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Mode 1120 Annular Reactor System, ARs

在文檔中 大 仁 科 技 大 學 (頁 32-49)

Inner Drum (Polycarbonate)

二、環型反應器

環型反應器(Mode 1120 Biofurface, USA),其內容包含反應器底 座、轉子、生物膜片、內外圍玻璃,以及用來連接轉子的轉速馬達,

整組系統的材質,以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和不鏽鋼及玻璃組合而 成,其主要功能是利用轉速馬達(1120 Motor Controller),連接內部轉 子,配套馬達的轉速(rpm)並對照 ARs 系統手冊末頁對照表,調整轉速 馬達 RPM 位置,可成功模擬配水系統中不同直徑(Inch)的管材之流水 速率,轉子上的可拆裝的生物膜片(Slide)共有二十組膜片,用來提供水 中微生物附著的生物膜片,每組附著生物膜片的表面積為 18.75 cm2, 膜片材質可依配水系統中輸送水道的管材而定。

ARs 系統本體運轉,利用水樣之進出流,提供生物膜片上微生物 的 附 著 來 源 , 進 出 流 量 的 方 法 是 利 用 數 位 可 調 式 流 量 蠕 動 幫 浦 (Economy drive _A-07524- 40 ),經由已備妥之血清瓶(2L)作為循環水之 水源處,連接蠕動管直接進入 ARs 系統,再由系統中底部作為出流水 口處,並由出流水處與水源處做一循環的動作,即為模擬配水系統中 進出流水的行程,此時系統運轉時內部水樣之容積約為 880 mL。

圖 4 環型反應器(Annular Reactor system, ARs)系統圖

P

動幫浦

(一)系統本體組裝

ARs 系統內含轉子、生物膜片、內外圍玻璃以及底座,系統架設 之前,必須進行滅菌的動作,組裝過程,首先必須將生物膜片安裝於 轉子,全部共有二十組,並將此部分安置在底座上方,轉子與底座之 間以不鏽鋼滾珠銜接,之後並分別將內外圍玻璃安裝於底座之內外圍 O-Ring 的上方,以防止水樣滲出,之後並將上部裝置套住系統,鎖住 螺絲本體,即此安裝部分已逐步完成。

1.系統進流量與轉速控制

ARs 系統之進轉速、流量與控制,主要是利用轉速馬達連接內部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材質所製成的圓柱體轉子,配合轉速馬達,以 轉動的方式模擬配水管網內,不同直徑管線之流水速度所造成的剪應 力,模擬配水系統中的流速,本實驗之設計,選定以三種轉速,分別 是 50、134、185 rpm,主要為模擬直徑為 100 mm 的管線,其流速為 36.698.0135.6 cm/sec。而 ARs 系統中進流水量,是利用數位可調 式流量蠕動幫浦(Economy drive _A-07524- 40 ),連接蠕動管後,並經 由已配製之有機物當做營養源之供給處,直接進入 ARs 系統進行培養 運轉,出流水處於系統中底部,進入水源處做一循環的動作,即為模 擬配水系統中進出流水的行程。其為模擬水體處於配水管網中,停留 時間的長短,在此以三種流量模擬管網中的停留時間的長短,流量與 ARs 所模擬之水力停留時間分別為 4.0、9.0、20.0 mL/min;3.61.6、

0.3 hr。

(二)生物膜片之材質選定

在 ARs 裡,轉子上可拆裝的墊片(Slide),主要為提供水體中微生 物附著的部份,主要的功能,即為模擬管網中管壁的材質,因此墊片 材質可依配水系統中輸送水道的管材而設定,在本實驗設計主要以聚 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氯乙烯(PVC)、不鏽鋼(Stainless Steel)及混凝 土(Concrete)四種材質,作為比較的對象,在此以 ARs 系統為主體的墊 片,其提供微生物膜形成的表面積約 18 cm2

