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9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海岸人工結構物- 附著性指標生物之研究

A study of index biology on seacoast structure

系 所 別: 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 M9204053 張銘榜 指導教授: 郭一羽 博士 陳 莉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十四 年 六 月

(2)
(3)
(4)
(5)
(6)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01 1-2 研究目的………..….02 1-3 研究內容………..…….03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2-1 附著生物相關研究………..……...04 2-2 指標生物………..………...06

2-2-1 指標生物的定義 2-2-2 指標生物選擇標準 2-2-3 指標生物設定

2-3 選定指標生物…..………...08

第三章 調查方法

3-1 調查對象之環境概述………..………..….10 3-1-1 調查漁港環境特性

3-1-2 調查漁港測站之地理位置及相關環境敘述

3-2 調查方法與期矩………..………..….18

(7)

3-2-1 附著生物調查 3-2-2 實驗室樣品處理 3-2-3 水質調查

3-2-4 海域生態採樣之品保 3-2-5 生態採樣數據處理 3-2-6 樣品檢驗流程 3-2-7 調查期矩

3-3 調查結果……….27

3-3-1 生物調查結果 3-3-2 水質調查結果

第四章 伴隨物種豐富性決定指標生物

4-1 新竹漁港指標生物……….30

4-2 安平漁港指標生物……….33

4-3 烏石漁港指標生物……….35

4-4 興達漁港指標生物……….37

4-5 四漁港指標生物綜合分析……….39

第五章 利用棲地嚴苛性決定指標生物

5-1 決定新竹漁港指標生物………..………...42

(8)

第六章 指標生物選定方法之比較

6-1 伴隨物種多樣性法與棲地嚴苛度法之比較……….48 6-2 出現頻度考量……….49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7-1 結論與建議……….53

參考文獻………..55 附 表………..57

(9)

表 目 錄:

表 3- 1、 Saito and Atobe(1970)覆蓋度等級………19

表 3- 2、 四大漁港調查期矩表………27

表 3- 3、 附著生物的種類…..………..28

表 3- 4、 水質調查結果表………29

表 4- 1、 新竹漁港累積物種平均值………32

表 4- 2、 安平漁港累積物種平均值………34

表 4- 3、 烏石漁港累積物種平均值………36

表 4- 4、 興達漁港累積物種平均值………38

表 4- 5、 四門生物物種多樣性平均值………40

表 4- 6、 四漁港綜合比較表………40

表 5- 1、 棲地因子區間大小………43

表 5- 2、 棲地因子區間排序表………47

表 6- 1、 伴隨物種豐富性-嚴苛性之排序表………48

(10)

圖 目 錄:

圖 3- 1 新竹漁港地圖………12

圖 3- 2 安平漁港地圖………15

圖 3- 3 興達漁港地圖………16

圖 3- 4 烏石漁港地圖………18

圖 3- 5 實驗器材照片………20

圖 3- 6 實驗器材規格………20

圖 3- 7 採樣流程圖………25

圖 3- 8 樣品檢驗流程圖………26

圖 4- 1 新竹漁港目標生物曲線圖………32

圖 4- 2 安平漁港目標生物曲線圖………34

圖 4- 3 烏石漁港目標生物曲線圖………36

圖 4- 4 興達漁港目標生物曲線圖………38

圖 4- 5 四漁港綜合曲線圖………41

圖 5- 1 溫度-耐受程度圖………44

圖 5- 2 鹽度-耐受程度圖………44

圖 5- 3 PH-耐受程度圖………45

(11)

圖 5- 4 DO-耐受程度圖………45

圖 5- 5 浸水時間-耐受程度圖………45

圖 5- 6 坡度-耐受程度圖………46

圖 6- 1 伴隨物種豐富性與嚴苛性排序相關分析………49

圖 6- 2 伴隨物種豐富性-頻度相關分析………50

圖 6- 3 棲地嚴苛性-頻度相關分析………50

圖 6- 4 伴隨物種豐富性與棲地嚴苛性排序之平均值與出現頻度排 序相關分析……….…52

(12)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

台灣海岸漁港周圍都有放置大量消波塊以及許多的人工結構 物,這些建設在早期皆已完成,但大多只考慮到安全堅固之因素,並 非為維護自然生態、保護環境、促進自然資源永續利用所安置,所以 需積極規劃與推動生態工法,以改變過去海岸工程過於注重安全性和 實用性,忽略工程要永續經營,要維護生態的原則。

海岸為一種水陸交界的生態敏感地帶,具有非常豐富的生物生態 資源,尤其是礁岩海岸因有固定的著生基盤,海藻等附著性生物容易 生長,進而可繁衍出非常豐富的海洋生物。海岸結構物例如潛堤、消 波塊等,以生物著生而言,類似礁岩的性質,若得到充分利用,可繁 榮週邊的海岸生態環境,形成一種擬礁岩海岸。因此海岸結構物的設 計,在達到原有海岸防災或經濟利用的功能條件之外,應考慮兼顧生 物棲息條件。對以消波塊等結構物形成的人工礁岩海岸而言,附著生 物是海洋生物生態階層的基礎,如何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附著生 物,營造其棲地環境,是創造人工生態海岸最主要的課題。

郭(2005)指出生態工程的落實可分三個面向。第一個面向是觀 念課題,部分生態工程的落實方式只要具備一般生態學知識,用心觀 察、操作即可。第二個面向是技術應用,一方面運用前人的土、石構 築技術,另方面要求開發符合生態的材料和工法。第三個面向是學理 的發展;生態工程的觀念是否正確常因個人專業的不同而有所爭議,

(13)

指標生物的選定屬於第三面向學理的發展,所以需要經過學理的深入 探討,從生態資料庫、生態分析以及指標生物建立等的研究,建立理 論基礎,才能夠達到與自然生態共存的目標。

指標生物可分三類,即生態指標生物、污染指標生物、復育指標 生物;生態工法的操作所指的指標生物大部份應為生態指標生物,而 對某休特殊生物的生態復育則為復育指標生物,目標單純容易設定;

對於指標生物的建立,過去都只有研究污染指標生物,不過污染指標 生物的建立,只能夠反應當地環境污染的程度,卻不足以當作生態復 育的目標生物。

生態指標生物的決定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訂定一套選取指標生 物的方法準則以適用於台灣海岸,那麼將來海岸生態工程在實行上,

將可以針對當地所選定出來之指標生物,營造出真正適合這種關鍵性 生物生存的環境,而不會產生使用生態工法完工之後造成扭曲的生態 系,因為一旦指標生物能夠順利在此海域生存,那麼其他許多的生物 也就能伴隨出現,將可以營造一個生物多樣的環境;指標生物的設定 能夠使工程的對象縮小而且更簡單清楚創造生物多樣豐富的海岸。

