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步驟 7 . 組合黏貼為紙模

開始試著切割與組裝,慢慢微調、修正每一個部位的細節與角度。

步驟 8 . 重複第四五六七步驟修正紙型樣式重新組合黏貼新紙模

步驟 9 . 最後修飾整理

步驟 10 . 完成創作

此次創作的實驗步驟裡,先分別設計頭部與軀幹展開圖,實驗過程累積頭 部 5 組與軀幹 4 組,接著再將頭部與軀幹的紙模展開,再重新繪製整合兩者為 完整的單一組合,組合之後經過微調修正其中的細節,累積共 10 組,最後完 成的紙模與實際的麻雀圖鑑對照,再經過頭部的檢討與修正,共發展 10 組,

完整設計流程如圖所示:(圖 4-2)

A B C D

STEP01

STEP02

STEP03

STEP04

STEP05

圖 4-2 創作流程

圖 4-3 頭部紙雕造形草圖 麻雀頭部第 1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A)

本研究為幾何立體造形創作,由簡單的幾何形開始組合繪製成草圖 (圖 4-3) ,並需要顧及到其展開後的設計圖是否能夠成立,不易破碎或組裝失敗。

在進行第一次立體造形的取樣,先將麻雀頭部頭、眼、喙三部分進行展開 圖的設計(圖 4-4),先不預設其三部位在麻雀頭部整體的比例為多少,而是 以三部分能完整呈現於一個頭部展開圖的前提下進行設計 A 紙模。

在此次的實驗中,發現(圖 4-5)在本次的幾何造形頭、眼、喙在整體比 例中略顯誇張,雖可略為看出為鳥類的頭部造形,卻無法呈現或讓人辨識出屬 於麻雀頭部的幾何造形,且後方缺一面體來包覆完整的頭部造形。

圖 4-5 麻雀頭部紙模 A 各種角度的檢視

麻雀頭部第 2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B)

1. 紙模 A 的眼窩下方耳羽的位置缺一面體包覆,紙模 B 可設計一組三角形 於此位置(圖 4-6)。

2. 紙模 A 的頭頂與後腦銜接頸椎的幾何面,斜降角度過快,紙模 B 可多 設計幾組切面,讓其後腦側面視角呈現為較接近圓弧的多邊鈍角幾何造形(圖 4-7)

圖 4-6 紙模 A 與 B 的眼窩造形前後對照

圖 4-7 紙模 A 與 B 的後腦造形前後對照

3. 紙模 B 的組裝實驗下,頸椎位置雖已設計幾何面體補上紙模 A 原缺口的 位置,但其紙模 B 立體造形完成時呈現出內凹的效果,則不如當初研究者設計 紙模 B 所預想呈現的外拱幾何造形(圖 4-8)

4. 紙模 B 的鳥喙雖已修正調整但在,比例和形狀仍過於不符合麻雀喜覓食 雜糧穀物所演化出的短錐形鳥喙(圖 4-9)。

圖 4-8 紙模 A 與 B 的頸椎位置造形前後對照

圖 4-9 麻雀與紙模 B 在鳥喙部分的實際對照圖

麻雀頭部第 3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C)

1. 紙模 B 的眼窩比例過大,研究者紙模 C 將眼窩部分的幾何形改為半月形

(圖 4-11)。

2. 創作者發現眼窩修正為半月型簍空部分後,其連接於上方之四邊形產 生不規則曲面,所以將其四邊形面體對角線分割為兩組三角形面體即可解決此 四邊形曲面不規則的問題(圖 4-12)。

圖 4-11 紙模 B 與 C 的眼窩造形前後對照

圖 4-12 紙模 B 與 C 的眼窩上方四邊形前後對照

3. 紙模 C 的頭部頸椎位置已修改為研究者希望的外拱幾何造形,但其銜接 於頸椎側面位置的幾何面卻無法呈現出幾何造形該有的立體感,而是一些多於 的且不必要的切面,需要重新設計其展開圖的幾何面(圖 4-13)。