三、參數分析 (一)水質參數分析 1.pH 與導電度

欲進行實驗時,因本實驗性質主要以澄清湖原水之有機物質,提 供微生利用,以模擬管線生物膜的消長情況,故原水之基本性質必須 符合或適於微生物之生長要件,以免限制微生物的生長環境因子。故 在進行實驗前,水樣採集前,必注意當日或近期內天氣變化情況,以 免造成樣品本身是否具相當有效之代表性原則。pH 與導電度值之測 定 , 本 實 驗 所 使 用 玻 璃 電 極 (glass electrode) , 及 含 有 導 電 度 電 池 (conductivity cell),並可測得水樣之溫度,具有三種可現場分析功能之 測定儀(HI 98129, HANNA, USA)(附錄 1、2)。

(二)溶解性有機碳

本實驗主要以總有機分析儀測定分析有機物含碳量,樣品測定之 前,必須以 KHP (C8H5KO4)配製成有機碳(Organic Carbon, OC)儲備溶 液,再以有機碳儲備溶液配製成ㄧ系列的檢量線濃度,製作完成檢量 線方可進行樣本分析(附錄 3)。

原水之採樣後,便立即以過濾方式去除水中的雜質,其步驟首先 以 934-AH 濾紙先行以 2.0 µm 之孔徑初濾,之後並分別以 0.45 及 0.20 µm (cellulose acetate, MFS, USA )細濾後,便立刻將樣本以超純氮氣加 以曝氣,直至 5~10 分鐘後,即可將水樣以人工方式放入 TOC 測定儀 (Multi N/C 3000, Analytik Jena AG, Germany)之吸取位置,水樣並經由吸 取器,注入裝填有高感度觸媒(Cerium Oxide, Merck, Germany)之高溫爐 中,在 850℃下與氧氣反應生成 CO2,並藉載流氣體攜帶 CO2 流經無 機碳反應器及除濕、降溫與乾燥,最後 CO2 送至非分散紅外線吸收偵 檢器(Non-dispersive Infrared Absorption Detector)中並配合由一系列適 當濃度之總碳(Total Carbon, TC)標準溶液所得之檢量線,而測定出水樣 之 TC 量,及為 NPDOC 值(mg/L)。

(三)螢光激發與發射光譜圖

本實驗進行之初,僅以澄清湖原水,做為培養生物膜之有機物的 碳來源,探討原水中有機物之性質,是否可足夠供給系統中,微生物 的利用,而往後之延續性探討不同性質有機物中,對於生物易分解性 之營養源,做更進一步之定性分析工作。

本研究利用螢光光譜儀(F-4500, Hitach, Japan)三度位向測量 EEFM(excitation emission Fluorescence Matrix)之功能特性,進行水 樣之螢光分析,偵測樣本進行螢光光譜分析時,其所產生波峰則為溶 解性有機物質之螢光波峰,該設備光源採用氙燈作為光源,功率為 150 W,偵測器為光電倍增管,其功能除了傳統單一波長掃描外,並具有 三度位向測量 EEFM(excitation emission Fluorescence Matrix)之功能,

藉此功能可將激發及發射波長分別繪製於 X 及 Y 軸上,並將螢光強度 顯示於 Z 軸,依光柵寬度設定,產生數百至數千筆之數據資料,儀器 附屬分析 FL Solutions 軟體進行 3-D 圖譜之繪製,爾後將其數據轉成 EXCEL.csv 檔後,使用本研究室請專人設計之數據整理軟體後另存成 EXCEL.csv 之檔案,使其讀入 SURFER 後可繪製出與 FL Solutions 軟 體相同的圖譜,最後將利用 SURFER 軟體將螢光圖譜呈現出來,但使 用 FL Solutions 軟體作為 EX/EM(excitation/emission)判讀效率較佳,

故繪圖與圖譜之判讀是採分開作業之方式。

進行水樣之螢光分析時,設定激發發射波長之全譜 3-D 掃描,使 用前將實驗室之超純水置於一公分之石英比色管中(四面透明),並置 入樣品槽掃描,作為空白 3-D 掃描,隨後約取八分滿之水樣於一公分 之石英比色管(四面透明)中,進行樣本 3-D 掃描,掃描後利用螢光 圖譜分析軟體本身的功能,將水樣圖譜與空白圖譜相減後,即可得到 樣本真實之螢光圖譜。螢光光譜儀(F-4500, HITACHI, Japan)之操作條 件,如表 5。

