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3 一維奈米氧化鋅文獻回顧

水溶液法(aqueous solution)合成金屬氧化物,一般而言都是在低 過飽和度的過飽和溶液中,利用異質成核(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的方式在特定表面上形成奈米晶體,而晶體成長(crystallization)的關 鍵因素掌控在金屬離子及其錯合物(complex)的水解與析出,和飽和離 子張力(ionic strength) 、溶液濃度、溫度、pH質等因素有關。5253

水溶液法合成氧化鋅奈米材料,具有低溫、低成本及容易大尺寸 化(scale up)的優點。利用緩衝層合成氧化鋅的系統中,原本薄膜材料 固有的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問題,反而可以作為氧化鋅的異 質成核點,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2-3-1單軸成長機制

氧化鋅奈米線擁有極性與非極性兩種極性結晶面如圖 1-2,極性 結 晶 平 面 分 為 末 端 是 氧 原 子 (O -terminated)及末端是鋅原子(Zn -terminated)的(0001)與(0001),而非極性的結晶平面包括(1120) 和(1010);極性結晶面有較低的穩定性。且由於極性與非極性平面在

熱力學表面能平衡上的差異,使氧化鋅奈米線在長晶的過程中,必須 經 歷 一 段 降 低 表 面 自 由 能(surface energy) 的 熱 力 學 重 整 過 程 (thermaldynamic rearrangement) 53,使其表面電子重新分佈,得到一個 熱力學較穩定的平面,其中又分為三種平衡,包括表面再造(surface kinetically locked-in 的方式限制{0001}成長。

(3). 在沈積初期,晶體表面的單層原子可逃脫熱力學上限制,自由 的轉換到(0001)方向,以利單軸成長機制的進行。

2-3-2 水溶液法合成氧化鋅之演進與理論架構

Anderson研究團隊, 1991 年於JACS期刊發表利用醋酸鋅(Zinc acetate)與氫氧化鈉(NaOH),在乙醇中合成出氧化鋅奈米粒子(ZnO nanoparticle) 。在該報導中,建立了水熱法法合成氧化鋅晶體奈米材 料的理論55。根據報導,氧化鋅是由Ostwald growth和Aggregation兩種 理論架構成長,如圖2-9 所示,由Monomer、Dimer、Unit cell、Cluster 成長到最後的奈米顆粒;Ostwald growth則是形成單晶氧化鋅奈米顆 粒的主要機制,Aggregation機制則會傾向於形成氧化鋅團簇。

2002 年,Horst Weller研究團隊在甲醇中利用醋酸鋅合成氧化鋅 奈米粒子,在濃縮粒徑大小分佈在 3nm左右的氧化鋅奈米顆粒過程中 發現到,氧化鋅不單只是以Ostwald growth形成奈米顆粒,取而代之 的是以oriented attachment機制由氧化鋅奈米粒子延著單軸聚集成長

56。 此 外 ,Bin Liu 等 人 , 使 用 硝 酸 鋅 (Zinc nitrate) 與 乙 二 氨 (ethylenediamine,EDA)的酒精溶液,在常溫下與氫氧化鈉反應,成 功地製備出具高長寬比的氧化鋅奈米棒57

2-3-3 以水溶液法在基材上合成一維氧化鋅奈米陣列

2001年瑞士的Lionel Vayssieres研究團隊,首先以水溶液的方式,

在基材上合成出氧化鋅奈米棒陣列的相關報導58,該研究是利用硝酸 鋅鹽以及HMT ( hexomethylenetetramine )作為反應的前趨物,在ITO 導電玻璃上合成出氧化鋅奈米陣列。隨後,在2001年底,利用反應時 間的差異,在ITO及FTO玻璃上合成出管狀氧化鋅奈米結構59;並且 在2003年,以相同的方式直接在矽基材上長出氧化鋅奈米陣列60。 由1996年開始利用水溶液法製作高結晶性的氧化鋅晶種層就陸續

的被報導61~68包括Izaki等人使用硝酸鋅dimethylamineborane(DMAB)

反應。 O’Brien等人使用醋酸鋅和ethane-1,2-diamine(en),皆能得到 品質優良的氧化鋅晶種層。各式的氧化鋅晶種層合成法整理如表2-1。

2002年Zhengrong R. Tian等人,在這一系列相關的報導當中,以 晶種(seeds)的方式在基材上合成出氧化鋅奈米結構。Zhengrong R.

