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1954 年第一次臺海危機

1954 年 9 月 3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密集砲轟金門(通稱九三砲戰),揭開第一次 台海危機的序幕。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續砲轟國民黨政府控制下的中國大陸沿海 的島嶼,其中以 1954 年 11 月初以及 1955 年 1 月間對大陳島的砲擊規模較大,中華 人民共和國並於 1955 年 1 月間攻下一江山,2 月初,國民黨政府在美國勸告下撤離 大陳島。

在第一次台海危機期間,美國政府為了避免因台海間的衝突,進而可能引發世 界大戰危機,與國民黨政府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展現美國 保衛台灣、澎湖,鞏固西太平洋圍堵共產勢力防線的決心。同時為了要解決外島的 危機,美國國會更於 1955 年 1 月底,通過台灣決議案,授權總統在必要時動用武力,

保衛台灣、澎湖及其「相關地區」的安全,表面上看來,美國可能會為了外島問題,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開戰。

但由於外島的情勢不明,美國陷入對於外島防禦的兩難局面,因此在 1955 年 3 月間,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發表言論表示,將不惜使用核武,以解 決台海的紛爭,此一核武威脅的談話,引發恐戰氣氛,以及面臨戰爭邊緣的情勢。

但是在 4 月底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外長周恩來在印尼舉行的萬隆會議中,宣佈 願與美國談判,以紓解台海間緊張局勢,危機遂告解除。後續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 國的代表在日內瓦開啟了雙方的會談。

本章將從台海危機期間,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最花費心思去設計的「安理會停火 案」開始敘述,此方案是美國在危機期間,最想推動的以一個和平方式解決台海爭 端之方式,而此方案雖最後沒有成功,但卻是自危機開始至危機結束,不斷努力推 動的方案,同時為了此方案,反而促成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此條約則是國 民黨政府自韓戰結束後最想與美國簽訂之盟約,以確保美國會保障台灣的安全,因 此在本章中,也將敘述國民黨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前因及其簽訂的 過程。最終,回到台海危機的重要關鍵─外島問題,尤其是在一江山之役後,美國 面對外島問題的政策演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節 聯合國安理會停火案

探究九三砲戰,外島問題是引發危機的起因,也是 1950 年代時期美國對台政策 中,最令美國感到困惑及為難的一點,因為若不理會外島的戰事,將有可能讓中國 共產黨的情勢高漲,若決定保衛外島,則美國擔心會因此捲入與中國共產黨間的全 面戰爭。因此,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第一次台海危機期間亦曾言外島問題為美國所 面對的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

1949 年 10 月 25 日的古寧頭之役,中國共產黨對金門作戰失利,確立中國共產 黨軍隊因為缺少海、空軍的優勢,難以渡海攻台。在現代戰爭的條件之下,沒有制 空權、制空權,要實行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 1950 年代初,中 國共產黨軍隊想要橫跨台灣海峽,解放台灣,實則為更艱難的事情,中國解放軍將 領也認為將會比攻打金門失利吃到更大的苦頭。129

但中國共產黨軍隊仍陸續對國民黨政府所佔領的沿海島嶼發動攻擊,作為「解 放台灣」的先聲。130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軍隊在外島的衝突不斷,有些島嶼幾經易 手。中國共產黨軍隊逐步佔領海南島、舟山群島等島嶼,但是在九三砲戰之前,國 民黨政府仍控制包括大陳、馬祖、與金門等沿海島嶼。此外,在美國的默許的支持 下,國民黨政府自撤守台灣後,一直以外島為對中國大陸游擊戰與「閉港政策」131的 基地,不但牽制中國共產黨的行動,並且造成中國共產黨在經濟上相當大的損失。

美國認為這些島嶼可以藉以加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因此美方雖認為這 些島嶼的戰略價值不高,不列入第七艦隊的保護範圍之內,但自韓戰爆發後,為了 牽制中國共產黨的軍隊,默許國民黨政府盡力防守外島。原先 1951 年 2 月美國與國 民黨政府簽訂的中美互助協定,限制軍援的物資僅能用於台灣、澎湖,但至 1952 年美國政府同意在不影響台灣、澎湖的防禦的前提下,國民黨政府得以運用美援軍

129 葉飛,《葉飛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頁 478-481。

130 1954 年 7 月 23 日《人民日報》發表一篇〈一定要解放台灣〉的社論;8 月 1 日解放軍總司令朱 德在建軍 27 週年紀念會上發佈解放台灣公告;周恩來 8 月 11 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上聲明「解 放台灣宣言」;8 月 22 日發動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為「解放臺灣聯合宣言」。

131 為避免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戰國地位,不稱為「封鎖(blockade)」,而以政府的身分,宣佈將港 口關閉,對長江以南各港口的經濟產生相當程度的破壞。對此行動,英國屢次表達強烈抗議,美

國則默許。關於國民黨政府對中國大陸沿海的封鎖政策,見林宏一,〈封鎖大陸沿海─中華民國政

府的關閉政策(1949-1960)〉,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用物資防禦外島,以及美軍顧問團協助訓練國軍部隊、指導外島防禦策略。因此,