表 5 螢光光譜儀(F-4500, HITACHI, Japan)之操作條件 儀器名稱 HITACHI-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 Model F-4500

光源 氙燈

數據模式 Fluorescence

掃描種類 3-D Scan

EX ( nm )掃描範圍 200~800 EM ( nm )掃描範圍 200~800

光柵( nm ) 10

掃描速度( nm/min ) 30000

PMT Voltage(V) 700

(四)餘氯

淨水廠中最常見的消毒方法,即使用加氯的方式,而應符合法規 限制及對水中有機物造成其它消毒副產物問題下,在低氯量的情況之 下,並未能有效控制管網中微生物的再生長,故本實驗亦探討加氯處 理後,分布於系統內部或生物膜片上之菌相消長情況及細菌死活的判 斷。在此實驗中所選定之消毒劑以次氯酸鈉(NaOCl)及二氧化氯(ClO2) 為主,氯測定標定之方法,主要參考美國水及廢水之標準測定方法 (Standard Methods 4500-ClO2 B.Iodometric Method)標定氯離子濃 度 (ClO2/L),作法取 100 mL 去離子水並植入 5 μL 二氧化氯,並加入 0.5 mL 醋酸,使水樣之 pH 值控制在 3~4 之間,上述步驟完成之後,並取約 0.5g 之碘化鉀(KI)加入水樣中,持續以磁石攪拌 5 分鐘後,直至水樣呈 現褐色時,利用 0.025 N 之硫代硫酸鈉(Na2S2O3)滴定至淺黃色,並加入 數滴澱粉指示劑使水樣呈深藍色,持續將水樣完成至滴定終點,並紀 錄滴定體積,此實驗方法中亦分析其空白實驗組,以計算其氯離子濃 度(附錄 4)。

(五)有機物分子量之分離與濃縮

因自然界中,用以提供微生物成長的要件有碳、氮、以及磷,然 而一般最佳比值為 100:10:1,而本實驗水樣來自於澄清湖中的原水,

模擬配水管網中的異營菌的生成(Chandy&Angles, 2001 ),因此必須考 量存在於水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機質。在此並以水中溶解性有機碳作 為提供微生物分解的營養機質,且實驗設計並以不同濃度的溶解性有 機碳(DOC)分別是 1、2,4 mg-C/L,配合 UF 膜分離裝置(Amicon 8400.Millipor,USA),以及分子濾膜 5 K、10K,及 30 K,以高壓力的氮 氣連接分子膜分離裝置,分離出不同分子量中不同的溶解性有機碳濃 度的水樣。

水樣來源主要以高雄澄清湖之原水作為水樣,採樣後立即測定水 樣中 DOC 的含量,以確保水樣中有足夠的機質提供生物膜的成長,若 水樣中有機物質濃度過低時,可利用減壓濃縮機(Heidolph Caborota 4000, Germany)濃縮水樣,提高水中溶解性有機碳量的濃度,並依實驗 試程條件以調整不同的 DOC 濃度,分別為 1、2 及 4 mg-DOC/L,作為 比較的對象,如此可判斷在短期之內,水中有機質濃度的高低,是否 影響 ARs 中生物膜形成的速率。

有機物之分離,主要使用 UF 膜分離裝置,其分離原理是通入高 壓氮氣,並藉由過濾時薄膜之分子量孔徑大小進行分離。分離裝置配 件包括:氣體通入管、上蓋(含壓力管及洩壓閥)、壓克力水樣容器、

壓力套、薄膜載器、攪拌器等器材所組成(如圖 5)。

有機物分離的作法,取不同分子量大小(5K、10K、30K)的分子濾 膜(Millpore, Corporation, Bedford, MA 01730, USA ),使用之前新濾膜先 置於 500 mL 燒杯,加入適量的蒸餾水,取出 UF 膜後,並將濾膜之光 滑面朝下平放,浸置於蒸餾水中 60 分鐘,並更換三次洗滌液。分離水 樣時,將濾膜之光滑面朝上並置入分離裝置(Ultrafiltration Cell )中,加 入蒸餾水並施以 55 psi 氮氣壓力進行至少五分鐘之加壓過濾,以去除 新濾膜內所含之甘油與疊氮化鈉。

