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6 組形容詞 62 名受測者

10 位專家挑選適合用語彙

20 組形容詞

現場民眾感覺評量測試

因素分析

20 組形容詞

二次篩選 初次篩選

最後檢定篩選

(二)基本資料:

包括受訪者之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藝術背景,除希望了解本研究樣本 之特性外,亦可檢視抽樣樣本的代表性,並且藉由受訪者的基本資料,了解不 同的屬性區隔與對公共藝術看法的差異,以作為結果的分析與推論。

(三)樣本大小與調查方式:

以14件公共藝術為主對象,個別發放25份問卷,發放日期自民國九十五年 四月十六號至五月十日,共計21日。發放時間為不包含週末之上下班尖峰時 刻,一般日期的早上七點半至九點,以及下午四點至八點間。訪問的對象,多 以學生族群為主,其次為上班族群以及家庭主婦或老年人,以一對一方式進行 問卷。發放的方式以針對公共藝術的「質」做了解分析,所以採用開放性問卷,

則問卷調查的對象選擇,是以位於公共藝術周邊之行人為主,並且其視線範圍 需清楚看見該藝術作品為主。

第肆章 公共藝術之因子平均值分析

第一節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有關量化資料經整理部分,將對14個公共藝術中個別發放25份問卷,其中總 共回收了314份有效問卷,系統所界定的7個遺漏值將為7份無效問卷,整體回收率 90%。以下為各項分析之結果,314位有效樣本在「性別」的分配方面,其中男性 佔43.6%,女性佔56.4%,女性樣本略多於男性樣本數。有效樣本在「年齡」方面 以20-30歲為多數(57%),其次是20歲以下(23.9%)、31-40歲以下(10.5%)、51-60歲 (4.5%)、41-50歲(3.8%)、,以60歲及以上所佔百分比最低(0.3%),此現象亦可反應 出使用此站的旅客年齡分佈大多為年輕學生族群。(表4-1-1)

表4-1-1 受測者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 數量 百分比

男 137 43.6%

姓別 女 177 56.4%

20歲以下 75 23.9%

21~30 179 57.1%

31~40 33 10.5%

41~50 12 3.8%

51~60 14 4.5%

年齡

61歲以上 1 0.3%

研究所 34 10.8%

大學 173 55.1%

專科 38 12.1%

高中 55 17.5%

教育程度

其他 14 4.5%

有 42 13.4%

藝術背景

無 272 86.6%

「教育程度」以大學(55.1%)佔大多數,其次是高中職(17.5%)、專科(12.1%)、研究 所(10.8%),其他及國中以下佔的比例最小(4.5%)。有效樣本在「有無藝術背景」

的分配方面,其中非藝術領域86.6%、藝術領域13.4%,非藝術領域樣本大幅多於 藝術領域的樣本數。

第二節 捷運公共藝術型態與感性語彙關係

為了取得公共藝術型態與感性語彙辭之間的量化關係,以本研究前階段將公 共藝術型態所鎖定的4 種不同「設置方式」的藝術品比做為探討對象。再經回收 所得出的20 題題項(形容詞詞彙)數據,計算出 4 種不同「設置方式」之公共藝術 感知的平均值,再依照平均數值將4 種不同型態的公共藝術之剖析意象圖繪出,

藉此觀察不同的設置方式的捷運公共藝術在一般市民的感受之差別。

一、捷運公共藝術類型定義

依照前第三章,將捷運公共藝術依不同的「設置方式」劃分為:

