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EAC 節能技術策略(α1~α12)評估檢討

第二章 研究方法與流程

第一節 EAC 節能技術策略(α1~α12)評估檢討

為使 EAC 節能技術及指標更具符合業界所需,因此本研究將在進行分析 前逐一檢討既有各指標及技術之適用性與普遍性,是否為現今主流技術且可營 運操作之與是否為現今工程普遍可達到之技術,其執行方法流程如圖 2.2 所示。

圖 2. 2 EAC 節能技術策略評估檢討及模擬分析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冰水主機台數控制系統(α1)

該空調節能技術中包括「手動 ON-OFF 控制」、「時程自動控制」與「邏 輯策略自動控制」三種效率標準。而該三種效率標準與本項空調節能技術名稱 之相關性易使人混淆,故本研究建議將其名稱重新命名為「冰水主機運轉控制」。

現今空調設計普遍已經導入變頻冰水主機控制,且空調設計中均普遍同時

第二章 研究方法與流程

9

應將「手動 ON-OFF 控制」與「時程自動控制」納為基本要求。故本研究建議 將「手動 ON-OFF 控制」與「時程自動控制」列為空調設計之基本要求。

而原始「邏輯策略自動控制」則增加技術說明為「冰水主機台數控制系統

(α1-1)」與「冰水出水溫重置(α1-2)」,並各自檢討其能耗與相對節能 潛力。

6. 儲冰空調系統(α2)

該空調節能技術中包括「時程自動控制」與「邏輯策略自動控制」二種效 率標準,而現今儲冰空調系統之設計均同時必需具有「時程自動控制」與「邏 輯策略自動控制」才可使其正常運轉,且其節能概念是在於轉移尖離峰用電需 求量,故應依據轉移尖離峰用電需求量之程度,檢討其對於國家能源結構及用 戶能源成本節省潛力。因此本研究未進行能源模擬,經由專家諮詢會議討論,

一致建議依負載轉移量,給予對應之得分,設計者須仔細說明負載轉移量。並 建議將「時程自動控制」與「邏輯策略自動控制」二種效率標準列為儲冰空調 系統設計之基本要求。

7. 吸收式或熱泵式冷凍機(α3)

現今吸收式冷凍機並非普遍採用之空調系統設計,其常見於發電廠或有極 大廢熱回收之廠房所使用。熱泵式冷凍機也並非普遍均採用之空調系統設計,

其常見於需大量熱水之場所或廠房所使用。且吸收式冷凍機與熱泵式冷凍機之 空調運轉原理與設計概念均為二種不同之系統,其應用層面亦也截然不同。故 本研究建議將這二種空調節能技術名稱,修訂為「廢熱加熱吸收式或熱泵式冷 凍機」,其設計方式係屬於「利用廢熱能源加熱」或「冷能回式」而達到節能 之目的。因該節能技術之應用場合與設計量南轅北轍,難有一致標準。故本研

究未進行能源模擬,經由專家諮詢會議討論,建議從利用廢熱加熱之吸收式冷 凍機或熱泵式冷凍機製熱所回收之冷能,而降低傳統冰水主機之耗能觀點,評 估其節能效益,並且設計者須將設計概念及系統需求做詳細說明。

8. 變頻主機或變冷媒量熱源(α4)

變頻主機與變冷媒量熱源係屬於不同空調系統架構之控制手法,應依據不 同之系統主架構各自檢討其能源效率,因此本研究建議依據不同熱源系統主架 構應區分「冰水系統」與「直膨系統」,並各自發展其空調節能技術簡易評估 表。

9. CO2 濃度外氣量控制系統(α5)

該空調節能技術係依據室內 CO2 濃度做為外氣引入指標,藉以調控外氣 之引入量,是一兼顧室內空氣品質與能源之節能技術,且普遍受到空調設計之 採用。因此本研究將延續納入該空調節能技術於空調節能技術簡易評估表中,

並且進一步探討該節能技術與其他技術之交互作用以及能耗與相對節能潛力。

10. 全熱交換器系統(α6)

空氣側系統所採用之全熱交換器普遍上可分為轉輪式與靜態交叉流式。而 在空調箱(AHU)或小型送風機(FCU)之外氣處理設備系統架構下,普遍採 用轉輪式熱交換器;而中央冷媒式系統之外氣處理設備,則普遍採用靜態交叉 流式。因此本研究將依據熱源系統架構、空氣側系統架構與控制方式,分別探 討轉輪式與靜態交叉流式熱交換器與其他技術之交互作用以及能耗與相對節 能潛力。

第二章 研究方法與流程

11

11. 外氣冷房系統(α7)

外氣冷房系統可分為外氣乾球溫度控制或外氣焓值控制,然而以臺灣高濕 高熱之氣候區,採用外氣焓值控制能較有效降低空調熱負荷。因此本研究將延 續納入該空調節能技術於空調節能技術簡易評估表中,並且進一步探討該節能 技術與其他技術之交互作用以及能耗與相對節能潛力。

12. 空調風扇並用系統(α8)

該空調節能技術係為藉由增設室內循環風扇藉以增加室內氣流之流動,藉 以提高空調設定溫度,進而達到降低空調負荷及空調設備耗電之目的。因此本 研究將延續納入該空調節能技術於空調節能技術簡易評估表中,並且進一步探 討該節能技術與其他技術之交互作用以及能耗與相對節能潛力。