1-2 研究目的

海岸指標生物會隨著不同時間、空間、目的而有所變化,因此需 要長期觀測,才能訂立指標生物,本研究期望能以台灣北部(新竹漁 港)、東北部(烏石漁港)、南部(興達漁港、安平漁港)四個漁港之

(14)

海岸人工結構物上附著生物調查資料,選定指標生物;並考慮物種多 樣性、棲地嚴苛性、出現頻度,以建立指標生物的選取準則以及方法,

並能用於所有生態指標生物選取。

本研究以海岸附著生物為對象嘗試去決定指標生物,從台灣北 部、東北部、南部不同地區的四個漁港做生態(附著生物)、水質(溫 度、鹽度、DO、PH)調查,經由各個漁港長時間調查所得的生物、水 質資料,可提供生態工程相關研究者作各種研究使用;另外,由這些 調查所得的數據資料,建立出兩種決定生態性指標生物之方法,物種 多樣性法以及棲地嚴苛性法。

比較本研究中兩種不同的決定指標生物之方法,分別考量其多樣 性與環境耐受性,並利用相關程度分析比較兩者之間結果是否有相關 性,以確立此二種方法之適用性,並考慮頻度因子對物種多樣性法以 及棲地嚴苛性法選定指標生物之關係,以增加結果之正確性。

1-3 研究內容

本研究共分為五個章節,其細節如下所述:

第一章:緒論,闡述本研究的動機、目的。

第二章:文獻回顧,將過去前人所作之研究作一完整的描述與整理,

期望從中獲取所需之概念及相關資訊,以使整個研究之方向 更為確立。

第三章:生物生態調查方法,本章節旨在描述本研究區域之地理環

(15)

境、調查採樣期距、方法。

第四章:針對四漁港,利用物種多樣性之方法決定指標生物。

第五章:經由第四章研究結果,再對新竹漁港,利用棲地嚴苛性法決 定指標生物。

第六章:比較選擇指標生物的方法,分析由物種多樣性定指標生物與 棲地嚴苛性決定指標生物之結果,並考量頻度因子對此兩種 方法之影響。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對本研究結果歸納總結並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16)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2-1 附著生物相關研究

海洋中有很多生物,在幼小時是浮游漂蕩於水中;但是經過一段 漂浮生活後,牠們會下沉,找堅硬的地方去附著、變形、固定而不再 移動。這種海洋生物,統稱為「附著生物」(sessile organisms)。

郭(2001.a)指出附著生物通常是指一群經過在水中的漂浮時期後,會 在堅硬的基質附著,同時改變外部型態,並固定於該處不再移動,直 到死亡的生物。有些固著生物,在找硬基底時是不擇手段,只要是硬 的東西,牠們就進行附著。因此,在大海裡,除了固著於天然的岩石 與海礁之外,掉進海裡頭的人工產品,如空瓶罐、舊輪胎、破家具等 等,都會有附著生物附著。

漁業署(2003)指出部分研究成果說明海流對海洋生物的附著機 制有三種可能的影響:1.海流的方向、流速等作用的改變而言,將影 響附著生物從浮游期轉變成附著期的時間長短、個體型態的改變、以 及遇到附著物的機會等;2.對於浮游期稍具游泳能力的附著生物,海 流的變化可提供附著的訊息,而誘發其主動改變生活形態,由浮游期 轉變成附著期;3.海流的作用會改變海域環境的變化,如海流中所帶 來的化學物質組成,沈積物或懸浮顆粒的多寡,光線的強弱等會影響 生物的附著。此外水質與附著基質的特性,也將影響附著生物的種類 與數量。

生活在岩礁生態系的動物,許多以刮食岩石表面的藻類維生,海

(17)

膽、貝類和海兔就是這類動物的代表,尤其是海膽常在岩礁上鑿穴,

形成坑坑洞洞的外觀,加速岩石的侵蝕和崩解。牡蠣和藤壺也是岩礁 上常見的動物,牠們分泌的鈣質骨骼,則有鞏固岩礁的作用,其他如 海葵、海綿、水螅蟲、苔藓蟲等,都是岩礁生態系中常見的生物。

過去台灣的海岸防護工程大都以拋置消波塊或築堤等海岸結構 物為主,但對於長年累月下海岸結構物上所附著的生物種類,數量及 其與這些結構物間的關係,以及結構物設置的過程對海岸生物的影 響,都並未有太多相關的研究。

井上雅夫等(1996)對人工礁岩及天然礁岩進行附著生物的相關 研究,發現以下幾個結果:

1.越靠近外海的測點,其生物多樣性指數越高。

2.標高越高的地方其多樣性指數越低,其原因為標高越高的位置,在 退潮時暴露在大氣中的時間較長,水分會蒸發,且水溫上升,生物 生存的環境受到相當大的挑戰。

郭(2002)研究發現許多附著生物之分佈並非隨機,而是成聚集 方式或有相關之因素存在,空隙較大、表面較粗糙的人工結構物越容 易產生群聚結構,因此取樣區大小、位置會影響分析結果之正確性;

附著生物的種類分佈會受到其週邊環境的季節溫度影響而有所不 同;離岸遠近的差異對於生物種類數也有差異;漁港分佈於沿岸地區 多近河口,是陸域與海域、海水與淡水交接之處,在此一過渡地帶,

環境歧異度高、變化大,生物種類繁多。此外人造工程的開發與建設,

(18)

會影響沿岸生態系的循環,且有污染物的干擾。

2-2 指標生物

2-2-1 指標生物的定義

郭(2001.b)指標生物的設定能夠使生態環境復育的對象縮小,

更簡單清楚的利於棲地營造,又可創造生物多樣豐富的環境。一個環 境的特質受其環境因素的長期影響而造成某一類生物族群結構上的 消長,特別能代表當時的時空情境,這一類的生物族群便可作為這個 環境或生態系的指標生物。作為指標生物之水生生物,通常要求具有 數量多、分佈廣、採集容易、識別鑑識容易、對環境變化反應靈敏與 生命週期適中等特性。

一般通稱的指標生物又另有如下不同的分類和定義:

1.生態指標生物:可用來針對生態環境的監控,瞭解生態系是否變質。

2.污染指標生物:指對水或空氣的環境受污染的監控。

3.復育指標生物:人為破壞後對某特定生物數量回復的監控。

有關污染指標生物的研究成果已經相當豐富,而復育指標生物則 為對稀有或特殊利用價值的生物而言,易於決定。但生態工程的操作 所指的指標生物大部份應為生態指標生物,生態指標生物的決定目前 尚處於起步階段。

2-2-2 指標生物選擇標準

作為指標生物之水生生物,通常具有數量多、分佈廣、採集容易、

(19)

識別鑑識容易、對環境變化反應靈敏與生命週期適中等特性。在國內 的本土生態研究或是環境影響評估上,魚類,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與 藻類等,都曾被廣泛採用作為淡水的指標生物。

郭(2005)提出選擇指標生物的標準有四項:

