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017 年 G20 研究中心大事记

在文檔中 国际经济观察 (頁 43-46)

10 月 16 日下午, 《区域与全球发展》创刊号暨《二十国集团(G20)发展报告(2016-2017)》 发布会在图书馆举行。发布会由《区域与全球发展》编辑部及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原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我校校长、《区域与全球 发展》主编、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主任彭龙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副校长孙有中主持。

为向国内外学术界推介区域和全球发展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实现服务国家“一带一 路”战略的目标,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我校特推出聚焦区域研究与全球发展的学术 性刊物,并已于 9 月推出创刊号。该刊物由教育部主管、我校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 版,重点栏目包括全球治理、区域问题、国别研究、区域与全球文明、国际组织专题等。首期 刊物就聚焦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特朗普的中东政策等区域与全 球热点议题,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意义。

同期发布的《二十国集团(G20)发展报告(2016-2017)》由我校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组 织编写,通过整理大量一手资料和数据,系统性地对二十国集团主要成员国过去两年间的经济 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及深入研究,并从学术视角探讨了跨境资本流动和后危机时代各国为促进 经济转型升级而采取的创新战略等议题,还关注了 G20 杭州峰会、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等热点 问题。《二十国集团(G20)发展报告(2016-2017)》是《二十国集团发展报告》系列丛书的第 二部作品,自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彭龙指出,《区域与全球发展》创刊号及《二十国集团(G20)发展报告(2016-2017)》的 出版是我校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的新成果。北外将于近期实现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 方语言和区域研究的全覆盖,该杂志的创建与发布对于此战略的实现意义重大。希望通过《区 域与全球发展》这个平台,支持并鼓励各语言专业的教师,加强区域与国别研究。北京外国语 大学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多语种、多学科的优势,将区域国别研究打造为学校未来发展的重点学 科领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为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向校内外 专家对杂志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诚挚地感谢,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定集全校之力及社会资源的支持 将杂志办好。

发布会上,原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高度肯定了 我校在区域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指出我国在区域与国别研究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将尽自身所能,为杂志的发展壮大而努力。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则为杂志近期的

41

选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认为杂志应以改革开放 40 年、新中国建国 70 周年为契机讲好中 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也提出一个新刊物的创办来之 不易,尤其是在国内学术期刊数量繁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建议杂志编辑部要通过各种形 式,吸纳年轻学术力量,实现杂志的长远发展。中国国际经贸法研究会会长沈四宝也希望杂志 的创办能为中国更深地介入全球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在国内学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上起到引领作用。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教授也就杂志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受 到与会学者专家的一致认可。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现代国际 关系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与我校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当天下午的发布仪式,并就 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10 月 18 日,北外 G20 研究中心围绕“中韩经贸合作现状及发展方向”举办了一场学术沙 龙。特邀嘉宾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韩国统一部教育 委员、韩中社会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日韩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秘书长、韩国今明智库中央执 行委员禹辰勋教授从中韩贸易 25 年回顾与现状、贸易结构、萨德争端和发展方向四个方面进 行讲解。

关于中韩贸易 25 年回顾与现状,禹辰勋教授指出,造成 2013 年创历史最高后逐渐减少造 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中国的‘红色供应链 ’代替进口产品,韩国企业撤出中国,转向东南亚等。

2006 年,新建企业数最高达到 2389 家后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劳动成本持续增长,中 国政府的环境法更加严格等。

关于中韩贸易结构,禹辰勋教授指出,过去中韩两国贸易以货物贸易为主,近期服务贸易 正在扩大,中韩 FTA 服务领域后续谈判结束后,服务贸易将成为中韩贸易的新增长动力。尤其 是中国扩大医疗、教育、旅游、文化领域开放,韩国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有望增加。

关于萨德争端方面,禹辰勋教授指出,2017 年上半年,韩国对中国出口同比增加的主要 原因是国际油价上涨,全球贸易放缓,中国经济回暖,半导体行业进入景气周期,上年度对华 出口骤减带来的基数效应等;受萨德争端影响韩国对中国 FDI 出现下降趋势,外国投资企业的 出口在中国全部出口所占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引进外资政策 发生变化,金融危机后,限制能源消耗过大及对环境有污染的 FDI,有选择推进高科技制造业 和先进服务业。

对于中韩贸易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禹辰勋教授指出,过去 25 年,中韩两国通过加工贸 易方式度过了贸易互补的黄金时期,随着中国增长方式的转换,韩国对中国出口将以中间产品

42

为主转为消费产品为主,受两国产业的互补性,中韩 FTA 影响,两国贸易将以 3000 亿美元为 目标发展,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两国“竞争的同时又进行合作”不可避免,应追求中韩共创 商务模式。为了应对新保护贸易主义抬头,推进东亚 FTA 和经济整合,中韩两国应加强“中日 韩 FTA”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商方面的合作,扩大两国之间企业 M&A,技术 投资等扩大两国之间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

禹辰勋教授在最后指出,为了避免因受两国政治关系变化影响而政府之间官方对话关闭的 情况,有必要尽快建立“中韩经济对话机制”以适时讨论解决必要的经济议题,韩国应主动扛 起东北地区“一带一路”发展的据点国家责任,在中-韩-朝-俄的经济走廊推进过程中起到主 导作用,为地区稳定做出贡献,同时实现经济利益,考虑在东北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建立“第二 开城工团”。

11 月 15 日,北外 G20 研究中心围绕“本轮复苏有什么不同?关注贸易复苏的深层含义”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三层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学术沙龙。特邀嘉宾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 析师朱启兵先生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本轮贸易复苏有什么不同之处以及本轮贸易复苏的深层含 义。

朱启兵表示:本轮贸易复苏最大的区别在于净出口贡献回升,进口增速快于出口,经常项 目顺差占 GDP 比例下降;在贸易对需求的综合影响这方面从相关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前三季度 出口对 GDP 的贡献和贡献率远高于统计局公布的贡献和贡献率数值;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影响 汇率的更多是基本面预期,中国的外汇储备并无风险;不同类别商品的贸易竞争力的变化恰恰 显示了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即中国的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中国逐步走向价值链的中高端。

对于本轮贸易复苏的深层含义,朱启兵从供给端看贸易复苏和顺差收窄、进口结构的变化 并通过一个实证研究来分析,他表示:在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即人均 GNI 达到 3000—4000 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水平时,出口导致的储蓄过剩效应开始出现,此时,加大进口将有助于 国内资本形成并进而再度推动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升;而随着人均 GNI 增长到 6000—8000 美元时,接近高收入时,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将再度发挥作用。

朱启兵最后在政策选择这方面从货币、贸易伙伴关系以及海外投资和国内情况进行了讲解。

12 月 13 日,北外 G20 研究中心围绕“A 股市场并购的逻辑与实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 书馆三层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学术沙龙。特邀嘉宾华泰联合董事总经理、并购业务负责人劳志明 先生从驱动、方案、交易和投资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 A 股市场上并购的逻辑与实际操作。

劳志明表示,并购作为交易是企业市场战略或者实现商业利益的工具——并购能给企业带

在文檔中 国际经济观察 (頁 43-4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