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中文

G. Poggi著,沈漢譯,近代國家的發展—社會學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7)

R. Wade著,張宗漢譯,管理市場—經濟理論與東亞國家由政府主導工業化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

Thrainn Eggertsson(思拉恩‧埃格特森)著,吳經邦、李耀、朱寒松、王 志宏譯,新制度經濟學(北京:商務出版社,1996)

王信賢,「將社會帶回?中國大陸中介組織的發展與理論省思:以W市商會 與行業協會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8卷第2期(2006年6月) 頁293~326。

王振寰,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公 司,1996)

---,

「全球化與後進國家:兼論東亞的發展路徑與轉型」,台灣社會學刊,

2003年第31期(2003年12月),頁1~45。

史東輝,後起國家工業化引論(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朱東平,經濟政策論(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5)

冷則剛,「大陸經貿政策的根源:國家與社會的互動」,包宗和、吳玉山編,

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頁213~263。

青木昌彥,「無意的吻合」,青木昌彥、金瀅基、奧野(藤原)正寬編,政 府在東亞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比較制度分析(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8),頁267~287。

吳德榮,「國家,市場,還是經濟管制?從四本東亞研究論著談起」,香港 社會科學學報(香港),1993年第1期(1993年春季號),頁176~200。

吳國光、鄭永年,論中央—地方關係(香港:牛津出版社,1995) 唐士其,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徐斯儉,「有特色的發展型國家-以長江三角洲IC產業為例」,發表於中央 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台北︰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

2004年3月31日)

時和興,關係、限度、制度:政治發展過程中的國家與社會(北京:北京

大學出版社,1996)

高永光,論政治學中國家研究之新趨勢(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1995) 張弘遠,「從失序市場到有序市場:中介組織與市場規範—以溫州市鞋革行

業協會為例」,政治學報,2006年第41期(2006年9月),頁1~27。

張曙光,「國家能力與制度變革和社會轉型」,董輔礽等著,集權與分權—

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構建(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頁52~71。

陳正順,「進口代替工業化:結論之探討與台灣之實證研究」,馬凱主編,

台灣工業發展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1994),頁33~101。

陳淳斌,「中國官僚機構過度膨脹的制度解釋:非正式侍從依賴的觀點」 考詮季刊,2004年第37期(2004年1月),頁131~150。

黃秋龍,「後社會主義國家與社會互動關係中的中共黨校角色及功能之研 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費景漢,「台灣經濟發展政策的演變過程」,馬凱主編,台灣工業發展論文 集(台北:聯經出版,1994),頁103~127。

程海亮,「東亞經濟模式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東南亞金融危機所引發的 思考」,經濟問題(太原),1998年第11期(1998年11月),頁17~20。

馮曉琦、萬軍,「從產業政策到競爭政策︰東亞地區政府干預方式的轉型及 對中國的啟示」,南開經濟研究(天津),2005年第5期(2005年10月) 頁65~71。<http://www.iwep.org.cn/pdf/2005/ccyzcdjzzc_wanjun.pdf>

彭懷恩,台灣政治發展的反思(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0) 楊公朴、夏大慰主編,產業經濟學教程(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1998)

鄭為元,「發展型『國家』或發展型國家『理論』的終結」,台灣社會研究 季刊,1999年第34期(1999年6月),頁1~68。

鄭永年,政治漸進主義(台北: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2000) 劉仁傑,日本的產業策略(台北:聯經出版,1998)

瞿宛文、安士敦(Alice Amsden)著,朱道凱譯,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 產業升級策略(台北:聯經出版,2003)

龐建國,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

「國家在東亞經濟轉化中的角色」,羅金義、王章偉編,奇蹟背後:

解構東亞現代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頁25~55。

羅榮渠主編,東亞現代化:新模式與新經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蘇耀昌、趙永佳,「綜論當前關於東亞發展的幾種觀點」,羅金義、王章偉

編著,奇蹟背後:解構東亞現代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頁 1~24。

一、英文

Amsden, Alice, “The State and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eter Evans, D. Rueschemeyer and Theda Skocpol eds., Bring The State Back I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pp. 78~106.

Evans, Peter, Embedded Autonomy-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 and James Rauch, “Bureaucracy and Growth: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Weberian State Structures on Economic Growth,”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64, No.5 (October 1999), pp. 748~765.

Gallagher, Mary Elizabeth, Contagious Capitalism (Princeton and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Gerschenkron, Alexander,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Kim, Pyung Jo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Kee-Jay Cho and Yoon Hyung Kim eds., Korea’s Political Economy: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4), pp. 273~320.

Nee, Victor and Sijin Su,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Robust Economic Performance: Public-Sector Industrial Growth in China,” in Jeffrey Henderson e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Eastern Europe in the Light of

the East Asian Experience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8), pp.

167~187.

Pearson, Margaret, “The Business of Governing Business in China: Institutions and Norms of the Emerging Regulatory State,” World Politics, Vol. 57, No. 2 (January 2005), pp. 296~322.

Qiusha, Ma, “The Governance of NGOs in China Since 1978: How Much Autonomy,”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Vol. 31, No. 3 (September 2002), pp. 305~328.

Samuelson, Paul, “Where Ricardo and Mill Rebut and Confirm Arguments of Mainstream Economists Supporting Globaliz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Vol. 18, No. 3 (Summer 2004), pp. 135~146.

Skocpol, Theda, “Bring the State Back In: Strategies of Analysis in Current Research,” in Peter Evans, D. Rueschemeyer and Theda Skocpol eds., Bring

the State Back I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pp. 3~43.

Stark, D. and L. Bruszt, Postsocialist Pathways-Transforming Politics and

Property in East Central Europe (New York 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Weiss, Linda and John Hobson, States and Development: 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5).

White, Gordon ed., Developmental States in East Asia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8).

聯絡作者: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文化路一段313號 E-mail:g4260503@hotmail.com 收稿日期:2007/2/16

審查通過:2007/5/20 責任編輯:黃淑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