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利用棲地嚴苛性決定指標生物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4-65)

5-1 決定新竹漁港指標生物

在新竹漁港調查發現的 21 種生物中,利用各種生物對不同棲地 環境因子的耐受性排序,來選定出要求生活條件最為嚴苛的物種作為 指標生物。在新竹漁港的消波塊上附著生物的棲地條件,依郭和陳 (2004)的研究,發現重要的影響因子是為水溫、鹽度、溶氧量(DO)、

酸鹼值(PH)、浸水時間以及海灘坡度。其中水溫、鹽度、酸鹼值於某 分布範圍是最適值,而溶氧量是愈高愈好,浸水時間是愈長愈好,海 灘坡度代表波流狀況,海灘坡度愈陡濺濕的機會愈高,生物生長的機 會愈大。故以棲地嚴苛性決定指標生物,所需水溫、鹽度、酸鹼值適 合生存範圍愈窄,所需溶氧量愈高,所需浸水時間是愈長,所在海灘 坡度愈陡,才能生活的生物,算是生活條件要求較高的生物。在新竹 漁港調查發現的 21 種生物中,分析其能生存之棲地環境因子條件,

如表 5-1 所示。並依上述觀點將其生活條件要求的嚴苛度做排序列於 表中。

將表 5-1 中各種生物對六種不同棲地因子分別加以排序,水溫、

鹽度、酸鹼值取區間最小者給予分數 1 分;溶氧量、浸水時間、海灘 坡度取數值最大者給予分數 1 分,依序給予所有物種分數,亦即分數 越低者代表棲地嚴苛性愈高,如表 5-2,將上述排序結果經正規化處 理之後,再取平均值(%),由平均值結果即可挑選出要求棲地條件最 為嚴苛之生物,並選定最為指標生物。