圖 4-13 紙模 B 與 C 的頸椎位置造形前後對照

圖 4-14 麻雀頭部紙模 C 各種角度的檢視

圖 4-16 麻雀頭部紙模 D 各種角度的檢視 麻雀頭部第 4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D)

研究者將頭部紙模 D 的眼窩造形簍空的部分修正為三角形面體,較符合研 究者創作的設計概念(圖 4-15)。

圖 4-15 紙模 C 與 D 的眼窩造形前後對照

圖 4-18 麻雀頭部紙模 E 各種角度的檢視 麻雀頭部第 5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E)

紙模 D 在眼窩修正為簍空三角形上方兩斜邊連接的四邊形面體,研究者發 現其用四邊形面體呈現,不夠立體,故在紙模 E 設計時運用四邊形對角線分割 的原理,各產生為兩組三角形 ( 共 4 組 ),來製造眼窩上方內凹的立體感(圖 4-17)。

圖 4-17 紙模 D 與 E 的眼窩造形內凹前後對照

麻雀軀幹第 1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A)

研究者在每一個部位立體造形前的第一次造形都會先將其用草圖方式大致 先畫出一個簡單的幾何面體組合而成的立體造形草圖(圖 4-19)

接著再將其草圖用展開圖的概念繪製於 Adobe Illustrator 繪圖軟體中,列 印試摺成紙模(圖 4-20)。當然,此次也不例外,因為無法預想其全部幾何面 體的包覆型態,故將其每一部分的第一次紙模皆設計為簍空的方式,以便研究 與微調的依據來進行下一次的紙模設計。

圖 4-19 軀幹紙雕造形草圖

在此次的軀幹紙模(圖 4-21)實驗中,研究者以粗略的草圖來設計展開圖,

許多拼接幾何面的位置不甚理想,導致某些黏貼面與折線的效果不好,將在紙 模 B 中作調整。

圖 4-21 麻雀軀幹紙模 A 各種角度的檢視

麻雀軀幹第 2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B)

1. 紙模 B 的設計在其底部用三角形面體與胸前下方原開放位置以梯形四邊 形面體完整包覆其紙模造形(圖 4-22)。

2. 研究者在其胸前下方原開放位置的梯形四邊形旁兩側連接的四邊形作 對角線分割,希望產生一明顯的切面,來製造立體感。但因效果不彰在紙模 C 時取消其設計概念(圖 4-23)。

圖 4-22 紙模 A 與 B 的底部設計前後對照

圖 4-23 紙模 A 與 B 的胸前下方兩側前後對照

麻雀軀幹第 3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C)

1. 紙模 C 在其胸前下方梯形面體位置的對角交叉摺線,但研究者發現在製 作立體造形時,任何四邊形在加入對角交叉摺線,立體切面效果是不成立的,

除非為過度凹摺的方式,才有些微立體感的產生,且交叉摺線下每個幾何面都 非平整面,不符合預期之效果(圖 4-25)。

圖 4-25 紙模 B 與 C 的胸前下方梯形設計前後對照

圖 4-26 麻雀軀幹紙模 C 各種角度的檢視

麻雀軀幹第 4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D)

1. 紙模 D 刪除紙模 C 其胸前下方梯形四邊形面體位置的對角交叉摺線設 計。其餘部分則與紙模 C 相同(圖 4-27)。

………...

研究者將初步創作的頭部與軀幹紙模合而為一,將其結合繪製成一體成型 的展開圖,完整呈現於一張 A4 紙張後。繼續切割、拗摺、黏貼,修正其一體 成型之後的麻雀立體造形,於是有了以下創作記錄。

圖 4-27 紙模 C 與 D 的胸前下方梯形設計前後對照

圖 4-28 麻雀軀幹紙模 D 各種角度的檢視

麻雀頭部 + 軀幹整體版第 1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A)

1. 研究者在完整版第一次試作,先將取其兩個部分的頭部後頸椎處以簡單 的幾何面互相拼接在一起,組裝紙模完發現,麻雀頭部紙模與軀幹紙模接合處 有所差距,必須調整修正(圖 4-29)。