1.生物必須具有反映生態環境變化程度之特性。

2.生物必須有廣大的地理分佈,同時生物必須具有共同性。在不同區 域的差異下,差異的產生是因為環境因素,而非空間的地域特性。

3.生物必須是容易鑑定及分類,避免相似種所引發的代表性混淆問 題,而導致數值的估算差異。

4.最好對目標生物的生活習性已有充足的認識與知識。

除了上述四項之外,針對海岸人工結構物來訂定指標性附著生 物,更需要考慮到各種生物對於多樣性的相關以及影響程度。

2-2-3 指標生物設定

郭(2005)提出指標生物的設定可分為保育型和復育型:

一、保育型指標生物

保育型之對象為現存之特殊稀有生物,因為數量稀少,瀕臨滅絕 的危機,所以將其定成指標生物,目的即營造出適合此單一生物生存 的環境,一切都以保護此物種為目的。

二、復育型指標生物

(20)

1、模範型指標生物:當工程對環境造成破壞之後,因為此一位置之 地形地貌均已遭受改變,所以用附近自然環境共有的生物,做為復 育的指標生物(空間的近似);或是根擾動前的生態系做比較,盡 量復原成工程施作之前的生態環境(時間的近似)。

2、潛能型指標生物:利用環境潛能評估,從潛在的生態系中選擇目 標種群和目標空間,再進一步的創造適合此種群之空間。

整體而言,保育型傾向自然生態經營,模範型居中,潛能型傾向 人工生態之創造。

2-3 選定指標生物

目標生物的設定,在水域中一般被認為是以魚類為代表。因為魚 類是為水中食物生態位階的上位種,有魚類的存在表示此水域有具生 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魚類生存所要求的棲地環境,有水流速度、水 深、水質等多項條件,但最重要的是食物來源。其自然環境中的食物 來源是其下位種的一些海洋生物。因此能產生豐富的魚類食物來源的 生態環境,比只適合魚類生存的非生物性自然環境重要。例如珊瑚礁 海岸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環境,這種區域的目標生物無疑是珊瑚蟲 而不會是某些魚類。像魚類這種較高等的生物,其有較大適應環境的 能力。雖然也受水流等自然因數的限制,但其具有移動力,可以迴避 不良環境,可以主動找尋食物豐富的場所。以生態學的角度對大自然 之評估,認為只要魚類的存在即代表著生物的豐富性是正確的。但以

(21)

生態工程的角度,若只考慮物理上的要因,刻意營造出魚類能夠生存 的自然環境,對其他下位種生物的生存不見得是合適的。故應以能夠 滿足如下二項原則所設定的目標生物較為合理(郭 2005)。

1.在生物多樣性高的地點常會出現的物種,而其在多樣性低的地 點不會出現。

2.要求的棲地條件較為嚴格的物種。亦即在這種物種能生存的條 件下,很多其他物種也都能生存。

所以選定指標生物最重要就是考慮物種多樣性以及環境耐受 性,至於普遍性高之生物則應該列為次要考慮原則,如果所選定之指 標生物在多樣性以及耐受性方面極為類似,則可以挑選普遍性高之物 種作為指標生物。

(22)

第三章 調查方法

3-1 調查對象之環境概述

3-1-1 調查漁港環境特性 1.新竹漁港

新竹漁港位於新竹市南寮里頭前溪出海口南岸約 2 公里處,未建 港前本區僅有南寮漁港一處,該港建於民國 41 年至 48 年完成,泊地 面積僅約 3.5 公頃,為一河口港。由於南寮港航道、泊地經常遭河沙 淤塞且泊地設施不足,為解決漁船擁擠及便利漁船進出港,於民國 70 年開闢現今新竹漁港,分十年十期施工,至 80 年 8 月完成,計有 泊地 22.9 公頃,碼頭 2,372 公尺,新生地 52 公頃。本區海岸屬沙岸 地形,潮差大為其特徵,大潮差平均約 3.5 公尺。

2.安平漁港

安平漁港位於台南市安平區之安平港內,鹽水溪南岸沿海地區,

北距曾文溪口約 10.6 公里,南距二仁溪口約 8.8 公里。安平港原為 台南沿海離岸沙洲與本島間之內海水域,後因長年漂砂淤積影響,港 口漸堵塞而失去作用,日據時代曾開闢今之舊港口,不久亦告失敗。

光復後,高雄港務局於舊港口南方約 2 公里處另闢新港口,於民國 63 年 2 月開工,68 年 4 月完成通航。安平漁港建於民國 66 年,原為 近海漁港,79 年闢建遠洋漁港,於 86 年完成,兼具近海與遠洋漁業 功能,共有泊地 58.18 公頃,碼頭 5,318 公尺,陸域面積約 89.39 公 頃。本區海岸屬沙岸地形,平均潮差約 0.57 公尺。

(23)

3.興達漁港

興達漁港原名新打港,位於高雄縣二仁溪與阿公店溪出海口之 間,港址原為沿岸沙洲圍成之感潮湖,其範圍包括茄萣、路竹、永安 等鄉鎮之臨海水域,面積約 500 餘公頃。早期漁民利用天然潮口出海 捕魚,而於感潮湖內避風浪,或兼養殖貝類、捕撈魚苗等,為本省歷 史悠久之漁村。之後政府為謀漁業之發展,先後於感潮湖內闢建興達 近海及遠洋漁港,成為本省西南海岸重要之近海漁業基地,亦將是未 來我國遠洋漁業之重鎮,計有泊地約 122.1 公頃,碼頭 8,198 公尺,

陸域面積約 177.37 公頃。本區海岸屬沙岸地形,平均潮差約 0.53 公 尺。

4.烏石漁港

烏石漁港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港口裏,原為烏石港遺址。中央及地 方鑒於漁船噸位日見大型化,為改善宜蘭地區漁船泊地不足問題,經 五年規劃研究評估選擇於竹安省口北側約 2.5 公里之烏石港遺址興 建一處現代化漁港。烏石漁港自民國 80 年開始建港迄今共十期工 程,現有近海泊區-4.0~-5.0m 之泊地 12.3 公頃、碼頭 2,360 公尺,

新生地 15 公頃,為近年來國內開發規模較大之漁。本區海岸屬沙岸 地形,平均潮差約 0.92 公尺。

3-1-2 調查漁港測站之地理位置及相關環境敘述 1.新竹漁港

依現場勘查分析瞭解有以下之特性:

(24)

A. 潮差大、海岸線平直、因砂源減少而侵蝕。

B. 高潮位以上砂灘寬度減少

C. 潮間帶大,低潮時部份砂灘露出。

本研究依照南寮漁港及周遭環境之特性,設置八個觀測測 站,藉以採樣及觀測不同地點的生物分佈及其與環境間之關係。各 測站位置如圖 3-1 所示,並說明如下:

圖 3-1 新竹漁港各測站之地理位置示意圖

(1)測站一:

