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文部分

上海書店編(1989)。二十五史。上海:上海書店。

小島晉治(1993)。太平天國運動的特質─與德意志農民戰爭之比較。太平天國 與近代中國,381-393。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不著撰人(1995)。中西萬年曆兩千年對照表。台北:台灣文源書局有限公司。

中央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編(1981)。中國近五百年旱澇分布圖集。北京:地 圖出版社。

中國地圖出版社、陝西省測繪局、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編(1995)。中華人民共 和國國家普通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太平天國革命時期廣西農民起義資料編輯組(1978)。太平天國革命時期廣西農 民起義資料。北京:中華書局。

毛應章(1996)。太平天國始末記。台北:商務印書館。

王宏斌(1990)。晚清貨幣比價研究。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王紅蕾(1996)。近代中國西部邊疆變遷的原因。西北史地,1996(3),44-51。

王國憲(1974)。廣東省儋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 191 號,583-584。

台北市:成文出版社。

王紹武(1990)。公元 1380 年以來我國華北氣溫序列的重建。中國科學(B 輯),1990(5),553-560。

王紹武、葉瑾琳、龔道溢(1998)。中國小冰期的氣候。第四紀研究,1,55-62。

王業鍵(1996)。十九世紀前期物價下落與太平天國革命。世變、群體與個人─

第一屆全國歷史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59-284。台北:台大歷史系。

王業鍵、黃瑩珏(1999)。清代中國氣候變遷、自然災害與糧價的初步考察。中 國經濟史研究,1,3-18。

王榮川(1977)。太平天國羣眾運動背景剖析。復興崗學報,17,251-284。

王慶雲(1967)。石渠餘紀。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八輯:75。台北:文海出版 社。

王樹槐(1981)。清末民初江蘇省的災害。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0,

141-186。

王襄九(1990)。十九世紀中期中國大動亂之研究。明新學報,9,17-33。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朱慶葆、計秋楓、鄭安、蔣婕虹、李永剛譯

(2003)。太平天國(上)。台北市:時報出版公司。

玉林市志編纂委員會編(1993)。玉林市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任立渝氣象工作站(?)。http://weather.cts.com.tw/。(2008/03/11)。

任繼愈、傅璇琮編(2005)。皇朝文獻通考。文津閣四庫全書:第 210 冊。北京

市:商務印書館。

朴基水(2005)。清中期廣西的客民及土客械鬥。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4,59-74。

江太新(2005)。三農與市場─以明清經濟發展為例。中國經濟史研究,2005

(4),11-22。

百瀨弘著,鄭永昌譯(1999)。清朝的財政經濟政策。財政與近代歷史論文集,

753-846。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

何才煥(2002)。同治安化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 86,658。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余晉芳(2001)。民國麻城縣志前編。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北府縣志輯 20,

339。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吳兆莘(1965)。中國稅制史下。台北:商務印書館。

吳承洛(1937)。中國度量衡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吳新奇(2005)。廣東成為中國農民運動中心的經濟原因分析。湘潭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9(5),110-112。

李文治編(1957)。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一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 聯書店。

李文海(1988)。論近代中國災荒史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6,86-93。

李守孔(1985)。晚清雲南回變始末。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二編教亂與民 變,427-519。台北:商務印書館。

李秀成(1968-1969)。諸王供詞及有關資料:李秀成原供校註。清史資料第五 輯:太平軍(一)第五冊。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

李振宗編著(1999)。太平天國的興亡。台北市:正中書局。

李劍農(1969)。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汪志伊輯(1989)。荒政輯要。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五十四輯。台北:文 海出版社。

周清波、張丕遠、王錚(1994)。合肥地區 1736-1991 年年冬季平均氣溫序列的 重建。地理學報,49(4),332-336。

竺可楨(1979)。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竺可楨文集,475-498。北京:科學出版社。

邵雪梅、范金梅(1999)。樹輪寬資料所指示的川西過去氣候變化。第四紀研 究,1,81-89。

邱麗娟(1999)。清代前期治蝗政策的探討。史耘,5,31-54。

俞越(1968)。川沙廳志。新修方志叢刊:江蘇方志之八,275-276、291、703-705。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姚元發等(1974)。松江府續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 143 號,1469、

1471-1477、1482、1484、1523、3898。台北:成文出版社。

封祝唐(1974)。廣西省容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第 196 號,1074。台

北:成文出版社。

柳中明、劉彥蘭(2000)。尼諾與妮娜─聖嬰‧反聖嬰的警訊。台北:新新聞文 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胡鑑瑩(1968)。民國英山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北府縣志輯 26,90、

471。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孫紹騁(2004)。中國救災制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勝一、陳國彥、翁國盈、丘逸民(1996)。中國歷史時期氣候編年資料。國 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上下兩冊,共 742 頁。NSC-85-2111-M-003-002.。

徐勝一、蕭偉樂(1999)。宋代氣候變遷與王安石變法始末。跨世紀海峽兩岸地 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乙五 2-1~8,台北:中國地理學會。

翁禮華(2006)。皇糧國稅:解讀稅史四千年。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高樹藩編纂(1985)。國民常用標準字典。台北:正中書局。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1995)。宮中檔道光朝奏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家氣象中心氣候資料中心編(1997-2001)。中國地面氣象資料年冊。北京:國 家氣象中心。