13. 其他熱源節能系統(α9)

該項目係鼓勵申請者提出有別於空調節能技術簡易評估表之節能技術措 施,故本研究將不深入探討此項。

14. 變風量系統(VAV)(α10)

該空調節能技術中包括「變頻無段變速」、「自動分段變速」、「手動分 段變速」、「風車入口導流控制」與「出風口風門控制」五種效率標準,而現 今變風量系統因變頻器的普遍化應用而降低成本,故已鮮少使用「風車入口導 流控制」與「出風口風門控制」,且「手動分段變速」微風扇控制之基本要求,

因此本研究建議剔除「手動分段變速」、「風車入口導流控制」與「出風口風

門控制」三種效率標準。

而「自動分段變速」其控制概念近似於「變頻無段變速」,故本研究建議 將其合併探討,並進一步探討該節能技術與其他技術之交互作用以及能耗與相 對節能潛力。

15. 變流量系統(VWV)(α11)

該空調節能技術中包括「一次冰水變頻系統 VPF」、「變頻無段變速 SP」

與「冰水泵台數控制」,三種效率標準。而現今空調設計均早已導入變頻控制,

傳統「冰水泵台數控制」已不符現在一般空調設計所需,因此建議剃除「冰水 泵台數控制」。

變流量系統(VWV)應區分冰水系統與冷卻水系統之節能技術,因其節 能效益所探討之層面不同,應予以分開。因此本研究建議將「一次冰水變頻系 統 VPF (Variable Primary Flow)」列為α11-1,原始「變頻無段變速」則修改為

「冷卻水泵變頻控制(α11-2)」,並探討其節能技術對於其他技術之交互作 用以及能耗與相對節能潛力。且「一、二次冰水皆變頻(α11-3)」之設計,

現今也越來越普遍,因此本研究將一並納入探討。

16. 冷卻水塔節能優惠(α12)

該空調節能技術中包括「出水溫度控制」、「濕球接近溫度控制」與「冷 卻水塔節能優惠之最佳策略控制」,三種效率標準。其中「出水溫度控制(α 12-1)」與「濕球接近溫度控制(α12-2)」皆為現今空調設計中被廣納接受 之節能技術之一,故本研究建議延續納入該空調節能技術於空調節能技術簡易 評估表中。

第二章 研究方法與流程

唯獨「冷卻水塔節能優惠之最佳策略控制」因過去並未確切說明其策略控 制之含義與方法,且其節能技術屬於一能源最佳化之手段,故本研究將獨立檢 討分析「冷卻水塔節能優惠之最佳策略控制」之能耗與相對節能潛力,而其技 術方法稱之為「最佳策略控制濕球重置(α12-3)」。

綜合上述檢討,本研究將重新整理 2015 年版 EEWH-BC 空調節能技術評 估表,使其能更符合現今主流技術與工程上普遍可接受之節能技術,其整理結 果如表 2. 1 與表 2. 4,而本研究之工作進度也依此進行分析各項節能技術之交 互作用以及能耗與相對節能潛力。

表 2. 1 冰水系統節能技術 冰水系統-節能措施

製冷主機 變頻主機 α4

冰水系統

一次冰水變頻系統 VPF α11-1 一次與二次冰水泵變頻控制 α11-3

空氣側系統 風機變頻無段變速 α10

冷卻水塔

出水溫度控制 α12-1

濕球接近溫度控制 α12-2

冷卻水系統 冷卻水泵變頻控制 α11-2

外氣冷房系統 α7

CO2 濃度外氣量控制系統 α5

全熱交換器系統 α6

空調風扇並用系統 α8

冰水主機台數控制 α1-1

冰水出水溫重置控制 α1-2

最佳策略控制濕球重置 α1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2. 2 直膨系統節能技術 直膨系統-節能措施

製冷主機 變頻主機 α4

空氣側系統 風機變頻無段變速 α10

外氣冷房系統 α7

CO2 濃度外氣量控制系統 α5

全熱交換器系統 α6

空調風扇並用系統 α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2. 3 特殊節能技術 特殊節能系統-節能措施

儲冰空調系統 邏輯策略自動控制 α2

吸收式 廢熱加熱式吸收式冷凍機 α3-1

熱泵冷凍機 熱泵式冷凍機 α3-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 4 2015年空調節能技術簡易評估表與本研究建議事項一覽表 2015年空調節能技術易評估表本研究建議事 節能 對象

空調節能 技術效率效率標準值送審設計圖 空調節能技術效率技術說明送審設計圖說

熱源系統節能技術 冰水主機 台數控制 系統

α1

手動ON-OFF 控制: 0.05主機控制規 格書、系統 流程及控制 規範圖說 修改冰水主機 運轉控制 列為空調設計之基本要 新增邏輯策略自 動控制流程方塊 說明圖。

時程自動控 : 0.10列為空調設計之基本要 邏輯策略自動 控制: 0.15

α1-1新增:冰水主機台數控系統 α1-2新增:冰水出水溫重置 儲冰空調 系統α2

時程自動控 : 0.10 系統流程及 控制規範圖

同左α2

列為儲冰空調系統之設基本要求。建議依負載轉移 給予對應之得 設計者須仔細 說明負載轉移量。 系統流程及控制 規範圖說

列為儲冰空調系統之設基本要求。建議依負載轉移 給予對應之得 設計者須仔細 說明負載轉移量。 系統流程及控制 規範圖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