本測站原海岸為沙岸地形,因受潮汐作用,岸邊受到嚴重侵蝕,

故於岸邊丟置消波塊及在消波塊的下側排放著數排的石塊以作為護 岸防護。此為護岸性質的消波塊群,藉以保護海岸(垃圾掩埋場)不 被海浪侵蝕,而此消波塊放置時間約已十年。每當朔望之際,大潮潮 位退的距離相當大,從消波塊至水際線的距離大約有 30 公尺左右。

此處海水交換良好,海水及堤前沙灘都是非常的乾淨。

8 6 7 4

3

5

1 2

環保 港南海 掩埋場

(25)

(2)測站二:

該測站位在新竹市環保局左下方(面向海面),位置比較接近漁 港南防波堤,約有一公里遠,如第一測站本區亦於岸邊丟置消波塊及 石塊以作為護岸防護。由於該處覆砂相當嚴重,目前已看不見第一列 之拋石塊,且有些消波塊已被覆砂掩埋。而本測站與第一測站緊鄰,

其地理環境特性大致上相同。以東北季風風浪而言,其受到南防波堤 的遮蔽程度較第一測站大。

(3)測站三:

該測站退潮時堤前沙灘露出水面一直連到岸邊成為一片沙灘 地。由於此處是屬於背波面,而且成半封閉型,所以在該測站可得知 其水流應相當平穩,並且因海水迴流之故堤前消波塊的底部的泥沙相 當汙濁。

(4)測站四:

該測站防沙堤與南防波堤相連接形成了一個 V 字型。該測站是位 於迎波面,受到南防波堤的遮蔽(東北季風時)遭受的風浪可能較小。

但海水中所夾帶的泥沙會在此沉澱有淤積的現象。然因面臨外海,海 水交換良好,海水和沙灘都很乾淨。

(5)測站五:

該測站之位置位於南防波堤的堤頭海側,由於此測站位於南防波 堤前端的地方,所承受的波浪水流較大,由於北防波堤、北防沙堤以 及南防沙堤的阻擋,頭前溪的輸沙(漂沙),對此堤頭的影響比較小。

(26)

(6)測站六:

該測站位於北防波堤主堤靠近堤頭的外側,該測站面臨外海,受 東北季風海浪直接侵襲,而且主堤與北離岸防沙堤中間有一個缺口,

待漲潮時海浪經過此缺口水流流速加快,造成該交接處的侵蝕,此處 波浪、水流、漂沙作用激烈顯著,堤前沙灘也很不穩定。

(7)測站七:

該測站位於北離岸防波堤海側,地理環境條件與第六測站類似,

但應該較面臨外海。此處海水交換良好、沙灘海水都很乾淨,受頭前 溪輸沙影響沙灘有逐漸淤積的現象,向北防波堤的方向淤積漸增,很 多消波塊因而被覆砂掩埋。向海的方向水深較深水流、水質狀況都很 好。

(8)測站八:

該測站位於北離岸堤防沙堤陸側,該測站是全部測站中唯一較靠 近頭前溪出海口的測站,之所以選擇這地方為測站的原因,是因為該 測站靠近頭前溪出海口,並且位於海堤背波面,相較起來可能受河水 的影響比海水大,並可比較其水質及生態相與其他各站不同之處,以 作為日後參考之資料;因受遮蔽之故,該測站的水流十分平穩。在該 測站可聞到異常的惡臭,推判其原因為該處因為位於出海口附近,河 水迴流污水聚集於此,再加上此處不受波浪作用水流相當平穩,所以 水流所夾帶的有機物質將會在此沉澱,且也可發現消波塊底部的泥沙 異常汙濁。

(27)

2.安平漁港

依現場勘查分析瞭解有以下之特性:

A. 現有養灘工程進行,有許多新放置之消波塊。

B. 近海域處有大量蚵架之養殖漁業。

本研究依照安平漁港及周遭環境之特性,設置四個觀測測站,藉 以採樣及觀測不同地點的生物分佈及其與環境間之關係。各測站位置 如圖 3-2 所示,並說明如下:

圖 3-2 安平漁港各測站之地理位置示意圖

(1)測站一:

本站位於漁港北堤北側之海域,屬於最北端的區域,由於本區恰 位於漁港北堤北側及鹽水溪之出海口南側,設立本區的目的係希望瞭 解鹽水溪溪水之注入及漂散是否會影響養灘區的生物生態,並藉此作 一對照比較。

(2)測站二:

(28)

位於養灘區北端內,偏於漁港南堤旁,距測站三有一公里半的距 離,作為對照參考。

(3)測站三:

本站現有工程施作,水質交換較差。

(4)測站四:

位於安平商港南堤旁一公里半處之海域,屬於比較開放的海域型 態,以做為非突堤影響之區域對照。

3.興達漁港

依現場勘查分析瞭解有以下之特性:

A. 潮差中等、海岸線較短、因侵蝕而導致砂源減少。

B. 有電廠排放水、海岸養殖漁業多。

本研究依照興達漁港及周遭環境之特性,設置四個觀測測站,藉 以採樣及觀測不同地點的生物分佈及其與環境間之關係。各測站位置 如圖 3-3 所示,並說明如下:

圖 3-3 興達漁港各測站之地理位置示意圖

(29)

(1)測站一:

該測站岸邊有養殖漁業,管線直接抽取海水,故水質交換較優 良,水中養分也較為充足,面臨外海。此處海水交換良好、沙灘海水 都很乾淨,因面臨外海導致海面波浪變動較為劇烈。

(2)測站二:

該測站位於港內,水流十分平穩,沙灘海水交換不良淤積嚴重,

有大量底棲、附著生物屍體及廢棄物的堆積。

(3)測站三:

該測站環境與測站二類似,此測站灘面較為狹小,水流十分平 穩,沙灘海水交換不良淤積嚴重,有大量底棲、附著生物屍體及廢棄 物的堆積。

(4)測站四:

該測站緊鄰發電廠,因為電廠排放水的影響,與其他三測站較為 不同,此測點港灣峽長風浪變動劇烈、潮差較為明顯。

4.烏石漁港

依現場勘查分析瞭解有以下之特性:

A. 防波堤設置高度較高,消波塊堆置數量也明顯多於西部漁港。

B. 為台灣東北部海岸,受季風影響水位變動劇烈,風浪較大。

本研究依照烏石漁港及周遭環境之特性,設置四個觀測測站,藉 以採樣及觀測不同地點的生物分佈及其與環境間之關係。各測站位置 如圖 3-4 所示,並說明如下:

(30)

圖 3-4 烏石漁港各測站之地理位置示意圖

(1)測站一:

現場目前為養灘護岸工程施工中,為一人工養灘,因此灘面高低 落差比較明顯,海水交換情形良好。

(2)測站二:

本測點位於烏石漁港內側,沙灘面積較為狹小,潮差也小;易有 港內廢棄物堆積於此。

(3)測站三:

