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3 破裂韌性

在文檔中 1-3 研究內容與方法 (頁 53-56)

由上公式知: σ ij ? ( ) 2 θ

π fij r

KΙ (5-16)

若構件為脆性材料,則

K

Ι ? r = 2

1

r a

KΙ =σ π (5-17) 由以上公式可得,若已知構件之應力強度因子之值(KI),即可求其應 力值;反之,若已知裂縫尖端之應力值,亦可求構件之應力強度因子之值 (KI)。

另依構件形狀及裂縫所在位置(表面裂縫或內部裂縫)之不同,其應力強 度因子會有所擴大,依Folias以理論推導出來之應力強度擴大因子,當裂縫 長度為2a的貫穿裂縫時,應力強度因子(KI)可以下式表示:

a M

KΙ = σ π (5-18) 式中:

M :應力強度擴大因子,由構件及裂縫所決定【29】。

韌性值愈大【30】,構件的破裂韌性值,可經由材料試驗得到,例如ASTM E399規定之三點彎矩試驗(Three Point Bending Test)。就材料而言,設計時 所應考量之材料破裂韌性,應以試驗所得數據結合理論之應力分析為設計 依據。

構件承受外力,當裂縫尖端應力強度因子〝K〞值達到該材料所能容 許之臨界值(KC)時,裂縫就會呈穩定的生長,當K值大於KC時,裂縫就會 呈不穩定的成長並導至破壞;裂縫之發展行為,可以下列三個式子表示:

K < KC,裂縫不會生長。

K = KC,構件持續承受外力,則裂縫呈穩定的生長,惟當外力去除後,裂 縫則維持原長度。

K > KC,裂縫會生長,而且呈不穩定的成長。

構件在拉應力破壞下(第Ⅰ型破壞模式)之KC值,以〝KIC〞表示,KIC相 當於一材料常數,且KICKC之最小值,因而設計時通常以KIC為考量材料 破裂韌性之臨界值,裂縫的生長與否,即以其應力強度因子K是否達到該 材料之KIC值來判定【31】【32】,KIC值可以下式表示:

c

IC M a

K

=

σ π (5-19) 式中:

a

c :破壞臨界裂縫長度(Critical Crack Length)

一有裂縫之平版在承受外力下,其裂縫之發展行為與此平版之厚度有 關,惟無論此平版之厚度是否夠厚,在裂縫尖端均會形成一塑性區;若此

平版之厚度夠厚,則裂縫尖端塑性區周圍之大彈性區會使該塑性區產生垂 直縮短,即ε i3 = 0 ,此即為平面應變case;若此平版係薄壁版,則在垂直 裂縫面處,裂縫尖端會呈塑性的延伸,並在裂縫尖端前面產生一貫穿的凹 陷(Thru-the Thickness Dimple),即σ i3 = 0,此即為平面應力case,如圖5-3-1 考慮平面應力時,並非沒有第三方向之應力(σ),而係假設第三方向之σ 為 0,考慮平面應變時,其第三方向之σ 係為Constant。

在相同裂縫和載重條件下,平面應力的薄壁版,其應力強度因子會比 平面應變厚壁版大,平面應力的破裂韌性高於平面應變的破裂韌性。介於 薄壁與厚壁的中間厚度,若厚度逐漸增大,則平面應力會因三軸向束制性 關係而逐漸變為平面應變的應力行為,因此在一特定厚度時,韌性不會立 刻下降,會慢慢由高的平面應力行為下降到平面應變,而進入平面應變區,

如圖5-3-2所示,而在厚度於平面應變的情況下,KIC值幾乎為一定值,即為 平面應變破裂韌性,為確保破裂韌性為平面應變破裂韌性,則平面應變狀 態的破壞須滿足下列條件【29】:

1.平版厚度必須夠厚

2.破壞之際,裂縫前端塑性區遠小於裂縫長度及構件尺寸。

ASTM規格E399規定下式平版尺寸條件【33】:

)2

( 5 . 2 ,

y

KIC

a

B > σ (5-20) 式中:

B

:平版厚度

a

:裂縫長度

KIC:平面應變破裂韌性

σ

y:降伏強度

當構件為平面應變時,裂縫尖端的塑性域遠小於裂縫長度及構件尺 寸,所以塑性影響可忽略,平面應力與平面應變的應力分佈不同,為確保 脆性破壞不會產生過大塑性變形,高降伏強度、低韌性材料的破壞標準需 採用較小的塑性區,以線彈性破壞力學(LEFM)觀念來分析,而高韌性、低 降伏強度、塑性變形較嚴重的材料,則需應用彈塑性破壞力學(EPFM)觀念 來分析【29】。

在文檔中 1-3 研究內容與方法 (頁 53-5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