國家氣象中心氣候應用室編(1980-1981)。中國地面氣象記錄年報。北京:氣象 出版社。

國家氣象中心氣候應用室編(1988-1995)。中國地面氣象記錄年報。北京:國家 氣象中心。

國家氣象中心氣候應用室編(1996)。中國地面氣象資料年冊。北京:國家氣象 中心。

國家氣象局北京氣象中心氣候資料室編(1982-1987)。中國地面氣象記錄年報 1982 年。北京:氣象出版社。

崔之清編(2002)。太平天國戰爭全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張文虎等(1970)。奉賢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 15 號,1016。台 北:成文出版社。

張文虎等(1970)。南匯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 42 號,365。台北:

成文出版社。

張丕遠編(1996)。中國歷史氣候變化。中國氣候與海面變化及其趨勢和影響:

1。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張修府(2002)。同治衡陽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 36,498。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張習孔、田珏編(1994)。中國歷史大事編年(十)。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

張德二編(2004)。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四)。南京:鳳凰出版社。

張德堅(1968-1969)。賊情彙纂。清史資料第五輯:太平軍(一)。台北:台聯 國風出版社。

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1986)。清史稿校註。台北:國史館。

清史編纂委員會編(1961)。清史。台北:國防研究院。

盛康輯(1972)。皇朝經世文編續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八十四輯:840。台 北:文海出版社。

郭廷以(1993)。近代中國的變局。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郭毅生編(1989)。太平天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陳振東、文俊麗、李文嘉(2005)。廣西主要氣象災害對蔬菜生產的影響及對 策。長江蔬菜,10,28-29。

陳隆文(2006)。中國歷史進程中的氣候變遷。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 學版),7(5),30-33。

陳熙雍(2004)。民國冠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 91,391。南 京:鳳凰出版社。

陳鎮東、徐勝一、陳國彥(1997)。古全球變遷-清宮檔案之氣候資料整理。國 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清宮奏摺自然災害目錄索引」、「軍機處月摺 包自然災害目錄索引」二冊,分別各 504 頁、737 頁。NSC-86-2116-M-003-004-GP。

彭信威(1954)。中國貨幣史。上海聯群出版社。

彭啟瑞等(1996)。同治泰和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西府縣志輯 64,192、

633。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彭澤益(1946)。太平天國革命思潮。上海:商務印書館。

湖南省志編纂委員會編(1979)。湖南省志:第一卷湖南近百年大事紀述第二次 修訂本。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湯祚(1974)。雲南省巧家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第 245 號,67。台北 市:成文出版社。

程大璋(1968)。廣西省桂平縣志。中國方志叢書第 131 號,1256-1263。台北:

成文出版社。

程演生錄(1967)。太平天國史料。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109-110。台 北:文海出版社。

華世編輯部(1986)。中國歷史大事年表。台北:華世出版社。

貴港市志編纂委員會編(1993)。貴港市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黃乃隆(1973)。太平天國動亂前後江南地區農業生產及農民稅負的分析。文史 學報,3,157-209。

黃建華(1974)。道光時代的災荒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一八二一─一八五 0)。食 貨月刊,4(4),19-40。

黃國樞、王業鍵(1981)。清代糧價的長期變動(1763-1910)。經濟論文,9

(1),11。

楊守真編(1939)。廣西歷代大事年表。廣西:廣西省政府編譯委員會。

楊育鎂(1991)。元代後期江南天災及民變對海運的影響。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 刊,23,75-92。

楊錞(1996)。光緒南安府志補正。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西府縣志輯 85,352、

439。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楊鵬程(2004)。清季湖南災荒與民變。株洲工學院學報,18(4),53-55。

葉依能(1998)。清代荒政述論。中國農史,17(4),59-68。

葛全勝、王維強(1995)。人口壓力、氣候變化與太平天國運動。地理研究,14

(4),32-41。

葛全勝、鄭景云、劉健(2006)。過去2000a中國東部冬半年溫度變幅與周期。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3),109。

董群廉(1999)。清朝中期川陝楚白蓮教之亂探源─從災荒角度觀察。國史館館 刊,26,13-34。

鄒焌杰等(2002)。同治瀏陽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 13,407-408。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鄒鵠(1996)。民國吉安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西府縣志輯 63,36。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廖鼎璋(1996)。光緒崇義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西府縣志輯 87,503。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熊其英等(1970)。青浦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 16 號,451、2055。

台北:成文出版社。

熊黑鋼、韓春鮮(2006)。歷史時期塔里木盆地南緣交通線路變遷與環境的關 係。人文地理,92,40-44。

臺灣省政府社會處編(1960)。防颱救災手冊。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

劉坤一、劉長佑(2002)。光緒新寧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 41,

378。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劉翠萍(2006)。陝北農耕文明的特徵及成因探析。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8(4),85-87。

廣西省太平天國文史調查團(1956)。太平天國起義調查報告。北京:生活‧讀 書‧新知三聯書店。

廣西僮族自治區通志館編(1962)。太平天國革命在廣西調查資料匯編。南寧:

廣西僮族自治區人民出版社。

蔣良騏、王先謙(1963)。十二朝東華錄。台北:文海出版社。

蔣師轍、鄧嘉緝(2004)。光緒臨朐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36,

98。南京:鳳凰出版社。

鄭景云、王紹武(2005)。中國過去 2000 年氣候變化的評估。地理學報,60

鄭景云、王紹武(2005)。中國過去 2000 年氣候變化的評估。地理學報,6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