此處地形嚴峻,基於安全上的考量,不利於調查。

(4)測站四:

此沙岸沙灘面積廣大且平整,海岸線平直且長,海浪波動較為劇 烈,但潮差不甚明顯。

3-2 調查方法與期距

(31)

3-2-1 附著生物調查

附 著 生 物 的 採 樣 與 挑 揀 (sorting)的 方 法 係 參 考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 所訂定之「Survey manual for tropical marine resources」(1995)之生物調查方法實用操作手冊。

採樣工作之進行係參考潮汐表,選定於大退潮期間於水位逐漸退 去時,漁港勘查各測站消波塊上及其附近之生物分佈情形,其中包含 從上潮帶至低潮帶上的藻類、貝類及螺類等生物之種類調查。

每次調查之進行,係參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所頒定之潮汐表,選 定於大退潮時前往各測站,選定消波塊,觀察其結構物上之附著生物 分佈情形,觀測時由高潮位向低潮位方向,逐一記錄各生物種類的數 量、出現位置及附著之基質,並於消波塊上、中、下各部位測量藻類 覆蓋度(coverage)及密度(density)。

每條測線的取樣次數取決於海藻面積的大小,覆蓋度的計算主要 參照 Saito and Atobe(1970)的方法,以百分比(%)來表示。此法 以目測的方式,由樣上方直接觀察記錄每一小格中的覆蓋等級,共分 六個等級:0、1、2、3、4、5,其與覆蓋度的關係如表 3-1:

表3-1 Saito and Atobe(1970)覆蓋度等級

等級 覆蓋度% 中位點(M) 次樣中覆蓋比例 5 50-100 75 1/2 to all 4 25-50 37.5 1/4 to 1/2 3 12.5-25 18.75 1/8 to 1/4 2 6.25-12.5 9.38 1/16 to 1/8 1 <6.25 3.13 Less than 1/16 0 0 0 Absent

(32)

再依下列算式,計算出整個樣內的覆蓋度(%):

Cover(%)=

m×fi/

fi fi=每個等級出現的次數

而密度計算則是在算覆蓋度的同時,計算方形樣內對角線的5小 格(10x10cm)內海藻的株數,經過刮取、裝袋及冷藏,將採樣之標 本攜回實驗室鑑別其種類,鑑定時乃依據各類圖鑑及有關報告予以鑑 定(邵,1996;賴,1999;黃,2000)。

圖 3-5 實驗器材照片

圖 3-6 實驗器材規格

(33)

3-2-2 實驗室樣品處理 1.生物樣品處理

一、軟體動物

A.樣品至少需經過 48 小時的福馬林固定,以確保樣品的充分固 定。

B.處理前先將標本罐內的福馬林倒掉。

C.將罐內樣品倒器皿上,以清水沖洗,洗去福馬林。注意水流應 緩慢,勿將樣品沖失。一般沖洗 2~4hr,儘量將多餘之福馬 林稀釋。同時將殘留的較大雜物揀除,以利挑揀軟體動物。

D.將樣品不再有福馬林的刺激後,將生物樣品放在有水淺盤內,

使樣品保溼。

E.挑揀軟體動物時器皿內的一部分樣品倒到白底的淺盤內。每次 倒入的量不宜過多,並加水使樣品均勻散佈盤中,以仍能見到 盤底為佳。

F.在良好的照明下,以軟鑷輕輕撥開泥土雜物,將動物,或是疑 似動物的個體一一挑出,放入盛有酒精之小罐中保存。

二、藻類

a.在實驗室中作進一步的處理,在實驗室內以水清洗海藻,秤其 濕重,再放入 60℃的烘箱內,烘到恆重之後得其乾重。

b.計數每一樣框中的株數(biomass/株數),將地下部與地上部 的生物量相加,除以樣框中的株數,換算出每一植株的重量,

(34)

作為同時監測植株葉片相對生長速率時,每株單位生物量的依 據。

c.在良好的溫度下(4℃),以軟鑷輕輕挑出藻株,放入盛有酒精 之小罐中保存。

2.種類鑑定及比較

(1)將挑出來的動物個體在顯微鏡下加以分門別類,鑑定物種

(2)計量各種類的個數-計數法及重量推估法

重量推估法:當蟲體有幾千、幾萬之以上時,利用重量推估法估 算每個樣品的貧毛類數量。

A.挑揀蟲體,種類分開,使物種單一化,並去除雜物

B.將浸泡在酒精內的同種貧毛類取出,放至濾紙上,以濾去多餘 的酒精

C.稱重,此為總重

D.取出整團貧毛類,平鋪在濾紙上

E.隨機取 3 到 5 團的次樣品,每團約為 0.1~0.5g F.稱量每個次樣品的重量

G.計數每個次樣品的個體數

H.以每個次樣品和總樣品的重量比值,回推該貧毛類的總數量 I.由回推所得的各個總數量,求得平均值,代表該樣品該種貧毛

類的數量

三、稱量生物的濕重

(35)

A.將標本以軟鑷自酒精保存液內取出 B.放置濾紙上以吸收標本體外過多的酒精

C.以軟鑷將標本夾起,放入電子天平內,稱量各類標本的濕重 3-2-3 水質調查

水質是影響海洋生物最重要的環境因數。臺灣沿岸近一、二十年 來,由於陸地和河川污染物質的流入,水質嚴重惡化,海水混濁透光 性差,海藻、海草生長受到妨礙連帶影響整個沿岸生態系的生物枯 竭。水質涵蓋物理性的濁度、鹽度、透明度,以及化學性的酸鹼值(pH 值)、溶氧量(DO)、葉綠素、營養鹽、總固體懸浮量、生化需氧量(BOD) 等。採取表水或固定深度的海水,裝入各種待測項目的特殊樣品瓶 中,溫度、鹽度、DO、PH 等可現場監測,其他項目置於冰桶保存攜 回實驗室檢測,各種項目的檢測方法均可依環保署規定執行。

3-2-4 海域生態採樣之品保

(1)採樣作業紀錄表

海域採樣作業均需填寫海域作業紀錄表,該紀錄表中,至少必須 包含採樣分類、作業站名、作業日期、測站位置、作業或採樣時間(當 地時間)、採樣水深、表面海水溫度及鹽度、紀錄人員、標本瓶編號 等資料在內,以供日後查核之用。

(2)海域採樣作業管制注意事項 標本分裝作業管制:

A.標本瓶依採樣類別及方式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標本瓶編號方式及順

(36)

