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1958 年第二次臺海危機

1956 年 2 月,蘇聯共產黨舉行二十大的會議,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在會 上做了反史達林的報告,並提出與資本主義世界和平共處的對外政策,但是毛澤東 不支持這樣的政策,他認為時代的性質仍未改變,現在仍是列寧所說的帝國主義與 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只有帝國主義被消滅了,才會有太平。中國共產黨與蘇聯共 產黨間開始出現嫌隙。215

1957 年 11 月,毛澤東認為國際形勢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目前的形勢是東風 壓倒西風,也就是社會主義的力量對於帝國主義的力量站了壓倒的優勢,帝國主義 是更怕社會主義的。毛澤東在中國大陸進行了三面紅旗的運動,開始「大鳴大放」,

但是毛澤東過於高估本身的實力,因而在面臨國際情勢以及國內壓力之下,發動對 金門的砲擊,以轉移目標。216

1958 年 8 月 23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金門發動大規模的砲擊行動,展開了為 期兩個月的第二次台海危機,事件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在 8 月 23 日至 9 月 6 日這段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砲火封鎖金門,但是卻未對金門有進一步的動 作。因此,國民黨政府與美國方面主要關注即是在於如何對於金門進行運補的作業,

國民黨政府也不斷地向美國爭取由美國發佈一項聲明表明護衛外島的決心。

9 月 4 日國務卿杜勒斯發表新港聲明,表示危機若繼續擴大,美國總統將會依 據「台灣決議案」的授權協防外島,同時也表示願意恢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會談,

9 月 6 日,周恩來表示準備恢復雙方的大使級會談。9 月 15 日在波蘭首都華沙進行 了雙方的會談,美國希望雙方能協商達成一個台海停火的協議,但是雙方在華沙的 會談並未達成任何的共識。

10 月 6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停火一週,但以美國不護航為條件,10 月 13 日 再次宣佈延長停火兩週,金門砲擊危機逐漸趨緩下來,10 月 21 日美國國務卿杜勒

215 陶文釗,《中美關係史,1949-1972》中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頁 163。關於中蘇在 1950-60 年代關係的演變可參見楊奎松著,《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6)、吳冷西,《十年論戰:1956~1966 中蘇關係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社,1999)

216 毛澤東於 1957 年 11 月 18 日,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發言表示:「國際形勢到了一 個新的轉折點,世界上現在有兩股風:東風、西風。中國有句成語: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 壓東風。我認為目前情勢的特點是東風壓倒西風,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力量對於帝國主義的力量 占了壓倒的優勢。」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頁 29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斯到台北與蔣介石進行會談,10 月 23 日雙方發表聯合公報,宣稱國民黨政府重返 中國大陸的途徑,主要不是憑藉武力。10 月 25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對金門的

「單打,雙不打」政策,第二次台海危機便逐漸落幕。

第一節 八二三砲戰之起源與經過

自從上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54-1955 年間對外島發動試探的攻擊以來以迄 1958 年 7 月前這一段期間,台灣海峽並未發生重大軍事衝突。雙方雖然偶有相互砲 擊行動,但火力十分稀疏,而且大多屬於宣傳彈而不是高爆彈,此外就僅是在金門 與中國大陸之間相互喊話廣播。

1958 年 7 月中東發生危機,伊拉克政府遭到叛軍的政變,美國、英國深恐危及 黎巴嫩、約旦政府之穩定,分別派兵進入。人民日報則在 7 月 17 日發佈消息,宣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伊克拉新政權。217中國共產黨要求英、美停止侵略並撤出中東,

同時發起「英美滾出中東」的群眾運動。218之後,中國共產黨將「英美滾出中東的 運動」與解放台灣相連在一起,要求美國勢力撤出台灣。219

1958 年 7 月 18 日,毛澤東召集中央軍委會等的緊急會議,指出支援阿拉伯人 民的反侵略鬥爭,不能僅限於道義上的支援,還要有實際行動的支援。金門、馬祖 是中國領土,打金門、馬祖,懲罰國民黨軍隊,是中國的內政,美國找不到藉口,

但是對美帝國主義則有牽制作用,作戰對象是蔣介石,盡量不要與美國正面衝突。

會議結束後,毛澤東開始積極部署對對外島的作戰準備。220

中華民國政府在 7 月間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已有增強活動的徵候,之後遂 亦增強其軍事防備的行動。7 月 17 日行政院長陳誠在招待立法委員的茶會表示,對 於中東的局勢,以命令三軍做積極的準備,如果敵人有行動來打擊我們,我們沒有 理由不予敵人以反擊。政府已隨時準備應付萬一的事變,尤其是研究配合軍事行動

217 〈中國 蘇聯 葉門 承認伊拉克共和國政府〉,《人民日報》,1958 年 7 月 17 日,第一版。

218 〈美英海盜滾出中東去〉,《人民日報》,1958 年 7 月 19 日,第一版。

219 〈解放三軍發出正義吼聲 堅決保衛和平 制止美英侵略〉,《人民日報》,1958 年 7 月 20 日,

第二版。

220 韓懷智、譚旌樵編,《當代中國軍隊的軍事工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頁 38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應有措施。參謀總長王叔銘則指示,由於當前時局突形緊張,已命令三軍以及警 備總司令,加強戒備並取消所有官兵休假。221