將表 5-2 中,計算出六種棲地環境因子溫度(%)、鹽度(%)、

DO(%)、PH(%)、浸水時間(%)之平均值,再依嚴苛程度予以排序,發 現 生 活 條 件 最 為 嚴 苛 的 前 五 種 生 物 依 序 為 海 木 耳 (

Sarcodia montagneana

)、 叉 角 藻 (

Cbondrus ocellatus

)、 扇 形 叉 枝 藻

Ahnfeltiopsis flabelliformis

)、 蜈 蚣 藻 (

Grateloupia filicina

)、指枝藻(

Valoniopsis pachynema

),故建議可以選用此 五種生物作為新竹漁港之指標生物;郭(2005)設定指標生物,應選 擇要求棲地條件較為嚴苛的物種。

表 5-1 棲地因子區間大小

溫度 鹽度 PH DO(mg/L) 浸水時間(hr) 坡度(%) 平均排序

物種 最大值 最小值 區間 最大值 最小值 區間 最大值 最小值 區間 最小值 最小值 最小值

牡丹菜 31.4 15.1 16.3 34.5 27.4 7.1 8.41 7.33 1.08 4.5 2.89 1.05 9

縱胞藻 31.3 16.1 15.2 34.5 28.4 6.1 8.35 7.55 0.8 4.5 3.22 1.05 16

指枝藻 31.4 16.1 15.3 34.5 28.7 5.8 8.34 7.93 0.41 4.5 3.22 1.05 7

蜈蚣藻 31.4 16.1 15.3 34.5 28.7 5.8 8.34 7.93 0.41 4.5 3.22 1.05 4

異枝菜 31.4 16.1 15.3 34.5 28.7 5.8 8.34 7.92 0.42 4.5 3.22 1.05 4

扇形叉枝藻 30.1 16.3 13.8 34.5 28.7 5.8 8.34 7.92 0.42 4.5 3.22 1.83 6

滸苔 30.6 14.5 16.1 34.5 27.4 7.1 8.41 7.55 0.86 4.5 2.89 1.05 3

叉角藻 30.2 16.3 13.9 34.5 28.7 5.8 8.34 7.93 0.41 4.5 3.22 1.83 8

海木耳 30.2 23.2 7 34.2 31.1 3.1 8.3 7.93 0.37 6.52 3.61 2.35 2

海鞘 31.4 14.5 16.9 34.7 27.4 7.3 8.34 7.33 1.01 4.5 3.22 1.05 1

蚵岩螺 31.7 14.5 17.2 34.5 21.9 12.6 8.35 7.33 1.02 4.5 3.22 1.05 14

笠螺 31.3 14.5 16.8 34.5 21.9 12.6 8.35 7.8 0.55 4.74 2.89 1.05 17

玉黍螺 31.7 14.5 17.2 34.5 21.9 12.6 8.41 7.33 1.08 4.25 2.89 1.05 13

蜑螺 31.7 14.7 17 34.5 21.9 12.6 8.35 7.52 0.83 4.5 3.22 1.05 18

大管蛇螺 31.4 14.5 16.9 34.5 27.4 7.1 8.34 7.33 1.01 4.5 3.22 1.05 15

孔雀蛤 31.4 14.5 16.9 34.5 27.4 7.1 8.34 7.33 1.01 4.5 3.22 1.05 9

貽貝 31.7 14.5 17.2 34.5 21.9 12.6 8.41 7.33 1.08 4.25 2.89 1.05 9

黑齒牡蠣 31.7 14.5 17.2 34.5 21.9 12.6 8.41 7.33 1.08 4.25 2.89 1.05 18

藤壺 31.7 14.5 17.2 34.5 21.9 12.6 8.41 7.33 1.08 4.25 2.89 1.05 18

海葵 30.6 15.1 15.5 34.5 28.1 6.4 8.41 7.33 1.08 4.25 2.89 1.05 18

安曼石花菜 31.4 14.5 16.9 34.5 27.4 7.1 8.34 7.33 1.01 4.5 3.22 1.05 12

由下圖 5-1、5-4 中,可以發現海木耳能生存的溫度(區間值 7

℃)、溶氧(最小值 6.52mg/L)條件要求最嚴苛;圖 5-2、5-3 中顯

示附著植物對於鹽度、PH 要求較為嚴苛,其中又以海木耳對於鹽度 的要求最嚴苛(最小值 3.1ppt);浸水時間因子中大小差異都不明顯,

唯海木耳要求之浸水時間稍長(最小值 3.61hr),如圖 5-5;扇形叉 枝藻(最小值 1.83%)、叉角藻(最小值 1.83%)、海木耳(最小值 2.35%)

三種生物對於海灘坡度要求較為嚴苛,其餘生物差異性皆不明顯。

溫度(℃)-區間

0 5 10 15 20

圖 5-1 溫度-耐受程度圖

鹽度(ppt)-區間

0 2 4 6 8 10 12 14

圖 5-2 鹽度-耐受程度圖

PH-區間

0 0.2 0.4 0.6 0.8 1 1.2

圖 5-3 PH-耐受程度圖

DO(mg/L)-最小值

0 1 2 3 4 5 6 7

圖 5-4 DO-耐受程度圖

浸水時間(hr)-最小值

0 0.51 1.5 2 2.53 3.5 4

圖 5-5 浸水時間-耐受區間圖

坡度(%)-最小值

0 0.5 1 1.5 2 2.5

圖 5-6 坡度-耐受程度圖

表 5-2 棲地因子之區間排序表

溫度-排序 溫度排序(%) 鹽度 -排序 鹽度排序(%) DO-排序 DO 排序(%) PH-排序 PH 排序(%) 浸水時間-排序 浸水時間排序(%) 坡度-排序 坡度-排序(%) 平均(%) 排序