序或顏色,防止標本誤裝,而且標本瓶的編碼均再採樣前事先編妥。

B.標本加藥保存處理,均於事後再行檢視或檢驗一次,防止因忘記加 藥保存而導致損毀。

C.標本裝瓶作業均依標本瓶號順序裝填,如此對照作業時間順序,即 可得知標本瓶是屬於哪一測站所有,方便事後需要追查或驗證之 用。

D.採集網的標本採樣,均需要經過二次網身沖洗作業,確保沒有標本 黏附於網身上。

E.上述標本採樣結束後,網身並再做一次完全沖洗,以避免有殘留標 本黏附於網身上,經此道手續後,在留做下次採樣使用。

(3)其他作業管制注意事項

A.每次採樣作業時,所有網具、紀錄表、儀器、標本瓶等,均需準備 有備份品,以防止因為意外損害時,作為替換用。

B.所有紀錄表於採樣結束之後,均影印 2 份,分由不同人各收執一 份,以防止原始作業資料不慎遺失。

3-2-5 生態採樣數據處理

(1)採用專業之系統分類圖鑑做為劃分依據,且經由此項劃分,再 分別計算出單位體積內所含之個體數量。

(2)校正程式:由於生物含量,不同種類均有其一定比例範圍內之 變動量,若發現有超過異常,即須將原標本找出,重新讀取一遍,

做為查核及檢驗。

(37)

(3)數據之演算、驗證及報告:生物標本之驗證,主要關鍵在於是 否有確立標準樣品,再加上由專門學科人員來檢驗,應可達成要求。

(4)品質管制查核:所有分析完成之資料經生物不同類別間的相對 含量,定出不同的界限,若資料或含量有超過界限時,則加以重新 查核,是否為人為之錯誤或確為事實。

現場採樣後運輸流程圖列於下圖 3-7。

圖 3-7 採樣流程圖

錄 現場採樣工作

`

`

PH

`

`

`

`

確認所有工作項目完成狀況

所有樣本均盡可能在當日運送,並且依照前述之保存方式保存

(38)

3-2-6 樣品檢驗流程

樣品之檢驗主要分為兩部分:一為固著藻類與附著動物,一為水 質。將附著動物、藻類利用顯微鏡做鑑定並拍照紀錄;水質則需送檢。

以上相關之檢驗流程如下圖 3-8。

圖 3-8 樣品檢驗流程圖 3-2-7 調查期距

四漁港附著生物調查時間表如表 3-2 所示,由於新竹漁港有較為 完整之調查資料,因此本次研究利用新竹漁港的資料做主要的分析探 討,再利用其結果探討其他漁港附著生物的指標生物。四個漁港均屬 沙質海岸地形,漂沙問題嚴重,除新竹漁港潮差大於三米以外,其他 漁港潮差均在一米以下。

水質檢送.

附著動物利用顯微鏡拍照鑑定.

固著藻類利用顯微鏡拍照鑑定.

樣品保存及固定

(39)

表 3-2 四大漁港調查期距表

漁港 測站數目 期間 採樣頻度

新竹漁港 8 測站 2002.06~2003.05 每月一次 烏石漁港 3 測站 2003.08~2005.03 每季一次 安平漁港 4 測站 2003.08~2005.03 每季一次 興達漁港 4 測站 2003.08~2005.03 每季一次

3-3 調查結果

3-3-1 生物調查結果

在新竹漁港、安平漁港、烏石漁港、興達漁港觀測及採集的樣本 中,附著之生物總共可分為七門,49 種。

一、附著動物共四大門:

1.脊索動物門的(

Sea-squirt

)1 種,如下表 3-3。

2.軟體動物門的(

Patelloida pygmaea

)、(

Thais clavigera

Nodilittorina pyramidalis

)、(

Nerita chamaeleon

)、

Saccostrea mordax

)等 22 種如下表 3-3。

3.腔腸動物門的

(Sea anemone)

1 種,如下表 3-3。

4. 節 肢 動 物 門 的 (

Balanus amphitrite

)、(

Tetraclitella chinensis

)、(

Balanus amphitrite

)等 8 種,如下表 3-3。

二、藻類共三大門:

1. 紅 藻 植 物 門 的 (

Gelidium amansii

)、(

Centroceras clavulatum

)等 7 種,如下表 3-3。

2.褐藻植物門的(

Sargassum

)1 種,如下表 3-3。

3.綠藻植物門的(

Ulva conglobata

)、(

Valoniopsis pachynema

(40)

等 9 種,如下表 3-3。如表 3-3 所示。其中各分類門中以附著動 物的軟體動物種類數最多,共 22 種,其次為節肢動物,共 8 種。

表 3-3 附著生物的種類

綠藻動物門 牡丹菜 Ulva conglobata 新竹、烏石

石蓴 Ulva lactuca 烏石

裂片石蓴 Ulva fasciata 興達

指枝藻 Valoniopsis pachynema 新竹

滸苔 Enteromorpha prolifera 新竹

條滸苔 Ulva clathrata 烏石

腸滸苔 Ulva intestinalis Linnaeus 安平、興達

線形硬毛藻 Chaetomorpha linum 興達

鋸枝剛毛藻 Cladophora catenata 烏石

褐藻動物門 馬尾藻 Sargassum 安平

紅藻動物門 安曼石花菜 Gelidium amansii 新竹

縱胞藻 Centroceras clavulatum 新竹、安平、興達

蜈蚣藻 Grateloupia filicina 新竹

異枝菜 Pterocladiella capillacea 新竹

扇形叉枝藻 Ahnfeltiopsis flabelliformis 新竹

叉角藻 Cbondrus ocellatus 新竹

海木耳 Sarcodia montagneana 新竹

軟體動物門 花帽青螺 Patelloida pygmaea 烏石

射線青螺 Patelloida straita 烏石

花青螺 Notoacmea schrenckii 烏石

蚵岩螺 Thais clavigera 新竹、安平

花笠螺 Cellana toreuma 烏石、安平、興達

台灣玉黍螺 Granulilittorina millegrana 烏石、安平、興達

細粒玉黍螺 Granulilittorina exigua 烏石、安平、興達

顆粒玉黍螺 Nodilittorina pyramidalis 烏石、安平、興達

粗紋玉黍螺 Littoraria scabra 安平、興達

波紋玉黍螺 Littoraria undulata 烏石、安平、興達

金塔玉黍螺 Tectarius coronatus 安平、興達

棘皮玉黍螺 Echininus cumingiif 興達

棘黍螺 Echininus cumingiif 安平、興達

細紋蜑螺 Nerita balteata 安平、興達

大圓蜑螺 Nerita chamaeleon 安平、興達

大管蛇螺 Serpulorbis imbricatus 新竹

孔雀蛤 Perna viridis 新竹

貽貝 Mytilus edulis 新竹、烏石、安平、興達

長牡蠣 Crassostrea gigas 烏石、安平、興達

刺牡蠣 Saccostrea kegaki 興達

黑齒牡蠣 Saccostrea mordax 新竹、烏石

鱗紋石鱉 Rhyssoplax komaiana 烏石

節肢動物門 紋藤壺 Balanus amphitrite 烏石、安平、興達

東方小藤壺 Chthamalus pilsbryi 烏石

中華小笠藤壺 Tetraclitella chinensis 烏石

蓬萊笠藤壺 Tetraclita formosana 烏石

鱗笠藤壺 Tetraclita squamosa 烏石

皮氏小藤壺 Balanus amphitrite 烏石、安平、興達

龜爪藤壺 烏石

鵝茗荷 烏石、興達

腔腸動物門 海葵 Actinian SPA 新竹

脊索動物門 海鞘 Sea-squirt 新竹

(41)