Tian等人,利用預合成好的棒狀氧化鋅基材做二次成長的反應過程

2003年,楊培東研究團隊,將氧化鋅奈米粒子以旋轉塗佈的方式灑 明導電膜上製備出氧化鋅奈米棒7。以AZO為緩衝層(buffer layer)合成 氧化鋅奈米棒,不但仍保有氧化鋅透明與導電的優勢,並且同時解決

具備有「(1)基材選擇性高,可在ITO、FTO、Si wafer、ZnO、GaN…

等各式基板上,合成出氧化鋅奈米陣列。(2) 低pH值,接近中性反應,

易於結晶平面的成長;並且便於調整反應濃度,改變合成環境之離子 張力(ionic strength),能有效地控制棒狀氧化鋅的表面形態。(3)反應 達析出點(precipitation point)之後,再將基材置入溶液中參與反應,可 有效的提升基材的透光度。(4)利用HMT做反應物,可製備出具更高 規則度的棒狀氧化鋅奈米陣列。(5)較長及較粗的氧化鋅奈米棒,有 傾向於熔合(fused bundle)在一起的成長趨勢。」等多項特性53

Youngjo Tak等人以光阻作阻絕層,利用曝光顯影的方式,在鋅 緩衝層上達到選區成長的目的,如圖 2-12 所示,其圖樣尺寸在 50μm 左右;並且在報導中提到,如果以多次成長的方式合成氧化鋅,圖 2-13,可避免氧化鋅直徑的成長,在基材上得到具更高長寬比(deep aspect ratio)的氧化鋅奈米棒陣列71

圖2-1 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元件結構分類圖(a)單層結構(b)雙層結構(c) 非規則異質介面(d)規則異質結構

[Chem.Mater., 2004, 16, 4533.]

圖2-2 以單層 PPV 高分子製作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元件示意圖 [J. Phys. Condens. Matter., 1994, 6,1379]

圖2-3 利用 PV 和 CuPc 製作雙層太陽能電池元件示意圖 [Appl. Phys. Lett., 1986, 48, 183.]

圖 2-4 利用 MEH-OPV5 和 C60 製作摻混太陽能電池元件示意圖 [Adv. Mater., 1999, 11, 1515.]

圖2 - 5 為利用有機無機摻混製備之太陽能電池示意圖,a 為無機氧化 鋅量子點,b 為有機 MDMO-PPV,c 為元件之能帶結構,d 為元件之

示意圖。

[Adv. Mater., 2004, 16, 1009.]

(b)

圖2-6(a)用規則二氧化鈦孔洞和 P3HT 製備太陽能電池元件示意圖 (b) 規則二氧化鈦孔洞表面圖

[Appl. Phys. Lett. 2003, 83, 3380.]

圖2-7 利用孔洞矽模板製備 CdS 網狀結構 [Chem. Mater., 2006, 18, 4231.]

圖2-8 利用 CdSe 網狀結構和 P3HT 高分子製備太陽能電池 J-V 圖 (內差)元件示意圖

[Chem. Mater., 2006, 18, 4231.]

圖2 - 9 氧化鋅晶體成長機制圖 [J. Am. Chem. Soc. 1991, 113, 2826.]

圖2 - 10 一維氧化鋅奈米結構熔合成長之機制圖 [J. Mater. Chem., 2004, 14, 2575.]

圖 2 -11 一維氧化鋅奈米結構熔合成長之 SEM 表面形態圖 [J. Mater. Chem., 2004, 14, 2575.]

g

圖 2 -12 為選擇性成長過程 a 為基材表面、b 為利用基材成長之一維 氧化鋅奈米陣列、c 為選擇性成長之平面、d 為斜面以及 e、f 的放大 SEM 圖;其中圖 g 為利用光阻達到選擇性成長目的的機制流程圖

[J. Phys. Chem. B, 2005, 109, 19263]

圖2 - 13 為利用多次成長得到更具長寬比一維氧化鋅奈米結構的示 意圖,其中a~d 分別為直接成長、一次加料、二次加料以及三次加料

之SEM 圖,而 e 為數值統計之長短軸比較圖。

[J. Phys. Chem. B, 2005, 109, 19263.]

表 2-1 氧化鋅晶種層合成法

第三章 實驗藥品與設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