在九三砲戰之前,美國對於外島認為要加以防守,以免中國共產黨擴張其勢力。132 九三砲戰發生時,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正參加由美國、英國、法國、澳洲、紐西蘭、

菲律賓、泰國以及巴基斯坦等八國在馬尼拉舉行的東南亞公約組織(SEATO)成立之 會議,在返回美國途中,短暫停留台灣。美軍顧問團團長蔡斯藉機建議美國可以宣 佈協防外島,但美國駐台大使藍欽則認為外島距離中國大陸僅數哩,距離台灣則有 一、二百哩,防守不易,故建議美國不公開表明立場,採取讓中國共產黨猜疑(Keeping them guessing)的政策。133

國務卿杜勒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砲轟金門之初認為,雖然對金門的防禦不能與 對台灣的防禦聯繫在一起,對金門的防禦承諾也可能導致對中國大陸的作戰將不斷 地擴大,但杜勒斯認為金門若在美國的協防下,能守就應守住,否則金門失守將會 產生嚴重的心理影響,對反共國家的士氣,可能造成重大的影響,甚至導致共黨佔 領其他地區的連鎖反應。134

艾森豪總統則認為,台灣、澎湖與金門、馬祖等外島的法律地位不同,1943 年 開羅會議已宣布台灣、澎湖將歸還中華民國,以及在 1951 年的舊金山和約以及 1952 年的中日和約中,日本皆僅言明其放棄對台灣、澎湖的權利,未說明將權利交予誰。

而且金門、馬祖等外島在國民黨政府遷台之前,一向是由中國大陸上的政府控制,

故若美國參加國共的外島之爭,無異介入中國的內戰,等同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宣戰,

因而有可能引起世界大戰,若要引起全面性戰爭,其主要敵人應該是蘇聯,而不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135

美國軍方對是否應用武力協防台灣,意見不一,在參謀首長聯席會議,討論金 馬緊張的情勢的認為:(一)就軍事價值而言,國民黨政府所佔領的島嶼雖然很重要,

但是對於防衛台灣的能力並非不可或缺的,但是若有更多的土地被佔領或更多軍隊 被消滅,將會對國民黨政府軍隊的士氣及心理有重大影響。(二)金門與中國大陸的

132 The Charg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Rankin)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pril 11, 1952, FRUS 1952-54, vol.14, part1, pp.42-43.

133 Karl Rankin, China Assignment, p.206

134 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September 4, 1954, FRUS, 1952-54, vol.14, part1, p.560.

135 Dwight D. Eisenhower, The White House Years, Mandate for Change, 1953-1956, (Garden City, New York: Doubleday and Company, Inc., 1963), p.46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距離相當接近,如果中國共產黨對金門發動全面攻擊,國民黨政府軍隊在沒有無美 軍的援助的情形下,國民黨政府軍隊可能無法守住外島。136因此與會人士裏除陸軍 參謀長李奇威(General Matthew Ridgway)外,一致認為為了全球反共戰略需要,應力 保金門;李奇威則是認為,防守金門至少要動用美國陸軍一個師的兵力以及必要的 海、空軍的支援,且可能會導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面戰爭,因此主張不要介入。137 1954 年 9 月 12 日,艾森豪與高級外交、軍事人員召開國家安全會議,討論外島 問題的對策,大部分的美國政府官員,包括國防部長威爾遜(Charles Wilson),大多 反對介入保衛金門的戰事,認為金門除了心理因素之外,對於防衛台灣和澎湖並非 絕對必要,不值一戰,但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雷德福(Admiral Arthur Radford)則持相 反意見。因此,會議中不斷討論尋求一個既可以避免協防外島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發生全面大戰,又可以保全反共士氣與維持美國威望的途徑。138

國務卿杜勒斯指出美國所面對的,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因此杜勒斯提議將 外島問題交付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請其決議促請雙方停火,來維持台海現狀的構想,

杜勒斯認為,在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開戰的情況下,保住外島以維持國民黨政府及 東亞的反共士氣,亦藉由聯合國安理會的名義,爭取美國國內及盟邦對其外島政策 的支持。而提案的法理依據則為援用聯合國干預韓戰的先例,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攻擊外島的終極目標是台灣,所以構成侵略行為,並危及該地區之和平,安理會可 依聯合國憲章,裁決在進一步解決台海紛爭之前,保持該地區的現狀。139

同時,杜勒斯亦承認,聯合國研究的結果,可能造成台灣與澎湖的獨立,以及 將外島裁決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其覺得這樣的結果總比「夾著尾巴」逃離外島來 的好。美國也考慮到此案可能因蘇俄動用否決權而無法成立,正好可以突顯共產黨 與多數國家的意願相違背的事實,以及美國極力尋求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的誠意,

同時,杜勒斯亦承認,聯合國研究的結果,可能造成台灣與澎湖的獨立,以及 將外島裁決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其覺得這樣的結果總比「夾著尾巴」逃離外島來 的好。美國也考慮到此案可能因蘇俄動用否決權而無法成立,正好可以突顯共產黨 與多數國家的意願相違背的事實,以及美國極力尋求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的誠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