2. 此次的紙模實驗 ( 圖 4-30),頭與軀幹背面拼接處需重新設計幾何面,

方可拼接為完整的立體幾何造形。

圖 4-29 紙模 A 頭部與軀幹尚無法拼接完整

圖 4-30 麻雀整體版紙模 A 各種角度的檢視

麻雀頭部 + 軀幹整體版第 2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B)

1. 研究者在第二次的修正中已將頭部與軀幹的每個幾何面完整拼接成一組 麻雀的幾何立體造形(圖 4-31)。

2. 紙模 B 中研究者認為頭部與軀幹拼接處雖以完整結合,但並非研究者 喜歡或預想的創作樣式,於是在紙模 B 中先調整了頸側與頸椎拼接處的幾何形 如下圖所示,研究者希望讓其創作的背面與側面看過去的頸側幾何面構成不是 一個不對稱梯形的呈現,而是設計一個內凹的幾何面體,較為符合鳥類外型的 構造(圖 4-32)。

圖 4-31 紙模 A 與 B 拚接處修正前後對照

圖 4-32 紙模 B 頸側修正示意圖

麻雀頭部 + 軀幹整體版第 3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C)

1. 研究者在第三次的修正中已將先前紙模 B 頭部頸椎拼接處的部分修正,

但在紙模 C 組合完畢後發現其修正後的幾何面並非平整呈現,在下一次的紙模 修正中,會以先前頭部紙模 B 產生幾何面彎曲的解決方法一樣,會在此不規則 的四邊幾何面增加一摺線,使其修正為兩 個三角形幾何面,即可解決問題(圖 4-34)。

圖 4-35 麻雀整體版紙模 C 各種角度的檢視 圖 4-34 紙模 C 頸側修正示意圖

麻雀頭部 + 軀幹整體版第 4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D)

1. 研究者修正上述紙模 C 的缺點設計出紙模 D 的兩個三角形幾何面,以 成功達到面體平整的目的(圖 4-36)。

2. 研究者認為紙模 D 的軀幹型態過於單薄,缺少了麻雀羽翼收合時呈現 軀幹側邊厚度立體感的幾何面體,修改示意如(圖 4-37):

圖 4-36 紙模 C 與 D 修正前後對照

圖 4-37 紙模 D 修正示意圖

麻雀頭部 + 軀幹整體版第 5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E)

1. 研究者對照紙模 D 之後,重新調整設計紙模 E 羽翼收合的側面部分,

使其新的紙模可以呈現其羽翼收合後的立體感,並非一個簡單的三角形幾何面 處理,原紙模 D 與紙模 E 的對照(圖 4-39):

圖 4-40 麻雀整體版紙模 E 各種角度的檢視 圖 4-39 紙模 D 與 E 修正前後對照

麻雀頭部 + 軀幹整體版第 6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F)

1. 研究者對紙模 E 修正後的結果發現,其表現羽翼收合後的幾何面體表現,

無法呈現出其羽翼收合後的立體感,故將其再與頭部拼接處多分割出一組切面,

以兩個三角形幾何面表現,於是研究者又將其修正如(圖 4-41):

圖 4-42 麻雀整體版紙模 F 各種角度的檢視 圖 4-41 紙模 E 與 F 修正前後對照

麻雀頭部 + 軀幹整體版第 7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G)

1. 研究者在紙模 G 嘗試著將羽翼收合處的幾何面體下緣修正為一圓弧線 段,希望將其創作帶入與當初尾翼設定一樣的活潑與動感(圖 4-43):

圖 4-44 麻雀整體版紙模 G 各種角度的檢視 圖 4-43 紙模 F 與 G 修正前後對照

麻雀頭部 + 軀幹整體版第 8 次紙雕造形實驗記錄 ( 紙模 H)

1. 在紙模 H 修正中,試著將創作的麻雀鳥喙外形調整的更貼合實際,將原

1. 在紙模 H 修正中,試著將創作的麻雀鳥喙外形調整的更貼合實際,將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