安曼石花菜 10 0.0602 5 0.0510 3 0.0008 8 0.0588 2 0.0408 3 0.0508 0.0438 9

牡丹菜 8 0.0482 5 0.0510 3 0.0008 10 0.0735 3 0.0612 3 0.0508 0.0476 16

縱胞藻 4 0.0241 3 0.0306 3 0.0005 5 0.0368 2 0.0408 3 0.0508 0.0306 7

指枝藻 5 0.0301 2 0.0204 3 0.0003 2 0.0147 2 0.0408 3 0.0508 0.0262 4

蜈蚣藻 5 0.0301 2 0.0204 3 0.0003 2 0.0147 2 0.0408 3 0.0508 0.0262 4

異枝菜 5 0.0301 2 0.0204 3 0.0003 3 0.0221 2 0.0408 3 0.0508 0.0274 6

扇形叉枝藻 2 0.0120 2 0.0204 3 0.0003 3 0.0221 2 0.0408 2 0.0339 0.0216 3

滸苔 7 0.0422 5 0.0510 3 0.0008 7 0.0515 3 0.0612 3 0.0508 0.0429 8

叉角藻 3 0.0181 2 0.0204 3 0.0003 2 0.0147 2 0.0408 2 0.0339 0.0214 2

海木耳 1 0.0060 1 0.0102 1 0.0002 1 0.0074 1 0.0204 1 0.0169 0.0102 1

海鞘 10 0.0602 6 0.0612 3 0.0009 8 0.0588 2 0.0408 3 0.0508 0.0455 14

蚵岩螺 12 0.0723 7 0.0714 3 0.0011 9 0.0662 2 0.0408 3 0.0508 0.0504 17

笠螺 9 0.0542 7 0.0714 2 0.0011 4 0.0294 3 0.0612 3 0.0508 0.0447 13

玉黍螺 12 0.0723 7 0.0714 4 0.0011 10 0.0735 3 0.0612 3 0.0508 0.0551 18

蜑螺 11 0.0663 7 0.0714 3 0.0011 6 0.0441 2 0.0408 3 0.0508 0.0458 15

大管蛇螺 10 0.0602 5 0.0510 3 0.0008 8 0.0588 2 0.0408 3 0.0508 0.0438 9

孔雀蛤 10 0.0602 5 0.0510 3 0.0008 8 0.0588 2 0.0408 3 0.0508 0.0438 9

貽貝 12 0.0723 7 0.0714 4 0.0011 10 0.0735 3 0.0612 3 0.0508 0.0551 18

黑齒牡蠣 12 0.0723 7 0.0714 4 0.0011 10 0.0735 3 0.0612 3 0.0508 0.0551 18

藤壺 12 0.0723 7 0.0714 4 0.0011 10 0.0735 3 0.0612 3 0.0508 0.0551 18

海葵 6 0.0361 4 0.0408 4 0.0006 10 0.0735 3 0.0612 3 0.0508 0.0439 12

48

第六章 指標生物選定方法之比較

6-1 伴隨物種豐富性法與棲地嚴苛度法之比較

在第四章、第五章中決定之指標生物,一個針對伴隨物種豐富性 來選擇,選出來的生物跟多樣性有密切關聯;另一個針對棲地環境耐 受程度來選定,可以知道哪些生物能忍受較嚴苛的生存環境,兩種方 法各以不同觀點來選擇,而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如何,將以調查資料最 完整之新竹漁港為例,進行相關性的探討。

由新竹漁港生物伴隨物種豐富性排序【第四章】與棲地嚴苛性法 排序【第五章】結果,如下表 6-1;由伴隨物種豐富性排序與棲地嚴 苛性排序繪製相關程度圖,可以發現相關程度為 0.7961,說明以兩 種不同邏輯決定指標生物之方法,呈現相當一致的結果。由此也可以 說明這兩種方法各有其對決定指標生物之正確性的可信度。以伴隨物 種豐富性探討的方式較棲地嚴苛性法簡單,且直接反應生物多樣性的 高低,但後者因直接對棲地環境做分析,故在以棲地環境營造為目的 時,其參考價值較高。如下圖 6-1,說明兩種不同邏輯決定指標生物 之方法,結果仍呈現 0.7961 之相關性。

表 6-1 伴隨物種豐富性-嚴苛性之排序表

新竹漁港

安曼石花 牡丹菜 縱胞藻 指枝藻 蜈蚣藻 異枝菜 扇形叉枝 滸苔 叉角藻 海木耳 海鞘 蚵岩螺 笠螺 玉黍螺 蜑螺 大管蛇螺 孔雀蛤 貽貝 黑齒牡蠣 藤壺 海葵

伴隨物種豐富性排序 11 13 12 5 4 8 2 10 1 2 6 15 17 21 16 6 9 18 18 18 14 棲地嚴苛性排序 9 16 7 4 4 6 3 8 2 1 14 17 13 18 15 9 9 18 18 18 12

49

R2 = 0.7961

0 5 10 15 20 25

0 5 10 15 20 25

伴隨物種豐富性排序

嚴苛性排序

圖 6-1 伴隨物種豐富性排序與嚴苛性排序相關分析

6-2 出現頻度考量

在第四章與第五章決定指標生物方法中,並未考量出現頻度,因 此本章節將以新竹漁港為例,增加物種出現頻度之排序分析比較,下 表 6-2,以了解頻度對物種多樣性法以及棲地嚴苛性法之關係。