7 月 31 日至 8 月 3 日,蘇聯總理赫魯雪夫秘密訪問北京,並於會後發表聯合公 報,表面上,聯合公報中表示兩國就國際局勢的重要問題大程完全一致的意見,並 對美國、英國在中東的行動加以譴責,要求立即撤軍。222但於事後得知實際上赫魯 雪夫此行主要是為了兩國之間關於「大功率長波電台」、「共同潛艇艦隊」之議題,

與後來毛澤東所發動之金門行動無關,毛澤東事先並未告知蘇聯,也未與之協商。

因此,在第二次台海危機期間,蘇聯雖曾表達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但是卻 也造成雙方的關係的裂痕。

對於赫魯雪夫與毛澤東的會談,國民黨政府的反應是認為是中國共產黨為進攻 台灣、澎湖做準備,外交部評論表示,赫魯雪夫和毛澤東的聲明,是共產主義征服 世界藍圖的新實施辦法,中國共產黨為配合克林姆林宮的全面侵略,可能在遠東發 動新的冒險,自由世界必須以行動來面對現實。國防部則表示,赫毛會談的原因,

顯然是計議新的軍事侵略計畫和政治滲透計畫,並且檢討作戰準備情形。而軍方已 有準備,有把握對付敵人使用任何軍力的攻擊。223

蔣介石於 8 月 4 日會見美國駐華大使莊萊德(Everett Drumright)與新成立的台灣 協防司令部司令史慕德(Roland Smoot)將軍。224蔣介石說,他十分在意剛結束的毛赫 會談之後,中國共產黨可能對台灣的威脅。他保證將遵守與美國達成的條約協議,

這些協議對中華民國的行動一定有若干約制的,中華民國政府承諾對於進攻中國大 陸的各種行動,都要獲得美國政府的同意。而在此嚴峻的情勢下,台灣應該可以獲 得響尾蛇飛彈、更快速的 F-86 的計畫,以及展示第七艦隊在此的實力,並於台灣駐 紮一個 F-100 戰機中隊。225

221 〈陳院長談當前國際情勢 我已準備應付事變 隨時反擊來犯敵人〉,《中央日報》,1958 年 7 月 18 日,第一版。

222 〈毛澤東和赫魯曉夫會談公報〉,《人民日報》,1958 年 8 月 4 日,第一版。

223 〈匪為配合俄帝全面侵略 將在遠東作新冒險 我外交發言人評論毛赫聲明 促自由世界以行動對 付威脅〉,《中央日報》,1958 年 8 月 5 日,第一版。

224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之後,於 1955 年 11 月 1 日成立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其司令由第七艦隊 司令兼任,隸屬美軍太平洋總司令部,負責駐台美軍之指揮,其任務明訂為協助中華民國軍隊防 禦台灣、澎湖的安全。

225 Telegram From the Commander, U.S. Taiwan Defense Command (Smoot) to the Commander in Chief,

Pacific (Stump), August 4, 1958, FRUS 1958-1960, vol.19, pp.39-40.

226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俞大維先生年譜資料初編(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6),頁 1083。

230 Editorial Note, FRUS 1958-1960, vol.19, p.51.

231 Memorandum for the Record, August 14, 1958, FRUS 1958-1960, vol.19, pp.52-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應採取下列各項行動:

一、增強中華民國與美國在台灣海峽的軍力,包含增加第七艦隊航艦,以及調 撥戰車登陸艦與運送響尾蛇飛彈給中華民國增強軍事裝備等事項。

二、對於記者招待會中可能提出問題的答覆,艾森豪總統可以回答說,中國共 產黨攻擊外島能否僅是一有限的作戰行動,是令人懷疑的;並且已經注意到,中國 共產黨的攻擊對和平可能構成真正的威脅。

三、向中華民國政府保證,美國將會依照 1955 年杜勒斯與葉公超所協議的中美 共同防禦條約換文規定,對外島的重大攻擊,將會構成協議中所指涉之緊急狀態,

並成為採取軍事行動的正當理由。232

8 月 23 日,在金門砲戰發生之前,美國公佈杜勒斯回函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 席摩根(Thomas Morgan)的信,先前摩根來函表示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強對於台灣 空軍力量的報導感到關切。杜勒斯回函給摩根的信中表示:

「我們的確對於你所提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強兵力的跡象感到不安。從這跡 象顯示,他們可能試圖以強行攻奪金門或馬租。正如你所知的,這些島嶼一直控制 在中華民國的手中,而且在過去四年中,台灣與這些島嶼間的關係日益密切,相互 依靠的程度也有增加。本人認為,任何人如果推斷,中華人民共和國企圖使用武力 改變此一態勢,而現在發動攻擊,並企圖征服各外島之行動可能是一種有限度作戰 行動,那是十分危險的。本人深恐此種行動將構成對該地區內和平的威脅。因此,

本人希望而且相信此種行動將不會發生。」233

8 月 23 日 18 時 30 分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對金門展開大規模地砲擊,兩 個小時之內合計發射 5 萬餘發砲彈,至 10 月 5 日為止,更計有 42 萬餘發之砲彈。234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在廈門、蓮河、圍頭等地區的砲兵陣地,對金門發動砲擊,配合

8 月 23 日 18 時 30 分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對金門展開大規模地砲擊,兩 個小時之內合計發射 5 萬餘發砲彈,至 10 月 5 日為止,更計有 42 萬餘發之砲彈。234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在廈門、蓮河、圍頭等地區的砲兵陣地,對金門發動砲擊,配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