(一)立地式公共藝術

藝術品立於展示空間的地面上為主,並不侷限位於室內與室外的差異。

(二)牆面式公共藝術

藝術品位於展示空間的牆面上為主,並不侷限位於室內與室外的差異。

(三)懸掛式公共藝術

藝術品懸掛於展示空間的形式為主,只侷限位於室內。

(四)空間式公共藝術

藝術品與建築空間的巧妙結合,在空間之中也融合了「懸掛式」、「牆面 式」、「立地式」的公共藝術。

二、平均值與標準差

「平均值」為各項形容詞在各問卷調查中的得分數之平均,可以藉此比較乘 客對不同感知之平均好壞高低;「標準差」則為另一個重要的觀察數據,一群觀

察值其平均值之差,稱為離均差,將全部的離均差平方,取平均再開根號,稱為

「標準差」。標準差可大小,可代表整體群組彼此間的差異性,標準差越小,表 示整體群組表現趨於一致,標準差將在下一節「創作形式之因子分析評值中」扮 演重要之依據。

圖4-2-1 標準差之示意圖,標準差小,群體表現趨於一致。

在20 多對相對立的形容語詞中,劃分七個等級,由左至右分別給予 1 至 7 的 評分。以「分散的/整體的」為例,愈接近「分散的」分數愈低,最低為 1 分;

而愈接近「整體的」分數愈高,最高為7 分;若得分為 4,則屬中性意象,表示 無特別的偏向或看法,藉 檢視平均數在正負的趨向。

(一)「設置方式」之感官知覺平均值

由(表 4-2-1)將各種「設置方式」之公共藝術,包含立地式、牆面式、

懸掛式、空間式,作平均值的感性語彙關係分析。

(二)「設置方式」之偏好平均值

由(表 4-2-2)將各種「設置方式」型態之公共藝術,包含立地式、牆面 式、懸掛式、空間式,作平均值的偏好性強度分析。

三、剖析圖之意味傾向

將各語彙問卷得到的統計數據列於 表 4-2-1 與 表 4-2-2 中,為求分析方便,

本人將 表 4-2-1 與 表 4-2-2 之結果,繪製成 圖 4-2-2 以及 圖 4-2-3,將各個平均 值以直線圖繪出,可以明顯觀察出傾向的偏度,以探討其互相間之差異。在剖析 圖中X 向座標表示篩選後的 20 對形容詞,Y 向座標表示主要七階的量表(間距單 位0.5),則表示態度感受之感受之強弱,越靠近 7 越接近負向,反之越接近 1 為

正向,依序在圖表中的數值點則為以換算過之平均數以剖析圖表繪出。

表4-2-1 各式「設置方式」之公共藝術型態的感知平均值

公共藝術的型態

立地式 牆面式 懸掛式 空間式

自然的/造作的 3.72 3.52 3.15 3.34

美觀的/醜陋的 3.85 2.98 2.96 2.76

細緻的/粗糙的 4.00 3.16 3.43 3.45

高雅的/低俗的 3.90 3.35 3.47 3.55

意義性的/沒意義性的 4.02 3.28 3.70 3.64

柔和的/生硬的 3.72 3.29 3.27 3.18

引人注目的/不引人注目的 3.81 3.29 3.37 2.84

親切的/冷漠的 3.85 3.58 3.28 3.18

活潑的/呆板的 3.88 3.27 3.68 3.14

獨特的/平凡的 3.86 3.20 3.06 2.86

簡潔的/累贅的 3.23 2.97 2.98 3.41

協調的/互斥的 3.47 3.17 3.08 3.07

參與性的/沒參與性的 3.95 3.79 4.56 3.36

安全的/危險的 2.66 2.70 3.33 2.89

整體的/分散的 3.12 3.10 4.25 2.80

對稱的/不對稱的 3.35 3.47 3.70 3.43

立體的/平面的 2.52 3.79 2.59 2.43

開放的/封閉的 2.88 3.16 3.00 2.45

現代的/陳舊的 3.05 3.29 2.97 2.70

曲線的/直線的 3.11 3.60 3.40 3.25

表4-2-2 各式「設置方式」之公共藝術型態的偏好平均值

公共藝術的型態

立地式 牆面式 懸掛式 空間式

喜歡的/厭惡的 3.84 3.22 3.16 2.90

接著,我們將 表 4-2-1 整理繪成剖析圖 圖 4-2-2,藉由剖析圖可以明確的檢 視出立地式、牆面式、懸掛式與空間式間四種不同類型的捷運公共藝術給一般民 眾的不同的感覺與偏好作首先初步的探討了解。在 圖 4-2-3 中,可以看出民眾對 於不同設置方式的喜好度,一般民眾對於立地式的喜好度最低,其次為牆面式、