3-3-2 水質調查結果

對 4 個 漁 港 進 行 水 質 調 查 發 現 , 新 竹 漁 港 DO 介 於 5.5(mg/L)~8.1(mg/L)、溫度 14.5(℃)~31.7(℃)變化較大;南部【安 平、興達】與北部【新竹、烏石】溫度方面也有較大差異,北部低溫 皆有出現 14(℃)~15(℃)之低溫;鹽度、PH 方面四個漁港變化皆不 大,鹽度 31.1(ppt)~34.8(ppt),酸鹼值 7.3~8.2,其結果如下表 3-4。

表 3-4 水質調查結果表

新竹 烏石 安平 興達 DO(mg/L) 5.5~8.1 6.2~7.9 6.1~7.6 5.8~7.4 溫度 (℃) 14.5~31.7 15.8~25.8 22.6~32.5 22.7~33.6 鹽度(ppt) 31.9~34 31.1~34.8 31.3~33.6 30.6~33.3 PH 7.3~8.2 7.9~8.4 7.7~8.3 7.7~8.2

(42)

第四章 利用伴隨物種豐富性決定指標生物

本章節將以新竹漁港(台灣北部)、烏石漁港(台灣東北部)、

安平漁港(台灣南部)、興達漁港(台灣南部)四漁港調查資料,利 用伴隨物種豐富性法,分別建立四漁港之指標生物,並將四漁港綜合 分析,選定適用於台灣海岸之附著性指標生物。

4-1 新竹漁港指標生物

本研究於新竹漁港進行一年之調查,取 8 個不同位置測站,各測 站分上、中、下三點進行採樣,共 24 測點;再利用調查所得資料,

統計找出多樣性較高者作為指標生物。

首先記錄每一測點出現之物種,再分別檢視每個物種,若該生物 在該測點沒被發現則不予紀錄,若該生物有出現,則統計一年之中同 樣於該測點與其伴隨出現之物種數予以紀錄,如表 4-1,例如:第一 測站(下)於一年數據資料中,只出現過玉黍螺、貽貝、黑齒牡蠣、

藤壺這 4 種,即說明於第一測點(下)此四種生物是互相伴隨出現的,

所以就將這 4 種生物都紀錄為 4。統計出所有生物於各個測點之伴隨 出現物種數之後,將各生物於 24 個不同測點之伴隨出現物種數取平 均值,由平均值結果之大小選定與物種多樣性最高者,作為指標生物。

由整年度 8 個測站資料整理可以發現,某些生物如貽貝(出現 24 次;平均伴隨出現物種 10.92 種)、藤壺(出現 24 次;平均伴隨 出現物種 10.92 種)、黑齒牡蠣(出現 24 次;平均伴隨出現物種 10.92 種)、笠螺(出現 20 次;平均伴隨出現物種 12.05 種)等,不論測

(43)

點的總物種數高或低時都會出現,屬於普遍性的生物,即適應環境能 力較強,但是多樣性卻不高;另有些生物如扇形叉枝藻(出現 4 次;

平均伴隨出現物種 18.25 種)、叉角藻(出現 4 次;平均伴隨出現物 種 18.75 種)、海木耳(出現 4 次;平均伴隨出現物種 18.25 種)等,

只有當該測點的伴隨出現物種數高時才會出現,那麼這些物種即適合 做為指標生物。

由下表 4-1 所整理的數據,計算每一種生物於 24 個測點伴隨出 現物種數之平均值,利用所得之平均值與生物種繪圖可以得到新竹漁 港指標生物長條圖(圖 4-1),在圖 4-1 中可以發現海木耳、叉角藻、

扇形叉枝藻這 3 種生物,伴隨出現的生物多樣性較高,適合作為新竹 漁港之目標生物。

(44)

表 4-1 新竹漁港各測點各物種伴隨出現物種數統計表

1 下1 中 1 上2 下2 中 2 上3 下3 中 3 上4 下4 中4 上5 下5 中5 上6 下6 中6 上7 下7 中7 上8 下8 中 8 上 平均 出現頻度 安曼石花菜 10 16 17 10 20 18 12 19 19 10 18 17 15.50 12 牡丹菜 7 5 7 8 10 16 17 10 20 18 12 19 19 10 18 17 13.31 16

縱胞藻 16 17 20 18 8 6 12 19 19 10 18 17 15.00 12

指枝藻 16 17 20 18 19 19 18 18.14 7

蜈蚣藻 17 20 18 19 18 17 18.17 6

異枝菜 17 20 18 12 19 19 10 18 17 16.67 9

扇形叉枝藻 20 18 18 17 18.25 4

滸苔 7 8 16 17 20 18 12 19 19 18 17 15.55 11

叉角藻 20 19 19 17 18.75 4

海木耳 19 19 18 17 18.25 4

海鞘 16 17 20 18 19 19 18 17 18.00 8

蚵岩螺 10 16 17 10 20 18 6 8 6 19 19 10 18 17 6 7 6 12.53 17 笠螺 6 7 7 8 10 16 17 10 20 18 6 8 12 19 19 10 18 17 7 6 12.05 20 玉黍螺 4 6 5 7 8 10 16 10 20 6 8 12 19 19 10 18 6 7 10.61 18

蜑螺 10 16 17 10 20 18 8 6 12 19 19 6 7 6 12.43 14

大管蛇螺 16 17 20 18 19 19 18 17 18.00 8

孔雀蛤 16 17 10 20 18 12 19 19 18 17 16.60 10

貽貝 4 6 7 5 7 8 10 16 17 10 20 18 6 8 6 12 19 19 10 18 17 6 7 6 10.92 24 黑齒牡蠣 4 6 7 5 7 8 10 16 17 10 20 18 6 8 6 12 19 19 10 18 17 6 7 6 10.92 24 藤壺 4 6 7 5 7 8 10 16 17 10 20 18 6 8 6 12 19 19 10 18 17 6 7 6 10.92 24

海葵 6 7 7 8 10 16 17 20 18 19 12.80 10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圖 4-1 新竹漁港指標生物長條圖

4-2 安平漁港指標生物

(45)

於安平 4 個測站一樣分上、中、下三點進行採樣,共 12 點,將 調查所發現之物種分別紀錄其伴隨出現之物種數,結果如表 4-2,測 點(1 下)共發現 17 種不同的生物,在不同測點伴隨出現的生物種 皆有所不同,例如:測點(1 下)之腸滸苔其伴隨物種有 17 種,在 測點(1 中)腸滸苔依然有出現,可是伴隨出現的物種卻只有 12 種。