N N

2 2

g g a a s s

Mix i n g

R o t o r

Filtrate B

C D A

E

F

圖 5 不同分子量有機物分離裝置 (Amicon 8400Millipore , USA)

(A=高純氮鋼瓶; B=轉速調節鈕; C=濾膜; D=水樣; E=洩壓閥; F=濾液) 濾膜之保養與冰存,使用完後之濾膜,其保存方法,主要先將濾 完後之濾膜,浸置於 0.1N-NaOH 中,並加入適量的次氯酸鈉(NaOCl),

30 分鐘後,取出濾膜並以去離子水沖洗且可重複使用,而使用之前必 須在分離裝置內部,以蒸餾水先行加壓過濾後,即可開始分離水樣。

而保存方法,濾膜清洗過後,使用 10 % 乙醇冷藏(4℃)保存即可。

(六)生物性參數 1.生物膜採集方法

生物膜的取出方法,一般較為常見的有超音波震盪法、無菌刮刀 刮除法、棉花擦拭法(SWAB)。超音波震盪法,取出墊片後放置於 100 mL 量桶內並添加無菌水,置入超音波震盪器(5510 ,BRANSON, Taiwan),

調整 47 kHz 以 20 °C 兩分鐘的條件之下,可將生物膜片上的細菌介由 無菌水及超音波震盪將細菌震盪取出,但此法容易導致細胞破裂,造 成本計數方法的誤差。另一種方法即為無菌刮刀,如滅菌後鐵氟龍刮 刀或手術用刀,刮除附著於墊片上的生物膜,此法較不適於使用,因 生物膜反應器中的生物膜片材質是以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所製 成,如利用此法,刮除的過程會直接破壞其表面的結構。棉花擦拭法 (SWAB) , 以 一 般 脫 酯 棉 花 棒 , 經 過 高 溫 高 壓 滅 菌 釜 (Speed

Mixing Rotor

脫酯棉花棒,擦拭生物膜片,並將膜片上細菌擦拭於已備妥且裝有無 菌稀釋水的試管,連同脫酯棉與試管同置於均質器(Vortex)上,均勻的 將棉花上的細菌,以離心的方式將細菌均勻的取出於試管中。

本實驗中生物膜採集方式,主要參考 Gagnon and Slawson (1999) 方法,為了避免破壞微生物本體及墊片表面材質,故本實驗主要以棉 花擦拭法(SWAB)為主,其以脫脂棉所製成,主要材料配置,試管,無 菌稀釋水、Vortex 震盪離心機以及無菌操作台。無菌稀釋水的配製,

以磷酸二氫鉀溶液以及氯化鎂溶液配製而成,磷酸二氫鉀溶液取 3.4 g 磷酸二氫鉀(KH2PO4)溶於 50 mL 的蒸餾水中,並以 1.0 M NaOH 溶液 調整其 pH 值為 7.2±0.5,然後加蒸餾水至全量為 100 mL,儲存於冰箱 中作為儲存液備用。氯化鎂溶液取 8.1 g 氯化鎂(MgCl2‧6H2O)先溶於 蒸餾水,完全溶解過後,再以蒸餾水定量到 100 mL,保存於冰箱中作 為儲存液備用。無菌稀釋水之配方,分別取 10 mL 氯化鎂儲備溶液和 2.5 mL 磷酸二氫鉀溶液,再加入蒸餾水至全量為 2000 mL,混搖均勻 後,分裝於稀釋瓶中,經 121℃滅菌 15 分鐘,作為無菌稀釋液備用。