懸掛式,對於空間式的喜好度最高。

四、個別型式之綜合分析討論

接下來筆者將不同型態的藝術品與20 對語意意味傾向辭彙(表 4-2-1)與偏好值 的傾向(圖 4-2-2),做詳細的平均值分析。

(一)立地式:

捷運週邊的公共藝術型態主要還是多以豎立於地面的形式較多,但是筆者 藉著問卷之平均數的分析後,立地式的藝術品相對於其他的空間型態的也較給 人較普遍、不自然、粗糙、不美觀與稍微傳統之感,整體的注目度與親切感也 不高,由此在公共藝術形容詞分析中,將發現此型態在心理上的感官上偏頗負 態,有粗糙、低俗、冷漠之感。由於在捷運站週邊的立地式公共藝術色調較偏 冷色調,搭配捷運站體空間內的地面舖磚與牆面烤漆相較之下有些突兀。但反 之,在空間結構上給人有簡潔與整體的感覺如同安全性也給人比較安心的感 覺,給人安全、對稱、整體之感,不會因有不結實而倒塌毀壞的顧慮,整體型 態上也感覺偏立體與曲線感。所以運用部分形體塑造之趣味性,設計成為有意 義的街道家具,應可以增加與一般民眾和藝術品之間的參與度。

(二)牆面式:

在捷運站體相較於國外台灣的壁面式公共藝術比例相較下較少,由此在公 共藝術形容詞分析中,牆面式的公共藝術在心理上的感官上,比起所有型態相 較之下最偏向正值,給人有較美觀、細緻與高雅感,且大多的壁面式公共藝術 都未設置於月台內,而是位於售票大廳的牆邊或是地下街廊道的展示櫃,適合 行人放慢腳步細細品味,不會因上下車匆促感而有所影響。所以大多藝術品展 示都著重其內容性與意義性,會利用大幅度的圖文排版敘述當地的歷史與緣

由,或是將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古蹟展示於櫥窗。不過另外在牆面式的公共藝 術在藝術的造型感中評價最低,原因是牆面式的公共藝術的特色就是「牆面」, 其塑造方式必須遷就於牆壁,導致發揮的空間有限。

(三)懸掛式:

懸掛式公共藝術具有一共通點,就是皆設置於月台之中,且裝置金額的花 費上不匪,一般都不被建議架設這類型式,在(圖 4-2-2)中可見,其在空間中 的結構感中評價不高,給人危險、分散、不安全感,原因在懸掛式公共藝術位 於行人一般的視線以上所以給人比較分散且危險的感覺,導致其在結構空間感 中評價低落。此外,主體型式也大多以立體抽象化和鮮艷的顏色高掛於空間的 上半部,可以提高行人的趣味性與獨特感,可是相對的與行人之間互動就比較 難,參與性低。

(四)空間式:

空間式的公共藝術就是藝術與建築做完整的結合,其特質就在公共藝術跳 脫定點式裝飾與美化而融入整個空間。民眾對此公共藝術型態感官上不難察覺 空間的整體性相當高,在美觀與引人注目度也較為突出,主體造型感上整體的 空間與物件立體造型與高科技的LED 配合,特別給人有新穎與科技的感覺,

故其在心理感覺的評價頗高,有柔和、引人注目、親切感。此外,其在結構空 間感覺中的評價也非常高,主要的原因為「空間式」的設計結合了整個捷運站 體,使整個站體便是其藝術空間,所以主體結構空間感評價很高,有安全與整 體感。在造型感發揮上,「空間式」也得到最好的評價,因為在這類型的公共 藝術,是結合整個捷運站,因此不會有突兀的感覺,整個捷運站的具有一個造 型感,則成為「空間式」公共藝術,故在主體造型感上的立體、曲線、開放、

現代桿的評值最高。「空間式」在各項評比中皆有好的評價,可惜的是,在空 間式的公共藝術「小碧潭站」中,其與小碧潭或附近的新店河濱公園以及週邊 地區的歷史並無任何關聯,所以民眾對這邊的意義性認知就較為薄弱,所以意 義性評值不高,但是整體上與一致性空間捷運公共藝術最能博取大眾的喜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