從 4 個測點資料整理可以發現,某些生物如玉黍螺、藤壺、花笠 螺等,不論該測點的總物種數高或低時都會出現,屬於普遍性的生 物,即適應此環境能力較強;另外有些生物如縱胞藻(平均伴隨出現 物種 14.67 種)、馬尾藻(平均伴隨出現物種 13.75 種)、大圓蜑螺

(平均伴隨出現物種 14.33 種)、貽貝(平均伴隨出現物種 14.33 種)

等,當這些生物出現的時候伴隨出現的物種多樣性都很高,表示這類 生物是在物種數高時才會出現之生物,即適合選為指標生物。

由表 4-2 所整理的數據,對每一種生物取 12 測點伴隨出現物種 數之平均值,利用所得之平均值與生物種繪圖可以得到安平漁港指標 生物長條圖(圖 4-2),在圖 4-2 中可以發現縱胞藻、大圓蜑螺、貽 貝這 3 種生物,伴隨出現的生物多樣性較高,適合作為安平漁港之目 標生物。因為安平為比較新建立之港口,且有工程在進行,消波塊經 常被移動,故生物種類較為單調只有 18 種。

(46)

表 4-2 安平漁港各測點各物種伴隨出現物種數統計表

0 2 4 6 8 10 12 14 16

圖 4-2 安平漁港指標生物長條圖

1 下 1 中 1 上 2 下 2 中 2 上 3 下 3 中 3 上 4 下 4 中 4 上 平均 (種)

出現頻度 (次) 腸滸苔 17 12 14 9 10 12 14 12.57 7

縱胞藻 17 14 13 14.67 3

馬尾藻 17 12 12 14 13.75 4

花笠螺 17 12 9 14 13 8 9 10 12 14 8 11.45 11

大圓蜑螺 17 12 14 14.33 3

細紋蜑螺 17 9 14 13 7 12 8 11.43 7

細粒玉黍螺 17 12 9 14 13 9 10 12 14 12.22 9 粗紋玉黍螺 17 12 14 13 8 9 10 7 14 11.56 9 台灣玉黍螺 17 12 9 14 13 8 9 10 7 12 14 8 11.08 12 顆粒玉黍螺 17 12 9 14 13 8 9 10 7 12 14 8 11.08 12 波紋玉黍螺 17 12 9 14 13 8 9 10 14 8 11.40 10

金塔玉黍螺 9 13 8 14 11.00 4

棘黍螺 17 9 13 8 7 14 8 10.86 7

蚵岩螺 17 12 9 14 13 8 10 12 14 12.11 9

長牡蠣 17 14 9 12 13.00 4

紋藤壺 17 12 14 13 10 7 12 14 8 11.89 9 皮氏小藤壺 17 12 14 13 9 10 7 12 14 8 11.60 10

貽貝 17 12 14 14.33 3

(47)

4-3 烏石漁港指標生物

於烏石 3 個測站分上、中、下三點進行採樣,共 9 點,先記錄每 一測點出現的物種,再分別檢視每個物種,一年之中若該生物在該測 點沒被發現則不予紀錄,若該生物有出現,則統計同樣於該測點與其 伴隨出現之物種數予以紀錄,分析結果如下表 4-3,於測點(4 下)

有最多的生物共 23 種互相伴隨出現,其次是(2 下)的 20 種,下層 生物呈現較為多樣。

由 3 個測點資料整理可以發現,某些生物如玉黍螺、藤壺、花笠 螺等,不論測點的總物種數高或低時都會出現,屬於一般性的生物,

即適應此環境能力較強;另有些生物如條滸苔(平均伴隨出現物種 21.0 種)、射線青螺(平均伴隨出現物種 20.5 種)等,只在測點的 總物種數高時才會出現,那麼這些物種即適合做為指標生物。

由表 4-3 所整理的數據,取其年平均值,利用所得之平均值與生 物種繪圖可以得到烏石漁港指標生物長條圖(圖 4-3),在圖 4-3 中 可以發現條滸苔、射線青螺這 2 種生物,伴隨出現的生物多樣性較 高,適合作為烏石漁港之目標生物。

(48)

表 4-3 烏石漁港各測點各物種伴隨出現物種數統計表

0 5 10 15 20 25

圖 4-3 烏石漁港指標生物長條圖

4-4 興達漁港指標生物

1 下 1 中 1 上 2 下 2 中 2 上 4 下 4 中 4 上 平均(種) 出現頻度(次)

條滸苔 20 23 20 21.0 3

鋸枝剛毛藻 16 20 19 13 23 20 18.5 6

石蓴 16 14 20 19 23 20 18.7 6

牡丹菜 20 23 8 17.0 3

花帽青螺 20 19 13 23 20 19.0 5

射線青螺 20 19 23 20 20.5 4

花青螺 9 20 19 23 20 18.2 5

花笠螺 14 9 20 19 13 23 20 16.9 7

細粒玉黍螺 16 9 20 19 13 23 20 8 16.0 8

台灣玉黍螺 16 14 9 20 19 13 23 20 8 15.8 9

顆粒玉黍螺 16 14 9 20 19 13 20 8 14.9 8

波紋玉黍螺 16 14 9 20 19 13 23 16.3 7

紫殼菜蛤 16 20 19 23 20 19.6 6

長牡蠣 16 14 20 19 23 20 18.7 6

黑齒牡蠣 16 23 20 19.7 3

鱗紋石鱉 16 14 9 19 23 20 16.8 6

紋藤壺 16 14 20 19 13 23 20 8 16.6 8

皮氏小藤壺 16 14 20 19 13 23 20 17.9 7

東方小藤壺 16 14 9 20 19 13 23 20 8 15.8 9

中華小笠藤壺 16 20 19 13 23 20 18.5 6

蓬萊笠藤壺 16 14 20 19 13 23 20 8 16.6 8

鱗笠藤壺 16 14 9 20 19 13 23 20 8 15.8 9

龜爪藤壺 14 23 18.5 2

鵝茗荷 14 23 18.5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如果我們有 一個簡單的位移密碼, 則字母 e 變成密文中的某一個字母, 所以這個字母出現 的頻率會跟 e 在原文中出現的頻率一樣。 因此頻率分析之後, 鑰匙可能就會被逼現身。

出者。還去至本處。復次萬物無生。何以故。世間現見故。世間眼見劫初穀不生。何

是以法國物理學家 Augustin Fresnel 命名的。.

隨機實驗是一種過程 (process),是一種不能確定預知會

並藉由適當工具與資訊,去描述、模擬、解釋與 預測各種現象,發揮數學思維方式的特長,做出

(甲)由於臺灣出現變種新冠肺炎病毒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暫緩無

• 逆光拍照時經常在前 景物出現的色差現象.. 德霖技術學院

iTunes Course Manager. It act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