而樣本採集前,必須先利用無菌試管添加 10 mL 之無菌稀釋水,

並經由高溫高壓滅菌,冷卻後冰存。SWAB 必須先行以高溫高壓滅菌 釜進行滅菌,滅菌完成後並置於無菌操作台內,再利用 UV 光滅菌乾 燥,此後直接把 ARs 內之生物膜片取出,並以 SWAB 在墊片上擦拭 5~10 次,將墊片上所附著之微生物擦拭於試管中內部之無菌稀釋水,並利 用 Vortex 離心的效果,將微生物均勻的取出,最後再將 SWAB 擠壓於 試管的管壁,將菌液完全取出即可待測分析。

2.細菌之計數

以往總生菌數之計數是以平板技術法為主,塗抹在已配製好之營 養培養基上,提供微生物生長,因此法在本實驗進行中,過程較為繁 雜 且重複性 較差, 故本實驗 以 DAPI (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 Sigma, ref. D9542)染色劑,針對 ARs 培養後之水相,及 生物膜採集後之微生物,藉其與微生物中之 DNA 鍵結產生具有螢光特 性之機制,推算樣本之總菌落數(Kepner and Pratt, 1994)。其作法(Saby et al., 1997),用利用水或者 Mcllvain’s pH 4 緩衝液稀釋至工作濃度為 10 μg/L,並取 1mL 之 DAPI 工作液於無菌培養皿中,並取適當水樣以黑 色的碳酸纖維膜過濾(DMF, ref. 111156, 孔徑 0.2 μm),濾後取濾膜覆蓋 於已備妥之無菌培養皿內部 DAPI 染劑上,靜置培養 5~10 分鐘,使染 劑迅速進入細胞體之 DNA,並與 DNA 鍵結產生螢光的效果,之後並 取 出 濾 膜 至 於 載 玻 片 上 , 再 配 合 螢 光 光 學 顯 微 鏡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E-400, Nikon, Japan),以濾光片(UV-2A, Nicon, Japan)觀察 螢光呈色反應,並透過 CCD 影像擷取器 (Evolution VF colled color, MediaCybernetics, USA)擷取目鏡視野中影像,利用處理軟體(Image ProPlus 5.0, MediaCybernetics, USA)來計算細菌數,因此在活體及已破 裂死亡的菌體,均可以此方法作為計數方法。

計數公式:

cells=CCD 擷取視野之總菌落數

162×121(μm)=CCD 擷取視野之面積(μm2)

9.6×108=樣本之過濾有效面積(μm2) X=過濾樣本菌液之體積

cells/mL=單位體積之總菌數

mL cells mL

X m m cells

/ 10

6 . ) 9 ( 121 162

8 2

2

 

 

  

 

除總菌數分析之外,在本研究中,亦有探討加氯效果對菌相活性 之比較,而 DAPI 目前僅供計數總菌的功能,非能更進ㄧ步對於細胞體 的死活做比較,如此經由消毒劑處裡後之樣本中,無法立即分析判別 微生物之存活與凋亡,故除以 DAPI 進行計數總菌之外,本實驗以 CTC (5-cyano-2,3-diolyl tetrazolium chloride) [Polysencieses, Inc. Germany ],

(進行檢測具有呼吸活性的細菌,該試劑可與具活性的細胞體結合 (Cappelier et al., 1997)。其作法即取 100 μL 之 50 mM 之 CTC 染劑,添 加於 1.0 mL 水樣中,並持續以 200 rpm 於離心機中,運轉 60 分鐘後,

亦使用黑色的 0.2 μm 碳酸纖維膜過濾,並取得濾膜之後,以濾光片 (G-2A, Nicon, Japan)藍色光源下,配合顯微鏡的操作之下,觀察樣本中 菌相的死活情況。

本法利用螢光染色劑,及螢光顯微鏡的操作之下,DAPI 所呈現的 菌數為總聚落數,鏡檢之下呈現藍綠色;而 CTC 僅針對具有呼吸作用 的微生物,其反應後所呈現的光澤為紅色。(圖 6)

圖 6 DAPI 與 CTC 染色後之菌相之外觀變化(A 總菌; B 活菌)

A B

在文檔中 大 仁 科 技 大 學 (頁 32-49)

相關文件