表 6-2 伴隨物種豐富性與棲地嚴苛性排序之平均值與出現頻度之排序 新竹漁港

安曼石花 牡丹菜 縱胞藻 指枝藻 蜈蚣藻 異枝菜 扇形叉枝 滸苔 叉角藻 海木耳 海鞘 蚵岩螺 笠螺 玉黍螺 蜑螺 大管蛇螺 孔雀蛤 貽貝 黑齒牡蠣 藤壺 海葵

伴隨物種豐富性排序11 13 12 5 4 8 2 10 1 2 6 15 17 21 16 6 9 18 18 18 14 棲地嚴苛性排序 11 16 7 4 4 6 3 10 2 1 14 17 8 18 9 11 11 18 18 18 15 平均值 11 15 9.5 4.5 4 7 2.5 10 1.5 1.5 10 16 13 20 13 8.5 10 18 18 18 15 出現頻度排序 9 7 9 17 18 14 19 11 19 19 15 6 4 5 8 15 12 1 1 1 12

1. 伴隨物種豐富性排序-頻度排序

由伴隨物種豐富性法排序與物種出現頻度排序結果進行相關程 度分析,結果顯示兩者呈現-0.9034 的負相關,下圖 6-2,亦即出現 頻度高之物種存在時,生物多樣性並不高,像是黑齒牡蠣、貽貝、藤

50

壺這類生物,出現頻度很高幾乎各個測點都能發現,所以若選定這類 生物最為指標生物,將較難突顯出生物多樣性。

R2 = 0.9034

0 5 10 15 20 25

0 5 10 15 20 25

伴隨物種豐富性排序

出現頻度排序

圖 6-2 伴隨物種豐富性性-頻度相關分析 2.棲地嚴苛性排序-頻度排序

利用棲地嚴苛性法排序與物種出現頻度排序結果進行相關程度 分析,結果顯示兩者呈現-0.7834 的負相關,如下圖 6-3,表示生活 條件要求較嚴苛之生物不容易生存,故出現頻度也就不高。

R2 = 0.7834

0 5 10 15 20 25

0 5 10 15 20

棲地嚴苛性排序

出現頻度排

圖 6-3 棲地嚴苛性-頻度相關分析

由上述兩點結果,推測頻度的考量應該是當生物多樣性或是棲地 嚴苛性差異不明顯時,作為參考依據,挑選出現頻度差異較大的生物

51

最為指標生物。

3.伴隨物種豐富性與棲地嚴苛性排序之平均值-頻度排序

以新竹漁港為例,計算上表 6-2 中,伴隨物種豐富性排序以及棲 地嚴苛性排序之平均值,挑選出前 25%較適合做為指標生物之物種,

並考慮頻度因子進行探討,如上表 6-2,前 25%生物依序為叉角藻(平 均值 1.5 頻度 19)、海木耳(平均值 1.5 頻度 19)、蜈蚣藻(平均值 4 頻度 18)、指枝藻(平均值 4.5 頻度 17)、異枝菜(平均值 7 頻度 14),可以發現新竹漁港前 25%適合最為指標生物之物種,頻度並無 顯著差異;較常見的物種亦即出現頻度高的物種,其生活或棲地特性 的資料易獲得,故做為指標生物較方便。但這種普遍性高的物種的出 現,是否也可常伴隨著生物多樣性的環境,有必要加以探討。將表 6-2 中出現頻度排序與平均值做成相關圖,如圖 6-4 所示。從圖中發 現其呈現明顯的負相關-0.8916,即出現頻度越高的物種,其所呈現 的生物多樣性的指標會越低。換言之,較常見的物種,其對棲地環境 的適應力強,其可出現的棲地環境內不一定會有很多其他物種同時存 在。故若欲將出現頻度高的物種做為強調物種多樣性的指標生物很可 能會與以上所述的原則抵觸。而不像環境污染性指標生物的狀況,可 以常使用一些較常見的生物來做為指標生物。因此建議在此可忽略考 量頻度因子,而直接挑選物種豐富性以及嚴苛性較佳之生物作為指標 生物。

52

R2 = 0.8916

0 5 10 15 20 25

0 5 10 15 20 25

平均值

出現頻度排序

圖 6-4 伴隨物種豐富性與棲地嚴苛性排序之平均值與出現頻度排序相關分析

53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4-6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