為另類社會運動和跨國行動網絡提供資源,但實際上它們可能強化了既有 政權、跨國公司和體制內官員的權力,而對他們造成挑戰」(Norris, 2001:

101)。

9 政治的「風格化」與「美學化」:Corner and Pels (2003)。

10 Hu, Fox. (2008, October 17). Macau netizens fear big brother is at work as security law loom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 4.

11 香港的惡搞作品主要在「高登討論區」和「偽基百科」上流通(Chao et al.,

13 八十年代香港《玉郎漫畫》內搞笑無厘頭式的專欄《太公報》(諷刺《大公 報》),對《愛瞞日報》的形式有所啟發。編輯成員Jason Chao 和 Luis Leung 訪談,2009/4/16。

14 感謝 Albert Wong 提供訊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